十二五经济发展新任务领导讲话

时间:2022-06-12 10:47:00

导语:十二五经济发展新任务领导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十二五经济发展新任务领导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区位优势良好,很高兴来普安与大家就当前及“十二五”时期县城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新任务这一话题进行交流。普安是一块热土。交通条件便利,水能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省具有巨大发展替力和后发优势的地区。近年来,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排难而进,团结拼搏,经济社会坚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经济增长迅速,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不时深化,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已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明年我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十二五”国我省也是普安经济发展极为关键的时期,坚持经济继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任务艰巨。正确认识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形式发展的要求,谋划发展、明确任务的基本前提。由于我发展与国内外经济的互相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因此,需要密切关注世界和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跟踪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对我经济发展可能发生的影响,从而抢抓机遇、趋利避害、促进科学发展,以不时增强自身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一、国际经济发展态势

因此,由于影响世界经济未来走势的重大因素存在较大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国内外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对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在何时以何种形式结束的判断分歧很大。不过,从“十一五”后期全球经济走势分析和以往的经验,仍然可以得到以下一些较明晰的基本预判:

进入复苏阶段,1世界经济已度过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但复苏可能是漫长的和曲折的

呈现了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并加快由国际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向实体经济蔓延,造成全球经济的总体衰退,世界经济面临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涉及范围之广,影响水平之深,远远超越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和1997年的金融危机。针对越演越烈的金融危机,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并从最初的自救”行为发展到全球性的联手合作应对,主要措施有:一是通过向金融机构注资、直接提供紧急贷款、提高银行存款保证额度、建立救市基金,收购银行不良资产等输血式疗法,用于解决金融系统流动性短缺,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二是出台扩大需求、产业调整等相关经济抚慰政策,加快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步伐。从2007年8月到2009年2月,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国家和“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用于经济抚慰计划的资金多达数万亿美元。

未来两年世界经济的走势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尽管目前尚难准确评估各国抚慰经济计划所产生的效果。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已经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已度过最困难的时期,尽管经济复苏可能十分脆弱,但已经开始缓慢、曲折的复苏。从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看,主要发达国家和“金砖四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都已结束“自由落体”式下滑,走出经济衰退的最糟糕时期,全球股市、楼市、大宗商品交易价格企稳并出现强劲反弹,显示出全球大规模的金融救市和经济抚慰计划取得明显的效果,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复苏的希望曙光”近期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机构专家学者纷纷发表对全球经济走势的预判,其中乐观派(以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为代表)认为今年全球经济有望复苏,谨慎派(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为代表)则出于对消费萎缩和就业市场的糟糕形势的担忧,认为虽然“最糟糕的已经过去”但仍难判断经济何时真正复苏。不论是乐观派还是谨慎(失望)派都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已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但走势不明朗,十二五”时期的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开始趋好,推动全球经济进入复苏期。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着力加快经济转型,抚慰国内需求强劲增长,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一大推动力,国外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普遍预测中国、印度至少坚持8%以上甚至达到10%增长速度。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由于就业压力难以消除而导致消费水平回升动力缺乏,将处于漫长而又缓慢的复苏期,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认为美国还需要四年才干勉强走出危机。认识是世界经济逐步趋稳,步入了复苏进程,主要经济体呈现了好转迹象,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加快。如不发生大的意外,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会好于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将持续,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比较脆弱,主要表示在全球需求依然缺乏,实体经济回升面临较多困难;金融领域风险尚未消除,银行慎贷惜贷状况仍难以根本改观;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不时攀升,威胁着世界经济复苏的社会基础;维护主义不时升级,国际贸易稳定增长将会受到严重制约;国际社会通胀预期增强。此外,各种突发性有利因素呈集聚多发态势,全球性挑战压力增大,这又会强化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由于危机所反映出来的经济结构失衡的深层次矛盾尚未缓解,因此,十二五”全球经济发展仍然不容乐观,仍处于重建国际金融市场新持序、深度调整世界经济结构、扩大有效需求、重振市场信心、防止经济继续衰退的艰难时期,处于缓慢、曲折的复苏阶段。

2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十二五”世界发展的基本主题

和平、发展、合作就成为了世界发展的基本主题。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关系更趋复杂,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原有的矛盾和利益抵触并没有消失,但各国从实现外国二十一世纪久远发展战略和维护外国根本利益动身,一般采取务实态度处置相互关系,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特别是近期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更加突出了这一主题。考虑到消除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完成其它重大课题将是临时过程,各国仍然需要加强对话,协调政策,深化合作,作出临时不懈的努力。中国的周边环境仍然是总体平稳,国依据新的形势特点积极推动和促进区域平安合作,周边地区的政治形势大体将保持稳定,机遇多于挑战。

但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主导全球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中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3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出现大调整迹象。

美国经济的复苏对全球的复苏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是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未来增长的基本动力,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石。许多重大问题上的话语权可能增强,但因离不开发达经济体的强力支撑,因此在中短期内难以推动世界经济基本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抢占后危机时代制高点的竞争会更趋激烈4新科技革命加速推进。

新能源、新资料技术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导。目前发达国家竞相通过技术创新,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希冀找到引领经济复苏之路。如近年来英国一直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推广和宣传;美国正在酝酿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跨产业技术革命以确立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同时,关于气候变化、资源紧缺、人口爆炸、核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金融动荡、疫病蔓延等新的全球性重要问题正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很大水平上影响着各国经济政策。本次危机外表上由次贷引发,实质是科技创新缺乏,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危机后,各国重新将重点转移到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上。这些新兴产业将成为新技术革命的突破口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会有所增强5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

各国发展战略取向会有所调整,由于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逐步调整和面临上世纪以来全球最大的经济危机。但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意识会有所增强。需要指出的此轮经济危机对“十一五”末及“十二五”均有较大影响,此轮经济调整将是一个缓慢趋稳过程,应对危机和解决全球经济失衡过程中,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可能有所弱化,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明显提升。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向基本面回归,世界贸易和产业转移的临时趋势仍将继续,特别是全球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的同时,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也在不时提高,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端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也渐趋明显。国际金融危机为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重大机遇,实体经济比重将上升,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新更受青睐。产业融合将进一步加速,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强大渗透力,广泛作用于传统产业,不同产业或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不时催生出新的融合产业或新型产业形态,促使产业结构动态高度化与合理化,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全球产业结构将快速重组,产业融合加速推进。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资源的争夺,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将实施全球资源战略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局部,以确保国家经济平安。此轮全球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围绕石油、铁矿石等的资源抢夺将更加突出,国际资源战略将会进一步强化。同时,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将是此轮全球经济调整的一大显著特证,为维护外国利益,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劳工、环保等问题上不断向其他国家施压,贸易维护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二、国经济发展的态势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反危机举措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入世以来。已基本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因此,全球金融危机迸发和迅速蔓延,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初级商品价格、汇率和货币政策等渠道传递到国内,造成外需急剧收缩并对国内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发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示在经下四个方面:一是造成外贸入口大幅下滑,入口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比,目前国内经济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因此,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入口急剧下降,不只在占国内入口市场一半以上的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遭受重创,甚至对周边国家的入口也急剧萎缩。二是产能过剩问题凸现,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外向型企业减产、关闭和破产数量迅速增加,国内建材、有色金属、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的经营形势急剧恶化,至今尚未解脱困境。三是对国内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投资意愿造成一定冲击,导致国内需求下降,国内房地产、汽车等消费热点明显降温,对于关联产业的影响较大。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内经济由热变冷,其中作为经济冷暖重要风向标的全国发电量从2008年10月呈负增长,工业增长速度更是快速下降,企业效益明显下降,近一半行业处于整体亏损状态,工业的不景气,造成财政收入和就业形势趋于严峻。

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果断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十大举措)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主要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单薄环节,消除国民经济瓶颈制约,积极拉动内需的同时,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2009年中央下达的投资中,保证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社会事业投资占52.4%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投资占24.7%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22.9%2制定实施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些规划涉及钢铁、汽车、轻工、纺织、石化、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船泊、物流业、文化产业等,既着眼于解决当前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久远发展,特别是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抵制产能过剩,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大大增强中国经济的可能继续发展能力。从规划内容看,国家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具有配套政策措施多、涉及范围广、影响深远等特点,其中“规划”涉及到120项政策规划,落实这些政策措施要1年,完成规划提出的76项任务要用3年时间;规划”涵盖的九个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比重达到1/3,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十大产业就业超越1亿人,涉及3亿农民生计,惠及沪深两市接近六成的上市公司,最为重要的,规划”实施,将对国内经济结构顺利转型、坚持经济平衡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维稳”作用。3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准备在两年投入1000亿以加快推进科技专项规划,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后劲。4大幅度提高社会保证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计划在三年内要投入8500亿。同时,国家对宏观济经政策取向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是将稳定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适时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加快制定和出台重点区域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从国内经济近一年的走势可以看出,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效果正在显现,全球经济严重萎缩的大背景下,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0%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外权威机构一致判断中国经济已渡过最困难时期,开始进入复苏期,并纷纷上调今明年中国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其中IMF把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由6.5%升至7.5%2010年增长预期由7.5%升至8.2%但需要指出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中国的主攻方向是调整经济结构。因此,正如国务院总理2009年9月10日在第三届夏季达沃期年会开幕式上所指出的中国政策的着力点不只在于克服短期困难,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全面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全面增强经济、社会的整体素质和可继续发展能力,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临时战略方针,中国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以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部风险的殊途同归。

(二)十二五”国经济发展基本走向

面临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十二五”时期是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取向可能出现重大调整,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发展环境、政策体制环境等都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实际上已经达到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水平,开始迈向中高收入。依照8%左右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推算正常的乡村化进程,2015年,预计国内人均GDP将达到5500美元、进入工业化幼稚期,城镇化接近50%总体发展水平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是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失衡、经济社会继续扩大,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临的经济转型加快、社会转型加速、体制机制攻坚、国际竞争加剧等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大,这种重大变化加上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临时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取向肯定作出调整。

1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国家的首要任务

最快可能会在2011年走出低谷。但是必需注意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影响长达五年—19982001年GDP年递增率为7.68.4%,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将帮助我国阻止经济增长下滑。直到第五年即2002年才达到9%以上并真正进入新一轮超调整增长周期(年递增率从10%稳步上升到2007年的11.9%,长达五年)但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已不能相提并论,成为世界经济面临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相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水平远远超越1997年的金融危机。以此推算,至少中国“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仍然会受到严重影响:受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仍处于恢复期的影响,入口带动肯定也会受很大影响,即使提升内需的功能,也难以恢复到前几年10%以上的增长率,预计为8%-8.5%中间,进入平衡增长阶段。因此,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国家的首要任务。

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2加强区域统筹发展。

十二五”时期将是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但是包括贵州在内的西部多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落后,依照中央20世纪初提出的2020年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发达”问题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如何加快西部落后地区发展,推动这些地区赶上全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2020年最终实现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将是国家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为此,国家根据宏观发展需要,为探索出一条符合区域特色、布局特点的经济发展道路,相继出台了扶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加快构建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就是重要的棋局。目前,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正由非均衡发展向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转变。随同国家宏观调控不时推进和区域政策的不时完善,平衡国内生产力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凸显,要素资源加快整合并在更大范围寻求优化配置,产业集聚化和城镇群发展成为主导空间形态,产业集群和乡村集群互动态势更加明显,新兴区域将成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从2005年6月国家批准成立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始到2008年12月,三年半的时间里,仅有六个获批,包括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进入2009年后,国家开始加快出台区域发展规划,3月1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5月-7月这短短的两个月内,就有《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五个区域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的批准,这在国是绝无仅有的大动作”并构成了全面开花”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区域经济呈现出多极发展、齐头并进之势,这既显示了国家将加快构建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同时也预示着中国新一轮的区域试验进入到一个深化的阶段。需要强调的第一,这12个区域规划中,有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五个在省周边布局和与我省高度相关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第二,国家区域经济多极化的布局还没有完成,还有机会谋划挤进国家布局重点。最近,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安排布置中,已基本决定将我省黔中经济区列入。

推动经济转型3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国已经进入必需通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才干促进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临时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性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压力不时增大。因此,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突出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将成为国家“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线。

更加注重内需力量,1必需降低外需拉动预期。改变以“大进大出”为基本特征的激进增长模式

而且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外贸力量,中国经济已经经过近30年调整增长。最近几年外贸依存度达到60%左右,而且主要市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际市场收缩,国际贸易维护主义和投资维护主义重新抬头,一方面,由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将陷入难以估计的复苏期,即使发现一些新兴市场做一些替代,也难以改变外需减弱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国外贸易维护可能进一步加剧,也会影响到国外需恢复,2009年9月,美国决定对我国轮胎实施紧急进口限制就显示出其优先维护国内产业和优先确保就业的态度。将很难再靠外需维持高增长,以“大进大出”为基本特征的激进增长模式维持高增长。

实现稳定增长的主要力量是内需。内需的问题不只有总体需求缺乏问题,外需预期减低的背景下。最重要的可能还是结构问题。导致内需结构问题的经济结构,包括城乡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目前,国城乡结构的主要问题是居民收入差异。一方面,虽然城镇化率达到近45%,而且还在以较快的速度继续上升,但在城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民工进入带动的总体上的收入水平和有效需求较低。而更加重要的农村居民有效需求缺乏。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4761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高达43.7%,年未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007万人。区域经济结构问题与城乡经济结构问题可以相提并论,东西部发展差别巨大,相当局部落后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不只绝对差别继续大幅度扩大,甚至相对差别也在不时增加。要解决这些重大问题,国家需要在制定和实施明确的临时发展战略。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有利影响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临时战略方针。由于国内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全球经济仅仅进入缓慢的复苏所产生的外需严重缺乏仍将继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原材料等资源型产业和外向型企业仍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和冲击,就业压力日趋增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坚持经济稳定而可持续的较快发展,国家必需更多地依靠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需要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成为贯穿“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长期战略。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更加注重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

国经济发展更多地表现为粗放式增长,临时以来。这种模式下的发展已经埋下很大隐患。正是这种背景下,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提出了可继续发展战略,十五”以来又相继提出转变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发展战略。金融危机的迸发在一定水平上影响了这些战略的实施。十二五”时期,国内经济发展尤其是从激进竞争优势提升到新的国际竞争优势面临的资源约束和国际国内的环保压力增大。全球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对各国温室气体排放形成硬约束,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占世界第一,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增大;资源瓶颈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制约已经显现,国内民众对改善环境的迫切要求不时增大。随同着国内逐渐解脱危机影响,国家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建设。投资结构将由“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业转向节能、环保产业,更加注重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更加注重技术创新,3把自主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国逐渐意识到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五”以来。提出了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十一五”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则把自主创新提高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需遵循的原则的高度,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党的十七大”演讲更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样的国家战略高度。这些规划和战略指导下,国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一些产业在国际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来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距离,多数产业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末端。为此,预计“十二五”国家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发明转变。

为发展提供巨大市场空间4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

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为我国坚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人口红利”仍将长久存在资金条件的改善都是发展可持续的重要保证。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时期。

推动社会转型5更加突出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十二五”时期我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业。由收入差距、就业、国有企业改革、政治腐败等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可能更加突出,社会转型中需要加快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兼顾公平与效率,更加注重和谐社会建设。同时,国家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初步具备了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条件。为此,国家将会对和谐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的制度布置,以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促进落后地区更快发展6深化推进国家西部大快发战略。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坚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主要包括:1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是国家西部大快发将向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纵深推进的战略转型期。2009年8月20日。要把西部大快发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财政转移支付和扩大内需新增投资要继续向西部倾斜,重点投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等领域,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维护力度。构建和完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平安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扩大铁路规模,加快干线公路网、水运、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强水利、能源、信息和城镇等领域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强化环境综合治理。3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扶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先进实用技术应用和科技服务。推进工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技术引领型产业,优化发展资源利用型产业,特别要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落实节能减排和防止重复建设。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会展、创意、服务外包和地方金融业。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坚持和加大对西部高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动重点区域率先发展,成为引领和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4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提高社会保证水平,加快保证性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力争用23年时间,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用水平安问题。优先发展教育,加大人才开发力度。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内地地区扶贫开发,积极推动东部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工作。5深化改革开发,构建对内对外开发新格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税改革。开展建立生态弥补机制试点。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衔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有序转移。积极推进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探索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的新模式。近年来,国对外开放战略由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不时推进,国家主导沿海落后和过剩产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这一战略将在今后更加务实地推进,国家将更加具备有针对性地出台局部中西部乡村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动内陆地区积极衔接国际国内产业的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7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加快

十二五”时期将是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机构改革、省管县”改革试点、教育等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各种社会保证体制建设等都预示着国家将加快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依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要求。以便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奠定制度基础和良好制度环境。资源型要素价格改革、国企改革、垄断性行业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社保、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各项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将为发展带来活力和动力。

局部过度性政策可能趋向临时化8继续实施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从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高层领导的讲话来看,尽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的政策延续性有着不同的判断。对宏观经济政策趋向仍然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信号:十二五”时期,国家根据形势变化,或许对目前出台的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使其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性,但宏观政策的延续不会改变,即仍会继续实施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下,通过内需拉动实现经济稳定而可继续地较快发展的基础。

三、贵州经济发展态势

(一)十一五”内部条件发生的变化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与国家实施西部大快发相比。2008年人均GDP达到1200多美元(按当年汇率、现价计算)城镇化率达到2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近118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近2800元,这些数据在很大水平上蕴含了发展条件的显著改善。这些改善总体上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三个接近”上—从工业化初期到接近工业化中期。但是也有许多条件仍然制约着我省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十一五”前三年年均增长11.8%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11%预计到十一五”期末,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全省生产总值将超过4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0元以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正逐步形成,2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区位条件大大改善

大西南陆地交通枢纽地位凸显。贵阳通往全国主要乡村7小时快速铁路圈正加快构建,省对外交通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贵广快速铁路建设加快推进,贵阳至昆明、城都、重庆、长沙、南宁快速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修编规划并陆续开工,完成了贵阳铁路枢纽客车外绕线和南编组站建设任务。贵阳轻轨建设工程启动:一批连接周边省会乡村的高速公路先后建成,国道主干线重庆至湛江高速铁路和上海至昆明高速公路在省境内路段全部贯通,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贵州段)建设进展顺利。贵阳与各市(州、地)政府所在地乡村实现高等级以上公路连接。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的县已达70个,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建制村通公路率明显提高;贵阳至龙洞堡机场升级为4E级国际机场,荔波、兴义、黎平支线机场建成通航;乌江、南北盘江、赤水河“两江一河”三条出省水运主通道整治完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滋黔”一期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以“三小”为主的雨水积蓄利用工程,实现了农村人口人均半亩有效灌溉的目标。城镇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农村电网、农村能源、农村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时改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保证和改善民生取得经济效果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等教育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有效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省,参合率显著提高。科技、文化、人口、广播电视、体育等社会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就业规模不时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保证制度建设步伐加快,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全面覆盖,农村低保补助规范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应保尽保。新阶段扶贫开发效果明显。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加大。

生态建设和环境维护进一步加强4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重点流域和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效果,积极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和省级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积极推进,全面实施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略)5各项改革全面推进。

不时增强的经济基础、不时改善的基础条件、不时健全的体制机制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省“十一五”时期规划实施取得显著效果。为我省“十二五”时期重点挤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二)环境条件变化对贵州发展形式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从我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看。省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现期,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外发展环境形势变化在给我省带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将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机遇和有利条件主要有:一是国家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我省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二是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省争取国家更大的支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区域间合作不时加强,新一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区域间产业梯次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我省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谋求区域合作、衔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四是省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时改善,特别的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物流条件极大改善,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基础不时增强;自身财力不时提升,可集中力量办成一些大事;体制机制创新步伐不时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发展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五是随着国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城乡社会保证体系的不时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逐步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时提高,不时进步的社会事业、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将为我省的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自我发展能力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弱和高技术人才短缺,挑战和有利因素主要有:一是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仍较薄弱。对加快产业改造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较大约束。二是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水平较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大。三是国家推进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省面临激进优势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基础单薄,市场竞争力不强的极大压力。四是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深化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加大。五是要素流动更加频繁、区域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情况下,与周边区域相比,省处于有利地位。六是社会利益矛盾更趋复杂,各种新旧矛盾交织,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的难度和坚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处于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阶段,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如果能准确掌握发展趋势,牢牢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就会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如果抓不住机遇,错失良机,或是应对不当,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有利影响,就会进一步拉大与全国的差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的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要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实际,准确掌握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我省发展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深入分析和找准我省在全国和区域发展中的定位,积极抢抓机遇,妥善应对,着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省“十二五”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根据环境形势的新变化,根据我省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体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基础上,初步考虑,发展的指导方针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加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为立足点,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基础支撑条件、维护生态环境、加快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显著提升我省经济总体实力、综合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目标可能按10%以上来考虑.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要确保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目标要求,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只需要达到8%左右。二是要达到2015年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要求,经济增长速度需要达到10.4%。三是从我省经济发展趋势看,九五”期间经经济增长是8.7%,十五”期间是10.2%,十一五”期间是11%以上,十二五”期间按10%以上目标考虑是可能的并留有余地。四是要充分考虑环境变化对目标实现的影响,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考虑10%以上的目标较为稳妥。

十二五”时期,依据省委省政府到目前的一些安排布置和各种研究效果。贵州经济发展将在以下方面重点突破。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1进一步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坚持经济继续快速增长

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十二五”时期我省将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把扩大投资拉动消费的内在动力,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力争投资增长不低于“十一五”水平。主要突出投资重点,优化投资结构,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改进民生、生态环境维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扩大投资需求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深化投融次体制改革,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将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强化项目管理。十二五”时期,省还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软硬环境,为城乡居民扩大消费发明良好条件,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较快增长。

发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2进一步加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我省加快发展的瓶颈”必需继续把加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时期仍将支持交通引领经济。加强对外通道和省内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形成西南地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以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城乡供水平安保证体系,努力解决城乡工程性缺水问题。2015年,力争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水利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是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形成贵阳连接周边各省会乡村快速铁路系统和通往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7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启动一批连接主要产煤区、重化工业区、区域中心乡村的快速铁路及铁路支线建设。积极做好我省进入东盟地区便当快速铁路新通道建设的有关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公路建设。大力推进我省“678高速公路骨架网建设,积极构建我省通往珠三角和周边省会乡村的高速公路系统,推进形成以贵阳为中心,连接各市州地中心乡村及县城的快速公路网,继续大力实施农村通达通畅工程,确保到2012年100%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和行政村通公路。三是加强民用机场和内河航运建设。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推进航道工程建设,完善航运配套工程设施,提升我省北入长江、南下珠江内河航运能力。四是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着力构建城乡供水平安保证体系。期间将加快黔中水利抠纽工程和“滋黔”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大中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烟水配套工程和小型蓄引提水工程及“三小”工程建设,推进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将切实加强供水水源建设,基本形成城乡供水平安保证体系。把解决城乡饮水平安的水源建设和重点工业基地的配套供水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城镇供水及工业用水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饮安全工程。将继续开展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

大力推进城镇化3努力提高乡村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发展水平低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化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缓解我省人与自然环境矛盾的减压器。十二五”时期,将着力实施大中城市带动战略,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这方面,主要是加快形成全省以大城市为龙头,中小乡村和重点城镇为支撑,小城镇为网络节点的梯次明显、优势互补、辐射作用较强的城镇体系。抢抓国家推进乡村群发展的战略机遇,发挥黔中乡村和产业集聚的优势,以贵阳特大乡村为依托,推进形成以贵阳为中心,以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大中城市为支撑的黔中城市群,带动全省的城镇化发展。推进其他区域性中心乡村加快发展,发展壮大六盘水市为特大城市,积极培育发展兴义市、铜仁市、毕节市为区域性大城市。同时,加强城镇建设和发展,提升乡村综合承载能力,建立有利于推进城镇化的体制机制,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还有可能根据城镇化发展需要,合理调整行政区划。

促进优势产业快速掘起和壮大4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省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总量偏小、基础单薄、结构不完整、竞争力不强是省工业经济发展存在主要问题。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科技创新,以发展生态产业为特色,以完善结构和产业升级为重点,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强化集聚发展为支撑,以扩张总量、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构建优势产业体系,促进优势产业的快速掘起,努力形成激进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这方面,一是加力提速优势工业发展,着力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生态工业发展框架,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产业体系、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二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优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将围绕骨干交通网络和乡村化发展,综合考虑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强化要素聚集,大力推进优势产业特别是优势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引导优势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强化区域分工和经济联系,明显提升产业集群比重。三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抢抓国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掌握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立足我省现有和潜在优势,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积极培育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贵阳、遵义、安顺等地区率先实现突破和跨越。四是积极衔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努力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有利时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区域互动合作,合理选择产业衔接方向,严把产业政策关,大力推动和积极衔接珠三角、成渝等地区产业转移,力争“十二五”期间取得重大突破,努力建成贵阳、遵义、黔东南三大产业转移衔接示范基地和一批高质量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5增强农业基础地位。

将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乡村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扶持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十二五”时期。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6统筹区域发展。

培育区域增长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省加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省将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依照国家和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以贵阳乡村经济圈为核心,积极构建国家级黔中经济区,推动其他重点经济区域加快发展,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加快发展,培育发展县域经济,努力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力争区域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打造一批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一是以贵阳乡村经济圈为核心,这方面。积极构建国家级黔中经济区。黔中经济区处于全国“两横三纵”乡村化战略格局中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交汇地带,以贵阳乡村经济圈为核心,以黔中乡村群为依托形成的经济区域,已列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全国18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积极构建和推进黔中经济区发展,对推动全省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积极推进黔中经济区进入国家级区域规划进行整体实施,力争把黔中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烟草工业基地和南方绿色食品基地,西南连接华南、华东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全国的商贸物流中心。一是整合黔中优势资源,统筹区域发民布局,构建以贵阳乡村圈为核心、以黔中乡村群为依托,以主要交通走廊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衔接产业转移,构建黔中产业集群,建设贵阳至遵义、贵阳至安顺工业走廊和沿贵广高速公路、贵广高速铁路产业带,促进黔中经济区加快发展。二是通过构建黔中经济区,大力培育发展以中心乡村为支撑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为构建黔中经济区奠定重要基础;发展壮大遵义中心乡村,带动黔北综合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壮大凯里市和都匀市,带动东南部特色经济区加快发展;发挥黔中经济区对西部经济带的带动作用,发展壮大六盘水市、兴义市和毕节市。二是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推进区域性扶贫开发,积极支持资源枯竭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发展后续产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一批经济强县做大做强,努力缩小地区发展差异。

主要是一心、三轴、多组团”布局上。

增强可继续发展能力7强化生态环境维护和节能减排。

实现可继续发展必需着力抓好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将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维护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证和改善民生,8加强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9进一步深化改革。

可以对我省发展态势作出如下总体判断:十二五”时期,综合方向。贵州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机遇期,贵州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机遇期,贵州加快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的关键机遇期,贵州加快基础支撑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建设的关键机遇期。

四、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应对形势变化面临的新任务

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和结合部,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外。强国富民的基石,工业资源的基地,拉动消费的超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点。应对新形势,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省的重点突破”决定、普安的四化一基地”就生动体现了这些新任务,安排已经很好。这里主要强调几个方面。

指导发展1科学规划。

明确方向、规范行为、提升认识、挤进盘子、争取项目、预留空间、招商引资

提升发展2改善结构。

3培育特色、强化发展

规模化、生态化、专业化、循环化、组织化、品牌化、市场化

引领发展4突出城镇。

高起点、预留空间、政策配套、经营管理、引导聚集

支撑发展5抓好项目。

只有坚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项目、引资金,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才干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项目的竞争,谁拥有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大、产业质量好的项目,谁就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筹划、前期准备

保证发展6优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