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与招商引资会致词

时间:2022-06-10 03:38:00

导语:工业发展与招商引资会致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业发展与招商引资会致词

做好今后的工作,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工作事关当前和长远。任务艰巨而光荣。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奋力谱写工业发展新篇章!

一、进一步坚定工业发展信心,认清形势。

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10年。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招商引资工作为抓手,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发展道路,全年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工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宏观调控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年工业经济呈现出“六个明显提升”良好态势:一是规模实力明显提升。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3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8.7亿元,增长28.5%总量由全省的第十四位跃升至第九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334户(2010年统计口径)居全省第四位,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57户,较2009年增加47户。二是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3.13亿元,增长49.6%利税总额72.6亿元,增长73.6%其中利润46.8亿元,增长98.6%利税、利润增长分别高出生产增幅24和49个百分点,呈现效益增幅高于生产增幅的良性态势,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45.7比上年提高55.8个点,创历史最好水平。三是结构层次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占27.8%提高5.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力、渗透力、延伸力逐步增强;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医药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金属加工六大产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85.9亿元、利税61.9亿元,分别占到规模工业的80.3%和85.3%市重点打造提升的五大激进产业中,除新型建材产业以外,产值均已突破百亿元大关,主导产业的集聚效应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四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其中国家级1家;中国名牌4个、中国著名商标5个,安徽名牌96个、安徽省著名商标104个,均位居全省前列;新(筹)建省级质量检验检测中心5个,争创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5家,首批省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五是节能水平明显提升。重点实施了46个节能和资源利用项目,节能量达10万吨规范煤以上;广德洪山南方水泥9兆瓦和新杭南方水泥4.5兆瓦低温余热发电装置建成发电,宁国水泥厂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建成运行;海螺水泥公司节能综合技改项目、国投电厂电机变频改造项目完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重点用能大户节能取得新进展,工业单耗大幅下降。六是合作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大力推进与央企和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工作,全年共有18个央企对接项目签约,总投资662亿元,其中6个项目开工建设;民企对接项目407个,总投资1559亿元,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均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合同类项目282个,居全省第一位。

(二)招商引资工作。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稳健快速发展。总量位居全省第三,增幅全省第一。二是项目质量明显提升。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实现了招商引资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平均用力向突出重点、追求效益,由“就项目上项目”向“科学发展选项目”三个转变,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影响带动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项目落户。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399个,协议引资903亿元,实际到位30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3个,协议引资751.5亿元,实际到位214.1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5个,协议引资517.4亿元,实际到位92.5亿元。2010年,单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到1.1亿元。三是投资结构日趋优化。招商项目中,工业项目占主导地位,并从一般激进加工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延伸,激进制造业比重逐步下降,先进制造业比重逐步上升,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2010年,工业项目到位资金437.7亿元,占到位资金总额的62%其中,机械电子类项目和新型建材类项目到位资金分别为151.9亿元和97.2亿元,分别占工业项目到位资金总额的34.7%和22.2%四是招商重点区域突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苏浙沪地区为衔接转移重点区域,苏浙沪地区已成为我市外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其投资所占比例近几年来一直稳定在75%左右。2010年,市与苏浙沪地区新签项目的实际到位资金522.5亿元,占到位资金总额的74%五是项目贡献不时提高。据统计,市地方财政收入中每年新增局部有70%来自于招商引资企业。去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完成的工业增加值中,招商引资企业占86%已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主导力量。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有70%来自于招商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有45%50%来自招商引资。

更要准确研判形势,看到成果的同时。正视自身存在问题和不足。

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继续低迷,从宏观经济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主要货币汇率大幅动摇。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一些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提出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理念,试图通过设置技术、规范壁垒,主导碳交易、碳关税等新一轮国际规则,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贸易维护主义有所抬头,资源与环境等非关税壁垒将会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国内方面,中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今年已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剧;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资源环境土地约束强化,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煤电油运供应偏紧,家电下乡政策到期,抚慰消费的拉动能力下降,企业面临的增支减利因素增多,经济发展中“两难”多难”问题日益增多,这些都将在一定水平上制约和影响工业发展,也会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够强。皖江9市中,从我市工业发展层面看:一是总量不大。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仅排在第7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仅高于池州,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35个百分点,与省内先进乡村的发展差别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尤其是重点骨干企业少,支撑带动作用不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占到全省第4位(2010年统计口径)但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仅17家,实缴税金过亿元的仅3家。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主导产业支撑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够高、规模效益不够好,激进优势产业不够强、产业链偏短,高端产业偏少;低附加值产品比重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比重明显偏低。三是产业外向度不高。全年进出口总额6.9亿美元,居全省第6位,但事实上排名前4位的合肥、铜陵、马鞍山和芜湖的总量之和就占到全省总量的63%强,其余13个市所占比重均不大。四是市本级不强。市开发区去年新签省外投资项目51个,实现工业总产值53.1亿元,亟待加速提升。

5亿元以上项目35个,从招商引资角度看:一是大项目比重偏小。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而滁州市分别为216个、50个和24个。省里今年已明确将5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列入重点考核,市这种局面如不能有效扭转,处境将十分不利。二是项目结构不优。虽然工业投资项目占主导地位,但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项目仍然偏少,对产业结构调整所起到促进作用仍显不足。三是项目履约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受征迁、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进度影响,存在项目等地现象;另一方面,衔接转移过程中,项目质量良莠不齐,局部投资商投资欲望不强,项目签约后落地建设进度较慢。四是利用外资情况不理想。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7亿美元,两项数据在皖江示范区9个市中排名均只排在第7位。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上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进一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突出重点。

决定着一个地方发展所处的阶段,决定着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别。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实现今后5年的工业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因此,要继续按照“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带动,集群化推进,园区化发展”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突出抓好结构调整、项目建设、自主创新、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抢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工业竞争力和继续快速发展能力。主要预期目标是2011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新增规模企业120户以上,工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节能降耗控制在省定指标以内。2015年,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做大,全省的位次继续前移。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以上。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着力推动“六个升级”

(一)推动产业结构层次优化升级。抓工业。加速激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面提升产业层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要加快向整机件、集成件和整车方向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及零配件—零部件—整车制造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机械电子产业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机电装备、机械基础件、电子元器件等,推进机械制造向装备制造转型升级,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医药化工产业重点加快新型化学药品制剂、现代中药、药用胶囊、药品包装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发展生态型化工和资源型化工,开发光气及下游精细化工、化肥农药、环保型颜料涂料等化工产品。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建材、金属耐磨资料,高效开发非金属矿,提高产品附加值。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家禽、竹木制品、茶叶、林特山珍、茧丝绸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新资料产业重点发展稀土耐磨资料、非金属及合金高温耐火资料、超细及纳米碳酸钙等。加快高性能复合高温耐火资料、非金属复合新型资料的研发,延伸新资料产业和产品链。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光电、节能环保装备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建设LED产业园,培育和引进LED外延片及芯片生产企业,做大做强LED封装及终端产品,加快形成LED上下游产业体系。加快余热发电锅炉装置、纳米环保阻垢器、节能环保水处置等设备生产。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核电设备、特种装备、关键基础件等领域。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资料对激进装备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力争到2015年这8个产业规模全部达到百亿级以上,其中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产业1个。二是培育扶持龙头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是做大做强产业的重要动力。要按照“突出重点、择优扶强”原则,切实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帮扶力度,促使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全面发展”格局。重点支持中鼎、凤形、鑫鸿、宣酒、生信、动力源、广信农化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15年打造一支超50亿元、百亿元,甚至500亿元的航母型”旗舰型”企业群。同时,重点支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加快转型提质步伐,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选择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生长型企业进行上市辅导,促其上市融资。三是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要依照抓龙头、抓配套、抓园区、上水平的要求,集中力量抓好汽车及零部件、耐磨铸件、电机、特种装备、LED光电、电子元器件、新型建材、不锈钢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要促进配套企业建设,建立健全产业协作机制,完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质量。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推广宁国耐磨行业协会的经验,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作用,防止盲目竞争和无序竞争,形成抱团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推动项目建设升级。项目是工业发展的载体。结合我市产业特点和比较优势,规划和筛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尤其要在联系大客商、跟踪大企业上下功夫,力争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较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同时,要兼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各类鼓励类中小项目,形成“明月和繁星”共存的生动局面。二是合作发展一批项目。借鉴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发展经验,鼓励优势企业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共建一批重大项目;引导中小企业主动融入产业链,通过产业链接、技术合作、联合兼并等形式,开展协作配套,努力形成“小企业、大生产,小配件、大协作,小资本、大集聚,小板块、大作为”格局。三是投入建设一批项目。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力争全市工业投入增幅坚持30%以上,项目竣工投产率60%以上。重点加快中鼎集团关键装备用橡胶密封件、凤形高性能耐磨资料等技改项目和鑫鸿汽配工业园、宁国生命科学医疗器械产业园、广德县PCB产业园、泾县高效电机产业园等产业集聚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中鼎通用发动机、华明飞彩低速汽车、海螺水泥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巩固与央企及知名民企合作发展效果,进一步推进签约项目落地建设步伐,加快绩溪抽水蓄能电站、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度。

(三)推动技术创新升级。要形成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重点围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培育前景好、创新力强的技术中心,争创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新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实验室1-3个、省级20个,国家级或省级创新型企业10户以上。二要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选择一批对提升我市产业发展水平起关键作用的产品和技术,列为市级重大专项课题进行重点突破,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专项、重点项目资金支持。三要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品牌是企业技术、品质等要素的综合反映。要继续完善“企业为主、社会促进、政府推动”工作机制,鼓励、引导和支持重点企业加大品牌创建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创40个以上安徽名牌产品。四要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建立多层次的科研开发和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引进和利用国内外智力资源,加快形成以技术和管理创新型人才为领军,以高技能人才为骨干的企业创新人才队伍。

(四)推动园区建设升级。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衔接产业的主平台。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各园区发展要把规划放在重中之重。以转型提升为重点,以提高产业集群度为核心,现有产业布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细化产业发展规划,严把入园项目质量关,改善规划跟着项目走的主动局面。二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稳妥推进征迁步伐,全力加快路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拓展衔接空间和效能,缓解项目等地、项目等电等现象。三要搞好要素保证。坚持走市场化融资路子,深化拓展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努力形成适应新一轮开发需要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着力破解“融资难”问题。要在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同时,科学规划用地,清理盘活各园区存量土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把有限的土地用在高质量项目特别是高质量的工业项目上,严格控制企业非生产性建设用地,吃透用活省里的土地指标“点供”政策,有效缓解“用地难”问题。

(五)推动绿色发展升级。依照目标任务不减、领导力量不减、工作力度不减的要求。推动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要严格项目准入。严把项目准入关和节能评估审查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对年综合能耗1000吨规范煤以上的投资项目严格实行节能审查管理,未通过审查的一律不予立项备案和转报核准。二要狠抓落后产能淘汰。扎实做好落后产能淘汰工作,重点加大粘土砖、化工、造纸、玻纤、蓄电池等企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狠抓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整治,对不能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三要大力推进技改节能。支持重点企业实施低温余热余压发电、能量系统优化、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电机变频改造等节能工程,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中,开展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生产活动。四要加强监管分析。重点抓好年耗能3000吨规范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实施月调度,建立联系人制度,形成信息疏通,反映及时的工作网络。经信委和统计局要加强对接,强化能耗分析,抓紧制订节能预警调控方案,及时分析节能实时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重点关注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平均值的企业。

(六)推动“两化”融合升级。信息化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一要提升区域信息化水平。选择信息化条件好的县市区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重点推进市本级LED光电产业园、宁国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二要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设计、制造、装备和管理水平,汽车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专用设备等领域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产业层次。同时运用信息技术,不时提高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纺织等行业的生产控制水平。三要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管理等信息系统,强化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管理,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生产链合理化。将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工业产品,提高产品设计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产品更新换代。重点支持中鼎集团、天亿滚塑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试点工作,积极做好鑫鸿交通、国投电厂、皖南电机、泰科铁塔等一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推动实施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措施。

投入关键靠招商。今年全市招商引资主要工作任务是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发展重点靠投入。增长25%实际到位市外资金883.4亿元人民币,增长25%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总量和增幅都力保在全省前三位。市本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均在2010年实绩的基础上增长50%开工建设项目100个。为此,要着力做到四个突出”

(一)突出产业招商。市目前工业项目情况大体是数量不少、质量不高、体量不大”,这从几组数据上可以清晰显示:去年全市工业用电量在全省排第5位。

(二)突出集群招商。要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积极共建合作园区。以玉环工业园为代表的飞地经济”招商模式已成为我市招商工作的一大亮点。事实证明。整体衔接发达地区产业集群转移,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集群招商模式。这种招商模式是以商招商和产业招商效果的重要体现,对招商环境的营造也有着积极的倒逼效果。通过“飞地招商”可以形成“引来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集群效应”和“磁场效应”大步提高招商效率。去年,市开发区引进玉环机电工业园的基础上,泾县、宣州区相继与玉环客商合作建设了飞地园区;总投资达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今年要继续加强与发达地区工业园区、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招商中介组织的联系,广泛宣传我市发展“飞地经济”共建合作园区的相关政策,做大玉环机电工业园的规模,争取与苏浙沪等地中介组织、开发园区甚至是市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针对台资企业追逐低成本的游牧工业特征,要密切跟踪苏州、昆山等地台资企业产业转移动态,力争集群引进一批台资企业。

(三)突出项目质量。要坚决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严格依照“四不选”原则引进项目,即:不选明令禁止的项目,不选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不选资源浪费大且工艺落后、附加值不高的项目,不选消耗人力和财力的项目。对资源型招商项目,要注重考察投资商的实力和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充分考虑项目投资收益率、财政贡献率、综合带动力、投入产出比等要素,注重引进绿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算好经济账,打好“环保”牌,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千方百计招大商、招好商。一方面,要依托外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着力引进产业配套项目和优势资源深加工项目,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实现新突破,同时也要把引进大项目与发展中小项目结合起来,注重现有重点优势产业的上下游配套,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要鼓励跨国公司在市设立外包企业,衔接外包业务。要积极有效拓展和利用境外资本市场,鼓励外商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来宣投资。

(四)突出项目推进。发展要靠项目来支撑。实行高水平的协议管理,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建设协调、督办、责任、激励等机制,抓好落实,做到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实行全程负责、全程服务,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各项目责任单位要切实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多方协调、主动联系,及时协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促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达产、达产项目早见效。要着力解决“只开花不结果”或者是结了果不出油”问题,强化引进跟踪服务,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防止项目一签了事;着力解决“热一阵子、冷一阵子,推一把、走一步”问题,不只要开会部署,更要狠抓落实;着力解决“血拼政策、不计成本”问题,通过优质服务和一流环境来吸引各类客商投资,以优质服务打造“洼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