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大会讲话词
时间:2022-06-02 03:22:00
导语: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大会讲话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质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年,全市各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00亿元,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93.5亿元,增长16.4%;地方财政收入115.5亿元,增长26.2%。节能减排、两型社会试点建设等任务目标顺利完成,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年,也是全市质监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全市质监部门牢固树立"立足,服务,发展"工作理念,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积极组织创建省(市)长质量奖、省(市)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等活动,努力打造"当质量卫士,做服务标兵"文化品牌,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质量兴市工作成效明显。各级政府都将质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名牌产品109个、省服务名牌12个。天元建设集团获得省长质量奖,成为全省建筑行业唯一获得省长质量奖的一家企业。有14家企业、6人获得市长质量奖,5家企业、3人获得市长质量奖提名奖。在全省率先启动创建市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工作,创建了3个国家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和2个省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二是质量基础工作不断加强。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参与制订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18项;牵头制订省地方标准5项,参与制订省地方标准10项,全市工业企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8%,质量标准体系日益完善。加快推进联盟标准工作,全市成立了16个企业标准联盟,制定23项联盟标准,分别占全省的40%和5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群提档升级。积极推动能源计量工作,指导全市133家重点用能企业不断完善计量体系建设,为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做出了贡献。三是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有效。市政府在全省率先与各县区政府、乡镇及规模以上企业层层签订了《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将质量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认真落实食品和特种设备两大安全主体责任,有效促进了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年,全市工业产品、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0.5%、88.6%,同比分别提高1.5和4个百分点,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种设备监管水平不断提高,注册登记率、检验率等指标分别达到100%和98%以上,保持了事故"零记录"。四是检验检测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全市支柱产业发展和提升,不断加快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国家化肥质检中心和综合检测中心已开工建设,省电动车检测中心已批复立项,建成后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五是部门形象不断改善。积极开展和谐质监建设、大练兵大比武、文明创建等活动,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树立了质监部门良好形象。市质监局被授予全省质监系统年度绩效考核先进单位,考核成绩位居全省第二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省政府纠风办推介了质监部门抓好行风建设的经验做法。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质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地方质量意识不够强,不能充分认识质量工作的重要意义,对质量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紧,效果不明显。二是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够强,质量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一些企业仍在使用国家禁止的淘汰类工艺设备,质量保障能力较差。个别企业和业户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仍时有发生。三是全市质量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区域性产业集群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质量监管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还相对落后。对这些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质量工作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企业生死存亡。"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是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我市将在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作为以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大市,加强质监工作尤为重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质监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质监工作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着力抓好以四个方面。
(一)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意见》,到年我市已基本完成质量兴市的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要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质量工作,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切实将质量强市作为"十二五"时期全市质监工作的主线,引导企业由后发优势向原始创新转变、由制造向创造转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下坚实的质量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抓紧研究制定质量强市具体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实现由"质量兴市"向"质量强市"转变提升。
(二)着力抓好质量品牌建设。品牌是一个企业、一个区域经济、技术实力和信誉的体现,是宝贵的无形资产。要依托我市支柱产业和优势骨干企业,科学编制好我市"十二五"质量品牌培育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和品牌发展之路。一是扎实推动名牌创建工作。要扎实做好争创名牌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标准化、计量等基础管理工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努力争创名牌。要进一步加强名牌培育,根据现有条件和发展潜力,选定一批质量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从生产要素供应、项目推荐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走名牌兴企之路。要引导各类资源加快向名牌企业集中,尽快扩大名牌产品产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经济效益,努力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到2012年,全市省级以上名牌达到130个。二是充分发挥质量奖示范效应。认真总结我市开展市长质量奖的经验,充分发挥省(市)长质量奖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建立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形成不断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品牌优势突出、社会美誉度高、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要大力宣传好省(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和个人的成功做法,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力争到2012年,全市省长质量奖、提名奖达到3个以上。三是深入开展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活动。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围绕全市重点培植的支柱产业、产业集群和特色乡镇,科学制定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创建工作开展。要深入开展产品质量集中整治,坚决遏制区域性质量问题,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保护和发展优质基地的品牌,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效应。力争到2012年,培育创建6个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扶持发展20个龙头骨干企业,打造5个以上知名区域品牌。
(三)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质量技术是提升质量的有力支撑,必须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一是加强标准化工作。要重点深化联盟标准工作,指导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成立标准联盟,制定和实施高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联盟标准,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提升产业集群的品牌形象和整体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大对联盟标准工作的支持力度,对联盟标准的制定实施出台激励政策。力争到2012年,全市产品采用国际标准达到450项,完成标准试点项目20项以上,研制国家标准10项以上,重点推动板材、陶瓷、罐头等全市重点产业集群全部开展联盟标准工作,研制联盟标准60项以上。二是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将能源计量工作作为促进节能降耗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能源计量的考核力度,促进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大力推行能源计量信息化管理,认真抓好网上直报工作,提高企业能源统计效率。加强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为实现能耗准确计量奠定基础。三是加快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的原则,围绕我市7个传统产业和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检测机构,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检测服务。对已开工建设的国家化肥质检中心、综合检测中心和已批复立项的省电动车检测中心等重点项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争取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突出抓好质量安全工作。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必须打牢基础,守住底线,确保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不出问题。一是严格落实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从去年开始,市政府每年都要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从去年的考核情况来看,个别县区和部门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对照今年考核标准,认真分析研究,强化工作措施,层层分解任务,将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落实到位。年底,市政府将继续组织对各县区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考核评价,对考核不合格要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对于履行产品质量安全职责不力、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要认真汲取近年来质量安全问题带来的沉痛教训,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坚决遏制各类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质量状况分析制度,搞好农产品质量、工业品质量、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加强市场准入和行业准入管理,保障质量安全。要加大企业质量监管和产品监督的抽查力度,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对已发现的质量安全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督促检查,狠抓整改落实。三是加强质量诚信建设。认真开展好"质量主体责任年"活动,引导企业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建立健全职责明确、法人首责、一票否决、有错必究的企业质量责任制,切实履行对社会的质量安全责任。要建立健全质量信用评价机制,根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对重点产品实施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对违规企业实施质量信用不良企业登记制度。要引导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积极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精细化管理等科学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降废减损等活动,全面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形成做好质量工作的强大合力
做好质量工作,既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充分发挥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全市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定期召开质量兴市联席会议,研究协调质量工作的重大问题。各县区要将质量工作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听取质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分管负责同志要加强工作调度,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要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各县区要对照《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把质量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同时要严格质量工作考核,确保质量工作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强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质监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要统筹协调,加强监管;工商部门要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切实加强流通领域的质量监管;建设、交通部门要加大工程质量监管力度,防止重特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农业部门要抓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组织制订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经信、卫生、检验检疫、食药监管、旅游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切实加强相关领域的质量监管工作;宣传部门要大力加强质量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质量、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质量工作长效机制。要完善质量奖励制度,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省(市)长质量奖的企业给予奖励,将名牌产品优先列入各级政府采购目录。对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善管理的质量工作队伍。
- 上一篇:土地使用税清查方案
- 下一篇:我县繁荣文化发展的新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