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回顾及来年目标任务的讲话

时间:2022-04-14 05:22:00

导语:年度工作回顾及来年目标任务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年度工作回顾及来年目标任务的讲话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冰雪、地震、暴雨等特大自然灾害,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高端开放、精品集聚、平安和谐”的现代化核心城区和实施“差异化、高端化、精品化”发展、建设深圳成熟经济样板城区的定位和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向基层基础、民计民生、重点支柱产业倾斜,全力推进“功能”建设,全面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据初步统计,年实现本区生产总值(GDP)820.89亿元,同比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67亿元,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37亿元,下降9.1%,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53亿元的任务;外贸进出口总额238.58亿美元,下降1.1%,其中,出口总额180.74亿美元,下降0.7%;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亿美元;辖区税收(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关代征税)227.36亿元,增长2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97亿元,增长20.0%;区级财政总收入46.01亿元,增长1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07元,增长12.2%。

(一)扎实有效应对复杂形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为0.0:10.1:89.9。高端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407.25亿元,增长22.2%,占GDP比重达49.6%,比7年提高2.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4.8%。金融、专门专业和创意设计成为我区高端服务业的亮点,分别增长28.8%、18.2%和29.9%。其中,金融业占GDP比重达30.5%,比7年提高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成为辖区经济构成中比重最大的行业。

四大重点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金融、商贸物流、黄金珠宝和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24.27亿元,增长21.2%,占GDP比重达63.9%;实现税收136.42亿元,增长30.7%,占辖区税收总额的60%。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备份交易中心的黄金夜市总成交额2950亿元,增长3.4倍;总成交量3907.5吨,增长3.1倍,占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量的44%。中信嘉华银行和大新银行升级为法人银行。全市现有4家法人外资银行,占3家。6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设立了127家企业和办事处。人民南-老东门-宝安南商业区日趋成熟,天虹商场进驻国贸大厦,进一步激活人民南商圈,东门商业步行街消费旺盛,华润万象城单店经营规模居全国大型室内购物中心前列。水贝项链街区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正在推进,成为全国黄金珠宝企业最集中、产业链最完善的区域。深圳古玩城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深圳市文化产业基地。满京华艺展中心、雅诺信珠宝首饰公司被认定为首批深圳市文化产业基地。在第四届“文博会”上,5个分会场的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居全市各区前列。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在土地零增长、投资和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年人均GDP和人均一般预算收入达9.35万元和0.39万元,分别增长8.8%和19.2%。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10.48亿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6倍。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为4.0平方米、16.2立方米和421.2千瓦时,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下降7.5%、8.8%和9.4%。

及时应对金融危机。制定《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大对区总部经济资金扶持力度的试行意见》,修订并完善《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推出了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与招商银行深圳分行签订金融合作协议,支持其加强对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产品。银联宝珠宝企业担保公司累计为近百家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年担保贷款总额达6.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完善服务企业的工作机制,深入企业调研,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成立了高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

“四旧”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金三角”地区空间资源整合项目已获市政府同意,由研究阶段进入实施阶段,正在抓紧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专项规划编制、投融资方案和实施方案的研究。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改造项目初步完成了产业发展规划、清水河片区法定图则修编和笋岗片区规划策略研究,6个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建设施工许可审批,2个完成规划审批,3个在规划审批中。清水河片区市政环境改造工程动工。蔡屋围金融中心区改造完成全部地下基础工程。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一期项目大部分已完工,珠宝学校建设正在进行前期报建和征地拆迁,二期项目初步方案设计已获批。田贝村改造已经封顶。黄贝岭旧村改造进入拆迁查丈阶段。梧桐山文化风貌街改造正在进行施工招投标,民间博物馆改造完成前期立项和方案设计。蔡屋围及万象城周边、西岭下北村等14个城中村综合整治工程正在抓紧推进。完成辖区“四旧”现状分布图制定和改造策略研究。水贝国际珠宝广场和特力-吉盟黄金首饰产业园区列入市的第一批旧工业区升级改造试点项目,第二批试点项目已申报。深盐二通道建设和罗沙路拓宽工程完工投入使用。金稻田路改造竣工通车。地铁2号、3号、5号线和丹平路一期、红桂-晒布通道的拆迁工作全面展开。

(二)扎实推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辖区有11个项目荣获深圳市第四届金融创新奖,占全市的42%。“中国名牌”产品有26个,占全市的32.5%。全区专利申请量1580件,专利授权量1165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4家,总数达到108家。积极引导和培育中小企业上市,有2家成功上市,16家进入上市辅导或筹备阶段。组织企业高管到北京大学培训,提高其创新和管理能力。

体制机制改革稳步实施。改革协管员管理体制,整合、规范各类协管员,增强基层管理合力。115个社区居委会完成换届选举,有104个实行直选,直选率达90.4%,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社工队伍建设启动,在54个基层岗位购买社工服务,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启动国库管理制度改革,3个试点单位进展顺利。

出租屋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实现新突破。投入1100万元推行出租屋统一招租集中管理服务,对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房屋租赁的信息和手续办理、居住证申办、物业管理等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28个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组建了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城中村出租屋统一招租签约率达98%,20个旧住宅区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正在推进。投入1080万元在城中村和插花地社区推广“门禁+视频监控”系统,已完成总任务量的32%。

(三)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城区平安稳定。

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和市场监管。年是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的一年。我们吸取“2·27”和“9·20”火灾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精心组织三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成立联合执法队和督查队,排查安全隐患13058宗,全部整改完毕。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固化责任,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170家企业完成安全生产托管工作。开展含三聚氰胺奶粉、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努力确保居民的饮食安全。严厉打击商业城的售假行为,促进业态转型,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火灾事故零死亡,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与上年持平,各类事故的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3.5%和16.5%,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事故。全区10643户无证无照经营户,已疏导发证发照9323户,疏导率87.6%,取缔355户,完成整改964户,基本完成整治任务。

成功抗击自然灾害。面对春运期间的雨雪冰冻灾害,快速反应,动员全区力量,采取果断措施,设立10个临时候车点,安置旅客18万人次,确保了旅客安全和社会稳定,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省政府、市政府的肯定。“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民动员、全情投入、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募集捐款1.08亿元、特殊党费577万元、各类物资36万多件(箱)、药品及医疗设备2万多件(台)。71人前往灾区救援,有6人在救灾一线入党。有3批11名灾区的伤员来治疗,全部痊愈出院。及时应对百年一遇的“6·13”特大暴雨,有力保障了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平安”建设取得新进步。刑事案件立案数12188宗,其中,八类严重暴力案件862宗,下降12.1%;“两抢”案件1335宗,下降14.1%。扎实做好奥运火炬在传递和奥运期间的辖区反恐安保工作。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办证58万张,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39万张的年度任务。在市委政法委组织的3次治安评估中,我区均名列第一。我区作为深圳唯一代表参加“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评选,通过了中央综治委的审查验收。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全区信访总量13480宗,同比上升24.6%。认真开展区委书记暨党政主要领导大接访活动,79%接访案件得到有效解决。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不断提高,全区91.1%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四)扎实推进城市管理,生态区建设步伐加快。

城区环境不断净化美化。城市装修进展顺利,完成170栋沿街建筑物的外立面改造。加大街道综合执法力度,创新综合执法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实施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达标创建任务。整治、规范了东门步行街和重点单位(企业)的户外广告。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万多平方米,及时查处卫星遥感监测到的违法搭建。完善边坡明白卡制度,对2216个边坡建档立册,完成25个危险边坡治理工程,辖区连续9年没有发生因边坡塌方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深圳水库排洪河景观工程全面展开,梧桐山河综合整治工程一标段完工。31座垃圾转运站实行“车载桶装”密闭式垃圾收运模式。

循环经济“十大领域”建设初见成效。实施管理中心大厦、商务中心、党校、中医院和12所中小学校的节能改造。完成103家珠宝企业的废气综合整治、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以及428家餐饮企业的油烟治理工程。308个排水小区通过了市政府的达标验收。西岭下北村排水管网改造完工,启动清水河片区和赛龙、新湖、大望村的排水管网改造。完成110家洗车场节水改造。6个建筑项目采用绿色节能技术。营造105公顷生态风景林,种植10万株簕杜鹃。酒店和商场节能改造、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业小区推广清洁模式等工作进展顺利。

“强势环保”有力推进。严格环保准入,否定了65个项目,对458个项目提出污染防治要求。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创新餐饮、黄金珠宝加工、洗衣等行业的环境管理模式,全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削减。加快推进生态区创建工作,6个街道、43个社区通过了市的生态街道和绿色社区考核,辖区生态街道达9个,绿色社区53个。加强环境预警能力建设,“数字环保”项目正式启动。

(五)扎实推进公共服务,民生净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帮助和促进9931人就业,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4人就业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零就业家庭”持续“归零”,96.4%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80%的任务。办理就业登记39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44%。劳动关系整体和谐稳定,劳动集体访、重大劳资纠纷和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分别下降4.7%、4.5%和33.1%。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生育、工伤、失业、劳务工医疗、少儿医疗等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均增长20%以上。553户家庭、1304人纳入低保,低保发放标准进一步提高。临时救济838人,发放临时救济金243万元。实行廉租房货币化配租,帮助2048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

社区建设扎实开展。投入4500万元继续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新增社区服务场所5000平方米,新建、改造社区公园19个共6.7万平方米,社区公园总数达到72个。全区100%的社区办公用房、92%的社区服务设施、96%的社区户外广场达到市政府规定的标准。新建、更新72条社区健身路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累计1171人。首届社区广场文化节和第二届粤剧节顺利举办。区、街道、社区三级图书馆网络初步形成。获市级以上的体育奖项52个、文化奖项385个。支持党群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同乡村”党支部有力推动了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社区家园网得到广大居民好评,成为畅通社情民意和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平台。我区连续11年获得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称号,并代表省通过了国家人口计生委“十一五”规划中期检查评估。新建29个社区生育文化中心,总数达54个,覆盖率65%。“五五”普法和科普活动广泛开展。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认真开展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检的各项工作。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免收书杂费,累计免费4700万元。顺利通过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开展磨砺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促进学校共有53所。中考、高考成绩居全市前列。区属医院总诊疗人数182万人次,上升27%。社康中心首诊人数131.8万人次,上升22%。安排区属医疗机构药品降价专项补助近2900万元,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通过了国家卫生部的评审,为全国二甲医院首例。美沙酮药物维持门诊的辅助戒毒效果良好,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门诊。“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圆满完成征兵工作,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宗教、港澳、对台、侨务、保密、区志、档案、人防、机关后勤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妇女、青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驻工商、消防、交警、税务、质监、社保、金融、海关、边检、新闻、供水、供电、客运、邮政、通信、盐务等部门和解放军、武警部队为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六)扎实推进政府建设,行政执行力不断增强。

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梳理行政执法程序,编发《区行政执法服务指南》,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政府各部门法律顾问的管理,成立街道法制室,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完善政府采购与工程招标机制,率先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出台《区政府投资小额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与工程招标管理。审计工作纳入电子行政监察系统,审计执法力度加大。电子政务网全年公开1.6万多条政务信息,增加82%。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开展反腐倡廉活动,行政权力和公共财政监督机制不断完善。

学习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举措。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经验,形成了16个调研成果和推动工作的具体措施。按照“四查四整顿四增强”的要求,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责任心、工作干劲等方面加强队伍建设,公务员的素质和执行力不断提高。

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提高行政执行力,推动工作落实。完善电子行政监察系统,二级平台投入运行。与市政府签订的就业、安全生产、人口计生、轨道交通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年度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区委、区政府42项重要工作完成良好。办理区人大重点建议《关于进一步改善民生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的建议》,逐项分解任务,全力推进落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0件,代表满意的53件,基本满意的17件。办理政协提案101件,委员满意的91件,基本满意的10件。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归功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归功于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建设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派、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各单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支持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工业增长放缓和股市震荡、房市受挫、车市低迷,进一步增加了我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二是土地和甲级写字楼供应不足,产业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困难时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四是城市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必须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五是安全生产形势还比较严峻,一些经营单位安全意识不强,事故隐患尚未根本消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任重道远。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年主要工作

年,国内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困难和挑战更加艰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还可能进一步显现。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指出,这是自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作为口岸城区和金融区,更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下一步的影响和冲击。虽然面临的形势严峻,但是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信心来自于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投资、消费、出口、税收等方面的一揽子措施,将大大改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有力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信心来自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纲要》将珠三角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一次从国家层面赋予深圳“一区四市”的战略定位,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同时,明确提出,珠三角要“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要“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成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这些战略目标的推进,将进一步强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优势,突出作为成熟经济城区和现代化核心城区的地位,提升服务全市、珠三角乃至全国的功能。信心来自于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建设和“金三角”地区空间资源整合项目上升为市的战略。这将进一步加快重大建设项目和产业项目的进度,拓展发展空间,集聚高端产业,增强发展后劲。信心来自于的经济基础和长期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全年登记注册的企业7918家,办理注销的企业910家,企业总量呈现长大于消的态势。特别是,的企业长期以来经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和考验,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应对危机的经验,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各位代表,在危机面前,信心是第一位重要的因素,丧失信心比危机本身更加可怕。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的危机,是危中有机,而且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坚定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信心,坚定企业的经营和投资信心,坚定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形成必胜的共识,凝聚抗击危机的合力,就一定能够破传统发展之“危”、立科学发展之“机”,渡过难关,战胜危机。

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区委五届七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开展“服务年”活动为抓手,“打造环境、优化产业、坚持品牌、加大投资”,继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向基层基础、民计民生、重点支柱产业倾斜,推进“四旧”改造,提升“功能”价值,努力建设现代化核心城区和深圳成熟经济的样板城区。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是:本区生产总值增长7%,人均GDP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下降3.9%、6.5%和3.7%。“三个倾斜”一般预算安排29.58亿元,增长11.2%,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7.4%。

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以“四旧”改造为重点,推进城市更新,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效应,努力扭转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五年负增长的局面,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拓展发展空间。

全力推进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改造。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规划园区,努力打造核心城区新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11个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引进一批总部型、高端型企业。协调腾邦物流大厦、帝豪东现代物流中心项目尽快投入使用;推动中粮(深圳)食品物流园、万通现代物流中心、西湖物流大厦、深业进智、长城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深业物流中心、泰富汽车物流城、进智现代物流分拨中心等项目的规划审批。实施清水河市政道路和笋岗微循环道路改造工程。协助推进油气库、活口仓和肉联厂搬迁。推动梅林-布心市政道路的规划建设。

抓紧实施“金三角”地区空间资源整合。学习借鉴香港中环的经验,实施“金三角”地区更新改造,通过二层连廊建设、市政道路改造、环境综合整治、旧城改造等,实现人车分流,整合空间资源,提升商业价值。全力推进专项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各项前期工作,项目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力争启动人民南市政连廊二期工程和部分市政道路改造。

加快“四旧”改造。推进蔡屋围金融中心区建设,改造市政道路,努力打造深圳的金融服务中心、资金集散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监控中心。抓好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一期项目的收尾工程,启动珠宝学校和公共停车场建设,加快推进二期项目的前期工作。支持华润中心二期建设,努力把华润一期、二期及其周边区域打造成为都市综合体。继续推进旧住宅区和城中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对215个旧住宅区和31个城中村实施消防设施改造、“三线下地”、雨污分流、环境治理等工程,既消除安全隐患,又美化市容环境。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完成田贝村改造,加快向西村局部和黄贝岭旧村改造。协助市有关部门抓好鹿丹村旧住宅区整体改造。

继续推进“城市装修”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启动10条特色商业街改造项目,翻新外立面、整治广告牌、提升商业业态,进一步优化商业环境。加快推动泥岗-布心路、翠竹路、东门北路等主干道的城市装修和口岸、文锦渡口岸的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插花地消防二期工程建设、外围市政道路和片区微循环道路改造。实施莲塘片区交通综合改善和市政道路建设。继续做好地铁工程和丹平路一期、红桂-晒布通道的拆迁工作。协助推进电网及电力设施改造工程。大力盘活辖区“烂尾楼”。

(二)千方百计扩大市场需求,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

市场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抓住国家提振消费、扩大最终消费需求的契机,发挥商贸区和口岸城区的优势,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高的商业辐射力,强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促进消费增长。加快人民南-老东门-宝安南“金三角”商业区建设,完善口岸与人民南的步行系统,提升的商业环境,带动区域消费需求。创新商业模式,支持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业态创新之间的融合渗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吸引全国性消费力量。强化连锁业在市场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培育壮大一批商贸总部企业。推进连锁业进社区,实现居民便利消费、放心消费。用足用好“到香港、澳门的外国人组团入境可实行144小时入境免签证”的政策,吸引香港的国际游客来旅游购物。推动酒店升级改造,提高酒店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积极营造商业氛围,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组织策划各种购物节,努力扩大节假日消费规模。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开拓国内外市场。落实有关鼓励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降低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加强与国外相关地区的经贸联系,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牵线搭桥,扩大出口规模。大力实施内贸战略,引导、组织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鼓励企业建立、完善国内市场营销渠道和网络。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展会和经贸活动,推介企业,推销产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产品出口结构,积极发展服务贸易。

(三)优化政府服务,全力帮扶企业发展。

按照刘玉浦书记“保增长必须齐抓共保”和许宗衡市长“落实政策不见成效不放手、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要求,全面开展“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措施,全力以赴帮扶企业渡难关,为企业树立信心、战胜危机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大政府服务力度。全面落实今年区委1号文件提出的33条保增长措施,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扶持企业的力度。发挥金融区优势,推进银企合作,努力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鼓励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机构对辖区企业和项目进行投资。落实减免中小企业有关税费的各项政策,降低经营成本。积极培育、扶持中小企业上市。设立行政服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和直通车服务制度,深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沟通政企关系,帮助服务企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国际经济调整和服务业转移的机遇,优化利用外资的方式和结构,提高“引进来”的质量和水平。结合产业园区建设和“四旧”改造,落实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积极“走出去”,拓宽引资渠道,向国外和国内招商。鼓励、支持写字楼的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引进总部型、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企业。

(四)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向香港学习,借力“香港因素”,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抓高端、引总部、强功能,不断集聚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增强“内聚外联”的核心城区功能,为全市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服务。

强化金融业集聚效应。抓住广东与港澳地区的货物贸易实行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机遇,深化与香港金融业合作,吸引更多的国外金融机构及其后台服务机构落户。支持国内各类金融机构在设立经营性机构以及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灾难备份和理财培训等机构。鼓励辖区外资金融机构升级为法人银行,并向外地拓展业务。大力发展会计、律师、咨询等专门专业,优化金融业生态环境。

促进黄金珠宝产业高端发展。大力推动黄金珠宝业和网络经济的结合,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辐射力。发挥品牌集聚优势,打造“深圳珠宝”区域品牌,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水贝黄金珠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引研发、设计、培训、检测等机构进驻。推进水贝国际珠宝广场和特力-吉盟黄金首饰产业园区改造,发展黄金珠宝总部经济。加强黄金珠宝加工业的环保监管,鼓励、支持企业采用环保型技术和工艺。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设计之都”称号为契机,进一步抓好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满京华艺展中心、深圳古玩城、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航诚艺都等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支持大望、梧桐山村产业升级,推进文化风貌街改造和民间博物馆建设,引进文化创意机构,整合文化高地、兰花基地等产业资源,打造梧桐山·大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真做好第五届“文博会”分会场的承办工作。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增强科学发展动力。

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自主创新,提高应对危机能力和科学发展水平。

扩大开放与合作。发挥改革开放“桥头堡”优势,打好“开放牌”,努力构建对外对内开放的新格局。以粤港澳深化合作为契机,深入推进与香港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口岸升级、文锦渡口岸改造和莲塘口岸规划建设,改善通关环境和跨境交通,全力参与深港“一小时生活圈”建设。推进对内开放和区域合作,积极参与珠三角改革发展战略,在服务全市、珠三角乃至全国的大局中实现大发展。加强对口支援灾区重建工作,继续做好对贵州长顺县、河源源城区等地的对口扶持工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制度,能由社会和市场解决的事,积极移交社会和市场。推行社区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拓宽政府外包服务领域,增加社工岗位。探索基层网格化综合管理新机制,开展项目研究和试点,建立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通过机制改革和信息技术,为基层管理提能增效。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的管理。推进集体股份合作公司改革,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推进自主创新。发挥改革创新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改造升级,支持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增强核心竞争力。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引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营造尊重、鼓励、服务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各类社会主体的创新活力。制定《区改革创新奖励办法》,组织开展第一届改革创新奖评选活动。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形势越是困难,越要高度关注民生。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民生净福利水平。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社区全覆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体系,重点做好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公共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和劳务工的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全面推行劳动监察网格化和信息化管理,及时排查、调处劳资纠纷。加强劳动监察执法,严厉打击欠薪逃匿行为,完善欠薪保障机制。开展“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活动,促进劳资友好协商、共谋发展。

强化社会保障。完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推广少儿医疗保险和劳务工医疗保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办好区慈善会,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对象达到1500人。继续实施廉租房货币化配租,加快建设莲塘0套保障性住房和安托山政策性住房。

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帮扶基础薄弱学校。继续实施“阳光少年”工程,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创建工作。创新教育管理和教学方法,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环境整治,优化育人环境。整治、规范校外午托机构,办好校内午托,认真解决中小学生午托问题。规范和扶持民办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抓好国际性联合办学试点工作。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市政府的部署,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完成区人民医院住院部扩建工程和区疾控中心大楼功能升级。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建立公共卫生信息平台,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继续实施“一大一小”战略,完善医院和社康中心“双向转诊”机制。合理规划布局社康中心,进一步理顺社康中心管理体制,引导居民到社康中心首诊,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综合服务。完成4个市级健康社区和12个区级健康社区的创建任务。抓好中医院莲塘新院项目的前期工作。规范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支持其提供多元化、高端化医疗服务。加强对医疗市场的监管,打击“医托”、“医闹”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共医疗秩序。

提高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固本强基项目,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推进“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到2010年完成85%社区达标的任务。新建、改造社区公园10个。健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其服务居民的功能。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参与公益文化建设,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鼓励、扶持群众文艺精品创作,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重点文艺项目。学校体育场馆有步骤向社会开放,方便居民就近锻炼。开展社区普法和科普活动。

(七)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全力抓好安全管理和维稳工作,守土有责,保稳定、保平安。

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管理。牢记“对安全隐患心慈手软就是对人民的犯罪”,深入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行动,依法严格整治各类安全隐患,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建立社区工作站安全巡查的考核、奖励机制,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制定街道、社区、片区的责任明白卡,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实行分级分类监管,继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托管和标准化工作。坚持打疏结合、标本兼治,进一步巩固、扩大“清无”成果。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切实保障居民饮食用药安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强化治安基础工作,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完善治安防控电子监控系统。坚持区域治安整治,切实抓好城中村和重点商业街区的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建设“零发案”社区,以“小安”促“大安”。继续保持对严重暴力犯罪、“黄赌毒”、“两抢两盗”等的严打高压态势,提升群众安全感。大力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完善维稳应急机制。继续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推行领导包案制,拓宽信访渠道,突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重信重访问题。健全信访代诉、信访督办、警民联调等机制,努力将不稳定因素稳控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建立劳资纠纷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避免发生因企业关闭、欠薪等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完善维稳“先前指挥”机制,落实责任,分级响应,快速解决突发性群体事件。切实抓好强台风、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急工作,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

提高人口管理服务水平。推进旧住宅区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完成城中村和插花地社区的“门禁+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工程。继续抓好居住证办理及相关管理工作。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力争年内实现所有符合条件的户籍居民都可申请办理一年多次往返香港旅游签注,所有符合条件的持居住证的非户籍居民都可申请办理赴香港“个人游”签注。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新建32个社区生育文化中心。

(八)加强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建设生态城区。

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八字方针,树立世界眼光,强化精品意识,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严格依法保护环境,努力创建国家级生态区。

强化生态保护。严守深圳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和梧桐山、银湖生态控制线,保护好“一半山水一半楼”的城市生态格局。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完成“数字环保”项目,提高环保执法水平。继续实施“正本清源”行动,推进19个城中村地下管网改造,加快排水达标小区创建工作。积极实施桂木园治涝和梧桐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的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意识。完善环境统计制度,完成辖区污染源普查工作。

发展循环经济。推行节能减排,严禁污染大、能耗高的项目。继续推进酒店、商场的节能改造和餐饮业的油烟治理。实施工业废水、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力争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达到8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0%以上。培育餐厨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协助推进罗芳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滨河污水处理厂和布吉污水处理厂改造、下坪垃圾填埋气体综合回用等工程。

加强城市管理。完善街道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理顺综合执法机制,探索“城管进社区”新模式,全面履行综合执法职能。加强违法建筑的动态监测,确保违建“零增量”。重点整治、规范金融商业街区的户外广告。狠抓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提高道路清扫保洁质量。完善环卫设施设备,进一步推广“车载桶装”密闭式垃圾收运模式。完成24个危险边坡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工作。做好环卫生产基地建设的前期工作。

(九)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打造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狠抓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要认真贯彻今年市政府1号文件《关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经济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按照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营造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实行政务公开,健全政府新闻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完善电子政务网、社区家园网的工作机制,加强政府与居民的沟通和良性互动,主动接受居民和新闻媒体的监督。认真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并依法报告工作。认真接受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听取各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执行区人大通过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

加强行政绩效管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成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完善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明确政府工作的目标要求、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和工作进度,提升行政效能。实行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包干责任制,分解细化责任,包干落实,责任到人。加强电子行政监察和政务督办,制定专项进度表,及时跟踪落实情况,督查到人。

坚持廉洁从政。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对政府绩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创新政府采购与工程招标工作机制。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坚决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和道德修养,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好氛围。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格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严控出国出访考察和会议、差旅等公务支出,实行一般性行政经费零增长,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向民计民生,投向经济发展。

各位代表!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