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的讲话

时间:2022-12-07 08:56:00

导语:市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是在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奋战,有序、有力、有效支援抗震救灾取得重大成效,正以喜悦的心情、昂扬的斗志迎接奥运、巩固成果、再创佳绩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主题是: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全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明确目标,加快推进年度民政工作的落实。

这次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取网上学习的形式,由各地分别组织学习领会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市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和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精神,紧密联系实际,谋划下半年民政工作;第二阶段,采取大会形式,集中组织参观学习和交流。昨天下午,我们实地参观了南通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普遍反映大开眼界、大有收益。刚才,12个市(县)、区民政局长分别交流已经做、正在做或打算做的最具特色工作,主题比较集中、特色比较鲜明、思考比较成熟。虽然交流的内容只是一个侧面,但涵盖民政工作基本体系和主要职能,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结合前一阶段组织的民政工作分片调研,讲三点意见。

一、上半年全市民政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扎实推进

上半年,全市民政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系统干部职工辛勤努力下,积极适应新形势,勇于应对新挑战,着力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扎实推进:困难群众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城乡社区建设有新进展,慈善募集总量有新突破,社会组织管理有新提升,福利事业社会化有新收获,应急抗灾救灾能力有新巩固,民政机关自身建设有新加强,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改善民生、服务社会、构建和谐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做好9个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上半年,市政府出台一系列加强社会救助、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政策规定,从制度上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水平。从今年1月1日起,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原来的月人均320元和200元,提高到350元和230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困难群众每人每天生活费超1美元。昆山市和工业园区实现城乡低保统一标准。上半年,全市累计为44967户、87441名低保及低保边缘对象发放救助金7776.8万元,投入资金比上年同期增加1*9.4万元,同比增长16.8%;低保动态管理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市新进低保9041人,退出低保10289人,净出低保1248人,首次出现负增长。适时启动临时物价动态补贴机制,发放困难家庭生活补贴1576.7万元。张家港对全市406户困难家庭实施危房改造,按每间补贴5000元标准,一次性投入525万。平江区以“一家人”品牌冠名,开展济贫、助学、援病等系列慈善公益活动,发放爱心资金109.25万元。金阊区实施“阳光乐居援助计划”,投入100万,为105户低保重症残疾人和大病患者困难家庭实施援助。

(二)紧张有序开展抗灾救灾。从年初雨雪冰灾,到5·12汶川大地震,各级民政系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紧急动员、快速投入、指挥有力地展开抢险救灾、赈灾募捐和支援灾区恢复重建等工作。截至7月31日,全市民政、慈善共募集救灾资金5.53亿元,救灾物资折款4400万元,其中,抗击雨雪冰灾资金4259万元,抗震救灾资金5.11亿。特别是在支援抗震救灾中,各级民政、慈善部门充分发挥赈灾募捐主渠道作用,募集总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按人均募集量计算,工业园区、张家港、昆山分列全市前3位。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忠诚履行职能,倾心奉献灾区,严格管理捐赠款物,快速展开救援行动,彰显民政爱民的深厚情怀,展示恪尽职守的道德风范,发挥解危救难的主导职能。实践证明,我们苏州民政人是一支拉得出、扛得起、关键时刻顶得住、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完全可以信赖的坚强队伍。

(三)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扎实开展“四个一”即筹备一次高层次社区建设论坛、组织一批社区工作者赴新加坡培训、编写一本反映和谐社区建设成果书和设立一个社区建设创新奖活动。认真组织平江、沧浪、金阊三城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调研,系统总结近年来我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经验,指导和促进城乡居民自治、社区服务和农村社区实验县(市、区)建设。截至7月底,全市1156个行政村中,已有822个建立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71.1%,比去年底增加6个百分点。*市组织首届社区“业余文艺百团大展演”和“情暖万家”志愿者服务活动。相城区民政局联合区组织部、党校举办由镇(街)民政助理、居(村)委会主任参加的基层政权和民主建设培训班,提高基层自治能力,并实现96885便民服务热线居(村)全覆盖。吴中区成功举办江苏省首届社区乒乓球邀请赛,并获亚军。昆山计划在今明两年投入近3亿,全面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重视抓好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民政系统1578名干部职工报名参加全国首批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实际参考人数1210人,参考率达76.7%。张家港市专门成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社会工作者队伍2008~2010年度工作目标推进计划》。*市建立并试行社区观察员制度,在镇、街道层面聘请20多名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员组成的观察员,充分发挥他们身居社区、熟悉民情、联系居民的优势,多渠道、不定期地反馈社区动态,促进和谐社区建设。金阊区围绕规范社区人、财、物管理使用,先后出台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和规范社区资金、资产管理使用措施,优化社区资源配置。

(四)广泛掀起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年初,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全国双拥模范城揭牌暨再创‘五连冠’动员大会”,全面总结和部署新一轮双拥创建工作。各地采取多种形式,扎实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和发展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元旦春节和“八一”期间,各级党政领导纷纷走访驻军部队,重点慰问支援灾区抗震救灾部队和家庭遭灾官兵。市本级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折款560万元。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和市政府领导亲赴四川彭州慰问正在灾区抗震救灾的“沙家浜连”。高新区通过落实双拥工作例会制度,为驻军部队开展送文化、送法律、送科技、送温暖、送健康等“五送”活动。各地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新的优抚工作条例,及时做好优抚标准测算调整、统计汇总和优抚对象抚恤金、优待金和补助费发放工作,抓紧拟制配套政策,落实重点优抚对象补助待遇,着力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等问题。市民政局会同各地认真做好部分参战、涉核退役人员认定和信访接访工作,积极调处矛盾纠纷,杜绝重大涉军信访事件。认真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上半年,全市共接收20*年冬季退役士兵2444人,其中,货币安置2382人,复工复职21人,岗位安置41人,安置率100%,自谋职业率98%。*市积极做好退伍士兵技能培训工作,经培训的退伍士兵再就业率达90%以上。全市军休系统广泛开展“双和谐”争创活动,常熟市军休所2户军休家庭分别被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表彰为“和谐军休家庭”;苏州市盘溪、城中和昆山市军休所被省民政厅表彰为“和谐军休家园”。

(五)着力解决社会事务管理中的棘手问题。塔陵遗留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确保“年内彻底解决塔陵历史遗留问题”,市和相关市、区及时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市塔陵遗留问题督促小组”,反复研究制定方案报省、市政府审批后,各地分步组织实施,积极稳妥地接处塔民上访、塔位登记确认等大量过细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各地认真整治和规范殡葬管理。召开全市殡仪公共服务规范管理现场会,推广吴江市殡仪服务车辆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车辆型号,统一发证、年检,统一消毒、收费等规范化管理做法。张家港加大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和散坟整治力度,拟投入5000万建立市级骨灰堂,力争在2010年完成以市、镇为主的骨灰堂规范管理及全市散坟整治工作。认真按照省厅要求,加快落实全省婚姻登记联网和全市婚姻集中登记、加强经营性公墓规范管理、加大清明文明祭扫安全保障以及规范“三孤”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等社会事务工作。

(六)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和区划地名工作。着眼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大局,通过“培育发展、审批登记、建章立制、监督管理、指导基层”等措施,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监督,周密组织在苏异地商会登记管理试点工作。严格落实年检制度。1~7月份,全市注册登记社团48家,民办非企业80家,协助12家慈善基金会和1家非公募基金会进行筹备登记。通过年检,被要求整改的社会组织有64家,注销登记社团8家、民办非企业6家,撤销登记民办非企业4家,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特别是支援抗震救灾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类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组织募集的救灾款物达4.35亿。规范区划界线管理,推进平安边界建设。上半年,适时调整部分市、区的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市民政局与无锡联合制定并试行《锡苏线因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规范边界管理工作。加快全市地名规划编制,严格地名命名、更名操作程序,着力解决地名命名管理混乱和不规范问题,共命名、更名市区地名104条,提高了地名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

(七)积极做好老龄工作。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抓紧落实政府年度养老实事项目,新增各类养老床位1150余张,街道(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308个,分别完成指标的57.5%、58.3%、58.1%。*市全面启动乡镇福利院建设规划,计划三年内投入1.5亿,确保每个乡镇兴建一个集供养、寄养、护理、康复于一体的多功能养老福利机构,覆盖全部乡镇和街道。沧浪区探索新的居家养老模式成效明显,在全区推广“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创造性地开辟社会化养老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学习人员达50多批次、近千人。认真贯彻新修订的《苏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确保为老服务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开展“百千万敬老助老系列活动”,即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由百名青年志愿者、百名老年志愿者参与,为城区千名“空巢”老人检修燃气灶具、送安全,为全市17万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送保险活动。市老龄办联合有关部门成功举办市第十二届体育运动会老年组比赛,全市共有1500名老年人参加14个比赛项目。各市、区分别组织“迎奥运、庆奥运”文体展示活动,全市近5万名老年人参加了迎奥运“健步走”。各地积极扶持和培育养老组织,促进“五老”机构健康发展。

(八)加大民政宣传力度。重视民政文化建设。新年伊始成功举办由12个市(县)、区参加的全市民政系统情系民生新春联谊,联合《苏州日报》开展“弘扬三牛精神、构建和谐民政”主题征文活动,向社会公开征集苏州慈善“三个一”,即一首慈善歌、一句慈善主题词、一枚慈善徽章,制作下发《前进中的苏州民政》、《苏州民政人》等专题片,均取得积极反响。信息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紧贴中心任务,突出反映各级各地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全力支援抗震救灾、着力规范社会事务、加快培育新型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双拥共建等重点工作和重大举措,大力宣传全市民政事业新成就、新变化、新风尚,扩大了民政工作的影响力。1~7月份,市民政局共有108条政务信息被上级采用,其中,市委信息办31条,省民政厅信息办39条,省政府信息办24条,国家民政部5条,中国社会报3条,国务院信息办6条,信息质量数量跃升市级机关前10位。今年以来,我市主要新闻媒体几乎天天有苏州民政动态报道。

(九)高度重视民政队伍建设。着眼盘活资源、激活脑筋、用活政策,市民政局打破用人体制、单位、业务、上下、新老界限,按照“公开公正、择优使用”的原则,先后实施局机关中层和直属单位正职、直属单位副职以及局系统财务人员共三轮的人事调整和岗位交流。在调整交流的66名干部职工中,16名机关中层、直属单位领导退二线,22名提升使用,28名轮岗交流。局机关13位处长、主任调整交流了11位,占机关中层正职的84%,到龄退二线的领导占局系统科级干部28%,调整交流的财会人员占总数44%,切实配强班子、充实骨干、提高效能。各地大力弘扬“三牛精神”,普遍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工作交流等形式,狠抓民政队伍思想、业务和作风建设。*民政局集中组织历时3个月的中青年干部系列教育培训活动,进一步推进工作创新。吴江民政局着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争先型、服务型等“八型”机关,全面提升民政形象。金阊区民政局积极倡导“马上就办、马上就干、马上就好”的“三马”作风。

上半年,全市民政工作扎实推进还有一个重要标志是:福彩销售持续增长。各级福彩销售机构积极应对“中福在线”销售政策重大调整,想方设法巩固优势、挖掘潜力、扩大销售、规范管理,迅速扭转被动局面,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截至7月31日,全市福彩销售总量达4.61亿元,同比增长57%,市场份额占47.37%,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销售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募集公益金总计1.38亿元,其中全市留存5493万,市本级1957万,提前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预定目标。销售总量中,电脑票销售3.25亿元,同比增长40%;网点即开票销售1.11亿元,同比增长近13倍,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四。昆山、吴江、常熟、张家港市、吴中区、*市列全省十强县(市、区),张家港、常熟、昆山、*、吴江市及吴中、相城区福彩销售总量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昆山于7月16日销售总量突破1个亿,市场份额首次超50%,排名全省县级市首位。

此外,各地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做好纪检监察、计划财务、“两会”建议提案办理以及老干部服务等工作,为促进民政事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上半年全市民政工作,主要特点: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围绕开展“做解放思想先行者,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大讨论,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各级民政部门普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组织一系列参观学习、交流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政实践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优、率先发展的观念。

二是破解重难点问题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始终把解难攻关作为改善民生、服务社会的突破口,作为年度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扭住不放。市民政局自年初向十届市委第30次常委会提出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9大难题以来,采取集中攻关、标本兼治、分解指标、责任到人等一系列举措,持续加大推进力度。即使在支援抗震救灾和“八一”拥军慰问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局党委仍在6月、8月第一周的周五召开破解难题双月推进汇报会,“一个难题一个难题过”、“一条对策一条对策议”,跟踪破解进度,加快工作节奏。总的看,破解9大难题工作均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

三是统筹协调民政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全市民政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突发性强,各地民政部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年度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紧密结合实际,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一手抓民政业务建设、一手抓作风效能建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二、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各项民政工作任务

下半年,全市民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且充满变数。奥运在即,维稳责任更大;CPI上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任务更重;对口支援恢复重建,亟需募集款物更多;破解难题进入倒计时,推进更难。对此,各级民政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务必头脑清醒、思想重视、坚强领导、科学组织。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市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和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精神为指导,以改善民生、服务社会为主题,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巩固优势、保持特色,进一步攻坚克难、扎实工作,进一步昂扬斗志、团结奋进,高标准完成年度各项民政工作,为全市民政事业率先、科学、和谐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高度重视奥运期间维稳工作。举国期盼、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还有2天就要开幕了。维护稳定事关全局,平安奥运人人有责,既是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务必一丝不苟、真抓实干,确保“思想到位、责任到人、工作到点”。一是严格落实制度和预案。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做到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密切协作。二是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奥运期间,各级民政部门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要在职在位、加强值班;有关部门要深入摸排和调处塔陵、涉军等矛盾纠纷中的不稳定因素,主动接访并积极稳定上访群众的情绪,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防止和避免事态扩大。三是针对民政工作特点,正确处理和把握敏感问题。各地要采取预约登记、增加人员、增加工作时间、增加登记窗口等措施,科学安排、有序组织奥运开幕当天婚姻登记工作,保持良好秩序;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和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及时掌握和反馈关注动态;积极开展集中救助、主动救助,及时做好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加强遗弃婴幼儿接收管理和护理,特别是加强儿童福利机构高温季节卫生防病工作,采取得力措施,防止和杜绝重大传染病事件。总之,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奥运期间不发生影响维稳大局的问题,确保不给全市维稳工作拖后腿。

(二)毫不松懈做好对口支援恢复重建工作。灾区重建民生优先。根据省统一部署,我市对口支援绵竹市6个镇,任务繁重。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领有关部门和各地主要负责人前往绵竹考察灾情、掌握需求。虽然民政部门不是对口支援的牵头部门,但面临的任务、肩上的担子丝毫不轻,要继续发挥职能作用。一是进一步做好赈灾募捐工作。财力支持是恢复重建的根本保证。一方面,各地要继续加大慈善宣传力度,进一步调动和激发社会各界爱心,为支援灾区恢复重建伸出援手、贡献力量;另一方面,要开动脑筋、献计献策,对拟援建项目,通过定向援助、冠名援助、合资援助等形式,吸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间资本投入到恢复重建中来。这项工作做大做实做好,既是民政部门对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最大支持,又是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具体创新。同时,要精心组织下半年全市“同在蓝天下——送温暖、献爱心”捐赠和大型慈善公益演出暨表彰慈善先进集体和个人等慈善公益活动,不断把慈善事业引向深入。二是继续严管募集款物。严格遵守救灾款物管理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严格监督资金管理流程,确保每一笔爱心捐赠用于恢复重建。三是科学制订民政对口支援方案。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指导下,积极会同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共同拟制灾区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安排、抓紧落实定向捐赠项目,将乡镇敬老院建设纳入重建方案,支持灾区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四是积极稳妥做好赈灾福利彩票销售工作。下半年,民政部将在全国统一部署发行赈灾福利彩票,各地要按照省民政厅“统一宣传口径、统一销售标识、统一操作程序、统一营销规划”的要求,积极筹备发行,严格操作规程,把好关键环节,确保赈灾福彩在安全、高效、透明环境下运行,为支援灾区恢复重建提供更多的财力保障。同时,继续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强化管理,做好福彩销售工作,保持稳定增长良好势头,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福彩销售5.743亿元的新指标。

(三)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新举措。关注物价上涨,积极改善民生,重点抓好上半年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社会救助新政策、新举措的落实,保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一是加强跟踪调研。市民政局将会同各地对新出台的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和检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因个别问题影响整个政策的实施。二是稳妥推进住房困难中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在学习、调研和论证基础上,确定我市住房困难中低收入家庭认定的基本思路、工作程序和编制机构的框架,为开展中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工作提供正确依据。三是未雨绸缪做好防灾工作。各地要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突发灾害特别是台风和汛情。认真贯彻全省救灾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基层报灾信息员队伍建设;借鉴抗震救灾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切实做到第一时间报灾,第一时间查灾,第一时间救助,保证受灾地区人员基本生活需求。

(四)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是民政工作在基层落实的最大平台,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治本之举。各地要坚持以完善基层自治、加强民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一是高标准举办好拟于9月下旬召开的“苏州和谐社区建设论坛”,认真总结社区建设新经验,深入分析社区建设新挑战,统筹推进社区建设新发展。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精减整合社区创建评比考核项目,把11个市级社区创建评比项目纳入文明社区、和谐示范社区考核之中,切实减轻社区负担,切实提高工作实效。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扩大覆盖面,确保达到年内不低于80%的目标;又要注重提高覆盖质量和效益,在落实村务公开、深化村民自治、完善社区服务、缩小城乡差距上下功夫、求实效,真正把农村社区打造成村民群众共同生活的幸福乐园。三是以纪念《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十周年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在探索基层民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水平,进一步推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和“村民自治模范单位”的创建活动。四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各地要认真总结首次组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经验,表彰和奖励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个人,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民政人参加社工职业水平考试。要更多地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在搞好岗位学习、培训交流、专业提升的同时,切实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待遇,努力创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

(五)全面推进拥军固基工程。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是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巩固党和国家政权基石的系统工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从市层面看,一是认真制定苏州市“五连冠”创建规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实创建内容、创新工作手段、明确责任目标,高起点上推进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二是全面落实拥军实事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年度计划的24个实事项目,竭诚为部队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三是抓紧从政策机制上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难和保障优抚对象各项待遇。下半年,要制定出台《苏州市军嫂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暂行办法》、《苏州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苏州市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着力解决军嫂安置就业、优抚对象落实政策待遇以及涉军信访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切实维护和保障军人家属和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大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力度。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提出,要率先全面进行退役士兵职业培训制度化试点。省政府决心很大,将把退役士兵教育培训纳入全民教育培训体系。各地民政部门要注重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主动与教育、劳动等部门协调联系,在制定计划、利用资源、组织考核、做好服务等方面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注意方法手段创新,注重工作实践总结,充分发挥民政主导职能。

(六)加快民政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民生基础设施滞后,是当前困扰和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市本级尤为突出。为改变现状,在市委市政府关心重视和民政部门全力争取下,下半年,苏州军供站、市儿童福利院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将陆续展开,基础设施滞后状况有望改变和扭转,我们务必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全力推进。一是抓紧动工已获批立项的工程。加紧做好勘察、设计、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四季度动工兴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二是高标准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实事项目。各市、区要严格按照年初下达的任务指标,加强跟踪督导,及时协调矛盾,确保年内完成全市新增2000张养老机构床位,新建24个街道(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530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硬指标。三是全面推广新型居家养老模式。拟于10月份召开全市居家养老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以沧浪区“虚拟养老院”为代表的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开辟新的途径,增添新的活力。四是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苏州市殡仪公共服务规范管理规定》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弃婴(儿)捡拾移交接收和孤残儿童养育安置工作意见》两个即将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落实,从工作机制和流程上加以规范,确保社会化管理依法、规范、有序。五是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认真做好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的中期评估;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展开第二轮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精心组织全市第21个老年节系列庆祝活动;抓紧做好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前期调研论证工作。

(七)抓好基层民政队伍建设。民政工作千头万绪,首当其冲是工作有人干。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基层民政力量薄弱,人手少、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从现实情况看,专职少、兼职多,且年龄大、身体差、能力弱的问题带有普遍性,与日益加重的基层民政工作任务不相适应。抓好基层民政队伍建设,一是要把队伍底数摸清楚。各地要尽快组织一次专题调研,覆盖并细化每个乡镇、街道民政工作人员的数质量。在此基础上,对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意见》(苏府〔2004〕146号)文件,一一列出达标多少、未达标多少,并制定实现达标的具体措施。二是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人事编制政策性强,各地要主动与人事部门沟通协调,不适时机地向党委政府提出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的依据和建议,争取政策上的倾斜。下半年,市民政局将适时召开基层民政队伍建设推进会,总结推广有益经验,推进解决基层民政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三是要继续加强民政队伍思想、业务和作风建设。着眼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效率高的民政干部职工队伍,大力弘扬“三牛”精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今年9月29日是全市第一个民政日,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过好民政日,进一步激发全体民政人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一以贯之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做好下半年全市民政系统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工作。

三、以新的姿态和干劲加快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创新发展

自党的十七大作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重视民政,既对民政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年初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到前不久召开的十届七次全会,反复强调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7月中旬召开的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王荣书记的报告充分肯定赈灾募捐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社会救助取得的实效,突出强调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要率先科学和谐发展,这为加快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后召开的市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贯彻省委和市委指示精神,必须在加快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推进科学发展,在学习先进的基础上优化发展模式,在认清形势基础上狠抓工作落实。特别指出:标兵离我们越来越远,追兵离我们越来越近,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这为加快全市民政事业发展理清了思路、激发了动力。

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是省厅党组主要领导调整后的第一次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也是新一届党组的集体施政报告。吴厅长的讲话贯穿了新时期民政工作许多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提出要把握机遇、科学发展,实现民政工作新作为;提出要解放思想,着力创新,构建民政事业新机制。特别提出要在构建民政事业五大机制、搭建三大平台两个方面创新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和吃透上级指示精神,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

作为地处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的苏州民政人,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光荣使命历史般地落到了我们的肩上,而一切的一切离不开创新。只有以新的观念、新的举措、新的作为抓好民政工作,才能使我们民政事业不断扩大优势、创造特色,实现率先科学和谐发展。因此,最后我想着重讲一讲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

(一)要在认清形势、居危思进中创新发展民政事业。创新源于压力和动力。苏州民政事业走过了60年光辉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开辟了苏州民政新天地。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创新无止境。如果老是以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的狭隘目光看民政,的确是发展了,进步了。但只要走出去看一看,放眼全国比一比,我们的发展与周边城市的发展,我们的进步与先进城市的进步是有差距的,某些方面甚至是滞后、落后的。不仅有基础设施硬件上的差距,还有观念、理念、思路上的软件差距,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南通民政事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就是最好的例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充分认清严峻形势和面临的挑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识,防止和克服盲目乐观思想和自我满足情绪。从推进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看,一是眼界要宽。就是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总要求引领苏州民政事业发展,从改善民生、服务社会的全局上思考谋划民政工作,切实把民政事业发展纳入到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大体系中,在更大、更广的平台上履行好、发挥好民政为民的各项职能。二是标准要高。就是以“全省领先、全国率先,与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接轨”的高标准衡量和检验苏州民政事业发展,不止步以往取得经验、不满足以往取得成绩,不陶醉以往取得荣誉。三是状态要好。就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推动苏州民政事业发展,破除思维束缚,破除等靠心理,破除畏难情绪。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标准和这样的责任,苏州民政事业才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二)要在群策群力、破解难题中创新发展民政事业。回顾总结苏州民政事业发展历程,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比如,我们的社区建设,80年代悄然兴起,90年代快速发展,二十一世纪形成特色,先人一拍,快人一步,得益于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需要智慧、勇气和魄力。解难攻关,光靠少数人不行,必须发动群众、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从推进创新发展的理念思路看,一是要善于学习、思考和总结。特别是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发达国家和地区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保障民权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为破解难题提供先进的理念和正确的思路。二是要注重政策机制的创新。政策机制创新是根本的创新、长效的创新。民政部门牵头工作很多,政策性、制度性很强。吴厅长提出的创新“五大机制”,即同步增长的动力机制、统筹发展的平衡机制、社会运行的保障机制、救灾响应的应急机制、绩效考评的激励机制,对此,各地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哪一家经验做法管用,我们就总结推广哪一家。与此同时,各地要注重把政策机制创新与正在破解的9大难题紧密结合起来,标本兼治、立足治本、加快推进,确保年内取得实效。三是要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破解难题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有一股子狠劲和韧劲。看准了事情就要抓紧推进、跟踪落实。比如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要积极争取、想方设法把事情办成做好。若是一味左思右寻、瞻前顾后,甚至缩手缩脚,终将一事无成。

(三)要在通盘谋划、科学决策中创新发展民政事业。科学决策,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政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在转型和变化,凸显领域宽泛、规模扩大、功能提升、社会化进程加快等特点。如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取决于通盘谋划和科学决策。从推进创新发展的方法途径看,一是要坚持从大局出发。改善民生是大局,维护稳定是大局,中心工作同样是大局。当前,头等大事是维护奥运期间的社会稳定,这是重中之重,绝不可掉以轻心。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民政之道是安民之道,民政部门就是百姓利益的代言人。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是履行民政宗旨的根本体现。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需、我有所为”,这是科学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要坚持协调发展。巩固优势、保持特色,不能就优势抓优势,就特色抓特色,而是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中推出更大优势,创造更多特色。我们民政工作五大体系、26项职能,哪一项也不能弱;哪一块存在短板,势必波及整体、影响全局。各级领导在谋划工作、研究决策时务必重视和把握这一环节。

(四)要在凝心聚力、团结进取中创新发展民政事业。人心齐、泰山移。干任何事业,人的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支援抗震救灾实践充分证明,“弘扬三牛精神、构建和谐民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已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这是我们苏州民政人共同的精神财富,现在需要,今后更加需要。民政事业是光辉的事业,需要全体民政人凝心聚力、团结奋进,这是创新发展民政事业的力量之源。从推进创新发展的力量保证看,一是要切实重视民政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富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民政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职业观,不断夯实民政人思想根基和精神支柱。二是要切实重视民政典型宣传。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各地要加大培养、突出宣传和表彰民政实践中涌现出来“三牛精神”典型,并与人事调整、提拔使用相挂钩,大力营造积极向上、比学赶帮、催人奋进的内部环境。三是要切实重视民政人才引进。创新发展民政事业,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朝气、有胆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通过实践磨练和重大任务考验,大胆放心地把他们放到重要岗位上担当重任,不断为民政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志们,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奋斗才能创造未来。下半年全市民政工作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更加忠于职守、尽心尽力,更加勤奋工作、有所作为,更加团结协作、相互支持,为开创苏州民政事业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