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党建组织部长读书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6-09 08:55:00
导语:企业党建组织部长读书会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二、总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努力开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个问题是对近四年来组织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回顾,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中形成的,并且经受过实践检验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是普遍性的规律,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之所以要在今天的会议上,还要对近年来我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目的之一,是想以案例解剖的形式,通过分析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功实践和启示,来进一步提高大家对组织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目的之二,就是想总结经验,进一步明确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下一步工作思路,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上新台阶。
下面,我围绕“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这一目标,就这一目标是如何提出的,如何推进的,如何提升,如何打算等四个问题,进行一下剖析:
第一、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这一目标是如何提出来的?
一个创新理论的提出,决不是偶然的,必定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现实的需要。提出“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是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践的现实需求,也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提出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一个先锋队,变成两个先锋队,党的这个理论的创新和突破,为非公企业党建提出“活力和谐”这一目标奠定了重大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创新。
从1987年开始到20*年,全市各级党组织经过18年的努力,通过抓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等措施,取得显著的成绩。当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虽然很多非公企业都普遍建立了党组织,但只停留在过过组织生活,抓抓党员教育管理这个层面。如果说有影响力,那只是党员个体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整体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有点像“党员俱乐部”的状态,只见党员,不见组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总是在原地转来转去,整体上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很难有实质性进展,面临“玻璃天花板”式困惑,出现“山穷水尽”的情况。非公企业党建抓了那么多年了,为什么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还不理想呢?为什么党建工作出现了“徘徊不前”、“形进实退”、“名存实亡”的状况?
现实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去破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这些问题经过深入地剖析,认为既有思想层面的原因,也有工作层面的原因。第一,是思想层面存在困惑,也就是企业主、党组织书记和企业职工这三个党建主体,在思想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第二,是工作层面的问题,也就是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总目标。
我们再进一步剖析,思想认识层面和工作层面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非公企业党建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果说,我们能明确提出一个目标,就相当于我们能树立起一面旗帜,在旗帜上显明地写清楚我们准备干什么,就能消除人们种种的疑虑,就能旗帜显明地引领大家干,当然,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共同的价值基础,并且能得到多方的认同。
那么,如何找到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认同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目标呢?要找到一个既符合党的要求,又要让企业主和企业职工都认同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目标,我们必须从它们三者共同的价值基础入手。虽然它们三者的价值取向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必然联系,那就是都要把企业做大做强。根据共同价值基础的内在要求,我们结合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思想,立足非公企业实际,提出了把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总目标,并且把此内涵定义为发展充满活力、内部关系融洽和外部环境友好,得到了企业各方的共同认可,非公企业党建的局面迅速打开。
20*年,以王书记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为标志,我们提出“以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工作思路。通过一年的深入地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我们再三斟酌、反复推敲,认为提“活力和谐企业”比“和谐企业”更为确切。从和谐企业的内涵上看,和谐企业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充满活力,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果企业不发展,那么和谐企业就无从谈起。我们感到,“活力和谐企业”在表述上比“和谐企业”更加贴切,更加容易为人接受,更加体现与时俱进。实践证明也是如此,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提出的“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证明了我们的这一提法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中央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重大战略思想在企业层面的具体落实。以上就我们这个目标提出的一个战略选择的问题。
这里大家可能还会问,组织工作的面多量广,为什么要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上突破,而不在农村或是新社会组织党建上突破呢?这就是一个战略思维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讲,是中央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的要求,从微观上讲,原因有三个:一是因为非公经济是温州的经济支柱。温州是非公企业的发祥地,也是非公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党建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定依赖于经济基础。二是因为温州非公企业党建的基础较好。早在1987年8月,温州瑞安振中工程机械厂就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非公企业党支部,从那时起,全市各级党组织经过近20年的努力,通过抓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等措施,取得显著的成绩,为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因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更具前瞻性和探索性。也就是更具有提升的价值。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温州较早地遇到别的地方还没有遇到的问题,也促使温州比别的地方更早地去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相对于其它地方而言更具有前瞻性、先发性,这为温州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解决温州非公企业党建面临的问题对全国而言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而且,我们捏紧拳头、集中力量在一点上寻求突破,比散打乱撮更能取得实效。这就是我们选择非公党建突破的原因。
第二,如何有效推进?
在解决了“抓什么”的问题之后,也就是面临“怎么抓”的问题。我们在方向明确以后,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持续不断地去推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归纳起来就是“六个一”:
一个方针:就是抓党组织组建和抓作用发挥--“双抓并重”的工作方针。在组织组建工作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如果不抓作用发挥,不仅不能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水平,而且建起来的,也会“倒下去”,“形存实亡”,因此,我们提出,必须在继续重视抓好组织组建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抓好作用发挥的党建工作方针,即“双抓并重”的工作方针。我们今年开展的“两个年”的活动,就是贯彻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
一个目标。就是“活力和谐企业”这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的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覆盖面,涵盖企业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容,我们围绕这个总目标,又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和任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任务体系。
一套班子。就是解决“谁来抓”的问题。20*年底,市委专门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挂靠在市委组织部,内设新经济组织党建处、新社会组织党建处,统一负责非公企业党建等工作。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落实机构、编制和人员,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一个抓手。就是运用评价激励手段,把“活力和谐企业”作为企业的最高荣誉,每年评选一批“活力和谐企业”和“创建活力和谐企业”先进单位。这个周一,我们还举行了隆重的会议,对评选出来的“活力和谐企业”进行了表彰,市委常委亲自为获奖企业颁奖,各县(市、区)委书记出席会议,王建满书记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支队伍。我们借鉴了近几年选派农村指导员的成功经验,今年6月份,从市直单位选派50名优秀中层干部,到列入我市第一批、第二批“活力和谐企业”创建重点单位的50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进一步推进“活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一个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温州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公司法>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保障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建立健全了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时间、场地等保障机制。市、县两级社会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经费,按照每个企业每年1000元,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得到了很好地落实。
以上是工作推进的总体思路和方法,在整个过程我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也就是工作层面的做法:
市委出台一个文件。明确提出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总目标、总任务、总载体,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召开一系列动员宣传会议。通过召开各类动员会、培训会、现场会、座谈会,进行广泛宣传。王书记亲自到企业调研,召开座谈会。我还多次为企业主上党课,从企业管理学的角度,阐明党建是中国特色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进一步统一各个层面的思想认识,尤其是争取到业主的支持。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浙江日报》、《温州日报》上刊发了多个版面的宣传文章,进一步进行宣传造势,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确定一批试点单位。先后在各县(市、区)选择确定96家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活力和谐企业”党建工作试点单位,着力从不同角度实践目标任务,强化功能作用,提炼各具特色的新鲜经验和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推广,力争树立一批典型。
进行整个工作体系的系统理论研究。市委组织部专门成立课题组,聘请党建、企业管理、经济、社会等各类专家学者,分四个子课题对目标体系、运行机制、作用发挥、评价激励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与中央党校开展合作研究,请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再次对理论进行总结提升。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在温州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撰写了《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探索及启示》长篇调研报告,报送中央政治局参阅。
温州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推进党建工作的实践,引起了高层和一些媒体的高度关注,中组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全国党建研究会多次派人赴温调研,并予以充分肯定,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国家级媒体相继派来记者采访报道,逐渐在全国党建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现在用INTER网上最流行的搜索引擎“百度”和“GOOGLE”搜索一下“活力和谐企业”,分别能找到3130和2850篇相关网页,“活力和谐企业”也已经成为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我们最新的工作进展,归结起来,可以用以下“五个一”来阐述:
出版一本书:中央党校党建部会同温州市委组织部专门编辑出版了《中国执政党观察:注入活力.营造和谐》一书,介绍与剖析温州非公企业党建的新思考、新探索及新启示。
摄制一张电教片: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组织人员赴温蹲点两个多月,摄制了《活力.和谐——浙江温州市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工作纪实》,展示温州非公企业开展“活力和谐企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发展风采,并向全国发行。举行一场专题讲座:今年6月9日,应北京大学之江论坛的邀请,我在北京大学做了题为“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专题演讲,演讲非常成功,得到了与会的党建专家、企业管理学的专家、北京大学的一些博士研究生和企业家高度评价。
撰写一批理论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近年来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经验进行提炼,陆续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求是杂志》、《中央党校理论动态》、《今日浙江》等权威杂志上发表一批理论文章。其中包括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那篇著名的《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探索及启示》长篇调研报告。
举办一场全国性理论研讨会:中央党校党建部与温州市委共同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研讨会”,虞云耀、李君如、蔡长水等领导、专家共50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人员对温州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9月初,还将在温州召开全国党建研究会非公党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和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这些高规格、高档次的会议连续在温州举行,这在温州党建史上也是少有的,对温州党建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开启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篇章。
第三,下一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打算
总结回顾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工作水平,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工作总的要求,王书记在讲话中已经非常明确、非常透彻,就是按照“双抓并重”和“两个年”的要求去做。我们要在系统学习非公企业党建最新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并向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常委会全面汇报,提出各地的工作思路。具体的工作我在这里不讲了,就根据这几天同志们会上提出的一些想法,确定几个问题,给大家一起思考、解决。
一是党组织如何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类组织致力于建设活力和谐企业?党组织与他们怎么相处、怎么定位,我去企业调研,觉得党组织存在统抓统揽的问题,把什么都干了。我们要认真探索研究党组织如何加强领导、改善领导,起到总协调作用,怎么样体现党在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中的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形成合力。
二是如何加强分类指导?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党建应有重点,每个企业要有自己的工作特色。比如说,哪些企业要提升创建“活力和谐企业”的水平,哪些企业要做好党建的基础性的工作,加强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
三是如何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王书记在表彰大会上提出,要对评出的“活力和谐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包括政治待遇、紧缺资源的安排配置,这些要求,各地要想办法尽早落实到位。
四是如何培养一批党务工作人才?“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这一目标已经得到了广大企业主的广泛认同,接下来他们必将纷纷聘请党建高手,来担任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思考如何运用各种手段,抓好党组织书记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还要开拓思路,将企业家的培养与人才工作、与干部培训结合起来,可以组织一次高层次的企业家培训班,当然,这个班要有质量、有吸引力,能让企业家坐得下来听。
五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活力和谐企业”评选的总体水平?各县(市、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把这个抓手完善起来,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符合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下一步可以增加企业自主创新的分值。在评选中要进行排序,引起竞争,还可以进行半年度的指标测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评选,而是要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
六是如何实现五年内创建300家“活力和谐企业”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市委王书记在表彰大会上提出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一步的评选既要有数量指标,也要有考核分值的要求,考核分值要考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企业的特点。
七是如何使评选活动的效益倍增?“活力和谐企业”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总体的反响很好,要继续想办法保持这种热度,让社会各界、有关部门都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使这项活动的效益最大化。
八是如何体现分级实施、同步推进?市级今年评选了20个“活力和谐企业”,要思考县一级如何评选,乡镇要不要评选,还有些小的企业不可能达到市级标准的,如何进行评选。要研究各类不同的标准,形成从下至上,分级实施,同步推进的格局,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这些问题,我没有说具体怎么做,只是把问题提出来,希望各地和相关处室今后去思考。
以上是两年来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回顾,以及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中蕴含着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这将为温州党建工作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温州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城市,党建工作也出了不少亮点,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也提出不少创新的项目,也有一些好的点子,但就是因为缺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决心,没有善做善成的功夫,缺少有效的措施推进,都不了了之,没有做成,最后就是烟消云散、无影无踪。这是非常可惜的,希望大家今后要借鉴成功经验,学会借力、借势、造势,整合各种资源,使党建工作努力出更多的精品和亮点。
三、提升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组织部长
通过总结近年来组织工作的实践经验,以及分析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启示,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了组织工作普遍性的规律。以上这些规律和认识,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是我们今后组织工作必须坚持和发扬的。
做好组织工作,当好组织部长,不仅要掌握这些组织工作的普遍性规律,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组织工作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组织部门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广大组工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改革意识,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在今年4月18日,与全国新任组织部长第一期培训班学员座谈时指出,组织部长作为党委分管组织、干部、人才工作的领导成员,肩负着重要职责,要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切实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组织部长。这既是对组织部长们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全体组工干部的要求。接下来,我就学习贯彻贺部长的讲话精神,对如何当好组织部长提六点要求:
第一,要有坚定优良的党性修养。政治素质是组织部长最重要的品质。要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于从党和国家以及本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开展组织工作;要做执行民主集中制模范的,在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时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自觉维护党委的集体领导,在参与党委决策时要,要注意克服三种不良心态,一是不想参与。觉得自己不是主要决策者,抱着“主要领导定我就怎么办”的心态,不想发表意见,参与意识不强;二是不善参与。平时不注意了解党委的全局工作,想参与却又拿不出自己的主见,参与的能力不强;三是不敢参与。怕自己的意见与其它领导不合拍,怕影响关系,或怕自己的意见被否定会降低威信。这三种心态在我们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要坚决克服。
第二、要有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组织部长是一个重要的岗位,责任重大,社会关注,组织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组织工作无小事。组织上把我们放在组织部长这个岗位上,把我们安排在组织部门工作,是对我们的充分信任,我们决不能辜负组织的期望和重托。要把党和人民的重托转化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工作,不断提高做好组织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要有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公道,主要是对办事的要求,要公平、公正;正派,主要是对做人的要求,是人品,是官德。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要敢于坚持原则,公正对待干部,无私奉献,甘当人梯,带头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坚持公道正派,必须廉洁从政,办事要出以公心,慎用手中的权力。特别是在用人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主持公道,公正地评价干部,准确地推荐干部,合理地使用干部;要有坚强的党性,敢于说真话,说公道话,涉及到政策方面的问题,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要不怕得罪人,严格执行政策,不能乱规矩。
第四,要有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组织部门是做人的工作的,更加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把对党员、干部、知识分子的关心体现到各项政策和各项工作上,体现到关心他们工作生活的实际行动中,真正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
第五,要有全面过硬的业务能力。2004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组工干部要着力提高政治鉴别力、政策运用、知人善任、组工业务、拒腐防变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曾庆红同志在20*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组织部门要特别重视提高知人善任、整合资源、抵制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能力。我们要按照这些要求,努力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
第六,要有唯物辩证的理论思维。由于组织工作的规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这就决定了我们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好哲学、用好哲学,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研究问题、看待事物、推进工作。自觉做到善思考,重实践,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努力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成为推动工作的一种素质和能力,着力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运用理论思维对实践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驾驭和运用组织工作规律,不断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
- 上一篇:独家原创:医务工作者奉献精神演讲稿
- 下一篇:法律法学反思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