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讲话
时间:2022-06-04 11:20:00
导语:民政局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开在“*”实现良好开局之时,开在全国上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迭起之际,面临新的形势,肩负重要使命,意义十分重大。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一是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进一步理清今年乃至“*”时期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二是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效破解制约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三是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去审视、去定位、去部署,把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上来,迅速掀起我区新一轮新农村建设高潮,争当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下面,我在继堂区长总结安排的基础上讲五点意见:
一、提高新认识,坚持把新农村建设置于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届五中全会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重中之重。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高度重视并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1、必须把新农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我区农村经济,农村面貌和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农村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区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新农村建设顺利起步,涌现出东赵乡石羊坂村、郭家堡乡近城村、张庆乡红马营村、修文镇东长寿村等新农村建设亮点;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各项扶农政策和措施全面落实,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菜、枣、果、牧等特色产业篷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壮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经过调整后的乡镇班子和农村干部,思路清晰,干劲充沛,作风民主,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村村通”油路建设、乡镇卫生院新改扩建全面竣工,农村中小学设施配套、标准操场和D级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3元,增长12.1%。可以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以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的新阶段。但是我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村镇建设零乱无序,脏、乱、差现象严重;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致富能力和本领较弱;农民收入仍然偏低,生活质量还不高;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比较陈旧,难以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部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还不强。这些问题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我们执政基础的巩固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突出新农村建设主题作为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区之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强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我区要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保持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防止出现农业萎缩、农村萧条,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只有农民富裕了,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只有农村稳定了,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在农业、农村工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解决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规划问题、发展途径问题、发展人才问题和组织领导方式的问题。开展新农村建设,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逐步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加快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抓住了“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从我区实际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趋势,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职能的历史性转变,广大农民群众要求加快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愿望,为我们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顺应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民心民意,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必须坚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创新思路,更新观念,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3、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由于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已经积淀了几千年,农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农民的素质和生活富裕程度参差不齐,投入能力有限;农村干部的素质和领导能力、思想认识水平都还有限;我区的生产力水平,特别是农村生产力水平还不高,政府财力薄弱,投入能力也很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转变农民的传统落后意识和观念,全面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不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是不可能的。因此,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克服追求短期政绩、急功近利、浮躁冒进的“急性病”,坚决克服不愿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消极应付、无所作为的“慢性病”,科学规划、真抓实干、坚定不移地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深入。
二、把握新趋势,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科学把握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大趋势,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城乡生产要素相互流动,工农业交融发展成为新趋势。从国际经验看,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城镇企业进入农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农业交融发展,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带有普遍性的现象。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例不断增大,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同时,由于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缺乏,迫切需要城镇企业进入农村,通过外部生产要素的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中央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为工农业交融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农业交融发展的趋势将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我区工业园区的发展,修文工业基地的建设,就是主动顺应这一趋势、推进农村工业化的战略之举,而且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工业园区和修文工业基地在产业带动、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沿着工农业交融发展的方向前进。
2、农业集约程度明显提高,设施农业成为农业增效的新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常常会出现“农业增产,农民不一定增收;农民增收,农业不一定发展”的现象,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之间不能简单地画等号,农民收入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农业集约化程度的高低。实践证明,设施农业已日渐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渠道。设施农业通过一定的农业设施,能在局部范围内改善和创造环境和气象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稳定的外部条件。设施农业包托设施栽培、设施养殖,如各类塑料大棚、温室、畜禽养殖和现代集约化的养殖小区等。经验表明,标准化日光温室亩均收益相当于大田作物的18倍,比漫灌式的水浇地节水38%;规模养殖小区蛋鸡产蛋量可提高18%,奶牛产奶量可提高12%。可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设施农业必将获得更大发展。近年来,我区一以贯之地坚持了“蔬菜上大棚,养殖进园区”的设施农业发展之路,蔬菜、养殖效益明显提升,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从中尝到甜头的农民发展设施蔬菜、设施养殖的劲头很足。设施农业将日益成为我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
3、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加快,科技成为农业增长的新动力。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投入。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但氮肥和磷肥使用量却分别为世界的30%和26%,农业污染量已占全国总污染量的1/3—1/2。这表明仅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投入来实现农产品生产增长,不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已成为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现阶段农业的发展主要不是靠扩大耕地面积或增加化肥和农药投入,而是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充分发挥科技在集约经营、增产提质、转化增值、提升拓展等方面的潜力,使农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须趋势。近年来,我区建设的16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充分显示了科技对农业的推动作用。象自然条件并无优势可言的石羊坂村通过发展“双水源四位一体温室蔬菜科技示范园区”,棚均收益达两万元以上,人均收入达到5638元,使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尝到了科技硕果。可以说,石羊坂模式生动地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的真理,科技兴农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4、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业化经营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优势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相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有效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民可以获得规模效益、加工增值效益、利润分红效益和务工效益,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载体,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者,是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主体,能够有力地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实践中,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形式由最初的“公司+农户”,逐渐发展为“公司+基地+农户”,又进一步发展为“公司+合作组织+农户”。这些组织形态,反映了现代农业发展不同阶段市场对生产、加工的要求,反映了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经营环节经营单位之间协作互利关系的调整变化。“公司+农户”,主要解决最初的农产品卖难问题。“公司+基地+农户”,稳定了企业和农民对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则规范了企业与农户在生产、经营和销售等环节合理的经济利益。产业化经营日益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式。近年来,我区积极扶持和培育了象泽榆牧业、丰元枣业、威特干果等一批拉动明显、辐射较广、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特别象博瑞乳品公司在修文和北田建设的“奶牛合作社”,象张庆乡怀仁村农民组建的“醋业合作社”,就是一种“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正日益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注入不竭动力。
5、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新纽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服务本组织成员,提高成员的收入”为宗旨。其功能主要有:一是规模集成。通过专业联合,采取批量购买、批量销售的办法,降低农户产销成本,提高产品价格,获得规模效益。二是作业同步。统一生产、统一要求,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批量。三是技术和市场信息传递。专业合作组织内部技术和市场信息畅通,传递迅速。四是管理智慧共享。专业合作组织一般由能人大户牵头。他们的一个经验、一个点子,往往会成为全体成员的行动。五是诚信培育。专业合作组织讲求农产品质量、讲求信用,成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互相监督。可以预料,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各种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有更大的发展,成为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大力推进股权科学、管理民主、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全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已达9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的已达13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日益成为联接农户、企业和市场之间产业化链条的重要纽带。
三、明确新任务,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新农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纷繁复杂,再加上全区289个村情况千差万别,如果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政策去推进,显然不切合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讲求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方式,做到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从我区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郊型和工矿型的村,经济比较发达,农民收入水平较高,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在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庄改造建设、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要求;农区型的村,要把大力发展种养业和加工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协调推进村容村貌治理,在宽裕型小康建设上走在全区前列;山区型和资源条件差的村,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着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民转移就业,净化、美化村容村貌,逐步完善公益设施,尽快让农民脱贫治富奔小康。
今后几年,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区60%的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和谐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走在全省的前列。
——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农”的新体制,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构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农民培训体系,造就一大批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发展与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合作经济组织,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树立农民新风尚。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区、乡、村领导班子在农村工作中执行政策,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年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继续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新的一年,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整治村庄环境为抓手,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为重点,以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为目标,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提升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蔬菜、干果、畜牧、加工四大重点产业,构筑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力争我区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主要任务是:完成规划编制,总结试点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10个试点村实现“双十”目标,30个推进村抓好“四改四化”,其它所有行政村铺开“五清五规范”,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从宏观上,概括地讲就是“五个五”。第一个五就是要全面理解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总体要求,这20字内容极其丰富,涵义十分深刻,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对这五句话要完整理解,全面贯彻。第二个五就是要协调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五个建设。第三个五就是必须坚持五条原则,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坚持把解决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坚持艰苦奋斗。第四个五就是要做到“五要五不要”,即:要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不要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要强迫命令;要保持特色,不要千篇一律;要扶持引导,不要包办代替。第五个五就是要实现五个目标,即:农村生产力明显提高,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村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农村民主政治明显推进。从微观上,结合我区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可概括为“五新一好”,即:以村镇规划为龙头,整治村容村貌,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实施产业富民,发展新产业;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转化培训并举,培育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创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塑造新风貌;以“三民”活动为抓手,实施组织保障工程,创建好班子。
2、牢牢扭住新农村建设的四个关键。一是要围绕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坚持以园区工业为重点,推进农村工业化,让农民站起来;以村镇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城镇化,使农民少起来;以特色产业开发为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帮农民富起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繁荣。二是要突出重心,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必须大力实施兴水战略、造林绿化工程和蓝天碧水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交通设施。要坚持从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更多地争取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在加强和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三是要贴近民心,认真解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为此,需要把解决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农产品销售难等实际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使新农村建设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四是要强化核心,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基础、制度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3、重点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五大工程。即:“产业富民、村容整治、文明提升、组织保障、素质提高”五大工程。产业富民工程要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两个转变,扭住提升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民非农化三个环节,坚持“养殖进园区、蔬菜建大棚、干果上规模、加工塑品牌”的调产思路,大力发展蔬菜、红枣(干果)、畜牧、加工四大重点产业。同时,要规范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村容整治工程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村镇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规划,加强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农村能源、交通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集中力量办好绿化、改水、治污、办气、修路等五件实事,重点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力求实现“五通五有”,即: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通电话、通硬化道路、通公交车;有卫生所、有文化大院、有农家超市、有活动场所、有农民夜校。文明提升工程要大力弘扬热爱*的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创新文化大院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手段,引深开展文明村镇和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引导农民树立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先进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户户讲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组织保障工程要继续健全和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两议五公开”、“一卡双制度”、“一事一议”等三项制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引深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完善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要认真解决农村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干部组织协调、解决问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要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选好配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素质提高工程要健全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领导机构,要调查掌握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就业等情况,并建好劳动力台帐,降低农民进城就业门槛,畅通劳务输出渠道,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积极组织各种职业技术培训,广泛开展职业介绍、信息、法律咨询等相关服务,造就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空间和渠道。
四、落实新举措,增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建设新农村,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理顺农村生产关系,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
1、要积极探索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要继续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结合区情乡情村情,稳定完善承包关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方式和途径。二三产业较发达的村,可采取集体非农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联营等形式,依托工业园区、修文工业基地等产业载体,通过与投资者合资合作办企业或物业租赁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可通过积极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以及旅游产品生产等来壮大集体经济;城郊型和集镇型村,可充分利用区位、土地和人口集聚优势,通过集体经营物流、商贸服务业等发展集体经济。也可采取与能人合作发展规模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业等,将村集体公益性资产投入市场运作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的增收。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界定成员资产的产权,搞好清产核资和民主管理,维护成员的利益。
2、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要在稳定农村现行土地制度、保障农民对承包经营土地长期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根据我区农村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农业规模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土地适度流转的方式途径。条件允许的村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等形式流转土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集中度,发展规模种植业和养殖业。要加强土地流转价格和收费的规范管理,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和土地流转收益。要完善土地征用办法和补偿机制,推行征地项目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的听证会制度,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户及时得到合理补偿和尽量减少失地农民之忧的配套措施,切实保障农民的生计需求。
3、要继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要根据取消农业税后的新情况、新问题,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乡镇机构、区、乡(镇)财政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以及集体林权制度等各项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农村工作高效运转、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要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理顺乡镇管理机制,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单位,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的运行模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要加快区、乡(镇)两级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型财政,把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纳入财政支持范围,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政权运转的财力保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职责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区级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落实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政策。同时,要积极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坚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对集体林地采取托管、承包、拍卖等形式,交给农民管护和开发经营,使农民享有林木的所有权、受益权和继承权。要积极探索国有林国有民营的途径和方法,让林场职工通过资源管护和合理经营获得合理收益。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巩固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完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政策性、合作性和互助性农业金融体系,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4、要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机制。要积极促进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推动城市的交通、物流、商贸和公共服务业向农村延伸;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要加快健全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大力开展对口帮扶活动,推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要尽快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五、锻造新作风,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更需要一支素质较高、作风过硬、敢想敢干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冲锋陷阵。农村党员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担负着直接组织、发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重要任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认清肩负的责任,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全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一要提高自身素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处于主导位置,起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作用;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中处于中心位置,起着“带头人和领头雁”的作用;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中处于前沿位置,起着化解矛盾、沟通上下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坚持做到“六要六不要”,即: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要求真务实、量力而行,不要虚假浮夸、盲目攀比;要尊重民意、依法办事,不要强迫命令、独断专行;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要贪图享乐、铺张浪费;要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不要以权谋私、与民争利;要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不要搞封建迷信和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组织部门要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引深开展“四争一树”活动,指导各乡村树起一个好班子,培养一个好带头。纪检部门要坚持以“管好人”为监督根本,切实增强乡村主干的廉洁自律意识;以“理好财”为监督关键,切实提高乡村主干的民主管理水平;以“办好事”为监督重点,切实强化乡村主干为群众服务的观念。我们就是要通过培养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过硬的政治业务素质,使之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领路人。
二要转变思想观念。面对激烈的发展竞争,只有思想始终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我们的工作才能抢占制高点。对新农村建设这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我们农村基层干部必须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信念,惟有如此,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厚望。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上要做到“五破五立”。即:要破除墨守陈规、怕担风险的旧思想,树立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新观念;要破除小富即安、稍进则满的旧思想,树立开拓开放、积极进取的新观念;要破除封闭保守、固步自封的旧思想,树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新观念;要破除唯条件论、坐等靠要的旧思想,树立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新观念;要破除各自为政、见好就收的旧思想,树立顾全大局、统筹各方的新观念。要把思想观念统一到区委、政府全力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发展战略上来,把工作重点统一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上来,力争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思路上争当好带头,力争在加快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上争当好带头。我们就是要通过大力转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在全区各乡村培育和营造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的社会文化氛围,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全新的思想活力。
三要正确对待群众。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对待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真正相信群众,工作为了群众,把群众利益维护好、发展好。一要依靠群众,把群众的聪明才智发挥好。虚心向群众求教,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动全社会力量,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二要尊重群众,把群众的民主权利保护好。要体察民情、畅通言路、尊重民意、维护民权,保证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三要教育群众,切实提高群众的思想素质。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群众集中精力建设新农村;加强文化科技教育,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引导群众争做守法公民。四要服务群众,把影响群众情绪的突出问题解决好。要坚持依法、依规办事,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及时了解群众思想上的烦恼和困惑,心理上的失衡和矛盾,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和需要,及时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做到事不出村,人不越级,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五要关心群众,把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要千方百计为群众拓宽致富门路,组织农民大胆调整种养结构,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绿色农业,发展第三产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四要做到“两能五有”。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要求我们乡村干部必须做到“两能五有”。“两能”即:能吃苦,能奉献。“能吃苦”是每个乡村干部应当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只有能吃苦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在错综复杂甚至艰苦的环境中表现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才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气馁,最终实现工作目标。“能奉献”是要求乡村干部要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怕受气,宽宏大量,能够容人,有献身精神。“五有”即:脑中有“路”、胸中有“数”、口里有“风”、身上有“气”、脚下有“根”。脑中有路是要求乡村干部工作上有正确的思路。只有做到脑中有路、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办法对头,才能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胸中有数是要求乡村干部熟悉村情,对上吃透中央精神,对下吃透乡情、村情,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和确立符合实际的新思路、新办法。口里有风是要求乡村干部要有相当的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这个“风”是基于对正确理论和党的政策的透彻理解、深度掌握和熟练运用。只有口里有风,才能把党的政策吹进群众的心田,也才能调动起群众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身上有气是要求乡村干部要有一身正气,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风亮节,有不谋私利,不畏强暴的无畏品质。只有自己行得正、走得端,说出的话才有权威,才有号召力。脚下有根是要求乡村干部要通过脚踏实地的苦干实干,树立威信,在群众中站稳脚根。总之,作为农村基层干部,都要努力做到“两能五有”,把心思集中到农村工作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生产上,使自己所在的乡村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五年上一个新台阶。让发展给群众带来实惠,用发展成果凝聚人心,为新农村建设和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争做新贡献。
同志们,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是兴小康、固根本的和谐基础。抓好新一年和“*”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加强“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真正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措施上更加有力、工作上更加扎实,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春节将至,这里,我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愉快、工作进步、合家安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 上一篇:区县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意见
- 下一篇:财政局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