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民政会议总结讲话

时间:2022-04-01 04:57:00

导语:民政局民政会议总结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政局民政会议总结讲话

同志们: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河南省第十六次民政会议开得很好。我受省政府领导同志的委托,作会议的总结

河南省第十六次民政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第十二次民政会议和省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了我省第十五次民政会议以来民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分析了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全面部署了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政工作。省领导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领导出席会议,李成玉省长作了重要指示,刘新民副省长作了工作报告。省政府充分肯定了第十五次全省民政会议以来民政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抓好民政工作队伍和制度建设,创造性地做好社会救助等各项民政工作,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为建设和谐中原、促进中原崛起做出应有贡献。这对新时期的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民政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会上,8个单位作的典型发言和18个单位的书面交流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省民政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对于做好今后的民政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会议还表彰了80个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和119名先进工作者,在全省民政系统树立了一批新的典型。

与会代表围绕省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工作报告,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认真讨论,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省八次党代会精神,确定民政工作在建设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宏伟事业中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会议;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会议;是动员广大民政工作者为建设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的重要会议,必将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积极推动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我们党历来重视解决民生问题。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解决民生问题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必须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要求全党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摆到突出的位置,特别指出关注民生首先要关注困难群众,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省委徐光春书记强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把今年作为“改善民生之年”。民政工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就是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完成我省第十六次民政会议提出的任务,实现会议确定的目标,对于建设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第十六次民政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有很多工作要做。各省辖市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一要抓住主题。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建设和谐中原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为实现中原崛起作出新贡献。对此,李成玉省长、刘新民副省长在讲话中都作了阐述,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建设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贡献力量上来,统一到又快又好地完成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二要突出“为民”。民政工作是直接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提供服务、排忧解难的工作。把“为民”作为第一要事,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勤政务实作为第一要求,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目标,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切实把民政工作落实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三要推进改革。当前,我省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民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进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改革。改革的重点在于制度创新,这是解决民政工作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长效之举。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推进改革上做文章,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使民政工作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四要完善机制。民政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和社会多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政府对民政事业的主导、投入和监管职能,形成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格局,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促进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的工作合力。五要解决问题。完成这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解决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努力在工作的薄弱环节上取得突破。综合大家讨论的情况,当前尤其要重视解决加强民政工作队伍建设和加大民政经费投入问题。下面,我根据省政府领导的讲话精神,着重就这两个问题讲点情况和意见:

一、关于加强民政工作队伍建设问题

为确保我省第十六次民政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得到落实,必须建立一支与职责任务相适应的民政工作队伍。在民政事业发展的各项支撑条件中,工作队伍起着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与此相适应,民政工作项目有了较大的拓展。一是工作项目增加。2003年以来,新增了农村低保、城乡医疗救助、艾滋病致孤致贫人员救助、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维护复退军人稳定等工作项目。二是服务对象大幅度增加。以社会救助对象为例,城市低保对象由2001年的58万多人增加到135万多人,农村五保对象由20*年的23万多人增加到近49万人,农村低保对象由20*年的15万多人增加到200多万人。再比如,我省民间组织由20*年8000多个发展到15000多个,仅4年,管理服务对象就增加近1倍。三是管理的经费有较大增长。全省民政事业费支出由20*年1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3亿元,4年增长1.67倍,其中社会救助经费支出由20*年的5.54亿元增加到21亿多元,抚恤经费支出由20*年的4.6亿元增加到11亿多元。

工作项目、服务对象、经费支出的增加,与之相应的民政工作量也大幅度增加,这在乡镇表现得更为突出。据调查统计,一个人口中等的乡镇,每年完成各项民政工作任务,需1960个工作日,至少需要5个人满负荷工作。而全省的现实情况是平均一个乡镇不足2名民政工作人员,有些乡镇只有1人。乡镇民政工作力量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政政策在基层的落实。

随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增强,民政工作的内容、服务对象还会有新的拓展。比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当前初步建起了制度框架,救助项目还会有新的拓展,救助人数也会增加。就拿城乡医疗救助来说,这项工作只是开了个头,真正有效的医疗救助制度并未建起来,筹集的救助金还很少,救助的人数更少。老龄工作任务也将加大。2005年底,全省有老年人口1122万人,年均增长3%,到201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1273万人。再比如社会福利工作,当前实行的是补缺型福利制度,政府只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中的“三无”人员提供低水平的福利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民政工作在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的同时,要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服务对象将由特定人员扩大为向社会公众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以提高全社会的公共福利水平。各类社会组织会继续大幅度增加,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的任务会更重。民政工作内容、服务对象的进一步拓展,更需要加强民政工作队伍建设。

因此,无论从和谐中原建设的现实需要,还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上看,都要高度重视民政工作队伍建设。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民政工作队伍建设,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一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上指出:“民政工作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政工作直接体现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这是政府职能中最重要的两项,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李成玉省长在上午的讲话中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民政的职责将更加重要,任务将更加繁重,作用将更加突出。”民政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使的是政府职能,任务越来越繁重,这就决定了各级政府要配备必要的公务员从事民政工作。这也是坚持依法行政的要求。当前,有关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规有80多部,具体行政行为涉及社会救助、优待抚恤、民间组织管理、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社会福利机构管理、福利企业管理、殡葬管理等方面,民政工作执法任务很重,配备具有民政执法资格的公务员,是确保各项民政工作法律、法规得到落实的基本条件。因此,各级政府要在现有编制内配备足够的公务员和必要的事业编制人员从事民政工作,并通过财政拨款切实保障其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尤其要高度重视乡镇民政工作队伍建设,切实解决乡镇民政工作力量薄弱,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并确保每个乡镇有必要的民政执法人员。近年来,信阳、驻马店、三门峡、新乡、商丘等市在加强乡镇民政工作队伍建设方面,有很好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二要加强村和城市社区民政联络员网络建设。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生活、工作在最基层,对基层最了解,许多民政工作的落实需要他们的协助。聘请村委会、居委会干部作为民政工作联络员,是民政工作力量的重要延伸,要保证每个社区、每个村都有1名民政工作联络员,建立起全覆盖的民政工作网络。要明确民政工作联络员的职责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使他们更好地配合乡镇、街道做好民政工作。在这方面,信阳市的罗山县已有很好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三要加强乡镇敬老院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要逐年提高,2010年要达到60%。2006年底全省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为21%,有10万多名五保对象生活在敬老院。省政府要求20*年底集中供养率达到30%,并纳入了向全省人民公开承诺的“十大实事”。这意味着20*年底将有14.6万人生活在敬老院,2010年将有28.8万人生活在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增加,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也要相应地增加,而实现情况是,2006年底,全省敬老院只有8500多名管理服务人员。加强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增加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不需要增加编制,除敬老院负责人可由在编人员担任外,其他人员可采取由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的办法解决。在这方面,许昌、平顶山等省辖市,灵宝、修武、伊川、上蔡等县(市)有很好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四要大力培育发展志愿者队伍,组织、引导他们参与民政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广泛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健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近年来,我省各种形式的志愿者组织不断涌现,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行志愿者注册登记、服务认证和志愿服务考评制度,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优化志愿人员结构,壮大志愿人员力量,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指导志愿者组织和志愿人员开展社会救助、优抚、社会福利服务、残疾人服务、老年人服务,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推进民政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民政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民政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建设,关键要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各地要制订规划,确定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具体途径和保障措施,做到长期有规划、短期有计划、实施有步骤、落实有保障,“十一五”期间对全体民政工作人员普遍轮训一遍。要突出重点,坚持把党政领导人才、民政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着力提高党政领导人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本领,着重提高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要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推行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优抚安置等民政工作领域率先设置社会工作者岗位,不断提高民政工作的专业化水平。通过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民政工作人员的素能,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民政工作队伍,形成行政力量为主导、专业力量为支撑、公众力量为基础的民政工作人力资源保障格局。

二、关于加大民政经费投入问题

为了确保我省第十六次民政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必须进一步加大民政经费投入。充足的民政事业经费和民政工作经费是开展民政工作、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必要物质保障。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工作力度的加大,各级政府对民政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20*年至2006年,我省民政事业费支出年增长率为28.04%,高出同期财政支出年增长率5.06个百分点,财政对民政事业发展的保障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是对社会福利、社会事务行政管理、社区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增幅较小,导致这些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对基本建设投入偏少,致使福利院、敬老院、社区服务中心、救助站、光荣院、老年公寓等民政基础设施数量仍然较少,部分机构条件简陋,保障和服务功能不健全,水平偏低。三是有些市县财政投入需要加大。以城市低保经费支出为例,2004年至200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分别投入7.69亿元、8.36亿元、9.86亿元,年支出数也逐年增加,分别为9.1亿元、9.46亿元、10.85亿元,而市、县两级财政负担数逐年减少,分别为1.41亿元、1.1亿元、0.95亿元。四是有些地方工作经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新的形势下,加大民政资金投入,也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一要增加财政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财政以解决公共问题,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己任,追求公平性和公益性目标,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加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福利水平,是公共财政的重要任务。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全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要让城乡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民政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是国家公共行政的组成部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经费支出理应由财政予以保障。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确保民政事业经费投入随着财力增长和民政业务量的拓展相应增加,确保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尤其要安排好灾害救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专项资金,确保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社区建设、社会事务行政管理和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增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及时合理地解决民政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要完善和落实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民政事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支持民政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务院和省政府在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发展养老服务业等方面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各地要认真落实,并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现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要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完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办法,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社会福利领域。比如,对社会力量兴办的非营利性老年福利机构,要通过完善“民办公助”政策,按照建成的床位数和收养的老年人数给予适当经费补助,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养老服务业。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筹集更多的善款。近年来,我省的慈善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办了许多好事、善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发展慈善组织,完善和落实减免税政策,充分调动省内企事业单位、各界人士的捐赠积极性,捐赠更多的慈善资金。要加强海外劝募活动和对外交流合作,引进慈善项目,多方筹集慈善资金。

三要加强福利彩票发行管理,筹集更多的福利资金。近年来,我省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福利彩票销售量由20*年的6.9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17.8亿元,年均增长26.73%,但增幅仍低于同期全国4.33个百分点,全国人均购票38.63元,而我省为18.94元,说明我省福利彩票销售的市场潜力还很大,增长的空间还很大。各级政府和各级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把发行福利彩票作为筹集民政经费的重要渠道,切实加强经营管理,加大福利彩票宗旨和公益性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福利彩票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的群众关注和支持福利彩票事业,不断扩大福利彩票发行规模,为民政事业的发展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

四要认真做好社会互助工作。互助互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和谐中原的新形势下,要采取积极措施,使其发扬光大。各地要加强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建设,大力兴办“慈善超市”、“爱心超市”,健全社会捐助接收网络。要深入开展经常性社会捐赠活动,建立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和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社区服务相配套的社会互助体系,通过广泛的互助互济,筹集更多的款物发展民政事业。

同志们,民政工作事关和谐中原建设,事关中原崛起,事关人民福祉。第十六次民政会议的召开,必将大大推进我省民政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认真落实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为建设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