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产业发展会议领导讲话
时间:2022-03-22 02:24:00
导语:非农产业发展会议领导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非农产业不断发展,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带来了农村全面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在座的各位大都经历了两次创业的艰辛历程,许多酸甜苦辣至今记忆犹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兴工经商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我市农村掀起了大办乡镇企业的热潮。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第一次创业不仅为我市农村率先在全国脱贫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农村工业化起步和商品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体制和物质基础。九十年代以后,实施了以所有制变革和开发区建设为标志的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民营经济迅速兴起,逐步成为我市非农产业的主体。与此同时郊区12个开发区茁壮成长,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成为区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两次创业,使我市农村非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目前,我市郊区非农产业实现的增加值占社会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90%以上;非农产业已经容纳了全市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来自非农产业;郊区工业实现的产值已经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郊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拓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了以农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增强了区县实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大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步伐。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郊区非农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发达地区比,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一是产业层级不够高。布局比较分散,企业规模偏小,集聚效应不够明显,产业优势尚未形成;传统产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低,有竞争力的行业和产品不多。服务业的增长潜力和空间还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和拓展。二是发展不够平衡。不仅区县之间发展有差距,就是一些区县内部,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中心城镇与偏远乡村之间发展的差距也相当大,有的村和乡镇经济发展甚至出现萎缩。2006年,新四区人均增加值达到3.8万元,其余区县仅为1.47万元。其中人均增加值最高的达到4.62万元,最低的只有1.18万元,相差3.9倍。从农民人均收入看,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942元,其中新四区全部在平均水平之上,其余区县全部在平均水平之下。目前有77.7%的村庄低于全市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人均纯收入低于3200元的农民还有78万人,而且差距还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三是对村级经济发展重视不够。八、九十年代,我市村级非农产业实现的收入曾经占郊区全部非农收入的70%以上,现在已经下降到30%以下。相当多的村集体经济薄弱。如果持续下去,不仅建设新农村缺乏物质基础,甚至连维护基层政权稳定都会成为问题。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一些带有长远发展的紧迫问题。
市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繁荣起来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乘势而上,大力开展郊区非农产业的第三次创业,形成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新一轮发展热潮。三次创业的目标是:以全面提升非农产业素质为重点,努力把非农产业做优、做大、做强,实现强区强县、强乡强镇、强村富民。应当说,开展第三次创业,实现非农产业更大发展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个层面统筹协调、联动发展的战略已经展开,战略空间的转移、产业布局的调整、产业链的再造,都为郊区非农产业第三次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际产业转移正以更大规模、更新技术、更高速度向环渤海区域推进,我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将同等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利益;随着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整体效应的显现,外省市资本向**聚集将成为一大趋势,郊区将成为二、三产业资本集中投向的重要区域;加上这些年我市非农产业业已形成的良好基础,郊区无论是经济内生能力和扩张能力,还是投资环境和区域品牌影响都达到了一个崭新高度。只要我们各级领导真正把非农产业的发展摆上位置,以战略的眼光精心筹划,以扎实的工作进行推动,干好每件事,走好每一步,就一定会使非农产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绘就第三次创业的宏伟蓝图。
二、要着力推进郊区非农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我市郊区非农产业发展,必须放宽视野,着眼大的发展背景,从更高战略层面上进行谋划和推进。要坚持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为主导,以建设国际一流加工制造业基地为取向,以发展现代郊区工业和服务业为目标,既抓亮点,实现调优调强;又攻盲点,实现和谐发展,努力取得大的突破,全面提升郊区总体实力和水平。要集中力量干好4件事:
(一)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历史的经验表明,实行产业聚集是形成区域经济动态性比较优势的需要,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只有产业高度集聚,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集约、节约、生态同步发展。当前抓产业集聚,要以区县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区建设为突破口,搭建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要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全面推进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最近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市乡镇工业区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乡镇工业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保证措施,是今后指导乡镇工业区发展的重要依据。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次市政府统一了提法,统称各类小区为乡镇工业区,包括村级办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区,这也为我们放手发展乡镇工业区撑了腰、壮了胆。这个《意见》还出台了有关扶持乡镇工业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建立乡镇工业区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对乡镇工业区发展新增加的税收按照一定比例返还,行政事业性收费低限或减半收取,稳妥解决乡镇工业区发展的建设用地等。这些政策,必将对乡镇工业区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市里还要成立由相关委局为成员的推进乡镇工业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有关配套文件。各区县要抓住这个机遇,认真做好区县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区的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美化、亮化、绿化,切实实现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运作。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引导郊区非农产业向区县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区集聚,吸引大的企业向这里集中,整合优势资源向这里汇集,逐步形成产业集聚优势。要因地制宜,分层级建设,以市级开发区为核心,以大的交通道路为轴线,以乡镇工业区为依托,建设好产业聚集区、工业走廊、特色工业园等不同类型的载体,真正把工业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形成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板块。
要努力培育特色经济。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适宜什么干什么,这是发展农村经济、形成产业集聚的一个规律。宝坻区的马家店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青区的创意产业园等,都是因为突出了地区的特点,办出了地方的特色,所以越办名气越大,保持着旺盛的活力。有特色才有影响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各区县都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确定特色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招商,凡与主导产业相配套企业的项目,规模不必限死,以便及早形成产业密集群,拉伸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特色经济要立足当地,放眼全国、关联全球,以特色的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建设特色工业区要根据本地区资源优势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形成产业特色,靠特色和优势提高竞争力。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高科技园区,服务业园区,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特色园区要与郊区产业布局规划相衔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
(二)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必须抓好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技术含量提高和知名品牌形成。这既是国际产业升级的规律,也是我们的宝贵经验。一要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理论和实践充分证明,制造业90%以上的价值量不在中间制造环节,而主要体现在产业链两端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及售后服务。延伸优化产业价值链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从现代产业发展规律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所获得的利益,主要取决于在产业垂直分工中所处的环节,越是接近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获得的附加值就越高,比较利益就越大。集群经济形成过程中,大项目主导产业形成,带动结构优化,支撑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目前,龙头项目与配套项目的投资规模比已经由90年代的1:3变为1:5。各区县要根据全市产业发展布局,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错位发展、特色突出的原则,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的龙头企业,培育壮大自己的主导产业;另一方面,要主动承接滨海新区大项目的辐射和产业链的延伸,搞好相关配套产业的集聚,把产业链条做强,把特色产业做精。二要开展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能力。我市郊区非农产业发展已经进入追求高端技术、追求高额利润阶段。今天的高端开发就是明天的高额回报。要把引进高端和培育高端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扶持发展高端企业,支持以高端技术为目标的企业研发中心。要重奖高端技术成果,厚待高端技术人才。要认真落实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着力发展科技型企业,有条件的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逐步实现自主创新;大力发展产学研结合,形成联合创新。鼓励郊区工业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市财政每年5000万元的技术改造资金要优先向高端技术和科技型企业倾斜。三要着力培育自主品牌。品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超额利润、高额回报的代名词。现代经济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品牌的综合商战,培育品牌就是培育自己的竞争力,就能够获取市场上的高额利润。要遵循品牌诞生的规律,用心打造,精心保护。以培育市级品牌为基础,国家级品牌为重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构造全方位的品牌培育机制,努力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大的知名品牌。市农委要安排一笔专项资金,用于品牌建设。希望各区县要共同努力,使郊区发展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品牌倍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三)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目前我市郊区共有3.47万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81家,但是大企业、大集团少,只有300多家企业进入大中型企业行列,占企业总数不到1%,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郊区服务业整体上发展滞后,与**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必须千方百计把企业做大、做优、做强,通过政策扶持和资产重组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对市场前景好、现有规模比较大、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出口创汇型企业,要鼓励他们主动走出去,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对目前产品科技含量、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都比较高的企业,要帮助他们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实施兼并重组,控股扩张,扩大规模,培育上市源,提高企业整体市场竞争能力。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灵敏的经营决策系统,健全资产运营预警系统和防范风险机制,打造顺畅稳固的资金供应链条,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相对封闭、高效运转的安全体系。要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制度的执行和管理的顺畅,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到2011年,力争有100个企业和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其中10个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超百亿元。要努力培育上市企业源,力争到2011年每个区县有2到5个企业上市。
(四)大力推进村级非农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和农民是主体,村级组织肩负着重要责任。没有村一级组织的带头作用,没有村一级的经济实力,许多事情都办不成。因此,强区强乡必先强村富民。面对一些村非农产业萎缩衰退,村级收入入不敷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村级经济长期不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是值得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认真研究、务必下决心解决的非常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在座的书记区县长一定要有这个责任感和危机感。在抓好大项目、抓好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的同时,必须下决心解决村级经济薄弱问题,把发展村级非农产业放在重要的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敢破难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非农产业的路子。当务之急要抓好6个方面:一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不拘一格地把年纪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使村级班子真正成为率领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二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积极引导群众摒弃依赖政府、守土恋家、不思创业、不敢创业的陈旧观念,大力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要加强教育、扶持和引导,官帮民富、官促民富、官逼民富,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政府支持创业、社会鼓励创业、农民勇于创业的浓厚氛围。各区县要研究切实可行的政策,搭建服务的平台,提供致富的信息,鼓励农民兴办各种非农产业,使创业的领域宽起来,致富的门路多起来,生活水平好起来。三要强化企业的带动发展。发挥优势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吸纳农民以不同方式参股入股现有企业,使他们既成为劳动者,又成为资本的拥有者。要建立村企互动机制,支持和鼓励企业家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经济,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四要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农村交通区位、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以及农民素质等方面千差万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能套用一个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五要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区县要整合各有关部门扶持农村的资金,捏指成拳,捆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重点帮助经济薄弱村尽快增强“造血”功能,使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壮大。各区县要对经济薄弱村逐个排
队,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他们加快发展非农产业,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区县、乡镇领导都要确定自己的帮扶点,年终要对领导帮扶成效进行考评。六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乡镇、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要切实加强郊区非农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是一件牵动全局的大事,是全市各个方面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支持和促进郊区非农产业加快发展。
(一)要建立非农产业发展的推动机制。区县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把非农产业发展摆上位置,列入日程,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形成区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层层落实的推动机制。各级领导班子要成为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强有力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做到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发展有思路,落实有办法,工作出成效。要经常研究非农产业发展的新情况,及时解决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扫清发展政策、机制上的障碍,切实形成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
(二)要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税收和就业岗位,就是区县的经济实力。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发展区县经济的生命线。各级领导干部精力要往这里集中,资源要往这里整合,人才要往这里集聚。各区县要结合本地区实际,顺应世界产业转移趋势,把握招商引资的内在规律,瞄准国内外大财团、大企业、大项目,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要着力实现四个转移:在招商引资地区上,把重点从本市向外省市和国外转移;在招商引资对象上,把重点从中小客商向著名大公司、大财团转移;在招商引资项目上,把重点从小项目向大中型项目特别是亿元以上项目和成片综合开发项目转移;在招商引资项目构成上,把重点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项目并举转移。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招商引资,使郊区非农产业项目有一个较快的增长,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三)要尽心竭力为非农产业发展搞好服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增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改变多年来习惯的“管”字当头的政府工作思维方式,树立“企业无事不插手,企业有事不撒手”的服务意识,把工作着力点转向提供服务,健全和维护市场秩序上来。当前,对企业反映最强烈的“六最”问题,即:最麻烦的是审批,最关心的是税费,最痛恨的是罚款,最头痛的是检查,最缺乏的是人才,最困难的是贷款,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市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跟进、化解矛盾。要按照国际化、人性化、标准化的要求,优化服务环境,真心给企业松绑,及时给企业解忧,努力给企业方便,敢于给企业做主,使企业能够落地生根。要从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实实在在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要通过组织政策听证会、政务评议会和企业投诉活动,以及吸收企业参与决策制定等,加强对政务环境的监督,切实搞好管理服务。
加快郊区非农产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造福380万农民的富民大计,也是我们为官一任的重要责任。让我们乘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东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郊区非农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为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上一篇:城市管理推动会议领导讲话
- 下一篇:农业建设推动会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