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长座谈会总结讲话
时间:2022-03-14 05:01:00
导语:农业局长座谈会总结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国农业系统厅局长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分析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态势,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思路,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判断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突出抓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巩固了粮食增产的好形势,保持了农民增收的好势头,圆满完成了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
——夏粮、早稻获得较好收成。据我部农情统计,预计全国夏粮总产比上年增加22.5亿公斤以上。夏收小麦播种面积3.24亿亩,比上年增加1300多万亩,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局面;产量比上年增加20亿公斤左右;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增加18%,占小麦总面积的50%。预计早稻面积增加,总产略有增长。春播和夏播粮食面积稳中有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有望比上年增加2000万亩以上。
——农民现金收入较快增长。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1-6月农户人均现金收入206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未考虑物价因素)。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上半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175元,增长7.4%。来自第二、三产业的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和10.3%。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32元,增长17.5%,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首要因素。人均转移性收入140元,增长27.5%,其中政策性补贴收入增长减缓。
——农业各行业运行良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油料、糖料、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稳步发展;棉花面积减少,高品质棉增加。畜牧业发展势头较好。上半年肉类总产量预计同比增长3.9%,畜禽养殖效益提高。渔业生产稳步发展。1-5月水产品总产量同比增长3.6%,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发展迅速。乡镇企业平稳运行。l-5月累计实现增加值18204亿元,同比增长11.38%。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农业机械化步伐加快。l-5月农机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0%,“三夏”期间投入35万台联合收割机,提前完成主产区小麦机收工作,机收水平达到80%。农垦经济较快增长。上半年农垦生产总值预计达396亿元,同比增长10.5%。
——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步伐加快。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取得重要进展,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良种良法运用到粮食和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3亿亩,每亩可节本增效20元。超级稻全年推广面积可达6000万亩。奶牛良种补贴、苹果套袋关键技术补贴、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等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新项目开始启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得到加强。
——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成效明显。亚洲1型口蹄疫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成功防堵了境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传入。上半年,全国重大动物疫情呈明显下降趋势。除青海候鸟和新疆自治区塔城市、昌吉市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外,全国其他地方没有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有效防控了境外传入的红火蚁疫情。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顺利推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启动了一批农业重点工程项目。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稳步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得到加强,“沃土工程”取得新进展,耕地质量建设有了加强。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安排了一批种养业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农产品基地、草原保护、科研教育、渔政渔港等建设项目。退牧还草工程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家支持近700个县开展农村沼气建设,100多万农户受益。农业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效应增强。
——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1-5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1.9亿美元,其中出口为10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6%;进口为106.5亿美元,同比下降8.3%。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出口额增幅较大,分别增长18.6%、23.9%和21.9%。
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保持良好势头,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稳定和强化支农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辛勤工作,奋力拼搏;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和部署,突出中心任务,强化重点环节,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一)加大中央支农政策落实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各级农业部门坚持把落实政策作为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根本保障,自觉加大执行力,努力提高到位率。加强政策宣传和督导,把政策落实到农户。加强良种推广补贴技术培训,完善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工作机制。落实政策安排项目,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加强耕地保护,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农户。配合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巩固减轻农民负担成果。今年,国家出台的支农政策落实力度加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二)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把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作为挖掘增粮增收潜力的主攻方向。重点推广了50个粮食主导品种、20项主推技术,粮食生产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在农区发展规范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结合草原生态保护,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开展科研攻关,研制出高性能的禽流感疫苗,有效地提高了防疫效果。大力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乡镇企业蓝色证书培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今年,“阳光工程”共安排示范性培训任务280万人,目前已经培训100万人左右。
(三)着力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粮食生产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督导制度、领导联系点制度等抓落实机制,狠抓工作督导,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全面促进粮食生产。确定100个农业科技入户试点县,落实10万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各地纷纷扩大试点范围,整合资金投入科技入户工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找准了科技推广与节本增效的切入点。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机制创新,健全完善政策落实制度、科学决策制度、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制度、重大项目监管制度、办实事制度,促进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各项服务职能。
(四)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努力化解不利因素。针对今年春夏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和病虫害偏重发生的不利情况,各级农业部门派出救灾工作组,指导做好农业抗灾救灾,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及时遏制了小麦条锈病大流行态势。针对严峻的动物疫情形势,派出防疫工作督查组和技术指导组,迅速启动各地应急预案,严格监测疫情,及时组织疫苗生产和调拨,加强重点区域、重点畜禽免疫,严防境外疫情传入和蔓延。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定点联系制度。进一步规范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管理,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针对农资价格上涨和粮食价格走低的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农民节本增效,巩固了农业健康平稳发展的好形势。
(五)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把农资流通和使用关口,加强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组织开展农资打假督查,推动农资打假工作,启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促进放心农资供应。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上半年各地共查处案件近2万件,为农民挽回损失7亿多元。狠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强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和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组织土地承包法律政策专项检查,健全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探索建立信访督办制度,注意解决农民土地承包信访问题。
(六)构筑“群众满意工程”,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级农业部门牢牢把握“务求取得实效”和“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这个关键,扎实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干部服务“三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解决了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和自身建设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各级农业部门坚持“两不误、两促进”,扎实开展以“服务基层、服务农民”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农民谋利益、办实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年初农业部公布的为农民办的15件实事,并开展形式多样的为农民办实事活动。开展“三电合一”信息服务试点,综合利用电视、电话。电脑三种信息载体,把增收致富信息送到农民手里。推动开通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及其省际互通工作。高质量组织了“三夏”跨区机收,预计使农民节约支出约80亿元。
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完成全年发展任务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也应该看到,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同时又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保持粮食稳定增产任务艰巨。今年的粮食生产是在去年超常增产的基础上发展的,生产起点高、增产空间小。尤其是今年以来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呈下降趋势,势必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抓粮松懈情绪抬头,工作力度有所减弱。二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较大。去年农民收入增幅是近7年来的最高水平。今年农民增收面临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走低的双向制约。据各地初步测算,因农资涨价致使粮食生产成本增加,部分抵消了政策性增收效应。实现全年农民收入增长5%的目标难度不小。三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周边国家疫情仍然对我构成严重威胁。一些地方潜在疫情突出,防控措施力度不够。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难度。四是自然灾害威胁不容忽视。今年的气候条件总体不如去年,夏季旱、涝灾害明显加重,重大病虫害也呈偏重发生态势。由于春、夏播时间普遍推迟,作物受早霜、寒露风影响的几率加大。这些情况都说明,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不容盲目乐观,完成全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任务艰巨。
我们要正确分析判断形势,既要看到有利条件,更要看到不利因素,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旺盛斗志。要把农业系统广大干部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增强做好下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各项政策落实力度,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立足抗灾夺丰收,积极促进增粮增收,确保全面实现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二、创新工作思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面对新的形势,要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实现农业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发展措施,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们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在更新发展理念和创新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理念,才能确立新的发展思路,更好地把握发展大局,明确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步伐。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农业发展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农民是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体。农民以其无比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就是要一心一意为农民谋利益,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努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让农民能够分享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根本,把农民是否增收作为衡量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广开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开辟新的增收途径;既要立足当前实际采取尽快见效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动力。
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提高农民素质,是提升农业、振兴农村的希望所在,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关键所在。要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围绕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科技发展需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扩大“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强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能力。
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要把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体现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过程。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尊重农民的创造和选择,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维护农民对农村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权和管理参与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培育农民依法维权的意识,加快农村法制建设。
(二)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理念,拓宽新时期农业发展思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统筹协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完善加快农业发展的机制,强化农业发展的基础,加大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认真贯彻“两个趋向”重要论断。要消除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建立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形成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体制,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度障碍。引导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完善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设法调整、优化对“三农”投入的财政支出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信贷投放结构。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扩大农业补贴规模。探索建立农业投入品补贴机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积极推动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经过不懈努力,尽快形成完整的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
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六小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搞好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完善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按照项目构建工程、工程支撑体系、体系保障发展的原则,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等26个工程,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三)必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探索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有机结合。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增、地减、水缺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地节水。要加大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实施沃土工程,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系统。改进栽培、饲养方式,推行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立体种养模式,发展保护性耕作。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培肥和提高地力。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坚持和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和长江禁渔期制度,切实保护渔业资源。
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永续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发展生物质经济,支持农业副产品循环利用。大力推进生态富民家园计划,加快农村沼气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秸秆产业。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附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深度加工,实现增值增效。
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按照“提高认识、依法监管、加大投入、防治并举”的原则,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减少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量。把沼气建设与农村改厕、改水、改圈结合起来,加快规模养殖场粪便净化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控制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农村环境清洁工程,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植物保护和重大植物疫情防控。扩大退牧还草工程规模,加强鼠虫害防治,不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逐步建立草原生态修复的长效机制。
(四)必须树立科技进步理念,强化农业发展的战略基点,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归根到底要靠重大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科技工作,必须围绕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基础创新、集成技术创新及应用转化能力,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使科技向产业聚集,技术向产品聚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调整农业科技发展目标,由注重增加产量向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研究向研究。应用、推广和普及并重转变,由注重常规技术向常规技术集成和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并重转变。大力发展降低成本与节约资源的技术、标准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建立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技术体系。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关键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核心是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要扩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重点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应用范围。
(五)必须确立改革创新理念,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努力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深化农村改革,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农村改革潜力很大、效应很大。要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消除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各级农业部门要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建立健全农民承包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立法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积极参与征地制度改革,推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土地补偿费使用的监管。加强国有农场农业用地保护和占用的监督管理。
探索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通过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建立起农民与市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扶持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生产服务、产品流通、储藏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立法进程,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保护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积极参与和推动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免征农业税步伐,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村乡镇机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综合改革试点,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推动国有农场农业税费改革。探索解决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搞好农业行政审批制度、兽医管理体制、农垦管理体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六)必须借鉴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和谐发展新农村。把工业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经营思想、管理方法、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等先进理念和发展要素,导入和应用到农业领域,大力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步伐。
运用现代工业成果改造传统农业。把现代工业发展的成果逐步运用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持。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努力拓宽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和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积极采用工程、生物、农艺等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大力发展农用工业,提升农业装备水平。
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形式与生产方式。借鉴现代工业组织形式,大力推进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改变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相互割裂的封闭经营方式,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引入工业融资方法,开展农业资本运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项目推进意识,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提高农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借鉴工业质量标准理念,加强农业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对农产品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坚持效益为先理念,讲求农业成本核算,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引入工业市场营销理念,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营销。分析市场、开拓市场,扩大农产品流通,增加农产品出口。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进农产品知名品牌。
三、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就要结束,明年我们将跨入“十一五”。“十一五”时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历史机遇期,也是战胜挑战、加快发展的关键期。新时期党的“三农”工作方针、战略和政策体系的基本形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和部署,自觉地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置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战略中、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中,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力求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要健全完善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不断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积极推进组织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改变农村社会面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在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条主线,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一)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推进农业区域化,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我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要进一步加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实施力度。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建设为手段,明确主导品种,建设生产基地,培育名优品牌,打造支柱产业,加快农业区域化进程。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完善和细化布局规划及其实施方案,着力构建13个主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重点加快粮食主要品种的优势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优势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沿海沿江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发挥地域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城郊型和外向型农业。中部地区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西部地区加强草原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转变牲畜养殖方式。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进一步提升热带作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现有生产基础,因地制宜,适应市场,依靠科技,培育名牌产品;突出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尽快形成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中央对农业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总理明确指出:“农业标准的示范和应用,促进了科技成果的推广。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与实施标准化相结合,是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回良玉副总理特别要求:“农业部作为国务院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管部门,要发挥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力军作用,把农业标准化作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步伐。”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主力军作用,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之一。坚持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方针,围绕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实施与监督三个关键点,从管理、技术与生产实践三个层面入手,加速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标准化进程。要加大标准制定修订力度,不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早日出台,着手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和规章。优先制定和修订保障公平贸易、确保质量安全、保护资源环境、发展大宗农产品。保护我国农业等方面的标准,推进各地制定主导产业的产品标准。操作规程。加强示范带动,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全面启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活动。从重点环节入手抓标准的实施,产前抓投入品、产地环境的标准化,产中抓农、牧、渔、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规范的标准化,产后抓加工、分级、包装储运、贸易的标准化。把农业标准实施作为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垦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强化市场监管,大力促进农业标准化。加强质检机构建设,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和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扩大监测品种和范围,及时例行监测信息,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优质化。推进良种使用的标准化,进一步加强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认定和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建设,加强质量认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支持支柱产品,发展品牌农业,加速农产品优质化进程。加强市场检验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大力培育和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按照扶优扶强和大规模、高起点、强带动的原则,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和项目,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行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科技攻关,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跨行政区域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反哺农业、带动农户的作用。坚持平等互利、风险共担、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利益联结方式,促进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要带头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发挥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和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调整完善扶持政策和支持方式,逐步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规模,降低农产品加工增值税、优先兑现出口退税等,改进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承贷承还、提供贷款担保等有效办法。加强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定期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有出有进,不搞终身制,促进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目前,加快农业机械化的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发展机制和社会氛围都已具备,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要全面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突出抓好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生产,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调动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补贴的重点要向农产品主产区、主要粮食生产环节倾斜,鼓励发展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及其配套机具,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先进实用农机化技术、机具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大力推广机械深松、复式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秸秆粉碎还田等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技术,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南方地区要积极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北方旱区要改革传统耕作制度。加快研究开发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搞好培训宣传和示范推广。健全农机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机股份合作公司、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技术协会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农机服务机制。大力培育农机作业、技术服务、销售、维修、信息咨询等服务市场,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推广、使用和经营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加强组织协调和规范化管理,逐步扩大农机跨区作业品种和范围,扩大作业规模。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做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推广鉴定工作,搞好重大技术推广机具的鉴定选型,把好农机产品质量关、性能关,净化农机市场,维护农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五)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特别是进入入世后过渡期,随着关税水平的降低,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国家调控压力和任务进一步加重。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农业市场化,既要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又要善于掌握和运用市场化的理论、方法和规则,增强我国农业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力度。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壮大农产品市场主体,加快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零售经营门店和超市为基础,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全国农产品流通网络,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健全农产品市场预警监测系统,启动“金农工程”,开发信息资源,延伸服务网络,做好信息工作,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加快推进农产品营销促销,指导农业会展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形成国内产销相衔接、国外促销相呼应的农产品营销促销格局。大力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园艺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鼓励农垦企业积极参与国外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积极拓展我国农业发展空间。认真研究入世后过渡期农业发展对策,发挥比较优势,运用国际规则,趋利避害,保护自己,提高应对能力。做好世贸组织新一轮农业谈判工作,积极参与多双边农业贸易谈判和贸易规则制定。加强农业市场化法规建设,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六)大力推进服务社会化。建立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支撑,是解决我国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加快建设现代农业、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和紧迫任务。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还比较低,总体上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坚持发挥政府扶持、市场调节双重作用,实行科技推广、购销供应有机结合,推进农业信息、技术与市场服务一体化,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建设富有生机活力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构建政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服务网络。积极稳妥地推进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分开,加强政府农技推广服务。努力探索新型服务形式,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科研推广机构开展社会化服务。鼓励和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增强服务能力。强化农村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增强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的凝聚力。切实把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帮助农民办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功能,不断加以强化和完善。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机制。政府集中于公益性服务领域,企业侧重于营利性服务领域,民间技术经济组织注重于社区服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搞好自我服务。建设一批社会化服务重点工程。加快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执法监督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加快法制建设进程,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创造良好的政策、体制和法制环境。
四、抓紧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各项任务
实现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下半年的工作任务相当艰巨。我们要按照年初的部署,针对新的形势特点,加大工作措施,努力实现全年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继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下半年,要抓紧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加大抓落实的力度,确保中央支农政策效应充分发挥。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抓紧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良种补贴资金落实到户,抓好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良法、订单和制种基地“四挂钩”试点。尽快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继续组织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强化补贴资金监管,做好项目绩效评价。积极争取扩大补贴规模,探索化肥、柴油等农资和重大农业技术补贴的有效途径。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坚决纠正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切实抓好秋粮生产,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要抓住关键农时季节,引导农民扩大晚稻以及再生稻、杂粮等秋季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积极发展超级稻。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努力提高秋粮单产。下半年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提早做好防灾减灾准备。一旦发生灾害,要积极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有效遏制病虫害发生发展。认真做好秋冬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明年夏粮增产奠定良好基础。继续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的整顿和监管,加大对制售假劣农资行为的打击力度,保证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三)继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结构、产品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农民就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切实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高优势农产品的集中度和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着力解决奶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保护奶农利益。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水产养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乡镇企业产品、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粮食加工业,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农产品市场营销工作,推进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办好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促进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在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农村二三产业就业空间,广辟算出务工等就业渠道。扎实推进“阳光工程”,探索建立农民就业综合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各地要按照我部《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方案》要求,以晚稻和冬小麦为重点,与小麦良种补贴政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紧密结合,组织开展好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力争测土配方施肥8000万亩,辐射带动2.5亿亩,使5000万农户受益。要及时总结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经验,研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科技入户的有效模式。及早谋划明年科技入户工作,确定试点县、遴选科技示范户、招聘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推介2006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快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信息服务模式的推广。
(五)重点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秋冬季节是重大动物疫病的高发期。秋季北方候鸟回归,将对南方各省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形成巨大压力。各级兽医部门要狠抓薄弱环节,扎实开展“秋季集中免疫行动”,坚持“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做法,加强口蹄疫、禽流感的免疫。秋季牛羊口蹄疫免疫要使用双价疫苗,使家畜口蹄疫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100%。对水网地区、候鸟迁徙所经区域、老疫区等重点地区的家禽全面实施禽流感免疫。加强疫情监测、疫病诊断和疫情报告,严格执行疫情报告有关规定。加强区域联防工作,建立群防群控机制。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和管理。加大对兽药行业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兽药企业GMP检查验收工作,打击非法生产销售生物制品和假冒伪劣兽药的行为。全面贯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加强监管,防止跑毒、散毒。
(六)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和管理,扎实推进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要健全投入机制,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扩大资金来源。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把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不断得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建设项目管理视频会议精神,探索深化项目资金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的途径;完善项目监督检查办法和相关工作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实行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有效的建后管护机制,力争在项目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七)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农垦管理体制、农技推广体系等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于意见》、完善各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机构,进一步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农垦改革要全面推进垦区集团化,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明显、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着力构建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面提高农垦经济竞争力。按照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的思路,积极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构建起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参与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的农村综合改革,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八)积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推进节约型农业建设。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相关工作部署。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实际出发,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其他投入品的节约,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农业。搞好耕地质量监测,大力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和科学施肥等技术,节约耕地和肥料,提高地力,扩大复种指数。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率。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加快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步伐。抓好农机节能工作,推广保护性耕作。加强农作物秸秆深度开发和利用,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推广风能、太阳能等实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增强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节约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节约,为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作贡献。
(九)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全面加强农业行政能力建设。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把构建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与全面加强农业行政部门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机关于部队伍建设、政风建设和文化建设,把农业部门建设成学习型、务实型、效率型。和谐型、服务型、清廉型机关。在决策、执法、监督、落实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认真贯彻国务院依法行政纲要,搞好农业综合执法试点。深入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重大问题研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努力提高驾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同志们,今年是“*”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下半年工作,完成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目标,事关重大,事关长远,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局面!
- 上一篇: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讲话
- 下一篇:农业局郊区工作会议讲话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