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猪生养殖工作讲话

时间:2022-03-10 05:07:00

导语:畜牧猪生养殖工作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畜牧猪生养殖工作讲话

同志们:

这次现场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部署进一步落实好《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交流工作经验,抓紧做好发展生猪生产各项工作,推动生猪生产方式的转变,确保生猪持续有效供给。刚才,*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四省作了典型发言,昨天,我们参观了四川省*市生猪生产现场,各地要加强相互学习,借鉴彼此好的经验与做法。

这次会议无论从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看,都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立足当前就是要推动政策的落实,交流各地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促进生猪生产尽快恢复发展;着眼长远,就是从实际出发,交流研究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的思路和办法。发展现代农业,畜牧业要走在前列。

我们选择在四川召开这次现场会,主要是四川省是全国生猪第一大省,今年生猪生产发展势头较好,为全国市场供应作出了突出贡献。更为重要的是,四川省,特别是*市的经验和做法,不仅使我们受到了启发,也为各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昨天部内和几个省的同志跟我讲,看了现场以后很兴奋。我的理解是,这种兴奋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同志们在发展生猪生产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很多困惑,很多疑虑,在这里都不同程度地找到了答案。一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方式转变和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只用了二年多的时间,使*从猪链球菌病的重灾区,发展成今天大家看到的新面貌、新景象。二是机制创新为生产方式转变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所创造的六方合作机制和运行模式,在促进生猪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实现了相关产业受益,农产品质量安全,农牧结合、环境友好等多赢的目标。通过机制体制,包括组织制度的创新,通过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建立健全,很好地实现了家庭饲养与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相结合,实现龙头企业发展与生猪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很好的结合,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大市场很好的结合。看了现场我有很深的感受,当地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生猪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四川的做法和经验表明,通过体系、机制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既能推进规模养殖的发展,又可以促进散养农户的标准化生产,实现生猪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为我国在新时期新阶段,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当前,生猪生产正处于恢复阶段和关键时期,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一系列扶持措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生产形势正在出现积极的变化。认清形势,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和工作力度十分重要。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切实增强发展生猪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猪粮安天下”。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我国既是养猪大国,也是猪肉的消费大国,生猪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抓好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快速发展,2006年我国生猪存栏4.94亿头,出栏肉猪6.81亿头,猪肉产量5197.2万吨,生猪饲养量、猪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生猪养殖业产值达到6443.5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8.4%。但由于受前期生猪价格过低、饲料成本上升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等因素影响,去年下半年开始,生猪生产出现明显下滑,今年4月份以来生猪和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大幅度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的生活乃至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对生猪生产高度重视。今年以来,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反复要求一定要切实抓好生猪生产。国务院连续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生猪生产。7月3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7月3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良玉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做好猪肉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和副食品供应工作作出全面部署。8月13日,国务院又下发《关于切实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坚决把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近期中央和各地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对生猪生产的恢复发展和持续发展将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当前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已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母猪保险工作已全面启动,标准化规模养殖、良种补贴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项目也正在积极实施中。各地区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生猪生产,在落实国务院政策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了加大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

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以及市场行情的拉动,生猪生产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形势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根据跟踪调查测算,8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3.3%,月环比增长3.8%,增幅分别比上月提高1.2和3.1个百分点。规模养殖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8月份规模养殖生猪存栏同比增加15%,环比增加3.4%;出栏同比增加9.9%,扭转了上月的下降局面。据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8月中旬开始生猪价格出现回落,活猪价格每市斤下降1-2元,猪肉价格从8月9日的21.4元/公斤,下降至9月5日的18.98元/公斤,降幅达11.3%。随着免疫等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逐步趋于稳定,发生几率明显下降,且均被有效控制在疫点上,没有造成扩散蔓延。据统计,7月份全国猪蓝耳病发病数和死亡数比6月份分别下降52%和36%;发病率已由7月份的0.8%下降至8月份的0.19%。

在看到恢复发展生猪生产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一方面,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生猪生产的形势仍很严峻。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其中猪肉价格上涨80.9%。中秋、国庆两节即将到来,下个月将召开党的十七大,三个多月后又是元旦、春节,确保生猪供应、保证猪肉价格稳定,任务非常紧迫,意义十分重大。另一方面,我国猪肉消费需求量增长和特殊的消费方式,增加了保障供给稳定市场的难度。我国猪肉消费家庭约占2/3,社会消费约占1/3,但农村人均消费量仅占城镇居民的一半,因此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的需求量将长期呈增长态势;在消费方式上,我国以鲜肉消费为主,占90%以上,冷鲜肉、冻肉和肉加工品消费低于10%,这种特殊的消费方式,给我国生猪生产供应和食品安全带来极大挑战。与之相对应,我国生猪生产方式处于散养向规模养殖过渡期,猪肉产业链环节多、涉及面广,确保生猪稳定有效供给,任务艰巨,意义更为深远。

当前,稳定生猪生产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生产成本高,农民担心预期收益,养猪积极性还有待恢复。玉米等饲料价格持续上涨,8月份全国玉米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6.1%;25公斤仔猪每头售价高达600多元;一头猪的平均防疫费用增至50元。加之,农村就业的多元化和农民务工工资的提高,劳动力成本明显增加。农民普遍感到目前养猪成本投入太大,未来猪价走势未可乐观,普遍担心目前的高投入将来不能带来好收益,许多散养户仍在观望。二是疫病风险大,养猪户恐惧心理依然较重。近年来,生猪疫病呈多发态势,常见病种类由4-5种增加到12种左右。特别是去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病原污染面大,死亡率高,给养殖户造成的恐惧心理仍未消除,影响增养补栏积极性。三是发展规模养殖制约因素多。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对稳定生猪生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发展规模养殖贷款难、用地难和环境治理费用高等问题依然突出。生猪生产还面临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行业预警及供需信息的不及时、不对等,市场波动频繁,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长期性问题,影响了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这些情况说明,当前恢复发展生猪生产既面临紧迫任务、难得机遇,又面临许多困难和多种制约。稳定发展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是我们农业部门、特别是畜牧兽医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工作职责,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恢复和发展生猪生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于确保生猪持续有效供给,既要看到发展生猪生产的机遇,进一步树立恢复和发展生猪生产的信心,又要看到不利因素,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计划安排得更周密一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具体一些,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千方百计把生猪生产搞上去,既要立足当前,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又要着眼长远,着力解决多年存在的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保证生猪生产持续发展。

二、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取得恢复发展生猪生产实际成效

发展生猪生产,确保生猪有效供给,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最紧迫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高效的工作,紧紧抓住落实国家扶持生猪生产各项政策这个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恢复发展生猪生产各项工作,尽快取得恢复发展生猪生产实际成效。

(一)加快恢复能繁母猪存栏。稳定能繁母猪是保障生猪有效供应的基础。为保护能繁母猪生产能力,今年中央和地方已拿出23.65亿元,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场户给予补贴,目前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已经落实到场到户。从最近各省区市核实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来看,18个省区母猪存栏已呈现恢复性增长。要继续跟踪了解新增能繁母猪存栏变化以及饲养情况,组织和动员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人员帮助母猪养殖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母猪生产的平稳发展。这次核实发现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与去年年底偏差较大的省,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进一步强化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能繁母猪数量减少的省区,要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恢复生产。

(二)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各地要抓紧做好本省区市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的制修订工作。今年,在畜禽良种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国家增加3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支持重点原良种猪场、扩繁场和品种资源场建设。建设项目近期将批复各地。各省要切实用好这笔资金,抓紧组织项目的具体实施,掌握项目实施的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促进生猪品种改良,中央财政投入的1.8亿元购买良种猪精液补贴资金已经到位,各省要组织项目县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现已进入9月,今年的生猪良种补贴政策是按母猪配种一胎安排项目资金的,明年资金将增加至3.6亿元,各地在做好今年生猪良种补贴工作的基础上,要提前做好明年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涉及环节多,技术要求高,各地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为今后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好基础。

(三)增强养猪大县生产能力。为充分调动地方发展规模化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国家投入15亿元对全国250个左右的生猪调出大县给予奖励。近期,养猪大县名单将确定,资金也将拨付各项目县。省级畜牧兽医部门要督促各生猪大县用好奖励资金,专项用于生猪生产,着力改善养猪大县中小规模养猪户的饲养条件,对养猪大户购买公猪、母猪和仔猪进行贷款贴息,加强防疫服务,切实增强养猪大县的生猪生产水平,努力构建一条适应当地发展需要的生猪产业发展链条。通过政策扶持,养猪大县要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逐步成为全国生猪发展的典型和示范基地,成为全国生猪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先进代表,成为全国生猪和猪肉的主要供给地。

(四)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针对当前饲料等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的形势,要因地制宜推广普及生猪饲养适用技术,帮助养猪户节本增效。一是推广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产前产后优饲技术,提高母猪繁殖效率;二是推广仔猪出生及断奶后一周的护理和饲喂技术,提高仔猪成活率;三是推广全进全出饲养和干清粪工艺,改善养殖环境;四是推广饲料日粮科学配制技术,广辟饲料来源,降低日粮配制成本。五是推广微生态制剂等替代药物性饲料添加剂,规范饲料添加剂和药物使用,保护生猪自身免疫力。

(五)强化生猪重大疫病防控。各地要按照近期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统一部署,切实做好生猪疫病防控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免疫力度,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抓紧组织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重大疫病免疫工作。北方省份要优先保证重点区域重点猪群的免疫。要组织开展抗体监测和免疫效果评估,保证免疫质量。二是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生猪疫情预警预测能力。广泛开展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及时汇总分析监测数据,摸清疫情底数、发生规律和流行态势,提高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执行最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三是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监管。组织开展好流通环节动物及动物产品执法监管专项检查,坚决防止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扩散和蔓延。四是进一步扩大疫苗生产供应。近期,我部将再批准7家企业生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9月份全国疫苗月产能将由2.5亿毫升提高到3亿毫升以上,基本可以满足各地免疫工作需要。五是进一步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要重点抓好规模猪场标识及生产防疫信息报送工作,积极做好养殖档案建立和新型标识佩戴工作。

(六)加强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猪肉产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生猪和猪肉持续高价运行的关键时期,要切实加强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近期,我部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已经作出部署,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兽药和生猪生产整治行动是其中的重点内容。要按照我部的统一部署,抓紧组织实施。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饲料安全属地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的违法行为。要从源头抓起,以打击“瘦肉精”、“蛋白精”为重点,严肃查处在猪饲料中违法添加违禁物的行为。要以豆粕、鱼粉等大宗饲料原料为重点,严肃查处在饲料中掺杂使假、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要组织对兽药经营、使用环节进行拉网式检查,加强产地检疫和耳标管理,严查无耳标和无检疫证明生猪。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批发市场、超市、集贸市场的检查力度,切实做好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肉类市场的监管工作。

三、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加快建立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这次生猪生产波动,是我国生猪生产长期以来存在的各种问题的集中反映,既有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又有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再一次提醒我们发展生猪生产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打好基础,逐步建立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现在,我国生猪生产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要求在不断提高,长期制约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问题不解决,发展方式不改变,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就难以避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难以增强,发展效益就难以提高。

因此,一定要认真总结近些年畜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特别需要认清畜牧业发展的变化趋势,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新形势下,稳定和发展生猪生产,要正确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生产与防疫的关系。发展畜牧业,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必须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饲养和防疫并举。二是分散饲养与规模养殖的关系。分散饲养与规模养殖是我国农村基本的饲养方式,现阶段都需要给予重视。既要立足现实,重视和鼓励散养户的发展,切实解决散养户发展生猪生产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政策扶持和信息引导,支持散养户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又要着眼长远,大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通过发展标准化规模饲养,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市在这个方面给了很好的回答。三是加快恢复生产和长期稳定发展的关系。要全力以赴落实中央政策和部署,千方百计促进生猪生产尽快恢复发展;同时,要总结生猪生产规律,科学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强化体制机制和组织制度的创新,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更加依靠科技进步,要理顺和重视生猪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利益分配机制,加强生猪生产信息的分析和预警,未雨绸缪,提早应对,防止生产的大起大落。四是生猪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生猪生产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农村建设和整治环境与发展生猪生产的关系。*市在这方面也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在发展生猪生产中,要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性生猪发展规划,并通过发展农村沼气、农牧结合等有效措施,扶持和引导养猪户和养殖场实现生猪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健康养殖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要突出工作重点,增强发展能力,着力抓好几项长期性工作:

一要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加强对生猪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要重点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遗传改良,解决母猪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要重点对营养和饲料技术进行研究,实现饲料供应的合理、经济和安全;要重点对生猪饲养环境控制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进行研究,进一步解决疫病威胁和养殖粪污对环境的影响问题。要加强生猪良种繁育改良体系建设,加快制定全国生猪品种改良计划,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做好重点种猪场和改良中心的建设,逐步形成全国相对完备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畜牧兽医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作用,利用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平台,加大科技入户的力度,提高科技普及率和到位率,帮助广大生猪养殖户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升整个养猪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二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要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提高畜牧业的现代化水平。要以发展各种类型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为主要途径,从发展适度规模、推广良种、普及科学饲养管理、规范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等多个环节入手,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推行标准化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逐步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支持养猪户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猪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发展“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与养殖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确保养猪户的稳定收益。要引导和规范生猪贩运户等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发挥经纪人渠道宽、信息广的优势,帮助生猪养殖户与市场对接,拓宽市场渠道,增加养殖收益。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生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要突出抓好主产区。主产区生猪生产对保障全国猪肉产品的市场供给,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提高主产区的生猪生产能力,才能稳定全国生猪生产的大局。要结合编制和实施新一轮《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优化生猪生产布局,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带。加大对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加快良种和科技推广,改善生产基础条件,增强生猪疫病防控能力,全面提升生猪综合生产能力。要抓住财政对250个生猪养殖调出大县奖励的契机,培育一批全国生猪和猪肉的主要供给基地。要引导主销区加强与主产区的产销衔接,支持主产区发展生猪生产,同时鼓励主销区采取积极措施,保证一定的自给率。

四要切实加强疫病防控。生产发展要以动物防疫为保障,动物防疫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从近几年情况看,局部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蓝耳病疫情的发生,都对畜牧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健全应急预案,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畜产品产地和市场检疫,建立畜禽标识及其疫病溯源系统,逐步实现饲养、生产、经营环节全程追溯。加强和规范动物防疫监督检验,抓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五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这次为恢复和发展生猪生产,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建立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我们既要落实对生猪生产发展关键环节的资金投入,又要不断加强对生猪生产发展规律性的研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有的扶持政策,抓紧建立健全预警预报、信息引导、保险、期货、储备等风险防范机制,确保生猪生产长期稳定发展。

六要夯实工作基础,切实提高工作指导能力。要加强生猪生产基础性工作,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生猪生产的基础数据、资料和信息,做到数据准、情况明、底数清,准确把握生猪生产发展趋势。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基层的能力。加强畜牧兽医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畜牧兽医干部队伍。

四、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当前恢复发展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已经明确,各级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各项工作部署。

一要建立严格的恢复生产工作责任制和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具体责任落实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重点突出,措施具体,职责明确,保证各项工作真正落实。二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及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有效解决发展生猪生产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次会议结束后,农业部将再次派出20个督导组,对生猪生产、疫病防控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督促检查,指导和推动各地进一步发展生猪生产。三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形成促进生猪生产恢复发展的强大合力。四要做好舆论引导,通过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宣传各级政府为稳定生猪生产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对重大动物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宣传报道,增强养殖信心,营造有利于发展生猪生产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