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集资研讨工作讲话
时间:2022-02-19 09:49:00
导语:工会集资研讨工作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十分关注民生问题,把提高职工工资收入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使广大职工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各级工会组织在党委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推动企业建立工资共决机制,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为促进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这次研讨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中央关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王兆国同志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方面的批示精神,认真总结、交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经验,研究分析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深入探讨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更加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
*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起步早、力度大、效果好,创造了许多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的经验。*市是继江苏省之后全总推出的又一个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先进典型。*市的经验内容丰富、颇有亮点:一是党委高度重视、政府主导到位。市委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作为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的重要举措,并且作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具体步骤,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指导。市政府把工资集体协商列为重点工作,以政府名义成立领导机构、安排部署工作、组织检查指导、开展培训表彰,从而大大增强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政府在协调劳动关系和建立公正合理分配秩序方面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二是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工作合力。市人大把工资集体协商列为议案,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法治保证,并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和检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市财政、建委、工商、税务、统计、法治办、企业家协会等部门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使工资集体协商成为全社会共推共保的一项工作。三是工会积极推动、职工广泛参与。*市各级工会把解决工资问题作为维权的关键,主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作,认真组织职工代表参与协商,作为工资集体协商的一方,切实完成好所承担的各项责任和义务。
这次会议既是研讨会也是现场经验交流会,希望大家在学习*市经验的同时,认真总结各自有特色的工作,相互交流、共同促进。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站在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重要意义
完善工资分配制度,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制度保证,体现了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要求。今年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着重强调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让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贯彻落实。
工资收入,是广大职工的主要生活来源,关系到职工的核心经济利益和职工队伍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劳动法》颁布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逐步确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逐步形成,职工的工资收入不再由政府或企业单方面决定,而主要由企业与职工双方的代表经平等协商来确定。同时,企业因工资分配不合理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上升,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据全国总工会2006年7月调查,近60%的职工认为“工人工资收入低”。2007年6月《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杂志就职工对当前工资的满意度进行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当前工资状况不满意的人达96.5%。另据去年一些地方对职工队伍状况的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层高年薪而企业一线职工收入偏低、增长过缓等,已经引发职工群众强烈不满。企业因工资分配不合理激化劳动关系矛盾,引发劳动争议事件逐步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因收入分配和保险福利问题引发的劳动纠纷已占劳动纠纷的65%以上,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西方一些敌对势力也往往以工资为借口攻击我国实行“低工资”策略。因此,要充分认识工资分配问题对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利、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作用与社会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亿万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高度重视。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特别是关注分配过程的公平,提出明确要求。2006年5月,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这“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进而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针对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决定》强调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政策取向,这就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明确提出了“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2006年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完善工资协商和调解机制,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今年6月颁布的《劳动合同法》,进一步为维护劳动者包括劳动经济权益在内的各项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法律依据。
王兆国同志多次就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给予高度关注。王兆国同志对建立和完善协调稳定劳动关系、保障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机制高度重视,近两年来,对江苏、天津、广东等一些地方和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有益经验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工会认真总结、宣传、推广,把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作为维权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抓。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做好收入分配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王兆国同志重要批示精神,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职工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广大职工的期盼,对健全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出了紧迫要求。全总书记处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和王兆国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多次召开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座谈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研究和部署工作,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各地都应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企业工资共决机制建设,积极推动,取得实效。
二、各地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成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我国的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各级工会组织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按照全总的统一部署,与劳动保障等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推动,狠抓落实,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效。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都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的企业已从2001年的2万家发展到2006年的52.6万家,覆盖职工3714.6万人。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协议,作为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重要机制,日益受到党政部门、工会组织及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争取党政重视支持,纳入地方社会发展总体工作部署。各级工会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纳入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配合地方党政制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指导性意见、成立党政主导的工资集体协商领导小组,在一些地方初步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依托三方、工会力推、劳资互动”的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普通职工工资增长问题,要求在所有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江苏省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以民为本、富民优先”的发展战略,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之中。天津市委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将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写入年度工作意见,市政府2006年专门下发促进企业职工收入增长的文件,明确要求各类企业都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辽宁省委省政府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专门发出文件,要求各级党政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摆在突出位置抓落实。
二是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联合有关各方协力推进。2005年,全总推动国家三方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积极参与制定《集体合同规定》、《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法规,这些文件的相继出台,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全国已有*、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天津、四川、山西、吉林、山东、安徽、贵州、青海、黑龙江、广西、湖北、内蒙古、江西等18个省(区、市)总工会,单独或会同省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并且联合更多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通过联合发文和将工资协议履约情况纳入企业年检年审、劳动监察、考核评比等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
三是实施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机制。全总要求各级工会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为突破口,进一步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江苏省总工会于2005年率先在全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并联合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共同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基层工会主动向工资协商未建制、拒建制及工资协议到期企业发出协商要约,对拒绝或变相拒绝要约、不按期响应要约等违法行为,由地方工会依法下达“整改建议书”;对拒不整改的,提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为了优化法制环境,各地工会积极推动相关立法和健全配套制度。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区、市)制定了“集体合同规定”或“集体合同条例”,为建立和规范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四是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增强针对性、扩大覆盖面。各地工会在企业规模较小、工会力量较弱、不能单独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地区,着重抓好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在同行业企业较多的地方,着重抓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浙江省各级工会从本地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出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多种模式的工资集体协议,有效地提高了工资集体协商的建制率、增强了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浙江省温岭市总工会在新河镇长屿羊毛衫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基础上,已将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扩展到泵业、帽业、鞋业、轴承等多个行业。
五是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水平和能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江苏、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山西、山东、北京、广东等省市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河北省劳动关系三方制定了《关于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制度的通知》,详细规定了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的条件、职责、义务和管理办法。工资协商指导员主要从各级劳动、工会、企协、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选拔,经过培训、考核,取得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资格证书,持证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行指导。江苏、*、湖北、天津等省市还建立了工资协商指导委员会、工资协商顾问团或指导站等各具特色的工资协商指导、咨询组织,对提高工资集体协商水平和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各级工会多年来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促进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提高而增加。工资集体协商在提高职工收入,特别是在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方面效果比较明显。在一些城市,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职工工资普遍比同行业未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高10%-15%。江苏宜兴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5316家企业,2006年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企业职工工资平均增长19.1%,人均月工资超过了1000元。天津市实行工资集体协商企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比全市企业在岗职工工资高19.8%。
二是通过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妥善处理企业内部利益分配关系,较好地化解了劳动报酬方面的矛盾。*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4万多家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无一家因工资问题发生劳动争议。无锡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2万多家企业,近两年来从未因工资问题引发劳动争议。常州市300多家服装企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走出了招工难的窘境,春节后农民工返回率近100%。青岛、无锡等城市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前,劳动关系矛盾的焦点是工资福利问题,现在由于多数企业实行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明显减少。
三是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推动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职工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得到实惠,认识到了只有企业效益增长,职工的收入才能增加。浙江省杭州、宁波等城市的一些企业,2000年开始工资集体协商,几年来职工人均工资每年递增10%以上,企业仅采纳职工合理化建议就增收节支几千万元。射阳县纺织行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建立了统一的行业工资标准,实现了劳动用工有序流动、企业良性竞争、行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税增长43.7%,2006年增长50%以上。
四是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增强了工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维护了职工最关心的劳动报酬权益,提高了工会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增强了对职工的凝聚力。许多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后,不仅使职工增加了收入,劳动关系更加和谐,职工对工会的信赖程度也进一步加深,企业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更加主动听取工会意见。广东肇庆市多数企业的工会主席反映,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后,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更愿意找工会帮助解决问题了。
尽管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总体来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建制率和职工覆盖面还比较低,各地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工资集体协商的质量和水平也有待提高,与党政的期望和职工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工资集体协商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存在不少死角和空白,工资分配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资偏低,部分职工工资增长缓慢,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有些企业把最低工资当做支付职工工资的标准;有的企业劳动定额偏高,变相降低职工工资等,因此亟须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分配制度改革的一系列精神,解决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抓住工资收入这个职工经济利益的核心问题,积极争取各级党政的重视支持,联合社会力量,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等形式,督促企业落实有关法律规定,建立职工参与的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和收入差距调节机制,促进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增长。
(一)加大源头参与力度,积极协助政府强化对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各级工会要主动协助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工资分配办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制定各地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的工资水平和增长幅度。协助政府健全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城市扩展到所有大中城市,按照《最低工资规定》的要求,及时提高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坚持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0%的水平。积极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规范经营者年薪制,使经营者年薪与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保持适当比例关系,防止经营者年薪侵蚀职工工资和福利。积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制定基准性劳动定额标准,规范企业工资标准的确定,以有效制止企业随意制定劳动定额、肆意压低职工工资等行为,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利。
(二)积极取得各级党委加强领导,争取政府的重视支持与社会各方的密切合作。各地的实践表明,凡是党政主导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地方,这项机制建设都有了突破性进展。为此,各级工会要积极争取和推动将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保障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纳入党政工作的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制定目标,明确任务,并从制度上保证,政策上规范,措施上落实,建立“党委重视、政府主抓、工会力推、劳资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要主动加强与人大、政府、政协等部门的合作和沟通,结合劳动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就职工工资和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进行检查和视察,逐步形成推动解决工资分配问题的合力机制。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工资分配问题的分类指导与服务:对于国有企业,要积极与劳动保障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合作,着力指导基层工会推动解决企业收入分配不透明、职工收入增长缓慢、职工参与收入分配权利缺失等问题;对于非公有制企业,要会同劳动保障部门,重点指导基层工会帮助和督促企业完善工资支付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工时制度,健全和规范劳动定额标准的制定、调整和实施。
(三)启动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推动企业建立工资共决机制,条块结合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企业工资分配的自主权不是仅给企业经营者一方的,而是应当由企业经营者与劳动者通过集体协商决定。依据《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除极少数垄断行业和特殊行业外,所有企业都要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为核心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各地工会要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大力实施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帮助和指导企业建立工资共决机制。要加强舆论宣传,使企业经营者充分认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对和谐劳动关系、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自觉性,主动与工会协作配合。在非公有制小企业集中的区域,开展以覆盖小企业为重点的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在行业特点明显的地区,重点推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协商制定行业工资标准,实行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小时工资制度,规范行业劳动定额标准,防止企业以实行计件工资为由降低职工工资,以及超时加班不支付加班工资等侵权现象的发生。对于企业经营者拒不与职工方进行工资协商或故意拖延协商的行为,工会要提请政府有关部门及时予以纠正;对在履行工资集体协议中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要代表职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加大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力度,加强工资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注重分类指导。上级工会可以受基层工会的要求,派员作为企业工会的代表参与工资集体协商,以解决部分基层工会不敢谈不会谈的问题。要加快工资集体协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步伐,聘请一批熟悉法律、懂得政策、精通业务、善于协商的人员担任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努力为企业工会代表职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逐步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要加强对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培训、指导、咨询和服务,提高职工方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协商能力和水平;加强对职工方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合法权益的保障,消除其履行职责的后顾之忧。大力宣传职工是企业效益的直接创造者,职工工资必须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同步增长;对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而职工工资增长缓慢甚至长期不增长的现象,上级工会要深入调查研究,对基层工会加强指导和帮助,督促企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予以解决。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注重分类指导。特别要鼓励和支持基层工会的探索和实践活动,注意总结、宣传和推广各类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典型经验,充分运用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加强工资问题的立法参与和执法监督,把工资增长和按时支付纳入法制化轨道。积极协助和配合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关于工资分配方面的立法工作,尽快对工资支付的程序、对象、范围、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支持和鼓励各地工会积极参与制定妥善解决企业工资分配问题的地方立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部门要积极与劳动监察部门紧密配合,加大对有关工资分配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监察和检查力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特别要继续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加紧治理企业欠薪问题。推动建立预防和解决欠薪问题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欠薪举报制度、企业用工诚信等级制度、工资备付金制度等。
(六)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健全集体协商主体组织,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三方会议已经在2006年3月和7月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的通知》,明确规定把平等协商工作纳入创建活动之中,将“建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保证职工工资收入随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作为创建和谐企业与和谐工业园区的主要标准和考核内容。各级工会要积极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广泛借助各方力量,努力通过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推进企业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建立健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要大力促进工会和企业联合会的组织建设,建立和健全协商主体组织,增强工资集体协商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为在各类企业中广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同志们,大力推进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推动企业与职工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是我们促进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和有效载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力求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 上一篇:工会推进建设工作讲话
- 下一篇:工业园区表彰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