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三江源全国政协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专题调研纪实

时间:2022-04-26 05:27:00

导语:情系三江源全国政协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专题调研纪实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情系三江源全国政协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专题调研纪实

5天时间,2000多公里行程,这样的行程却是行走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上。即使对于普通的年轻人,都是艰苦的考验。而对于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的全国政协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专题调研组的成员来说,就更赋予了另外一层含义。在之后的行程中更加验证了青藏高原确是艰难之旅——很多调研组成员都是用氧气袋支撑着走完了全程。

是什么支持他们来到青藏高原?把目光聚焦在三江源?

“我们是带着感情来的”

“我们是带着感情来的。”在调研组到达西宁的第一天,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崇汇就开宗明义地说。

三江源的生态问题与全国政协有着深厚的感情。2003年春天,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的一次联组讨论中,长期关注三江源生态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何玉成在发言中指出:三江源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必须下大力气予以治理。他的发言引起了九三学社中央的高度重视。2003年7月,九三学社组成考察团,赴三江源地区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加大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的建议》。这一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2003年8月21日,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推进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2003年底,国家发改委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上报国务院。

2004年7月,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联合组成调研组,再次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调研报告中再一次建议国务院尽快批复《规划》。

2005年1月,青海各族人民多年来期盼的《规划》正式被批准。国家决定投入75亿元巨资改善三江源生态环境。

今年5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原青海省副省长马培华一封关于开展三江源生态保护调研的信摆在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案头。信中指出,三江源规划实施2年来,取得一定成效,但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贾庆林主席当即批示:三江源生态建设至关重要,请尽快将调研组组织起来,工作开展起来。

8月6日,全国政协调研组召集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6部委负责人会议,了解三江源生态建设总体情况;在此之前,调研地区准备的详细材料已经提前发给了调研组成员;8月7日,青海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向调研组介绍情况;

8日开始,调研组开始了对三江源的专题调研……

放下羊鞭之后怎么办?

“我们决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深入下去,研究问题。要通过这次调研,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来。”调研伊始,全国政协副主席、调研组组长李蒙就强调。“国家投75亿巨资搞三江源生态建设,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工程实施2年了,三江源生态建设到底搞得怎么样?取得哪些成果,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是我们调研的重点。”

生态建设现状如何是调研组关心的首要问题。调研组深入到塔拉滩治理现场、玛多县治沙点、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示范区等地深入了解情况。都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鼠害治理效果如何?有没有科技支撑?减畜有没有保障措施?在每一处调研现场,调研组都刨根问底,力求了解最真实的情况。

调研组了解到,草原内减畜减人是重要的生态保护措施。而其中牧区移民问题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多到移民点看一看才能了解实际情况。”在5天的行程安排中,调研组整整跑了7个移民点,从海南州兴海县唐乃亥移民社区建设到玉树州囊谦县家吉娘社区,从玛多县三叉口移民社区到称多县清水河镇扎玛村牧民聚居点,都留下了调研组的身影。青海地广人稀,移民点散落分布,调研组坚持跑完每一个移民社区,每到一个点都深入牧民家中,与牧民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

8月9日,调研组来到清水河镇扎麻二社以草定畜牧户白然家。

“您老多大年纪?”李蒙亲切地问。

“70岁。”白然老人回答。

“移下来后生活怎么样?习惯吗?”

“习惯了,再去放牧倒不习惯了。那里太苦,感谢党的好政策。”

“还有什么困难没有?”

“没有手艺。孩子们不知道怎么办呢?”

看来发展牧民后续产业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多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李蒙临时决定走进了附近牧民拉加家和卓玛才措家,了解到了同样的情况——除了放牧,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谋生的能力。“必须大力解决牧民的后续产业问题,我们也会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李蒙对陪同视察的青海省副省长李津成说。

“首先要解决牧民的职业教育问题,让他们放下羊鞭才不是一句空话。”马培华委员补充说。

这次调研比预计行程晚了1个小时,直到晚上8点,调研组才到达驻地。“晚些没什么关系,重要的是我们了解到了真实的情况。”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温克刚对记者说。

共谋三江源的将来

日程满满,收获满满。

内部讨论会上,调研组成员围绕着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国家实施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是正确而富有成效的,三江源生态治理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杨崇汇欣慰地说。

“国家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项目进行必要的调整,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曾在担任青海省副省长期间抓过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实施的马培华建议。

“应当加强科学技术在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撑地位,如通过草畜种改良、有机食品加工等现代农业理念,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全国政协常委、原青海省省长、中国地震局原局长宋瑞祥说。

“国家应当采取措施对三江源地区实行特殊的教育政策,提高这一地区的农牧民素质,使其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10年间为生态保护建设问题跑遍大江南北,对我国生态建设情况了然于胸的温克刚主张。

“国家也应加大对三江源地区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的扶持力度,通过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和转移支付制度,保障三江源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研究部部长李善同建议。

在调研组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意见交换会上,青海省委书记强卫由衷地说:“全国政协委员们不辞辛苦、风尘仆仆、长途奔波,深入基层了解农牧民的真实状况,这样的工作作风让我们备感敬佩。我代表青海人民感谢你们的关心。这些建议我们将进行认真研究,并结合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实际工作,予以吸收、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