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3

时间:2022-11-24 03:53:00

导语:市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3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3

一、概述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上海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是上海市政府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2004年1月20日《规定》后,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组织推进机制

设立了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下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市监察委、市财政局、市信息委、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新闻办、市国家保密局、市档案局和市行政学院组成,负责研究、协调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信息委。市信息委负责组织、指导、推动《规定》的实施。

各区(县)政府相应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制度,指导所属委、办、局、街道、乡镇开展工作。

各政府机关明确了本机关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专门机构,确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组织推进机制。

(二)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

为规范各政府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规定》的实施,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信息委、市政府法制办《关于〈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04]20号)和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沪府办发〔2004〕37号);为规范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收费行为,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印发了《关于本市政府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费问题的通知》(沪财预〔2004〕44号;沪价费〔2004〕23号);为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检查工作,市监察委、市政府法制办印发了《关于对本市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开展检查的通知》(沪监〔2004〕26号);为充分发挥市、区县档案馆作为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窗口的服务功能,市档案局、市信息委和市政府法制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府公开信息送交工作的意见》(沪档〔2004〕22号);为加强统计分析,市信息委印发了《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统计制度》(沪信息委政〔2004〕345号);为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工作,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2004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沪信息委社〔2004〕365号)。

同时,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目录的编制要求,提供了指南、目录的样本;规范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流程,提供了申请受理文书格式样本。

(三)重点推进“关注度高、公益性强、公权力大”的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重点推动了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建委、市外经贸委、市卫生局、市水务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监局、市规划局、市房地资源局、市市政局等15个政府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15个政府机关对所掌握的政府信息进行分类、梳理、编目,在2004年5月1日前完成了政府信息目录的编制工作。截至12月底,15个政府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累计达11717条,全文电子化率为100%,内容主要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的批准文件、补偿标准、城市规划、扶贫、优抚、教育收费、政府采购、公务员招考等方面。同期,15个政府机关接受咨询的数量为151万人次,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的页面访问量为7773万人次。

(四)拓展政府信息公开形式

从方便公众出发,采用各种形式公开政府信息。进一步发挥了政府公报、政府新闻会的信息公开功能;开辟了市和区(县)档案馆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点;改版了“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和各政府机关网站,增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通过“市民信箱”、社区信息苑、农村信息服务站等多种形式将政府信息公开延伸到街道、乡镇;并通过建立或完善政府信息咨询服务热线、公共查阅室、电子公告牌、便民小册子等形式,方便公众获取政府信息。

(五)开展监督检查和评议工作

为督促各政府机关按《规定》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按照准备、自查整改和重点检查三个阶段,在各政府机关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自查报,并组织政府信息公开重点检查工作小组,对重点推进的15个政府机关进行了重点检查,通过查漏补缺,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另外,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网上评议,逐步形成公众评议的工作机制。

(六)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为扩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影响,使社会公众积极关注和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04年4月下旬,免费向公众发放《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引手册》2万册,宣传普及《规定》知识;4月29日,韩正市长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长热线”节目中就《规定》实施的有关问题与市民进行了直播交流;在1月20日和4月7日的市政府例行新闻会上,市政府发言人两次就《规定》的内容和实施准备情况进行了;5月上中旬,本市各新闻媒体就《规定》实施情况作了广泛的报道;10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八大媒体对本市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情况以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报道,并给予充分肯定。12月,上海各大新闻媒体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采访报道。

为指导、推动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04年4月和10月在市行政学院组织开展了两轮近300人次的政府信息公开培训,内容包括《规定》释义、政府信息公开统计制度、年度报告编制规范、网上政府信息公开规范、政府信息目录编制规范和信息送交制度等。各区(县)政府和市级机关也开展了相应的培训,共培训3000余人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各政府机关按照《规定》,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各政府机关对政府信息进行了梳理和编目,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06730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5.7%。其中,政策法规类信息15218条,占14.3%;规划计划类信息3235条,占3.0%;业务类信息61143条,占57.3%;机构设置类及其它类信息27134条,占25.4%。

市级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5687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9.8%。其中,政策法规类信息6284条,占9.6%;规划计划类信息450条,占0.7%;业务类信息45186条,占68.8%;机构设置类及其它类信息13767条,占21.0%。平均每个市级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68条。

区(县)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1043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1.3%,其中,政策法规类信息8934条,占21.8%;规划计划类信息2785条,占6.8%;业务类信息15957条,占38.9%;机构设置类和其它类信息13367条,占32.6%。平均每个区(县)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60条。

1.管理规范和发展计划

按照《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和《规定》,公开了市政府规章和各政府机关产生的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及其进展和完成情况方面,公开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上海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与到2015年规划纲要(摘要)》、《上海市房地产业“十五”计划》、《上海市“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上海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规划纲要(2003~2010)》、《关于上海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04年上海工业发展报告》、《2004年上海商业发展报告》、《2004年上半年上海经济发展情况》、《上海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年度报告》等。

城市总体规划、其他各类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方面,公开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中、近期建设行动计划》、《上海市土地资源"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远规划》、《上海市“十五”生态环境建设重点专项规划(摘要)》、《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上海高速公路网规划》、《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系统专业规划》、《上海市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黄浦江沿岸W7、E10单元详细规划》、《奉贤区奉城中心镇镇区详细规划》等。

2.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影响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疫情、灾情或者突发事件的预报、发生及其处理情况方面,公开了《上海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实施办法》、疫情报告、防范措施、“封锁疫区”、“解除疫区”以及国内外应对禽流感的相关政策、现状等;公开了每旬本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总体情况,社会治安形势新动向,治安防范警示信息以及有效的预防性措施等。

扶贫、优抚、教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公开了社会救助标准、福利事业发展情况、养老福利服务机构收费标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标准、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公开了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学生入学条件、教学技术装备标准、中小学课程标准、教育收费标准、招生考试改革工作情况等;公开了本市实施城保、镇保、个保的基本办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认定标准、职业培训(教育)机构资质认定标准、基本养老金申领标准和条件、一次性补充养老金申领条件、工伤认定方法、专业人员招聘岗位、开业指导、青年见习信息以及1000余个全日制职位的工资指导价位、88个非全日制职位就业人员工资指导价位和247个针对宾馆的全日制职位的工资指导价位等。

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的批准文件、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情况方面,公开了《本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土地使用权基价标准》、《本市城市房屋拆迁最低补偿单价标准》、《公有住房租金标准》、《公有住房租金减免情况》以及住宅建设、重大工程配套住宅、房产交易登记、物业管理、应急维修、“平改坡”等信息。

其它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信息方面,公开了企业基本信息、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和组织机构代码信息。

3.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

重大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公开招标中标情况及工程进度情况方面,公开了水务、公共交通、重大工程的配套住宅等项目的招标信息、招投标流程、中标结果;公开了建筑材料的市场指导价格和2004年重大工程项目列表、工程建设管理、建筑建材业管理等信息。

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方面,公开了《上海市2005年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以及2001、2002、2003年度政府采购项目批次、采购金额和增幅、市级和区级采购金额比例和增幅、平均节约率、资金构成情况(含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比例)、采购项目分类、采购品目、采购的形式和方式等信息;公开了政府采购网上竞价、预算单位、新供应商注册、中介机构、咨询专家等信息。

政府财政预算、决算和实际支出以及审计情况方面,公开了上海市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摘要)和1990-2002年的预、决算情况报告(摘要),公开了2001至2003年上海市审计工作成果。

4.政府机构和人事

政府机关的管理职能及其调整、变动情况方面,公开了政府机关管理职能、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人简历、人事任免等信息。

公务员招考、录用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情况方面,公开了上海市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实施意见、实施方案、招录简章,历年上海市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人数,2003年上海市国家公务员任职和公务回避情况,2003年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情况,2003年上海市国家公务员职务晋升资格条件和基本程序,2004年上海市招录的国家公务员名单等信息;公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条件、提拔任用资格和选拔程序。

5.重大决策草案

公开了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决策、规定、规划、计划、方案等草案,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包括《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上海市企业信用征信管理办法(草案)》、《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规定(草案)》、《上海市人事争议处理办法(草案)》、《上海市社会福利彩票发行销售若干规定(草案)》等。

(二)公开形式

1.互联网

“中国上海”门户网站自《规定》实施之日起全新改版,增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将原先分散的5000余条政府信息、近600项网上办事功能整合在一起,方便市民使用。专栏下设市政府信息目录、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市政府机关与区(县)信息公开、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引、政府公报、政府规章、政府会议、机构职责、实事项目、政府文件、人事任免、办事规程、上海统计、市政府新闻等14个子栏目。在公开市政府的信息之外,“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与市级机关、区(县)政府建立了链接,方便市民查阅各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各政府机关在各自网站上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各类政府信息。部分政府机关开设了网上办事栏目和其他适合政府与公众交流的特色栏目,方便公众申请办理各类事务和获取咨询意见。2004年通过各政府机关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查阅政府信息的有1.46亿人次。

2004年8月开通了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的实名制“市民信箱”(网址:),为市民免费发送政府公报、政策法规、人事任免等政府信息和个人社会保险信息以及公用事业帐单等便民信息。

2.公共查阅点

指定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为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中心。目前该中心已汇集了44个市级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全文、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帮助。区(县)档案馆也设立了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点,为公众提供区(县)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全市政府机关设置公共查阅点总计287个,其中,市级机关130个,区(县)政府157个,2004年接待公众查阅23814人次。

社区信息苑作为2004年市政府实事项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配套项目,是各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指定查询终端,已建成100个。在市郊各区(县)设立了50个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方便郊区群众获取所需政府信息。

3.政府公报

通过市人民政府公报公开市政府规章、政府机关的主要规范性文件、人事任免、机构设置、表彰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等。市人民政府公报每月5日和20日出版,通过档案馆、图书馆、部分企事业单位、邮局、东方书报亭、新华书店、居委会、村委会等免费向公众发放,每期发放量达20万份。区(县)政府也陆续出版政府公报,公布辖区内的重要政府信息。

4.新闻会

市政府通过每两周举行一次例行新闻会,重大政府信息。全年共举行25场市政府例行新闻会,重要信息62项,回答记者提问500多个,主要围绕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城市建设和管理、政府自身建设等受社会公众关心和政府关注的问题。市级机关也陆续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重要政府信息。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机关新闻会的水平,对市级机关新闻发言人进行了上岗培训。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各政府机关按照《规定》开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全市政府机关共设置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点519个,其中,市级机关设置受理点99个,区(县)政府设置受理点420个。

(一)申请情况

各政府机关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8799件,其中市级机关收到4507件,区(县)政府收到4292件;当面申请4968件,占56.5%,以网上提交表单形式申请2230件,占25.3%,以电子邮件申请1033件,占11.7%,以传真形式申请290件,占3.3%,以信函形式申请243件,占2.8%,以其它方式申请35件,占0.4%。

在市级机关中,申请量列前五位的是市人事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文广影视局,申请内容主要涉及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改革、工资福利、公务员管理、军转、职业能力资格考试、治安和户政管理、交通管理、工商年检、社会保障、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政府信息。

在区(县)政府机关中,申请量列前五位的是普陀区、浦东新区、嘉定区、闸北区、宝山区,申请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与补偿标准、城市规划和发展计划以及教育和人事等方面的政府信息,如小城镇养老保险和低保政策、医疗补助、宅基地置换、廉租房政策、教育收费、初中升高中录取分数线、学校区域划分、干部公开招聘选拔、先进评选等。

(二)申请处理情况

8799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已经答复的8722件,按照《规定》将于下年度答复的77件。

在答复中,“同意公开”的6913件,占79.3%;“同意部分公开”的479件,占5.5%;未能提供相关信息的1330件,占15.2%。

1330件未能提供相关政府信息的答复中,“信息不存在”的380件,占28.6%;“非本部门掌握”的471件,占35.4%;“申请内容不明确”的119件,占9.0%;《规定》第十条免予公开范围的87件,占6.5%;因其它原因未提供信息的273件,占20.5%。

四、咨询情况

全市共有176万人次通过各种方式咨询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事务,其中现场咨询9.7万人次,占5.5%;电话咨询153.1万人次,占87.1%;网上咨询13.2万人次,占7.5%;另外还有少量电子邮件咨询。

在市级机关中,接受咨询量列前五位的是:市公安局、市房地资源局、市人事局、市工商局和市文广影视局,咨询的内容主要涉及政府信息公开业务流程、网上政府公开信息查询方式、公安行政许可事项及其相关依据、物业管理、公有住房租金标准、房屋拆迁、房地产交易登记、土地使用权出让、居住证申请、留学生回国创业基金申请方式、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福利制度、工商审批、文广影视方面的规划计划等。

在区(县)政府中,接受咨询量列前五位的是:长宁区、闵行区、黄浦区、徐汇区和卢湾区,咨询的内容主要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政策、招商引资政策、房地产开发政策、土地征用和动拆迁政策、建筑项目用地规划、城区建设规划、市政道路建设、物业管理、劳动保护、个人社会保险金、帮困抚贫、政府采购、财政资金使用、食品药品监管等。

五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各政府机关收到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申请38件,其中市政府收到24件,区(县)政府收到14件,争议主要集中在房屋拆迁、社会保障、户籍政策、房屋资料、建设项目等信息的公开问题。其中,市政府收到的24件,受理21件,审结13件,受理率和审结率分别为87.5%和54.2%。在审结的13件复议案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6件,申请人主动撤回申请的1件,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3件,责令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1件,政府机关自行纠正具体行政行为、申请人撤回申请而终止审理的2件,纠错率为46.2%。

全市发生针对各政府机关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件6件,其中因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的5件;对政府机关的答复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的1件。

全市发生针对各政府机关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申诉10件,申诉主要集中在“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不满”。所有申诉已处理完毕,申诉人对处理结果的满意率达90%。

六、工作人员和收支情况

(一)工作人员情况

全市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职人员227人,兼职人员1804人。平均每个市级机关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职人员2人,兼职人员5.2人;平均每个区(县)政府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职人员6.8人,兼职人员81.8人。

(二)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支出情况

2004年是《规定》实施的第一年,用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点、政府信息公共查阅室、网站改版和更新等费用2578万元。其中,市级机关支出1523万元,平均每个市级机关支出31.7万元;区(县)政府支出1055万元,平均每个区(县)支出55.5万元。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收费情况

各政府机关按照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关于本市政府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费问题的通知》,对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取复印、递送等成本费用共计4306元。

七、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公开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化。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与公众的需求还存在一些距离,有关决策、规定、规划、计划、方案的草案公开、听取公众意见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2.公开形式的便民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各政府机关较重视通过网站公开政府信息,适合社区、农村等群众查阅的公开形式不够丰富。同时,各政府机关向各级档案馆送交政府公开信息的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3.宣传和引导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对其尚不熟悉,因此在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工作中对有关概念理解不一致,处理程序不够规范。

4.长效工作机制建设需要完善。个别单位尚未制订《规定》实施细则,在更新维护、监督约束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

(二)改进措施

1.充实公开内容。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公开和免予公开两类政府信息的界定,完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逐步编制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加强对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的梳理,探索重大决定草案公开制度,充分征求公众意见,推动科学、民主决策。

2.规范、优化申请处理流程,增加受理点。规范信息公开流程,提高申请处理效率,方便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咨询服务工作,建设常用问题问答库。

3.拓展公开形式。进一步发挥政府公报、政府新闻会的作用。完善市、区(县)档案馆的政府信息公开汇聚和集中查询功能,增加适合社区和农村群众的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形成市、区(县)、街道、乡镇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加强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国上海”门户网站的政策法规库,集中本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4.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审查和更新维护、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评议、培训宣传等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审查制度,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持续、高效地开展。

八、附表

(一)主动公开情况统计

(二)依申请公开情况统计

免予公开范围指《规定》第十条所列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

(三)咨询情况统计

(四)申诉情况统计表

(五)政府支出与收费情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