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环保优先 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22-11-20 05:38:00
导语:落实环保优先 构建和谐社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政协科技组委员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各种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好。因为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缺口非常大,导致人类对环境资源的竞争使用。如环境污染是人对自然的一种行为,而深入一步看就是一部分人产生的污染,要整个社会承受,这就是追求利益的阶层与承受代价的阶层之间利益冲突,所以说加强环境保护、落实环保优先、推进科学发展就是进一步调节和改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一、落实环保优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在我省召开的全省环境保护大会上,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明确提出了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的具体要求,要求全省上下切实做到环保十优先,在随后的市、县环保大会上也相继出台了落实环保十优先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环保十优先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环保十优先的具体内容是:
一是在制定法律法规时,优先进行环保立法。围绕生态省建设目标,把环保法规作为立法的重点。根据环境保护需要加快立法进程。尤其是对环保实践中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及时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切实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
二是在编制发展规划时,优先编制环保规划。把环保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约束性、指导性规划,在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区域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三是在作出发展决策时,优先考虑环境影响。加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切实把环保优先方针贯穿于决策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避免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出现破坏性的决策失误。
四是在调整经济结构时,优先发展清洁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两高两低”的工业,扩大发展占用资源少、污染少、附加值较高的现代服务业,下决心淘汰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企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形成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五是在利用有限资源时,优先节约环境资源。树立环境成本意识,加快建立环境资源的限额分配利用和有偿转让机制。注重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根据环境资源的稀缺程度、供求状况和治污成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环境价格体系,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环境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六是在新上投资项目时,优先进行环保评估。对新上的投资项目,将环评作为前置审批环节,没有环评和环评通不过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将环境容量作为区域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根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尽快制定不同区域的环境准入标准和门槛,在招商引资中,其他优惠条件可以考虑,环境准入门槛坚决不能降低。
七是在增加共公财政支出时,优先增加环保开支。充分发挥政府环保投入的引导作用,鼓励和促进全社会增加环保投入,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机制。确保全社会环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建立“排污者付费、治污者赚钱”的利益导向机制,加快形成企业减少污染、治理污染的内生动力和社会环保投资动机。进一步放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采取多种投资经营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建设,开展大规模的绿色生态建设活动。
八是在建设公共设施时,优先安排环保设施。加大重点环保工程建设力度,加快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重点环保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所有电厂都要上脱硫设备,开发区和化工园区废水必须达标排放,县级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必须实行集中处理。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和饮用水源安全。
九是在进行技术改造时,优先采用环保型技术。促进清洁生产,发展清洁能源、鼓励绿色消费,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发挥我省科技发达、开放程度高的优势,整合全省环保技术力量,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修复、有机毒物防治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攻关,加大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之转化为环保环境的现实生产力。
十是在考虑发展政绩时,优先考核环保指标。环境质量指数是我省全面小康综合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考核干部发展实绩,要将富民指标和环保指标一起加以优先考核。要将环保目标层层分解,落到实处。加大环保工作考核力度,将环保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地区发展各类评先创优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二、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促进全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近两年来,我县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广大干部、特别是环境部门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省、市领导和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褒杨,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随着我县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环保工作要求的提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环保工作三个转变和环保十优先,积极行动起来,针对一些环保突出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全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
1、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能耗低、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洋项目落户滨海;对国家限制类项目要从严把关,建立项目预审、会审制度,对工艺落后、能耗大、污染重的项目把好第一关,实行一票否决;对国家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从严控制有污染、扰民影响比较严重的三产服务项目,特别是县城浴室、歌厅、小饭店等项目审批必须做到公众调查20户以上,且有一户不同意即不予审批;污染治理设施不到位不予审批;不符合县城总体规划不予审批。对未经环保审批的项目,不得颁发工商执照、卫生许可证、供电部门不予供电。采取综合治理、集中整治等手段,逐步取缔手续不全的非法经营业主。
2、进一步严格环境监管,切实维护环境安全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决查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的问题,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逐步提高执法公正性,增加执法透明度。继续组织开展化工园区、饮用水源和县城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很抓环境安全隐患整改,通过关闭淘汰、集中控制以及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综合措施,推动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环境监控系统,全面启动环境安全预警和应急系统建设,保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3、进一步加快生态县建设,全面优化生态环境
抓好生态县建设规划报批工作,超前谋划,合理分解,生态县建设任务,采取切实措施推进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强生态效能监察,加快生态工程建设。各乡镇、园区都有编制生态县建设实施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大力开展生态县建设基础“细胞”工程,积极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卫生村、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宾馆、生态园区等创建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实施“农村小康环保工程”,以“六清六建”为重点,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切实解决农业污染问题,逐步改善村容村貌,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上一篇:乡镇人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体会
- 下一篇:建设平安滨海 构建和谐社会
精品范文
1落实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