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创新步伐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2022-07-10 05:36:00

导语:加快创新步伐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快创新步伐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新举措,是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一次新探索,是破解“三农”难题的一个新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内容丰富、领域广阔、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就在于加快创新步伐。通过在以下七个方面加快创新步伐,可以探索出一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积极主动、社会大力支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一、以建设新农村为统领,明确新思路

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从内外两个层次提出了综合性、系统性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新思路可以分为内部、外部两个层次。从外部层次看,突出跳出“三农”抓“三农”,实行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把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与城市发展统筹安排,标志着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贯彻中央、省的支农惠农政策,把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内部层次看,突出加强农村自身建设,提高自我发展壮大的能力。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综合能力建设,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继续优化农业结构,突出特色,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主辅换位,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组织化的协作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农村信息化。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

农村产业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先进农业和未来农村发展的必然方向,是现达农业的最核心内容,是推动经济走向全面发展的关键,关系着城乡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大局。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发展新产业要立足区域优势和现有基础,着力培植壮大区域特色产业,推进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换位。要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推进区域经济中农业和工业的换位,不断完善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值,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效益和附加值。同时,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区域经济,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信息先行、技能培训等有效措施,使农村人口压力和富余劳动力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或外出经商务工,把劳务输出培育成为加速农村资本积累、促进农村观念转变、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

三、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依托,也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业规模效益和比较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结合农村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在农、工、贸、服等各领域全面发展社区性和跨社区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服务农民、服务农业的能力。组建新组织应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自主自愿、形式多样的原则,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创办专业协会型、专业合作型、股份合作型等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竞争力。同时,要加快立法步伐,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产业发展、财政、税收、信贷等各方面给与倾斜,营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积极推进新村镇建设,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注重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加强农村道路、通信、电网、饮水、沼气、垃圾收集处理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提高镇容镇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等综合管理水平,形成梯度辐射、功能互补、结构合理、内涵丰富、协调发展的城镇网络体系。要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五、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打造新班子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积极探索研究锻炼使用干部的新办法和新途径,不断把年富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线,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充足的内在动力。打造新班子要在巩固区、镇、村党组织开展的“三级联创”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范围,与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星级化管理”和党员“双培”活动结合起来,选配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增强自治能力,理顺两委关系,加强村民自治组织自身建设,完善“一事一议”、民主监督等制度,实行村务公开,提高村民自治的制度化水平,解决好税费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营造良好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六、以促进素质升级为途径,造就新农民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建设新农村关键是造就新农民。造就新农民要立足于党的方针政策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进一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把党的各项主张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要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要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围绕农民转岗就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

七、以构筑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为依托,提供新服务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注重实效、搞好服务”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增强对农业农村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农业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指导和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并通过抓好示范和典型,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农业发展;金融部门要落实倾斜政策,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科技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攻关、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和农村适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把农业科技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及时做好村镇规划编制落实工作;国土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交通部门应抓好村镇公路勘察规划设计;供电、电信、广播电视部门要协调配合,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教育、文化、卫生和计生等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把抓好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农村,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地为农民提供优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