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突出五个重点
时间:2022-07-10 04:01:00
导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突出五个重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必须努力探索和认真解决这一重要课题。立足xx实际,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主义新农村应突出五个方面重点:
(一)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来抓。一是加强支部建设。主要是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建立健全村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和村级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培养力度等工作,全面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使之普遍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真正使村级领导班子成为带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集体。二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一方面,把好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关,大胆吸纳有致富能力的农民入党,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积极吸纳有文化的青年农民入党,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为农村党的建设提供新的活力。再一方面,对那些长期不做党的工作,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在群众中造成极为不良影响的少数不合格党员,予以清除出党,确保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是搭建党员活动平台。大力开展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动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力不断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程,积极探索活动形式,努力创新活动载体,全面展示党员风采,切实扩大党的影响。
(二)坚持把加快小康村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来抓。首先,抓好科学规划。本着“方便生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结合各村实(际,认真做好小康村建设规划,使之布局优化、环境美化、卫生洁化、道路硬化。其次,发展富民产业。立足本地优势,选准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多元发展的农村经济新格局。第三,加强文明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帮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坚决抵制各种邪恶势力,革除赌博等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群众安居乐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三)坚持把农业产业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来抓。按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要求,突出抓好四手:一是抓引导。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切实增强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风险意识以及商品意识,进一步提高参与农业产业建设的自觉性。二是抓基地。立足当地传统产业优势,围绕龙头企业的原料需求和加工能力,建立适度规模的生产基地。同时,搞好各村之间的对接,把分布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的项目以及一些传统家庭养殖项目进行整合,形成规模优势,产生更大、更好的效益。三是抓协会。根据本村的农业生产布局,在最具优势的产业上建立协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在农民最需要服务的项目上建立协会,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突出的地方建立协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协会的发展应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能低于市场价格压价压级,不能随意违反与农户签订的有关协议。四是抓信息。充分利用基层党校、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点、墙报等教育阵地,加大科技信息知识普及力度,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能力、科技致富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坚持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线来抓。一是发展壮大粮食经济。严格执行国家保护耕地政策,坚决制止全年性抛荒,努力减少季节性抛荒,千方百计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坚决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确保补贴款足额如数发放到农户,切实提高广大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发展壮大劳务经济。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工作,摸清底子,制定计划,联系就业单位,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在农忙季节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帮助有困难的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抢种抢收,解决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三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通过引进、入股、合作等形式,积极兴办小林场、小农场、小果园、小型畜牧场等种养企业,地处城郊和交通沿线的村,还要想办法发展餐饮、住宿等服务性第三产业。通过多种形式,增加集体积累。同时,管好集体财产,加强财务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四是发展壮大投资拉动型经济。抓住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对通村公路补贴的机遇,切实加强以水、电、路、桥、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村公路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加快水利建设,使水毁河坝得到全面修复,病险水库彻底脱险,水利死角逐年减少,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完善。
(五)坚持把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来抓。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目标,以实施“优质专用良种”工程为突破口,大力推广良种繁育、无公害农产品培育、反季节蔬菜栽培、水产品精养、节水灌溉、农产品加工保鲜及贮藏等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优质率,切实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加快村小或联校的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履行控流保学的责任,加大劝学力度,降低辍学率,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三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建设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积极发展群众文化,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利用农民已掌握的生产技术和技能开发扶贫项目,实施“造血工程”,着力抓好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智力建设,帮助贫困村民早日脱贫致富。五是努力扩大农村保障覆盖面。进一步规范民政优抚、五保供养、社会救济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保障工作,逐步建立农村特困群众的医疗救助制度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治、贫有所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