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支撑

时间:2022-07-10 03:22:00

导语: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支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基础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支撑

(200*年7月14日)

把我国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农村发展形势,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如何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基础建设,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是水利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目前我县水利建设面临的形势

(一)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强化领导,加大投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县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提高全县水资源储备能力为目的,完成了徒骇河平原水库建设任务,实施了沙河故道调蓄水库工程,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增加蓄水能力1000万立方米,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12万亩。以提高全县抗旱防汛能力为目的,实施了部分骨干河道清淤工程和20余座桥涵闸新建和维修工程。以提高全县农业节水能力为目的,大力实施了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近10万亩。以提高农民生活条件为目的,全面启动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了全县397个村22.4万人的饮水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3.5%。以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加大水资源统管力度,水行政执法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全县水事执秩序得到了有序运行。

(二)形势不容乐观。从我县的自然条件来看,旱灾和洪涝时有发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农业发展水平总体偏低,水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从我县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状况看,一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老化、退化现象严重。二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对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无序开采地下水,统一管理难的问题还依然存在。三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与管理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及水价机制等亟待加快改革步伐。四是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面临的形势仍然严俊。目前,全县自来水普及率为43.5%,还有568村近30万人还没有通上自来水。要在三年内实现村村通自来水,还要有大量的艰巨的工作要做。五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仍显不足。一方面,现有水利工程设施需要大量的维修资金,另一方面,农村水利必须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目前"两工"和农业税取消后,虽然各级政府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大,但与实际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水利产业的公益性,利润空间小,加之思想认识不到位,市场化运作启步艰难。建立协会组织,通过民主议事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新机制正在建立,农民的投资投劳积极性尚需有效调动。而作为今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水价在短期内难以调整到位,为此,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筹措将是近期水利建设中的一大难点。

二、坚定发展信心,突出发展主题,确定水利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健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发[2006]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摆在"十一五"发展的首要地位,强调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田水利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农村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水利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因此,水利工作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问题放在工作首位,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农民群众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生命为第一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高效的统筹协调保障机制和长效的建设管理运行机制。使农村水利逐步达到"渠通河畅、灌排自如;水清岸绿、饮水安全;管理民主、良性运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施四大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

(一)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农民健康水平。保障饮水安全是满足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维护农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指标。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县已有397个村22.4万人用上了自来水,全县自来水普及率43.5%。去年,市政府提出了三年内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实现,结合我县饮用水源现状及经济现状,我县确定了"南部乡镇浅井群供水,北部乡镇降氟改水"的总体规划方案,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目前,南部乡镇通自来水工程正在实施当中,计划解决72个村近4万人的饮水安全。同时,北部乡镇降氟改水工程正着手进行,计划在已通的自来水工程中,选择两处进行试点,然后全面推广。到年底,全县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50.4%,明年达到80%,2008年全面完成村村通上自来水的目标。

(二)实施骨干水利工程治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着眼于提高全县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一是县境南部需进一步完善徒骇河故道平原水库,尽快论证、立项和开工建设玉皇庙水源水库。二是县境北部全面完成沙河故道平原水库建设工程。三是对临商河、商中河、商东河、改碱河以及土马河等骨干河道实施分期治理,实现县境"四横四纵"八条骨干河道相互贯通,增强全县行洪排涝和水资源蓄备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桥涵闸建设、乡镇扬水站等水利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和提高灌溉保障能力。

(三)实施水保生态建设工程,建设大沙河生态旅游观光长廓。随着沙河故道调蓄水库建设工程的即将完成,沙河故道旧貌变新颜。利用我县郊区优势,依托大沙河两岸自然环境,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将沙河两岸建成集休闲、度假、娱乐的理想场所,并辐射周边地区,推动我县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强化水利执法体制建设,为建设新农村提供良好的水事秩序。围绕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一是进一步强化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思想作风硬的专职水政执法队伍。二是围绕水务综合执法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和总结执法新模式,以此推动水政执法工作开展。三是依法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使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得到合理开采和有效利用。同时,要加大水环境的保护力度,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工程等手段,减轻地表水的污染程度。

四、实现"两大突破",促进水利工作健康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水利有较快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必须在投入、管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努力实现水利资金投入上的新突破。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是水利发展的关健。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但除农村饮水项目及省、市重点水利项目外,对农田水利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还远远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水利建设资金面临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按照国家《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积极探索和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格局,逐步建设起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切实增加政府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构筑起政府主导的新格局,更多地通过财政投入体现对农村水利的支持,体现水利建设的公益性。二是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既是公益事业,也有其经营性特点,对具有一定经营性质的水利项目,要通过政策导向、进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鼓励和吸纳社会资金,让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水利、支持水利。三是利用协会组织,通过开展"一事一议"建设小型水利项目,充分调动受益群众投入的积极性,鼓励农民更多地投入水利建设。

(二)努力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新突破。一是重点推进以明晰工程产权和农民参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明确农民既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者,又是所有者和受益者。这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对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体制创新,具有较强的活力和生命力。目前我县农民用水户协会正在初步组建当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和不断状大这支力量,推进和深化这项改革,以促进农村涉水事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发展与完善。使农民用水户协会真正成为推进农村水利建设特别是小型农村水利建设的中坚力量,真正起到协调供水关系的重要作用。二是大力推进水价改革。合理确定水价,提高水费收缴率。同时,要加强灌溉节水和计量设施建设,逐步达到计量收费。三是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尽快着手研究制定我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意见》,深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设施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以此提高现有设施的管理使用率。并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产权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四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市场引导、政府调控、公众参与,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体系,引导水资源向节水、高效领域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