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门如何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时间:2022-01-30 10:15:00
导语:组织部门如何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责任重大,并且工作大有可为。我们认为,组织部门要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找准工作切入点,围绕建设“和谐队伍”、“和谐班子”、“和谐组织”、“和谐机关”做文章,切实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中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推动和谐社会不断发展。
一、以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努力打造“和谐队伍”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首先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证。打造“和谐队伍”,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严把“入口”,从源头上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党员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要想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打造一支和谐的党员队伍,加强党的后备力量建设至关重要。应当注重建立完善党员培养纳新机制,从源头上保证党员的质量。工作中,我们组织实施了“保持党的先进性源头培养工程”,加强对“红星少先队员—红星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中共党员”相互连接的递进培养,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同时,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突出做好在青年、妇女、高学历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调优、调强、调活党员队伍结构。我们专门制定了发展党员五年工作规划,从今年开始,每年使35岁以下青年党员、妇女党员、高中以上学历党员的比例分别提高1.5%、0.6%、1.6%以上,力争用5年时间,使我市党员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2、抓实培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进程。要打造一支和谐的党员干部队伍,重要的是构建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机制,大力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素质能力。当前,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应重点在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把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探讨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工作中,我们突出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建设,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党员干部的不同需求,将党员干部培训分为不同的培训板块,针对不同板块党员干部的特点设置不同培训内容,采取邀请老党员讲课、瞻仰革命烈士祠、参观山区治理现场、把培训课堂搬到经济发展前沿等灵活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初步构建起了“板块式”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今年以来,已培训村级干部5期780人次,副科级以上干部3期180人次。
3、畅通“出口”,不断纯洁党员队伍。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打造一支和谐的党员队伍,重要的是探索建立党员激励奖惩机制,畅通党员队伍“出口”,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工作中,我们重点建立健全党员动态评价、民主评议、资格年审等制度,全面推行《党员证》管理,对党员的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民主评议等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年审,凡不符合党员标准要求的,一律收回《党员证》,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从而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二、以基础化、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干部选任工作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班子”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
1、突出基础化、规范化建设,为正确评价使用干部奠定基础。各级领导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领导者。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强的干部队伍。我们本着从基础化、规范化入手,积极探索应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准确、快捷、高效的干部信息管理模式,创建了干部任职回避休息库,实现了对干部基本情况及社会关系的信息化管理。实行领导干部经常性考核制度,打破过去“不动干部不考察”的传统模式,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重点工作,采取跟踪考察等方式,及时延伸考核触角,努力把考核范围扩大到领导干部职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分类建立“一把手”、经济型、党务型、科技型、管理型等不同类型的后备干部队伍,并实行动态管理,努力做到备得好、用的上。
2、实施“阳光工程”,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改进干部考核评价方法,制定体现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公开”,即公开考察对象、公开考察程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考察结果,使考察工作由原来的“神秘感”变为“透明化”。坚持“民意否决”制度,对群众公认能力较差、政绩平平,或有这样那样问题、群众反映较大的,原则上调整出领导班子,真正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和谐局面。
3、建立科学的选任工作机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对于全面提高干部选任工作质量、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在科学发展中积极干事创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我们通过绘制形象直观的工作流程图,以“文字+图表”的形式予以展示,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都有章可循。选拔任用干部,严把推荐关、考察关、程序关、监督关,对参加民主推荐的范围进行科学、明确的界定,保证参加民主推荐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考察干部注重全面准确地掌握干部群众对推荐人选的公认程度,同时注意征求纪检、综治、计生等一票否决部门的意见。坚持专职监督与兼职监督相结合,正职监督与副职监督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构建起完善的干部监督体系。
三、以创新工作机制为重点,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努力建设“和谐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努力探索党的基层组织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方法、途径,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富于创造性。
1、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机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和谐农村建设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构建和谐农村的本领,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当前,农村的重点问题就是解决人的问题,面临的突出任务就是如何尽快提高村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如何加强对各类经济产业链中致富带头人的组织、引导、管理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面对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坚持“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产业化链条上的各类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党员为主体,通过依托产业建立党组织,探索出一条农村“产业建党”工作的新路子,促进了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同时,针对换届后的新形势,围绕村级事务管理、党员管理等重点方面,制定了《加强村级管理的规定》,不断加强村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完善了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与山农大继续联合办好农村干部大专班,目前,第一期200多名学员的大专班已经毕业,第二期近期即将开学,我们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
2、以“两服务、三参与”为抓手,努力建设“和谐社区”。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联系群众、服务社会,提高党在城市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舞台。由此,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不仅是关系到党的领导基础和执政能力的重大政治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重大政治问题。作为县级城市来说,社区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要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必须不断加强社区党的领导和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密切党群关系中的作用,才能维护社区的安定和谐局面。近年来,我们针对县级城市社区特点,在全面完成村改社区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完善了“两服务、三参与”(社区党建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居民群众服务,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的建设、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的活动、“三离”党员和“两新”组织参与社区党的组织)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建立“三会共商”机制(市里成立全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积极落实“三离”党员(离退休党员、离岗离职党员和离乡进城务工经商流动党员)进社区,把从单位游离出来的党员及时组织到社区党组织中,实现了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党员的全覆盖。今年,我们又推行了以“一套班子、两套人马、一区两制”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3、以落实“双百”规划为目标,不断扩大党在民营企业的工作覆盖面。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党的工作如何有效地去占领这一新领域,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提高党员素质,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已发展到近2万户,民营经济占到了全市经济总量的64%以上。面对铺天盖地的民营经济发展形势,从去年开始,我们制定实施了民营企业党建“双百”规划,提出3年内(到2006年),实现“职工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有党员的达到100%、职工10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达到100%”的“双百”目标。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通过摸清底子,建立台账,实行发展党员责任制、党组织组建限时制和销号制,积极开展争创“五好”党组织、五好”党员等活动,促进了“双百”规划的有效实施。目前,全市50名至100名职工的民营企业有党员的已提高到87.3%;100名以上职工的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的,提高到86.5%。下一步,我们准备将规划目标前移,争取使30人以上的民营企业有党员的达到100%,50人以上的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的达到100%,以进一步扩大党在民营企业的工作覆盖。
四、以提升公道正派形象为重点,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塑造“和谐机关”
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组工干部的素质优劣、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组织工作的水平和组织部门的形象。组织部门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好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和谐机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素质提升快捷化。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工作也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干部能力建设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组工干部,只有实现自身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成为组织工作的多面手,才能适应工作需要,跟上时代步伐。我们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激励竞争、实践锻炼等机制,坚持“开门评部”、“开门纳谏”,组织开展以“每人参加一个兴趣学习小组、每天阅读一篇有意义的文章、每月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每季度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定期组织组工干部到企业、社区、农村开展实践活动,促进了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提高。
2、部门工作规范化。规范组织部门各项工作,是保障组织工作畅通运行,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我们制定了《组织业务工作规范》,形成严谨、有序、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了岗位目标责任制,每一科室、每一名组工干部,年初制定岗位目标,半年进行实绩展评,年终组织成果展示,为每一名组工干部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励他们开拓创新,争创一流。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开通《青州党建》网站,构建起新型党建工作平台;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办公网络化、无纸化,有力地推动了组织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3、队伍管理人性化。组工干部工作任务重、思想压力大,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人尽其才、各显其能,是各级组织部门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性化管理贯穿于组工干部教育管理、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建立了部领导定期谈话制度,开展新老组工干部“一帮一结对帮带”活动,注重从学习上关心、工作上关怀、生活上关爱每一名组工干部,促进了他们健康成长。积极开展“进组工干部之家,知组工干部之情,解组工干部之忧”活动,努力为组工干部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 上一篇:创新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发展
- 下一篇:县委组织部全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