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育监督职能 保证新农村建设健康前行
时间:2022-10-20 10:02:00
导语:强化教育监督职能 保证新农村建设健康前行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与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两项重要职能。如何履行好对干部的教育和监督,防范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的发生,特别是防止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行为的发生,是纪检监察机关保证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县结合实际,始终把教育和监督放在突出的位置,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干部实施了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较好地制约和预防了腐败现象及不正之风的发生。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新农村建设健康前行提供组织保障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党中央在反腐倡廉领导机制上作出的重大决定。如何落实好这一制度,并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2005年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了方案,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考评中,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在全县贯彻落实。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亲自抓,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明确第一责任人。为使责任状落到实处,乡镇、村组层层签订责任书。每年对乡镇、村组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多次督查。全县共聘请离退体老干部、老党员、特邀监察员196名参加督促检查,与领导小组成员组成考评组,进行考核。考核按照各项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评分,然后确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进行奖惩。2006年初对全县乡镇和部门2005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全县通报,明确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违纪违规的人和事进行查处。如我县梅水乡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率先提出了“党委服务支部、支部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三服务”理念。积极发挥民间组织作用,组建产业协会、贫困党员救助基金会、“五老”协会和党员服务中心,开展了以政策法规到家、科技普及到家、文明新风到家、诚信教育到家、扶贫济困到家为主要内容的“惠农富民五到家”活动。同时信访工作实行了双线责任制,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2005年排查调处矛盾纠纷56起,排查工作真正做到了“抓早、抓小、抓了”,较好地处理好了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2005年,梅水乡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创建和谐平安赣州示范乡镇。
二、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稳定农村社会,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新农村建设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相互激荡,基层干部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样面临着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的多重考验。“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牢不牢,直接影响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效。面对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县纪委立足本职,把基层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大局中抓紧抓好。
一是开辟“正风”系列宣传教育载体。在县电视台开辟《正风聚焦》电视专题每季度1期,县犹江通讯《正风视点》报纸专栏每月1期,县纪委机关《正风之窗》(内刊)简报每季度1期等三个“正风”系列日常性新闻媒体宣传栏目,以反腐倡廉、弘扬正气、服务大局为主题,大力进行廉政法规、党纪党规、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重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纪检监察工作动态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部门,剖析典型案列、宣扬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2005年《正风之窗》(内刊)免费发放2000份至乡镇、村组,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学习教育。
二是搭建全县廉政宣传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县乡党校与全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两块阵地,支持配合县乡党委政府上好党风廉政教育课;县纪委、县委党校充实县乡党校党风党纪教学内容:每年选定2-3个廉政课题,由县纪委领导授课;党风廉政教育与农村党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坚持“”制度等,把党风廉政教育融于学习中,不搞“两张皮”。2005年一年来,县纪委牵头组织14个乡镇纪委组织全县村支书(村长)利用丁鑫发、李国蔚及本地发生的重大典型案件开展廉政教育课28批(次),观看《郑培民》、《任长霞》、《深渊之路》、《赌掉前程》等廉政电影、警示电教片10多部。
三是拓展全县廉政宣传教育阵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赣南采杂戏等艺术形式,开展送廉政教育下乡活动30余次。县纪委与文明办、文化局等文化艺术部门组织一些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廉政广告等活动,寓教于乐。2005年下半年,我县组织文艺创作人员深入基层,把群众日常生活、劳动中最普通、最常见的50个场景,分别绘制成宣传画。这些宣传画以“阿德”(取名于思想道德)的生活、劳动经历为主线,以“阿德”的现实生活、劳动场景为结构,以农民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塑造了“阿德”及其一家良好的思想品德,反映了新农村建设给“阿德”一家人生活带来的变化。比如儿媳为婆婆刮痧、“阿德”捐助贫困孩子上学、自来水装到家里、一大片茶果园让“阿德”的荷包鼓了等场景。有些宣传画还对群众日常生活、劳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陋习进行了善意的批评,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为各村专门绘制了1到2幅最能反映该村人文特点或不良习气的宣传画。县里将开展“学阿德、做阿德”系列活动,让“阿德”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农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化身,成为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形象代言人。
三、完善机制制度,规范新农村建设权力运作
以我县纪检监察机关近两年来受理的信访件和查办的案件为例,反映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年均占全县党员干部的1/3,涉案金额达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这一方面说明近年来我们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不断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基层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乡村干部不廉洁等问题还存在。为此,建立一套便利、有约束力的机制,是规范新农村建设权力运作的基本方法。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加强对权力运作的制约和监督,我县在基础民主管理体制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是实施“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改革。2005年初,我们县出台了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办法,决定全面实施“乡财县代管”改革,为保证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健康使用提供保障。改革遵循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变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做到统一编制预算、统一设置账户、统一收付方式、统一办理采购、统一管理票据和统一管理村级资金。乡镇政府财务账全部由县财政部门接管。办法出台后,县财政、审计等部门及时组织人员对乡镇财政供养人员、乡镇行政事业收费票据和罚没收据、乡镇预算内外账户、乡镇政府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理。通过清理,进一步规范了乡镇财务管理。据统计,实施“乡财县代管”以来,全县14个乡镇共减少不合理开支达110多万元。在实施“乡财县代管”改革中,县财政增加了对乡镇财政的财力补助,2005年给予每个乡镇10万元的补助。并规定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不能搞形象工程,不能举债搞建设,保证项目资金全部用在农民得实惠之中。凡搞形象工程或举债搞建设,造成乡镇债务增加的,将追究主要领导责任,从而有效扎住了乡镇“举债”的口子,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现象的发生。所有乡镇都挤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还债,当年消化债务近140万元。乡镇财政财务状况的改善,为乡镇政府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发展生产提供了经费保障。2005年,全县大部分乡镇制定了发展茶叶、油茶、大棚蔬菜和果业开发的资金扶持政策,使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去年全县新增茶园2000余亩,新植脐橙4000亩,新植和改造低产油茶林1万余亩。
二是成立监视会加强对理事会的监督。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理事会,负责管钱、管事、分配任务。理事长往往是当地德高望重之人担任,理事会在当地威信高,积极性高。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对各村的理事会,也要进行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2005年冬,我们结合村级班子换届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调研,发现了不少问题。村民反映上级大量的帮扶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形式筹集的社会公益事业基金,对其使用情况缺乏足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有的理事会和村党支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缺乏必要的监督。乡(镇)纪委虽然配备纪委班子,但其监督力量是有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明确指出理事会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党支部要加强对其经济、财物和决策等方面的监督。为了加强监督,我们在试点村又成立监视会,由乡镇纪委协同理事会成员具体负责对物资配资金管理、工程招投标等方面进行监督。
三是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廉政文化建设由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廉政文艺创作、廉政文化活动三个部分组成。这三者的关系既是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廉政文化活动是廉政文艺创作的一个表现形式。创作是基础,但是如果没有活动,创作就成了“纸上谈兵”,就会失去存在的真正意义。但终归一点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农村。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缺少人民群众的支持,它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必须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不能仅仅局限在机关单位,还要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千家万户,在新农村建设中认真扎实地开展好。我们针对不同阶层的人,创造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廉政文化,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今年我县在廉政文化进农村创建活动中试点,开办廉政活动之家、“十佳农户”、“贤内助”评比活动等10多个项目等评比活动;开展送电影、戏曲下乡活动80余次。在内容方面,坚持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廉政教育对党员干部来说能入脑入心,在基层群众中真正能深得人心,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尊廉崇廉守廉的浓厚氛围。
-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要注意思想宣传
- 下一篇:浅谈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精品范文
10强化廉洁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