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0 09:23:00
导语: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如何。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的限制,机械作业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而没有机械化也就谈不上工业化。从多数发达国家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发展模式和途径不同,但农业机械化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无论从长远还是从当前来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二)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
我国农业正处于战略性调整阶段,与此同时,农机服务的系列化、市场化、特色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水产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由种植、中耕、收割向储藏、保鲜、加工,由设施农业向立体农业、观光农业延伸,机械化作业几乎覆盖了农业的一切领域。面向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已成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一是机械的载体属性,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实施成为可能;二是机械作业的规范性、规模性,保障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三是机械化的高效性,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成为可能。
(三)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农业机械化在这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后农业劳动力成本增大,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作业就成为经济理性选择和提高收入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节本增效技术的应用,依靠人力、畜力劳动是远远达不到的,必须要依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实践证明,农业机械作业在粮食生产中,不仅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质量,增加农产品商品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如小麦垄作播种、小麦联合收获、秸杆还田、片麻岩开发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都要靠大型农业机械来完成。其中,小麦垄播技术的引进,改善了农业种植结构,可节水30%,增产10%-15%,同时,垄间种植蔬菜,达到四种四收,提高了复种指数,亩增加收入近300元,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近几年,农机作业社会化进程加快、竞争激烈促使收费水平下降,一些关健农机化技术获得突破,大幅度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农机作业服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2005年邹城市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5.1亿元,利润总额9600万元,相当于每个农业人口增收120元,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机化发展做如下探讨。
(1)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投入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按照中央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个“一号文件”精神,把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当地实际,把农业机械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加大政策法规对农机化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协调其他农业投入用于农机化发展,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同时,依法建立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安全质量、维修质量、农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试验鉴定、更新报废等农机标准体系,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拓宽服务领域,促进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首先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来促进农民增收。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以基层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的农机服务机制,使其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是发挥农机装备优势,以农机挖掘农业潜力来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发挥农机作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将农村劳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让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催生出来的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在农机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赚钱致富。让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制造、服务等其他行业,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以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各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关键环节,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积极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有效推动各地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再次是提高农机性能,以挖掘农机自身潜力来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效农机,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推进农机规模化和标准化作业。不断发展节能农机,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引导农民购买能耗小、效率高、效益好的农机具,推广多功能高效复式作业机械、加快老旧机型更新换代速度。实施以“五节”(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油)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节本增效技术与管理。
(3)农机结合农艺,构建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广阔空间。
按照党中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动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机械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适应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大需求,推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旱作农业、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农业。
随着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有效互动,有力地促进现代农业和谐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向前迈进。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