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5-28 11:12:00
导语:在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州人代会、州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结束后不久,召开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州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2003年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2004年的工作,全面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强化南部地区、北部山区人口控制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的全面完成。下面,我就2003年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一个简要的回顾,并就如何做好2004年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03年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2003年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州人民政府与省人民政府、州计生委与省计生委签订的责任目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全面完成了州人民政府与省人民政府、州计生委与省计生委签订的责任目标,经省人民政府考核,获一等奖。2003年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切实加强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之初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高度评价了近5年来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取得的显著成效,总结了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宝贵经验,指出了当前我国在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阐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州计生委认真分析了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奋斗目标。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党委政府《决定》精神,采取超常规的办法,认真开展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工作,抓好南部地区和北部山区的人口控制,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力争使全州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或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前实现州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的“经过10年努力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或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战略目标。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生殖保健工程。建立以“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为主的利益导向机制,以公共财政体制为契机,以落实依法投入为内容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机制。抓好队伍、基础设施、法制建设。大力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创建活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活动,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奋斗目标是:2005年,全州总人口控制在438.03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7.95‰;2010年,全州总人口控制在460.82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6.6‰;2015年,全州总人口控制在475.82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6.32‰;2018年,全州总人口控制在485.15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5.38‰。
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的同时,州计生委积极争取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支持,强化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在全州范围内建立了州对县市、县市对乡镇、乡镇对村委会的“黄牌警告”制度,实行政府对政府,计生部门对计生部门的双轨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为主要内容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省委、省政府《决定》的有关要求,不断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并把各县市对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到位情况纳入“黄牌警告”制度的重点考核内容。州级财政对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投入由2002年的572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750万元(不含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经费、养老生活补助经费和教育“三免费”州级配套资金)。各县市党委、政府站在全局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不同程度地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经费投入,确保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宣传教育的首位意识,营造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宣传教育工作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三为主”工作中处于首要的地位。全州上下进一步强化了宣传教育的首位意识,一是与《XX日报》社密切合作,在《XX日报》一版联办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专栏,刊登稿件52篇;与XX电视台联办了《人口扫描》专题节目,制作播出电视专题节目7期;与XX人民广播电台联办了《人口扫描》专题节目,播出节目52期,每次10分钟,全方位展示了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及时反映了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动态信息。二是与州委宣传部、州文化局等部门配合,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XX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三是狠抓计划生育宣传品进村入户,各县市积极筹措资金,印制计划生育宣传品,分发分送到育龄群众家中,提高了广大育龄群众计生知识知晓率。与此同时,各县市还利用节假日、街天上街宣传咨询,出黑板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组织会员将计生政策编成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群众中演出,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各县市出动宣传车365辆次,印制宣传单150余万份,出黑板报1500期,宣传工作延伸到了全州的村村寨寨。
(三)以完成责任目标为中心,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年责任目标的完成
为认真做好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全州上下紧紧围绕州人民政府与省人民政府、州计生委与省计生委签订的责任目标开展了各项工作。一是早部署、早安排,增强工作的主动性。2003年3月26日,在各县市相继召开党代表、人代会、政协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后,州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在全面总结前五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抓紧抓好新时期工作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对2003年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4月,州委、州人民政府在州人代会、政协会期间又与各县市签订了责任目标,并召开了由各县市和州级有关部门一把手参加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强调了党政一把手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对工作负总责。8月,州人民政府又召开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工作会议,对全州农业人口少生奖励进行了专题部署。二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县市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有关要求,在5月底以前召开了一定规模的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对2003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强化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县市对乡镇、乡镇对村委会的“黄牌警告”制度,并及时把责任目标分解到基层,层层签订了责任目标,把工作重点放在着力提高计划生育率和综合节育率上,狠抓避孕节育措施特别是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有力地推动了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采取措施,认真做好督查工作。州委、州人民政府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坚持每季度向各县市通报一次责任目标完成情况。2003年8月,又责成州计生委组织6个督查组,对全州13个县市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和“黄牌警告”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督促检查,并将督查情况向各县市党委政府进行了反馈。明确要求各县市党委、政府要加大工作力度,集中一定的物力、人力,对责任目标完成不好的乡镇、村进行具体指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提高计划生育率、综合节育率、长效节育率、避孕及时率和一孩放环率五个核心指标,努力降低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要继续增加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严格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与各县市党委、政府签订的责任目标,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加强对乡镇投入的督促检查,确保人均经费这一重点考核指标的完成。对省州下拨的各项专款要及时拨付到位,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切实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督查指导力度,重点抓好“黄牌警告”制度中四项重点考核指标的落实。各县市在督查工作结束后,根据督查组的反馈意见,查漏补缺,认真进行了整改,为全州责任目标的完成打下了基础。今年1月,州委、州人民政府又组织了由州委组织部、州纪委、州人事局、州财政局、州计生委有关人员组成的考核组,对2003年“黄牌警告”制度中的四项重点考核指标进行了检查考核,并对考核情况进行了通报。
(四)认真做好农业人口少生奖励,强化南部地区人口控制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
2002年,州委、州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云政办发[2001]128号文件精神,在全州范围内全面开展了农村独生子女夫妇和双女结扎夫妇一次性养老保险奖励工作,州、县筹措资金为全州13个县市符合养老保险奖励条件的8713人办理了计划生育养老保险,投保金额384.46万元,一次性解决了2002年前全州农村独生子女夫妇和双女结扎夫妇的养老保险奖励问题,为我州在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特别是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遏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2003年7月,省人民政府下发了《XX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暂行规定》,州人民政府决定除认真做好个旧、开远、蒙自、石屏4县市的试点工作外,在全州其余9个非试点县,全面实施这一奖励政策,并同各县市签订了责任目标。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人民群众的生育观念明显转变,农业人口独生子女领证夫妇迅速增加。截止2003年12月止。4个试点县市80万农业人口中,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人数已达9746人,兑现一次性奖励资金487.3万元;兑现60周岁以上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生活补助110人,兑现资金5.5万元;落实教育“三免费”经费2390人,兑现三免教育费50.142万元。个旧市人民政府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教育“三免费”标准,由省确定的小学阶段每人每学年150元,提高到每人每学年250元,初中阶段由省确定的每人每学年250元,提高到350元,同时决定,对农业人口独生子女高中阶段课本费、杂费、文具费实行三免,标准为每人每学年400元,提高标准部分的经费和高中阶段的“三免费”由市级财政承担。在搞好少生奖励工作的同时,针对我州南部地区计划生育基础较差,计划外生育率较高的实际,要求南部地区6县要着重抓好人口控制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过硬措施,集中资金、技术和人力,加大工作力度,控制早婚早育,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和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千方百计抓死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抓死计划外多孩的控制和间隔年限不到的抢生,最大限度地减少计划外生育。与此同时,还加大了对南部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督查力度,把计划外生育控制作为考核南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政绩的一项硬性指标。通过多方努力,南部地区计划外生育明显减少。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管住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州人民政府批准州计生委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科,并明确要求各县市要在县市计划生育局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认真执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为外出人员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与流动人口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认真开展流入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工作,加大违法生育案件的查处力度,为流入人员提供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服务,为促进城乡人口的有序流动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五)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全面推进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广大育龄群众的迫切要求,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完成责任目标的基础和前提。2003年,州计生委根据国家、省关于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创建活动的通知,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XX州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乡(镇)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各县市要积极稳妥地推行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全面系统地开展生殖健康综合服务,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适宜、安全、有效的计划生育技术和生殖保健服务,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保健的要求,实现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能力、功能发挥的新突破,并切实加强了服务站所的建设和管理。在2002年州、县筹措资金近300万元,为内地7县市服务站购置更新了一批急需设备的基础上,2003年州级又筹措资金280多万元,为南部地区6县县级服务站和2002年规范管理达标验收的36个乡级服务所购置了一批急需设备,争取上级支持,为全州13个县市服务站配备了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强化了乡级服务所的规范化管理。在2002年考核认定36个乡级计划生育服务达标所的基础上,2003年又对申报验收的33个乡级服务所进行了考评认定。根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和国家计生委的有关规定,完成了13个县市计划生育服务站、61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执业许可证》的考核发证工作,对原持有《计划生育技术手术合格证》的400多名技术服务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了审核,统一换发了《计划生育技术手术合格证》。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的作用,组织县乡技术服务人员,开展计划生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技术咨询,发放避孕药具,为育龄妇女查环、查孕,确保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村入户。认真开展了病残儿童鉴定工作,维护了病残儿童父母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基础工作。按照省计生委的有关要求,在全州范围内加强了基层统计台帐建设,为做好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严格执行生育政策,规范《生育证》审批发放程序,育龄群众持证生育率明显提高。在全州范围内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规范了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文书,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全州农村深入开展以“队伍建设好、政策落实好、宣传教育好、技术服务好、干群关系好”为主要内容的合格村创建活动,进一步明确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责,工作重心逐步下移到村。
(六)强化计生协会的工作,充分发挥协会组织的作用
高度重视计生协会的工作,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在组织育龄群众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的作用。按省计生委的有关要求,将计生协会的工作纳入州计生委对各县市计生局年度责任目标考核范围,制定了《XX州计划生育协会2003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年终进行考核,兑现奖惩。重视协会的组织建设,明确要求县、乡协会要有办公地点,村、社区及有条件的自然村有协会之家,做到县、乡两级有专(兼)职协会工作人员,县市会员人数应占总人口的11%以上,并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积极争取省计生协会的支持,在XX组织实施“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及XX市XX镇的“妇女发展项目”,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发挥基层计生协会的作用,组织广大会员开展“学科技、用科技”活动,围绕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积极开展服务,并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协调社会力量,努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引导群众走少生快富之路。全州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已达1356个,专职工作人员455人,会员人数38.1万人。计生协会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计生协会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与全省还有差距,2003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9.8‰,我州为10.01‰,比全省高0.21个千分点;基层基础工作还较为薄弱,规范化管理水平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人口控制能力和控制手段亟需加强;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远远适应不了工作的需要;计划生育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依然薄弱。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确保2004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2004年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二年,也是完成“十五”人口计划的关键一年。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紧紧围绕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这一根本目标,突出抓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南部地区和北部山区人口控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启动艾滋病防治项目中安全套推广使用和出生缺陷干预两项工程,抓好服务网络、信息化、干部队伍三项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创建、无计划外多孩县市创建、婚育新风进万家三项活动,完成全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计划外多孩控制在200人以内、农业人口独生子女领证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三项任务,全面提升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统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用党的十六大精神总揽全局,凝聚人心。要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宏观调控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能,制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和措施,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真正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位置。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进一步落实好州对县、县对乡、乡对村的“黄牌警告”制度,实行政府对政府,计生部门对计生部门的双向考核制度,不断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提高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开创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突出抓好少生奖励、南部地区和北部山区人口控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完成年度人口控制目标
2004年,省人民政府下达给州人民政府的人口出生率控制指标为16.07‰,比2003年17.77‰低1.7个千分点,计划外多孩控制数200人,比2003年547人少347人,全州人口控制任务非常繁重。要完成全年的人口控制目标,一是要全面开展农业人口少生奖励工作,进一步降低农村自然增长率。从2003年全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工作的情况来看,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在2004年2月对4个省级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试点县市的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个别党政领导、计生部门的同志对贯彻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政策是计生工作的重要任务认识不足;宣传发动工作还不够深入,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不够;对少生奖励政策界限把握不严,养老保险与“奖、优、免、补”政策衔接不好;管理不够规范,审批把关不够严格,档案记录和印章不全,资金运作不够规范;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查找困难;部门协调配合差,工作主动性不够。各县市要认真总结2003年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的成功经验,高度重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工作,严格按XX省计划生育委员会、XX省财政厅、XX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XX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的有关规定,明确奖励对象和奖励条件。奖励对象是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农业人口夫妻及其独生子女。奖励条件是夫妻双方及其独生子女都是农业人口;依法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夫妻双方符合再生育条件而自愿放弃再生育,与乡镇人民政府签定了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合同书;落实了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农业人口家庭。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广泛宣传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的优惠政策,通过对比算帐的办法,采取独生子女父母现场演说等方法,鼓励引导农业人口自觉放弃生育二孩,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要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严格办理程序,把“奖、优、免、补”的兑现执行情况纳入计划生育和教育政务公开的范围,确保各项奖励政策的落实,消除农民群众的思想疑虑。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筹措资金,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运作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强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工作档案管理,领证申请表、身份证明、合同书、手术证明等要全部归档。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让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少生孩子的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引导鼓励更多的农业人口夫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千方百计提高独生子女父母领证率,使全州农村领证人数与当年农村一孩出生之比达15%左右,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1.5个千分点。二是要实施分类指导,突出抓好南部地区和北部山区的人口控制工作。南部地区和北部山区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计划生育工作起步晚,基础差,人口控制能力和控制手段相对较弱,计划生育外生育率相对较高,是计划外多孩控制的重点地区。州计生委今年将在全州范围内开展无计划外多孩县市创建活动,各县市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北部地区要在抓好规范管理工作的同时,强化对山区特别是边远山区的人口控制;南部地区各县要强化对乡村两级工作的指导,把计划外生育控制作为考核各乡镇工作的一个硬性指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死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抓死计划外多孩的控制和间隔年限不到的抢生,严格婚姻登记,控制早婚早育,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南部地区各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有新的突破。三是要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已成为继农村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之后全州计划生育工作的又一难点和重点。据统计,“九五”期间,全州30%的计划外生育发生在流动人口当中。今年要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作为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认真执行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9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XX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改革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考核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纳入综治领导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和协调指导。各部门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为流动人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实行部门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列入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要切实加强暂住户口登记、房屋租赁备案等各项基础工作,全面掌握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基本情况。明确规定房屋出租户有依法协助政府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义务,与其建立相关的协议管理制度,并配合有关部门或社区查验育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及时向社区反馈有关信息。要认真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出具查验工作,加大违法生育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流动人口躲生、超生。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满足育龄群众的需求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要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各级组织的优势,推进先进思想、文明观念、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进村入户。要全面实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按州人民政府的有关要求,启动艾滋病防治项目中的安全套推广使用工程。要认真抓好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创建活动,积极稳妥地推行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开展生殖健康综合服务,落实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群众提供的各类技术服务项目,实现基层管理与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四)以创建合格村为载体,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基层基础工作。建立以村为主的工作网络和服务网络,是巩固发展“三为主”成果,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要进一步调整工作方法,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以创建合格村为载体,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责任,使村计生组织及服务网络,能真正担负起村生育计划落实、育龄妇女生殖保健、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及宣传教育等基础性工作,村计生协会对村计生工作过程进行监督,组织村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月走访管理对象、定期监护随访、双月服务制度等为核心的经常性工作制度和管理操作规范,认真落实二查、四查对象,提高二查、四查对象检查率。要严格按《XX省<生育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规范《生育证》审批发放程序。一孩《生育证》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查批准;再生育的《生育证》由县市计划生育局审查批准。实行生育证发放专用章管理制度,一孩生育证统一盖乡镇人民政府生育证专用章,再生育的统一盖县市计生局生育证专用章,建立再生育《生育证》审批发放公开公示制度。要进一步规范基层统计台帐,提高基层统计台帐运转合格率。基层统计人员要求真务实,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切实提高统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要按《XX州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认真总结州计生委在建水西庄镇试点工作的经验,适时召开全州基层工作现场会议,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全州基层基础工作。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州计生委和各县市计生干部联系各县市和乡镇计生工作的制度,把抓好基层基础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计生干部身上,并实行责任追究制。
(五)加强服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要坚持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州级补助为辅的原则,严格按省计委、省计生委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州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建设内容界定为县、乡计生服务网络建设的业务用房(含附属用房),生活用房由各地自行另筹资金解决。建设规模根据项目所在县、乡的常住人口数确定,常住人口总数在20万人以下(含20万人)的县级计生服务站的业务用房控制在1100平方米以内;20万—50万人的控制在1300平方米以内;50万人以上(含50万人)的控制在1500平方米以内。常住人口总数在1万人以下(含1万人)的乡级计生服务所的业务用房控制在180平方米以内;1万—3万人的控制在250平方米以内;3万人以上(含3万人)的控制在300平方米以内。人口基数大且已建立了乡级计生服务所的乡镇(不含县城所在镇),要按有关规定,加大对服务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乡级服务所的硬件设施。今年,州计生委将采取州、县、乡三级配套的办法,筹措资金为乡级计划生育服务达标所配置更新一批设备,各县市要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加大对乡级服务所的投资力度,提高乡级服务所的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要大力推进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推行电子政务。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2002年、2003年,州计生委采取乡筹一部分,县筹一部分,州补助一部分的办法,为XX、XX、XX、XX、XX、XX等县配置了计算机,今年将采取同样的办法,为积极性高的县市配置计算机。各县市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计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加强育龄妇女的微机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计生系统的工作效率。
(六)重视计生协会工作,支持协会多开展适合协会特点的活动
计划生育协会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组织群众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育龄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多年的实践证明,计划生育协会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协会的领导,充分发挥协会的特点,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紧紧抓住活动和服务这两个关键,围绕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积极开展服务,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重点,协调社会力量,开展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努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要重视协会的组织建设,关心和支持协会的工作,尽力帮助和解决好协会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协会多开展适合协会特点的活动。
(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没有一支好的队伍,计划生育工作就无法得到落实。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人才强国、人才兴业,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大事业的生动局面。要进一步加强计生系统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总揽全局、民主科学决策、综合协调、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的能力。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发挥行政管理、事业服务、群众工作三支队伍的作用,树立计划生育队伍的良好形象。要抓学习,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努力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开阔眼界,增强动力;要抓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要抓调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同志们,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要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把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全面完成。
- 上一篇: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下一篇:在全市加快发展现场观摩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