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努力建设我省法院人才库

时间:2022-07-24 09:22:00

导语: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努力建设我省法院人才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努力建设我省法院人才库

全省法院专题研讨班,是我省法院系统对十七精神大学习、大讨论的一次盛会,也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探讨法院建设的一次理论务虚。举办这样高规格、大规模的研讨,是海南建省以来法院系统的第一次,必将对我省法院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法院建设”是一个牵涉法院方方面面的宽泛命题,本人仅就人才库建设谈一些不成熟的体会。

一、人才库建设的必要性认识。

(一)马克思有一个经典命题: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有社会活动,有社会活动,必有社会竞争;有社会竞争,“人才”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文明发展史证明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才兴,民族兴;人才兴,国家兴。同样道理,人才兴,家庭兴;人才兴,单位兴。所以,才会有“贤者,国之宝也”、“天地间,人为贵”,“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等等真知灼见,所以,才会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

(二)党中央对人民法院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总书记提出了“三个至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四个忠于”(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和“五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的要求。这是对法院队伍政治方向的总要求和总目标。也是法院人才建设的政治指南。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加快速度,加大力度。

(三)海南特区未来的发展把我省法院人才库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

1、省委书记卫留成同志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进一步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动海南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规划,启动了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设——东环铁路、大广坝二期、航天发射中心、博鳌机场的申报、勘察、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项目的推进。这些都是惠及海南人民的大事、喜事。这些项目的最终建成,离不开人民法院“保驾护航”作用的发挥。

2、省高院董治良院长在传达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时要求,海南法院要站在新起点上以公正司法推动海南和谐繁荣发展。法院“公正司法”的宗旨主要靠人——法官——的具体活动——对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审理来体现、来实现的。法院的人才建设既是当前紧迫的也是今后长期的根本任务。

二、对法院人才库的理解

人才库意味着我们需要的人才、不是简单的个数,而是一个团队,意味着法院需要的各式人才,应有尽有。

(一)法院人才库的主体是法官——这是由人民法院的职业特性所决定的。

(二)行政管理(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领域)人才是法院人才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这一块,法院这部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

(三)法院人才库既包括正发挥作用的人才,也包括后备的人才;既需要帅才、将才,也需要干才。既需要高素质的法官,也需要人事管理、后勤管理乃至其他方面的精英;既需要通才,也需要专才。缺少任何一方面,人才库都是残缺的。领导的责任在于发现和招揽人才,构建人才库。

三、当前我省法院人才的现状

对现状不敢估计过高。从纵向看,与曾经的“十万人才下海南”相比,似乎有江河日下之叹;从横向看,特别是与发达省市的法院比,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都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人才缺少。无论是哪级法院,也无论是哪个法院的哪个部门,都普遍有这样的感觉,能够真正胜任职位要求,提得起放得下的人并不是很多。

(二)人才老化(包括断层)现象突出,没有形成合乎自然规律的梯次结构。

(三)人才流失现象突出。三级法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流失的现象,高院尤为突出。它能折射出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和深思。

四、对人才的发现、培养、考验和使用

同志曾有句名言,说领导的责任有二,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用干部(也就是用人)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有干部用,二是如何用。前者是发现干部的问题,后者是培养和使用干部的问题。

(一)发现人才是前提。一是确立一个恰当的人才标准。根据岗位的需要确定所需人才的标准,不要过分拔高。一个普通的审理案件的法官,你要求他具备法院院长的才干,显然是不恰当的。宁缺勿滥的思维并不可取。二是立足本单位,本地区发现人才,要克服“身边无人才”的思想,信奉“外来和尚会念经”的做派。古人说,“十步之内有芳草”,“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人任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的都是一个道理:人才遍地皆有,看你能否发现。三是从外单位、外地区发现和引进人才。上述第二点并不排斥第三点,只是告诉我们,任何事情不能做过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四是从实践中发现人才。看学历,但不惟学历;听谈吐,但更重实干。我们经常说,听其言,观其行,就是这个道理。

(二)培养和考验人才是手段。人才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只要方法得当,假以时日,庸才可以成为人才。人才需要考验(包括岗位、环境、突发事件的处置等等),才能成为对国家、对事业有用之才,才能成为实干之才而不是空谈家。对人才的考验有时是残酷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炼不成才,白居易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人才有正邪之分,有层次之别。人才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磨炼,才能上档次,才能成正才。

(三)使用人才是目的。人才不是幌子,不是门面。一要量才使用,给以合适的位子。尤其在法院,实行行政管理模式(但往往又被淡化至党政管理的边缘),位子往往是才干的外在表现(尽管实际上并非如此,但至少在人们的观念里是这样认为的)。有舞台,才好表演。不在其位,难谋其政。列宁说过,职务本身不能给你带来才能,但职务可以让你发挥才能。二是要形成激励机制,公正对待人才。无论是本土人才还是外来人才,在使用上应做到公平、公正,是真正的人才,还是滥竽充数,让实践说了算,实践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三是要合理设计人才架构。人才济济是好事,“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但使用不合理、搭配不科学就会成为坏事,造成人才的内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其本人而言,往往两败俱伤,就事业来说,就单位而言,往往人心涣散,助长歪风邪气。古人说得好:宁学管鲍分金,勿学孙庞斗智,要唱将相和,勿演鸿门宴。这样,才能发挥1+1大于2的效应。四要形成人才流动的畅通管道。人才要有合理流动,包括纵向、横向的流动。领导要为这种合理流动修桥铺路。一潭死水的环境,不仅培养造就不了人才,即使是人才也会退化为庸才。五要人才机制制度化。制度化的好处在于透明、客观、公正。可以防止和克服用人的随意性,防止和克服用人标准的随意性。领导带领大家制定制度,领导带领大家遵守制度。切忌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

法院人才库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主观上要不断努力,与时俱进,客观上要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相信在省高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三个至上”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海南法院一定会人才济济,法院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海南法院和法官一定能成为海南特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勤劳建设者和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