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服务大局意识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时间:2022-07-24 09:21:00
导语:增强服务大局意识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按照中央政法委的统一部署,正在全国政法系统开展的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是一次澄清思想认识、端正司法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活动,是一次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推动科学发展的教育活动,是一次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切实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权威的教育活动。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司法事业重要力量之一的人民法院,是我国人民民主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责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刑事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的责任更加重大;以人为本,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更加突出;依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与艰巨。因此,人民法院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用什么理论指导、审判职能履行的好坏,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的成败,是关系到能否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原则问题。因此,人民法院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法院工作的正确方向,统一思想,促进法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奠定基础。人民法院围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明确提出了“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和要求,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司法为民理论。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意识,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始终坚持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和“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落实到人民法院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通过公正高效的司法活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把保障人权,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法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法院各项工作,推进民生司法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必须始终坚持“三个至上”
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强调,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三个至上”是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新时期人民法院正确履行审判职能,紧密围绕大局搞好审判工作的根本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他们要求人民法院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大局,承担起维护稳定、推动发展、保障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更加关注民生,进一步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便民为民,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人民法院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就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组织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把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总书记重要讲话落脚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贯彻落实“三个至上”要求上。从思想上理清“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司法、如何司法”等重大问题,准确把握人民法院在新形势下的历史定位,更加牢固地根植和践行司法为民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着力在司法全过程体现“三个至上”,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从人民法院承办的每一起案件、处理的每一起纠纷、接待的每一次申诉、化解的每一个矛盾中,感受到可靠安全保障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必须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总书记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强调,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人民法院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要深刻领会和贯彻好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总书记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维护社会稳定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人民法院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主要切入点,把“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成效落实到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社会稳定,以及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上,坚持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社会安全和侵犯人民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按照打防结合方针,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切实有效解决妨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注重解决那些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必须把司法为民措施落到实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强调,要维护人民权益,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人民法院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和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关于改善民生、维护民权的精神,牢固确立更加鲜明的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司法保障的司法为民宗旨,把司法为民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第一、把司法为民措施落到实处,就要紧密联系广大法官的思想和人民法院的工作实际,明确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人民法院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维护民权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明确人民法院公正高效地处理好每一起案件,就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把改善民生落实到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方面,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思想。
第二、把司法为民措施落到实处,就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办案。人民法官要发扬亲民、爱民、便民的优良司法作风,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办案,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热心为群众办好事,以满腔热情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法院工作中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做到为人民司法、为人民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法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受到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温暖,感受到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亲和力,提高人民法院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可度、满意度、公信度,从而能够尽快建立起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把司法为民措施落到实处,就要强化服务民生的司法举措,追求更加和谐的司法效果。关注民生是司法为民的更高要求,建设民生司法,是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人民法院的一项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因此,人民法院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要从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利民措施入手,认真落实司法为民要求。要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倾听民声,摸清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他们对法院工作真实的、具体的期待,然后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切实解决问题,实现群众期盼的服务民生举措,如巡回办案、法律进乡村,司法救济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推广,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得到司法实惠,把司法温暖送到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实现人民法院工作的与时俱进,是党的十七大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人民法院的工作,关键是要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对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作出的战略部署,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紧密联系人民法院工作实际,确保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更好地实施,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的体现,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增强,确保国家安全更加基础牢固,确保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作为基本要求,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和审判水平,全面提升工作标准和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审判机关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职能作用。
(一)实现法院工作与时俱进,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工作大局。人民法院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紧紧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及时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更好地承担起人民法院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观念,充分认识到人民司法主义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发展。法院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开展,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只有这样,我国法制建设才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只有依靠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这一政治优势,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实现法院工作与时俱进,必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动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新时期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工作全面实现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人民法院要通过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更加注重保障民生、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生活方面的切身利益,尊重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在审判工作中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始终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的与时俱进,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作为改进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扎扎实实地开展审判执行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党和人民司法事业建立新业绩。
(三)实现法院工作与时俱进,必须更加注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公正清廉、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人民法院队伍,是实现人民法院工作与时俱进的组织保证。要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永恒的主题,全面加强人民法院队伍的工作作风建设、司法能力建设和廉政建设。首先,要立足于切实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提高人民法官的司法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立足办案,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依据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加强各项工作。其次,要以规范司法行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审判作风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解决审判实践中不文明、不规范、作风不踏实、不严谨的问题,从完善制度入手,以严格执行制度为保障,转变工作作风,规范司法行为,建设一支严格公正、文明的法官队伍。再次,要把廉政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影响司法公正的消极腐败现象,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将防腐倡廉的关口前移,确保干部队伍思想的纯洁性和行为的廉洁性。只要我们把握政治思想建设这个根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能确保人民法院在队伍建设上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党和人民的司法事业再立新功。
(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的与时俱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以满足人民的司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准确了解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入手,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根据人民群众的意见调整和完善各项改革措施,确保司法改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让人民群众能够实实在在地享受改革成果,对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充满信心,对司法公正充满信心,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实现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规律,使审判工作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地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