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区人民法院科技兴院之路

时间:2022-10-16 10:34:00

导语:连山区人民法院科技兴院之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连山区人民法院科技兴院之路

科技兴院之路

-----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网络建设工作回眸

lijiling

2006年4月10日,连山区人民法院内部工作平台正式开通。至此,该院在科技兴院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连山区人民法院辖区面积大,人口众多,年平均受理各类案件6000来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近二十年来,案件标的金额越来越大,案件类型越来越多,法律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关注程度越来越强。可以说,法院工作尤其是审判工作已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传统审判工作方式效率不高,与审判工作发展形势极度不相适应。按照传统的审判方式,每审理一宗案件,审判人员就要人工填写最少七种、最多十余种法律文书,然后再等候庭长、院长签发和打字员打印,造成案件大量积压。同时由于传统办案方式缺少必然的监督弊端,案件是否审结,裁判文书有无送达当事人,案卷有无及时移交都无从掌控,审判管理十分混乱。为改变这种现状,适应新形势下法院发展的要求,实现法院办公现代化。2001年,乘着改革的春风,连山区人民法院将科技兴院纳入治院战略,如今已历经五年。然而,在这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依托现代科技,连山区人民法院基本实现了办公手段现代化,档案管理电子化,流程监控网络化,庭审记录电脑化,各项工作都在向规范,透明,效率化迈进。基本完成了从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的传统型法院,向以网络流程化管理为标志的高效现代化法院的转变,在连山区人民法院改革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敢于探索,勇敢地走科技兴院之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民法院不实现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的办公现代化,不仅无法保障和促进社会发展,而且连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都不可能,甚至会起到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连山区人民法院的领导班子基于这点认识,在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决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法院科技化含量,并将其与审判机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勇敢地走科技兴院之路。

1、单机运作,努力改进办公条件。

追溯连山区人民法院科技兴院的发展史,他们的办公现代化建设工程是启动较早的。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计算机作为高科技产品在现代办公系统中刚刚暂露头角,为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连山法院便注意到了这种现代高科技产品的重要作用。先后为办公室、研究室、档案室等部门配备了微机,并给部分审判法庭配备微机尝试利用微机打字记录庭审情况,基本上实现了文书制作,档案管理和庭审记录的单机计算机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法院的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讲,连山区人民法院的办公现代化建设理念走在了时代前头。尽管如此,由于受思想认识以及外在条件的制约,当时该院的办公现代化进程一直以来始终处于孤军作战,各自为政的阶段。直至1999年,最高院下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正式将法院办公现代化纳入法院改革的目标,连山区人法院的办公现代化才正式开始启动。

2、网络建设,科技兴院跨出战略意义的第一步。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工作的世纪主题。如何实现这一主题,是每一个人民法院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特别是在各种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办公手段落后已经成为制约人民法院工作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所以新形势下,作为国家重要政府职能机构的人民法院,要想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就必须自觉地融入知识经济的大潮之中,实现在法院内部信息共享、高效协同工作乃至科学的管理和决策,从而不断提高司法效率,这已经成为人民法院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必然选择与当务之急。基于这样的认识,连山区人民法院的领导班子经过充分研究和科学论证,2001年初,科技兴院在该院做为治院战略被明确地提了出来。同时他们提出要建设以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为核心的现代化办公系统,并形成了一整套要通过加强物质建设特别是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确保司法公正,进而全面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的一条完整的工作新思路。

目标确定后,为了保证质量、节约资金和少走弯路,连山区人民法院通过货比三家的方法,选择了一家设计方案比较合理、工程造价比较低廉、资金技术实力比较雄厚的专业电脑公司来负责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同时,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又组织本院有关人员与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多次到山东省寿光市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和海淀区人民法院等单位考察和学习。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能够适应本院改革工作的需要,又多次到北京清华紫光软件公司考察洽谈,用最低的价格选择购买了该公司最新开发的适应法院改革特别是大立案和审判流程管理需要的法院信息管理系统2000版软。从2001年1月10日连山区人民法院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始,到2001年3月28日该院计算机网络正式运行止,只用了短短两个月半月的时间,便投资80万建成了由一台主服务器和50多台终端机组成的,覆盖全院包括执行局和设在农村的5个人民法院在内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同时配置了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照相机、扫描仪、9台摄像头和一块电子显示屏等其它配套办公设施,10个审判法庭均配置了供庭审记录的专用计算机;同时安装了法院信息管理系统,法院司法统计系统,物资装备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基层法院案件管理系统,以及监控系统和法规库等软件。局域网建成后,基本实现了从立案审查开始到案卷归档为止的整个审判流程管理的计算机化。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建立了连接审判庭、办公室、基层法庭和各种终端的信息服务网络。

几年来,为了不断完善这套系统,连山法院先后对局域网内的软件进行了多次升级。为增强网络安全性能,2004年又出资购置了一台主服务器。特别是今年,连山区人民法院又投资十几万购置了一批新电脑。现在,该院已经基本实现了人手一机,办公条件有了质的飞跃。具大的网络功能在提高人民法院的办案质量和效率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筹建平台,连山法院科技兴院战略迈上一个新台阶

连山法院计算机网络的建成与投入使用,一方面使该院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广大干警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另一方面也为连山区人民法院继续深化改革,实现司法公正与高效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同时还为连山区人民法院在新世纪实施人本立院,规范建院,科技兴院,严管强院的治院新战略闯出了条新路,开了个好头。但是,连山区人民法院并没有满足这点成绩,在不断挖掘现有网络功能的基础上,今年年初,为使法院网络化建设的意义更加深远,他们又开始了连山区法院内部工作平台的筹建。

该平台完全站在法院网络化建设的高标准之上。旨在弥补法院局域网档案管理电子化,流程监控网络化,庭审记录电脑化之外的,法院办公现代化的不足。即不仅要实现简单的机上撰文不用笔,还要实现文件的网上传阅,彻底实现法院办公无纸化,建立一套成熟的网上办公系统。另外还要利用网络的快速、便捷与互动,实现全院各庭室信息资源的互连互通,推进审判程序的效率化、迅速化,从而使该院人本立院、规范建院、科技兴院、严管强院的工作目标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法院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目的。目标确定以后,今年年初连山法院请专业人员设计了内部工作平台的小样,然后又几经推敲,最终确定了内部工作平台的版式。期间,为了实现法庭与院内的连通,院长张汝成亲自挂帅,与办公室人员多次与网通公司沟通,最后租赁了他们公司的一条高纤维光缆,专门用于该院内部与5个农村法庭和执行局的专用通路。现该平台经过调试已于今年4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

在建设法院内部工作平台的过程中,虽然任务紧,标准高,但却正赶上该院中层干部调岗,时任研究室主任的刘恩栋同志马上要调到刑事审判庭,原钢屯法庭庭长刘汉国同志接任研究室主任,工作不是十分有序,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两位同志并没有因为岗位的调动停止工作,法院内部工作平从筹备到正式投入使用仅仅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而且内容丰富,从法院工作到法院生活,囊括了法院公报,法院通知,法院文件,法院信息,法院简报,法官手记,工作动态,法院bbs等16个版块,有效地丰富了法院网络化建设的内容。

二、积极运作,畅通科技兴院道路

法院搞作息化建设,虽然是社会发展与法院改革的必然要求。但在其具体实施与运转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困难。观念滞后、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等,都成了阻碍网络化建设的拦路虎。因此,连山区人民法院为保证自己科技兴院的道路畅通无阻,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地措施。

1、更新观念,强化科技兴院意识。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干警在思想观念中存在着只需懂法就足以胜任审判工作的偏见,对工作信息化的了解仅限于打字、上因特网。有些老同志对新鲜事物更有一种排斥心理,认为法院没有一台电脑也运转了这么多年,审判工作也没受什么影响。因此,对法院搞信息化建设很是不理解,根本没有认识到网络化办办对审判工作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该院的领导班子在党组内保持思想一致的基础上,认准了科技兴院的指导思想。组织专题会深入分析信息网络技术对建立高效、有序、规范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组织现场观摩等手段,使干警们亲身感受依托高科技手段给审判工作所带来的便捷,从而使干警们接受“科技保质量,科技出效率”观点,认识到科技兴院的远大意义,自觉地按院党组的要求推进网络建设;另外针对干警们电脑知识普遍贫乏的现象,他们加大了培训力度,还统一订购了计算机方面的书籍,组织各种培训,增强他们对现代化办公手段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干警们对科技兴院思想在法院工作中意义的理解。

2、多方筹措,保证网络建设资金。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效能的现代化建设。连山区人民法院作为一个基层法院,底子薄。因此,该院在实施科技兴院的战略过程发现,资金短缺是一大难点,如果完全靠地方财政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为保证网络建设资金,如期完成科技兴院战略,他们不等不靠,在筹措资金上想了很多办法:一面向地方政府争取政策支持,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另一方面对院的财政收支进行科学大胆的改革。首先进行财务制度改革。实行全院统一收取诉讼费和执行费,改变以往庭庭收费的现状,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其次就是在节约上做文章,改变以往拿纸笔不回事的机关作风,规范了办公用的领取,避免浪费。再次就是积极与网络公司协商,实施分期付款等方式;再有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搞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有效地保证了网络建设资金。

3、社会招聘,保证网络建设人才。

网络是一种科技含量要求很高的综合技术。然而平时由于干警们对微机接触较少,网络建成以后,应用不够熟练。因还依赖以前传统的做法,很容易使网络感染病毒。为保证局域网的安全运转,保证流程运作的高效性,连山区人民法院针对院内这方面人才匮乏的现状,在社会上高薪聘请了一位网络工程师,专门负责网络安全工作。同时选聘一位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资料的配置,有效地保证了网络的顺利运行。

4、建章立制,确保网络应用有章可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网络顺利运行,连山区人民法院在网络建设中,一直高度重视制度标准建设。2001年初便制定了《连山区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等规定制度,规定各类案件信息必须分阶段,按职责权限输入微机,案件结案先报结后归档等等。有效地保证了网络的顺利运行。

三、加强运用,不断提高网络利用率。

人民法院网络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审判,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因此,连山法院在搞好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始终把提高网络系统的利用效率作为网络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做到高标建设、高效运用。

1、充分利用法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展全方位审判管理。

该院安装的法院信息2000版软件,主要是以“大立案、精审判、强执行、重监督、严管理、优保障”的模式为基本流程的。该院充分利用该软件的特点,在院内实行从立案、排期、庭审,执结等方面全部实行电脑化管理。案件不上网,就不能分案,不能排期,更不能归档。强化办案人员必须熟悉网络程序,保证了网络利用率。

2、充分利用后勤管理系统软件,实行后勤管理透明化。

安装了法院后勤管理系统软件后,该院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乃至一车一物,从购买到使用全部实行网上管理。干警们只要点开后勤管理系统就能清晰地了解院内的财务状况,干警们大可通过该系统了解院内的财政收支,有效地保证了网络利用率。

3、充分利用法规库,实行网上法规查询。

强大的法律法规库,几乎囊括了建国以来我国出台的各种法律法规,而且每年都在不断更新。干警们只要点开法规库就能轻松的找到所要查找的资料。根本不用向以往一样跑书店,使他们乐于利用法律法规库,保证了网络使用频率。

4、充分利用内部工作平台,在网上通知、文件以及各种工作信息,各部门或个人如果因不及时上网查阅而耽误工作,均按工作纪律处理。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成效显著,科技兴院战略初见成效。

因为观念正确,方法得当,历经五年的研究与探索,连山区人民法院科技兴院的治院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但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系统,依托网络,该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审判质量明显提高。大大增强了案件审理工作透明度,促进了司法公正。

1、依托网络技术,实现了“阳光工程”。

网络投入使用后,连山区人民法院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案件实行微机分案,排期开庭。即立案人员将案件的基本情况录入电脑以后,微机根据各承办人员的办案能力和目前手中未结案件的数量以及办案特长,自动排定承办法官,杜绝了过去法官拣案办,当事人挑法官审案,以及诉讼掮客介入的现象,优化了司法环境,净化了社会风气,从程序上杜绝“三案”的发生;大屏幕电子显示仪与局域网上的信息管理系统连接,各个案子的开庭时间,开庭地地点,承办法官均可在屏幕上显示,有效地避免了暗箱操作,确保了案件质量。

2、发挥网络功能,实现了提效工程。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节省了审判力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是使法官免去了许多审理案件的辅助性工作节省了大量时间,审判人员制作法律文书的时间平均比原来缩短了一个星期;二是使一部分审判人员学会了打字技术,不少法律文书直接由经办人在电脑上完成,减少了排队等侯打印的时间;三是案件流程管理系统运作中,案件收立后,不再需要收案人员填写繁琐的资料,只需将案件有关资料输入电脑,由电脑对案件自动编号,然后由收案人员将案件通过局域网传到排期管理中心进行排期,立案只需不到30分钟的时间,平均比原来缩短了一个多小时;四是实现了资源共享,全院各部门的信息资源都可以在网络中流动,部门间可以相互调阅各自的信息资源,使办案法官不出办公室就能查阅需要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依托网络管理,完善监督工程。

案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法院的公正形象。如果说审判的全过程是用天平来衡量的过程,那么对案件的监督就是保持天平不倾斜的杠杆,有效地监督是确保案件质量的关键。网络投入使用以后,连山区人民法院依托网络对案件进行管理,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机制。即该院在本院的局域网中安装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后,案件的立案、分流,承办法官接收案件到案件何时办结,管理系统均记录在案。如果有哪一件案件快到审结期限而仍然没有办结,系统会自动生成警示报告,督察室会发出督察催办函,要求在三天内将该案件的具体情况及其打算予以回复。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五年多来,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案件审结期限比法律规定的时间平均缩短了三分之一。

该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领导决策辅助系统,可以使领导通过网络对分管的审判业务进行监督。院长对全院的工作负责,有权通过网络了解全院各种审判业务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根据个人的职权范围设定每个人的操作权限,通过信息网络查阅管理范围内的资料,了解掌握有关工作情况。通过信息化系统层层监督,从客观上保障了审判的公正和效率。该院对案件审理实施流程监督管理后,案件质量明显上升。

4、依托网络,规范了管理行为。

信息网络的应用,一是规范了案件流程管理和诉讼文书管理。一个案件的立案至结案阶段,各个环节有关的信息和资料,都按既定的轨道动行,排除了案件传统管理上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程序的正确和内容的真实性。信息系统能自动生成各种诉讼文书格式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不但格式规范,而且程序严谨,杜绝了诉讼文书案号重复、漏号等现象,保证了裁判文书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二网络功能的应用,不仅是对案件管理起作用,对日常工作同样可以依托网络进行规范管理。内部工作平台的应用,使院内的各种信息都通过网络传输,既省时,又可节约纸张;三借助监控设备,院领导包括业务部门的干警,办公室内便可随时看到庭审过程。哪位法官开庭时着装不整,哪位法官庭审程序不规范,哪位不注意运用法言法语,哪位随便打断当事人发言等,都可一目了然。这样,改变了过去对法官庭审考评时,考评计划提前确定,法官事前充分准备,评审人员难以聚齐等缺陷,现在只要打开电脑监控系统,便可以随时进行考评,增加了考评的随意性,每个法官都自我加压,庭前准备和庭上司法礼仪都得到了全面规范。

5、依托网络,提高了法官的队伍素质。

局域网的开通和由电脑进行审限管理,改变了过去法官办案拖拉的毛病,增强了干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都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发展和全面提高,许多干警在不停的学习,近五年以来,我院已有人参加了“专升本”和自修本科学习,干警们百余人次参加省、市法院不同形式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法官队伍的素质。

6、依托网络,推动了法院改革的不断发展。

依托网络,连山区人民法院实现了以计算机局域网为核心的,法院办公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依托网络,连山区人民法院大立案,精审判,强执行,重监督,严管理,优保障新的工作格局和文明,廉洁,公正,高效新的审判体制才得以顺利实施;依托网络,连山区人民法院人本立院、规范建院、科技兴院、严管强院的治院战略才得以顺利推进。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高效运转的网络,连山区人民法院的改革才得以取得巨大成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连山区人民法院的网络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仅仅是一个起点。今后,他们必将站在时展的高度,以时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学习,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向建设现代化、数字化法院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