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新亮点述评:新主题新理念新蓝图新使命

时间:2022-10-20 02:51:00

导语:十七大报告新亮点述评:新主题新理念新蓝图新使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十七大报告新亮点述评:新主题新理念新蓝图新使命

聆听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在十七大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深刻感受到处处闪烁着创新的光芒和真理的光辉,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集中反映了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僵化、不停滞的新风。报告亮点集中体现在理论新、主题新、目标新、要求新和蓝图新。

一、新主题,新使命。

1、新主题。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其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报告的主线,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科学发展观”是大会和报告的灵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第一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写入党代会报告。这一主题,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丰富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2、新使命。报告强调: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两个“深刻”、两个“前所未有”这是党对中国发展形势的科学新判断,同时强调“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二、对过去五年的工作的新总结。

3、新成就。报告回顾了十六大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过程中,分别在理论创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民主法制、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全方位外交、党的建设等十一个方面所取得的新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了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实践充分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4、新问题。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清醒指出了新时期前进中面临的“八大”突出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不回避困难和问题,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的作风。

三、对改革开放政策有新的认识

5、从改革开放角度对党的三代领导体现和十六大以来的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进行了新评价新总结。第一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矗第二代: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第三代: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十六大以来: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6、从改革开放角度对新时期的特征和中国发展的成就进行了新概括、新阐述: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7、在前面阐述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作的影响作与作用进行了新归纳,得出新结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8、对改革开放的经验作出了新总结(九个结合)。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09:32]

9、首次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10、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11、把“科学发展观”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开放性。报告指出这个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四、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

12、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进行新的全面定位,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报告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3、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原因:四大要素条件和八大阶段性特征。四大要素条件: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八大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14、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09:43]

15、第一次全面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大原则和五大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中央文件,彰显中央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决心。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17、报告提出的“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目标”进一步突出了大国的责任,丰富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六、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措施

18、提出了新的总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

19、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建设。报告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0、首次提出林权制度改革,将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报告指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

21、首次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进单位入家庭。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22、区域协调发展有新布局。报告强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23、首次提出“加强建设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家参与国企分红,造福国民

2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报告指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25、首次强调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将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26、首次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利于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

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新举措,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新亮点

27、“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28、“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

29、“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30、“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31、“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32、“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新意

33、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4、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5、首次强调“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四大原则: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五大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五、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16、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大新要求:

36、首次提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其中“文化软实力”、“文化业态”、“国家荣誉制度”是新名词。

九、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亮点纷呈。

37、首次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38、对教育的作用有新定位:“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幢。

39、强调“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体现教育公平。

40、提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体现就业公平。

41、国民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报告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前的政策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42、强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43、首次在中央文献上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44、在党代会报告大篇幅富有新意地强调医疗卫生工作,国内外少有。报告强调: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新精神。

45、新的指导方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46、新的能力要求:“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47、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报告强调: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48、国防科技工业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报告强调: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十一、“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党代表掌声持续30多秒。

49、报告首次提出“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当语气坚定地表示,“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掌声再次响起,持续30多秒。代表了7300多万党员的心声,更汇聚了13亿人民的意志。

十二、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有新主张。

50、和谐世界新主张“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51、倡导国际关系新精神:“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52、倡导经济全球新方向:“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53、中国新责任: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

54、中国新承诺: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十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创新。

55、对党员有新要求:“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56、干部选拔有新主张:“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

57、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创新完善:“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最后,借用总书记报告的结尾的话作结尾: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强国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