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气象: 认识全球影响——世界气象日WMO秘书长M. 雅罗先生致辞
时间:2022-03-09 11:24:00
导语:极地气象: 认识全球影响——世界气象日WMO秘书长M. 雅罗先生致辞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07年世界气象日
2007年世界气象日
WMO秘书长M.雅罗先生
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及其187个成员国和全球气象界一道庆祝世界气象日。设立世界气象日旨在纪念wmo公约在1950年同一天生效从而使世界气象组织诞生。随后在1951年,WMO被确认成为联合国体系的专门机构。
早在2005年WMO的第57次执委会上,就确定了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国际气象界以这种方式体现了对WMO和国际科联(ICSU)共同发起的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IPY)的重视并融入其中。为了确保研究人员在夏季和冬季能够在两极地区工作,极地年实际上将从2007年3月持续到2009年3月。IPY的基本概念,就是一大批国际协调的,多学科和着眼于地球极区及其深远的全球影响的研究和观测活动。
近年来,历史上很多前辈重视的极地气候和环境又引起人们的兴趣,因为这些区域传统上承载着WMO,以及其前身国际气象组织(IMO)很多重要的活动。1879年,国际极地年的概念在第二次世界气象大会上得到确认,并于1882-1883年实施。第二次国际极地年,也是由IMO发起,于1932-1933年执行。第一和第二次IPY的成功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国际地球物理年的酝酿,活动范围也扩展到较低纬度而不仅仅是另一个国际极地年。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因此诞生,从1957年7月1日持续进行到1958年12月31日,有67个国家的80000名科学家加入其中,开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
通过各国气象和水文机构(NMHS)和成员国的其他机构,WMO将在新的IPY期间,为极地气象、海洋学、冰川和水文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观测作出实质性的贡献。IPY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与WMO的空间项目相关。最终,IPY的科学和业务结果,通过建立全面的数据库和权威的科学认知,从而确保环境监测和包括激烈天气预报的预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使若干个WMO项目受益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而且,极地年还将对评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如果在IPY期间建立或改进的观测网能够维持若干年时更是如此。
考虑到实地气象观测,极地是地球上最稀疏的区域。因此,极地气象更多地依靠极轨卫星。这些区域的早期气象卫星资料大多是可见和红外图像,但近年来主动和被动微波仪器可以得到品种更加多样化的产品,特别是即使在多云的大气环境下也能够获得温度和湿度廓线,以及风、海冰的范围和密度和其他参数。另外,实地观测的相对欠缺已经通过投放自动气象站,固定或悬浮于海冰上的浮标观测站得到了补偿。
虽然极区一般远离大部分人口稠密区,但这些地区也需要可靠的天气预报。在北极周边,保护本地生态群落和支持海上作业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和生产都需要预报。在南极,复杂的空中和海上后勤补给以及科研考察项目和不断扩大的旅游业需要可以信赖的天气预报。两极地区的天气预报与非极区相比,有一些独特的挑战。但近年来随着观测系统和数值天气预报的改进,包括极区的天气预报技巧都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过去几十年,极地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例如永久海冰在减少,一些冰川和冻土在融化以及河流湖泊冰在减少等。这些变化,在北极比南极更加明显,已经成为大量研究的选题。2001年由WMO合作主办的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IPCC)发表的第三份评估报告指出,地球平均表面温度在20世纪大约升高了0.6°C。报告进一步估计在1990-2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还要升高1.4到5.8oC。总之,IPCC估计在2100年以前,海平面将升高9到88cm,这将给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以及更多的全球低地地区带来严重问题。目前,IPCC正在准备第四份评估报告,该报告将在2007年发表。
海冰收缩可能导致严重的海洋生态变化,因此影响海洋哺乳动物,大量减少为无数海鸟、海豹和鲸鱼提供食物的磷虾。永久冻土也对大气长期变暖敏感,因此在北极可能会出现冰冻陆地不断融化,同时沼泽湿地不断扩大,可能对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造成严重的破坏。这种融化会通过释放永久冻土捕获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的甲烷对碳循环产生作用。
臭氧是一种重要的平流层气体,它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从而保护了生物圈层。在1957-1958年IGY期间,首次在南极利用地基仪器对大气臭氧进行了观测。自1970年代中期以来,在南半球冬末探测到臭氧异常的情况,每年连续探测到不断走低的臭氧值一直持续到春季平流层回暖。因此,南极臭氧洞的发现是IGY的重要结果。后来确定了“洞”在南极大部分地区存在,是一些广泛使用的工业气体导致的结果。但是,在采取了应对措施之后,目前臭氧层保持稳定。如果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蒙特利尔协议得以贯彻,估计在本世纪中期以前中纬度臭氧层将恢复到正常值,南极臭氧层复原则需要再加上15年的时间。
但是重要的极地气象研究可能更多是在局地意义上的,不能过分强调极区对全球气候系统总体上和根本上的影响。高纬度的变化能够,也确实对所有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无论地理纬度如何。因此,极地气象的影响必须在最为宽广的背景下加以考虑。
有许多极地问题全球化的例子。比如,极冰构成了有效的热帽,在持续的全球海洋环流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极区是决定全球气候系统的原始因素,接收的太阳能量驱动主要在较低的纬度。总体上,赤道全年接收的能量是极区的5倍左右,巨大的温度梯度让大气和海洋向极地传输能量。因此,两极地区与地球气候系统的其他部分基于大气和海洋环流,以相当复杂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的巨大波动,它与东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联系在一起。实际上ENSO是一个大的气候循环,可以对远离太平洋的地区产生影响。统计证据表明,例如在非洲的某些地方,ENSO能造成年际降水变化甚至干旱,正像1991-1992年厄尔尼诺事件,毁灭性的干旱造成的饥荒威胁了1800万人。“遥相关”定义为相隔遥远的区域之间大气相互作用,研究人员目前正在探究极地天气和其他天气气候事件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
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因此将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面对紧密或间接与极地相联系的更加广泛的物理、生物和社会问题。观测到的极区变化的紧迫性和复杂性,需要一个明晰和综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活动中,加强国际合作和公开协作无疑会激励和促进无限制的资料获取和交叉学科研究。通过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IPY还将极大促机大众接触和学习科学知识。同时,最为关注的将是这样的事实,即源自极地的影响对全球气候系统总体上也是重要的,所以很多在高纬度地区探测到的变化也会对所有社区(无论其地理纬度如何)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气象科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科学没有国界的范例,极地气象可能是这一原则的终极样板。因此,当国际气象界庆祝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时候,我希望世界气象组织的所有成员国都认识到极地气象的重要性以及对各国的生命、安全和繁荣潜在的全球性影响。而且,我还期待着国际极地年能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气候变率和气候变化,应用到各种实际中去,更好地应对21世纪面临的一些主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