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在财政税务推介会发言

时间:2022-03-15 09:32:00

导语:主任在财政税务推介会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主任在财政税务推介会发言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财政局长座谈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大家知道,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特别强调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保障民生,没有财力的支撑,一切都无从谈起。国务院确定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优惠政策,这为加快科学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处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转调”、“赶超”的双重任务,财税支持发展、保障民生的压力很大。对财税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都作了专题研究。刚才,李民、侯波、文和同志分别做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根据省里会议精神和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财税是经济调控杠杆、民生事业支撑,也是衡量科学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志,必须置于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总体思路和三项重点工作,创新实干,攻坚破难,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加强财源建设,依法强化税收征管,科学安排财政支出,用心着力促发展、保民生,财税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是,财税收入快速增长。1-9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28.1亿元,同比增长29.5%,地方级收入超过去年全年;国税、地税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省2.7个和4.4个百分点,在全省系统内各居第3位和第2位;财政部门争取转移支付和其它各类资金120.6亿元,同比增长49.1%。在今年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二是,重点支出保障有力。1-9月份,全市民生支出达109.1亿元,同比增长53.8%,高于全部财政支出平均增幅16.5个百分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63%,比去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各项民生政策都得到了较好落实。特别是7月1日我市所有县区全部纳入国家新农保试点、同步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后,三个月就拨付市以上资金3亿元。最近,省人大视察了我市的安居工程建设情况,评价这方面的工作位居全省前列。三是,服务发展更加有效。设立了县域经济发展和优先发展重点镇专项资金,加大了对企业创新、选商引资、县区增收的奖励力度;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由2亿元增加到4亿元,创投资金规模达到15亿元;市级“过桥”还贷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还贷周转金11.2亿元,累计达到38.5亿元;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新增贷款担保23亿元,累计担保额达到59.1亿元;帮助企业完成机器设备投资抵扣进项税5.9亿元,办理免抵退税18.7亿元,落实减免税6.7亿元;全市财税部门以“效能服务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服务承诺”、“一窗通办”、“同城通办”、“国地税联合办税”等措施,优化了审批流程,压缩了办事时限,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成绩应该充分肯定,但也要保持足够清醒。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加快培植壮大财源任务十分繁重,还要付出更多努力。(1)保持财税较快增长任务艰巨。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原材料、劳务、融资成本持续上升,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大项目较少,今年全市新投资项目中,50亿元以上的仅有4个,对财政增收拉动力还不够强;国家实施节能减排、降耗限电、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等政策,对我市重点税源行业和企业影响较大。另外,自9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税率、征税级距相应调整,仅此一项全市将减收8000余万元。(2)优化收入结构任务艰巨。我市一产规模大、比重高,但基本不提供税收;二产占比偏低,且无税、低税产业总量大,去年百元生产总值仅提供了7.5元税收,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9个百分点;三产尽管占比相对较高,但由于传统服务业体量大,百元生产总值也只提供了10.7元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在经济结构短期内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税收质量也难以明显提高。跳出看,在淮海经济区中,徐州、济宁和我市三足鼎立,GDP都超过了2400亿元,但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有差距。去年我市是116亿元,济宁是169亿元,徐州222亿元。我市财政收入低的原因就在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优。(3)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发展为了人民,民生连着民心。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只给老百姓签空头支票、许愿吊胃口不行,要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做到位。今年,中央和省在民生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增支政策;我市所有县区全部纳入国家新农保试点,并同步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今后一个时期,民生方面有许多大事、实事亟待快办办好。但是各项惠民政策,需要财政资金作支撑;各种社会保障,需要财政资金“兜底”和“买单”,缺乏财力就难以兑现。因此,加强财税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紧迫。

培植壮大财源、保持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尽管有上述压力,但也有诸多有利条件。大家知道,我市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民营经济活跃、多年来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全国革命老区的一张名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政务环境持续改善,已成为各地客商投资的乐园、创业的热土;今年以来,全市通过打出“组合拳”,完善激励政策,营造浓厚氛围,着力突破县域经济,效果已经初步显现,财政收入有7个县区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工业总产值有8个县区增长超过40%;特别是实施国家中部地区优惠政策,将使我市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等方面,获得更多中央和省的资金支持。各级各部门要正确分析形势,自觉把财税工作放到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坚定信心和决心,又要看到不利因素,增强忧患和责任意识,紧扣主题主线,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基本取向,认真贯彻落实财税政策,更加注重县域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财税工作实现新突破。

二、抓发展、调结构、强载体,加快做大财政“蛋糕”

经济决定税收。做大财政“蛋糕”,首先要做强经济实力。要牢固树立围绕财力抓经济的思想,把保增长、促转型作为财源建设的中心任务,积极培植高效支柱财源,巩固壮大优势特色财源,着力抓好新兴后续财源,确保完成、力争超额完成今年财政收入增长26%的目标任务,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要抓好财税工作,必须重科学、重实效。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倍增计划”》等政策措施,责成市政府研究室和财税部门就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报告,各级各部门要搞好对接,进一步完善思路和措施,加快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财税收入。

(一)促发展,向经济增长要财源。一要强化财政投资引导调控。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发酵剂”和“指挥棒”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引导信贷资金和民间投资,加大对重点项目和关键领域的投入,力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尽快落地投产,为实现财政稳定增长提供后续保证。特别是对各县区前期引进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如平邑太阳能及半导体照明一体化产业园、鼎鑫稀土金属材料等项目,要集中人力物力,加快推进步伐。二要深挖消费潜能。积极发挥财税杠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支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农民及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落实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完善扩大消费措施,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建设,促进流通新型业态发展,努力扩大消费总量,释放消费潜力,为财税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三要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统一,完善财税扶持政策,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优势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努力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上实现新突破。支持开展高层次招商活动,鼓励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重点产业利用外资水平;完善引进外资的环境和税收评价机制,把财政贡献率、特别是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作为硬性指标进行考核,杜绝“只占资源、没有效益或效益不高”的项目上马,实现“引资”与“增税”相协调,加快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

(二)调结构,向产业升级要财源。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财税总量和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高度关注经济税源的结构性问题。一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稳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和营销品牌化水平;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行沂蒙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变“无税”为“有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税增长。近年来,我市农化工产业规模大、占比高,但税收贡献比较低。近两年,临沭县的史丹利、金沂蒙等企业,转变经营思路,斥巨资掌控上游资源,下气力开展技术改造,着力向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见到明显效果;今年前三季度,整个产业上交税金8170万元,同比增长39.2%。板材、食品等涉农产业都要借鉴复混肥产业的做法,深挖增长潜力,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利润、税收同上新台阶。二是,加快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和节能减排。今年,我市机械制造业的税收贡献居八大支柱产业之首。经济开发区和临沭县以及蒙阴县,机械制造业的项目、产业链条、集群效应、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工业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促进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要重点支持以临工-沃尔沃、常林集团、山重建机、柳工集团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增强现代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要全面清理取消“两高”企业的融资、税收、补贴、价格等优惠政策,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支持青援糖醇技术改造、临沭中际热电联产、德利污水深化处理及中水回用等重大节能环保产业化项目建设,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展壮大财源。三是,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财源增长的潜力所在。目前,我市在新能源、新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方面,已初步形成了特色。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运用贴息、参股、风险补偿等手段,引导社会投资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车研发生产基地、全国一流的新医药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镁产业生产加工基地,使其尽快成为新的财源增长极。四是,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多、发展前景广、税收贡献大,是重要的新兴、高效财源。要在继续巩固传统商贸优势、加快推进地产品加工发展、进一步提升壮大商贸物流业的同时,瞄准前沿、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金融、电子商务、会展经济、国际采购、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业发展,带动全市财政收入结构和质量提升,力争年内百元服务业生产总值提供税收达到12元,税收贡献率提高1.3个百分点。

(三)强载体,向优化布局要财源。科学规划经济布局,可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财政支撑。要大力提升园区经济。各开发园区要加压加力,找准定位、明确重点、突出特色、大上项目;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临港区,要分别打造科技创新、新型工业和临港经济示范区;12个省级园区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吸纳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做大工业发展平台。要通过优化财税扶持政策,打破区域分割,坚持谁招商、谁受益。只要是招商引资的项目,不管进入哪个园区,招商单位在税收上都能够适当分享,充分调动全市所有县区、乡镇特别是客观条件受限的偏远乡镇招商积极性,形成共谋发展的巨大合力。要加快城镇化步伐。坚持产业兴镇,以全市优先发展重点镇为依托,着力建设一批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名镇,做强产业支撑,完善公共服务,吸纳农村人口进城置业落户,拉动投资、带动消费,为财源广进增添新“引擎”。要壮大集群经济。引导和支持华盛江泉、鲁南制药、新程金锣、金升集团、临商银行等本土骨干企业联合重组、创新发展,在激烈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打造百年企业、百亿级企业,培育“顶天立地”的骨干财源;发挥大企业集团辐射带动作用,以优势产品和众多中小企业为依托,健全配套体系,转变布局分散、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放大集群效应,走抱团发展之路,培育“铺天盖地”的群体财源,形成以大带小、集群发展、集约经营的财源生长新格局。

三、牢固树立勤俭办事业的思想,科学聚财理财用财,着力抓好增收节支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同样的家底,算计着用,穷日子可以过得去;“大手大脚”地花,富日子也会“坐吃山空”。姜大明省长讲,“用财政的钱做好保民生的工作、用市场的钱办好促发展的事情”。我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下大力多聚财理清财用好财。

1、丰富聚财手段,做大财政资金“盘子”。一要用活政策聚财。要抓住国家批准我市参照执行中部地区优惠政策的重大机遇,摸清底数,算清大账,列出争取资金目录,实行工作责任制,加大对上汇报和争取力度,用好针对性政策、差别性政策和普惠性政策,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努力放大政策效应。要围绕增强地方财力,引导大中型企业加快实施二、三产业剥离,涵养税源;适应所得税征缴方式的变化,推动跨地区企业将设在我市的分公司变更为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所得税向市外转移;对混合经营业务较多的建筑安装行业,进一步细化会计核算,扩大地方级收入;及早谋划营业税转型改革,做实做大营业税收入,争取工作主动。同时,对外地大企业总部迁来我市或来设立子公司的,根据其缴纳所得税情况,给予一定支持;对我市大企业引进的为其提供原材料、主要配件、出口产品或配套服务的外地企业,在我市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按缴纳的地方税收,给予一定补助,努力发挥总部经济和外来投资对地方税收的贡献作用。二要强化征管聚财。坚持科技治税、综合治税,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加大财政监督和税务稽查力度,完善税源控管体系,做到应征尽征、应征不漏。财政、税务、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要顾大局、讲效率,推进资源共享,多措并举采集涉税信息,提高信息质量;要加强涉税信息处理与利用,将其变成控管税源、组织收入的重要依据,变成实实在在的税收。要加强各类非税收入征管,将其纳入财政统一管理,确保及时解缴入库。同时,要抓好国有资本收益。《市政府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前期已经印发。《意见》确定从2011年起,在市级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收取2010年企业应缴的国资收益。现已进入第四季度,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按照《意见》规定,对2010年度市属企业应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认真审核,积极收缴,确保年底前应收尽收、足额入库。各县区特别是国有资本规模较大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调研筹备,争取尽早启动这项工作。三要加大激励聚财。近几年,我市在运用科学的财税机制引领正确的发展导向方面,探索了一些改革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推行财政奖补。从去年开始,市里对县区组织收入情况实行重奖,奖增量、奖增幅;今年又实施收入位次前移奖励办法,充分激发起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培植财源、组织增收的热情。另一方面,激励主体税种收入增长。在现行财政体制基础上,对各区分享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比上年增长超过20%的部分,市财政全额返还各区,年返还额度近亿元。各县区要进一步放宽视野、开拓创新,参照市里的政策,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受益多”的原则,因地制宜,配套联动,把财政分配与乡镇经济发展成效挂起钩来,不养“懒汉”,不“鞭打快牛”,激励基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2、加强监督管理,给用钱者压上“担子”。在近几年中央和省、市组织的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活动中,发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违反了财经纪律,而且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后的对上争取工作,影响到全市发展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严审批、勤督查,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在申请阶段,要认真组织申报材料,严禁虚报瞒报情况、骗取项目资金;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的费用预算标准执行,搞好账务核算;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专项资金业务主管部门,要把好筛选、审核关,按要求和程序确定项目单位;配合财政部门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减少和压缩人为因素影响。财政部门要强化绩效考评,对资金使用实施跟踪问效。今后,凡资金使用项目在一定期限内未启动实施的,要全部取消;凡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项目超支的,一律不予弥补;凡移用挪用专项资金,致使项目达不到预期要求的,要根据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同时,要将考评结果与预算安排结合起来,“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对于绩效差的单位,下年度少安排甚至不安排支出,切实解决干事不计成本、花钱不讲效益的问题。

3、优化支出结构,把钱花在“刀刃”上。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尤其是党政机关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会议接待等支出,努力压缩行政成本,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要坚持量财办事,按照预算规定从紧安排支出,从严控制追加、特别是新增重大支出,确保财政资金收支平衡;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和收支两条线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到“该花的钱管好花好”。要大力提倡勤俭办一切事业,少花钱多办事,培养干部在既有条件上统筹调剂、创新方式,不断降低行政成本。要推进预算公开。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召开会议、下发通知,对预算公开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里在今年公开财政总预决算的基础上,明年将向社会公开2011年省级行政经费决算总额,以及2012年省级“三公”经费预算总额、48个单位的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并要求市级与省级保持一致、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敏感度高,市直各部门要早动手、早谋划,把各方面的工作做细、做深、做扎实。是革命老区,人均财政支出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5%。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上。对那些徒有虚名、浪费钱财、没有实效的活动和会议,要严格控制;审计、财政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把住关、监督好。今年中央“晒三公”的力度很大,省里也提出明确要求。哪个部门把握不好、被作为反面典型曝了光,市委、市政府将予以严厉问责、严肃处理。

4、拓宽投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要整合财政资金。近年来,各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设立了多种专项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资金使用分散、投入交叉重复、效益不高等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改变以往“撒芝麻盐”的投入方式,对各类专项资金进行整合捆绑、统筹安排、集约使用,做到聚“碎银”干大事。要密切财政金融协作。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同样一笔财政资金,直接奖励或支持企业,只是“杯水车薪”,若用于金融机构的信用担保、贷款奖励、风险补偿,效果大不相同。要创新用财思路,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巧用力、善用力;通过设立各类激励引导资金,实施银政企合作,综合运用担保、奖励、风险补偿、创投引导等方式,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吸附更多的金融资金和社会投资促发展、增财源。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发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技术创新奖、企业上市奖的激励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不断增加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投入;加大企业上市辅导、培训力度,助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结合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积极争取发行“区域集优”债券,依托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共同遴选符合条件的各类地方企业,由中债公司联合商业银行、地方担保公司和其他中介机构,为企业量身定做债务融资服务方案,使部分暂时达不到银行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集合方式实现直接债务融资,确保资金不断链、生产不停顿。

根据全省财政局长座谈会精神和我市实际,我在这里再强调三个问题。一是,要高度关注财政收入真实性问题。财政收入应当是“真金白银”,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通过预收税款、空转收入、人为调库等不当措施,使财政收入的真实性打了折扣。这种调高收入数据做法,不仅违规违纪,而且不利于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我们坚决不要虚假的财政收入。财政部门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出好主意,依法抓好组织收入。希望有问题的地方抓紧纠正,努力把财政收入做实,确保经得起审计的检验。二是,要高度关注非税收入比重偏高问题。今年1-9月份,我市非税收入增长44.1%,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14.6个百分点。个别县非税收入占比长期居高不下,财政收入质量不高。规模过大、比重过高的非税收入,不仅计算转移支付时沾不了便宜,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财政统筹安排财力,增加预算安排的难度。要注意收入结构不合理、收入质量不高,对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三是,要高度关注债务规模快速膨胀问题。债务是把“双刃剑”。政府适当举债可以有效缓解资金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是举债要适度、风险要可控。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对政府债务进行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控,并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坚决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做大分好财政“蛋糕”,我们推动科学发展就会增添强劲动力,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就会平添充足底气。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财税部门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财税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富民强市宏伟目标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