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食品安全动员会讲话
时间:2022-03-14 09:10:00
导语:书记在食品安全动员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市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是市政府研究确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安排部署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刚才,我们考察了定陶县陈集镇、杜堂乡部分食品安全基层单位,听取了定陶县政府、牡丹区沙土镇政府的工作经验介绍,定陶县陈集镇、杜堂乡、单县终兴镇三个乡镇的材料也已印发给大家,希望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根据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初步形成。市及各县区均调整充实了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了设在政府的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联合执法、有奖举报、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全市初步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
食品安全违法查处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开展了食品违法添加物、“地沟油”、“瘦肉精”、酒类、肉类及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等专项活动,消除了大量食品安全隐患。全市共出动各级执法人员4.6万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5.7万家次,查获没收不合格食品5.4吨。
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稳步好转。据统计,今年全市蔬菜抽检合格率为97.85%;畜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9.6%;食品生产环节实物质量合格率为92.19%;餐饮服务环节抽检合格率达到93.15%;水产品和生活饮用水抽检合格率达100%,与去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食品生产环节实物质量合格率比去年提高9.01个百分点。
食品质量安全发展步伐稳健。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认证品种达到139个,面积170万亩。生猪定点屠宰厂布局进一步优化,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总数精简到112个;餐饮服务环节“百千万”示范工程全面开展,创建示范单位98个、示范街4条、示范县区1个。
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升。成功举办了201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展食品安全知识“五进”宣传,参与单位318家,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余万份。全市共举办学习培训班220期,开展咨询活动316次,受训人员18万余人次。电视台、报纸也开辟了食品安全宣传专栏。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市食品安全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在广大农村,问题尤为突出。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既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企业产业状况、生产经营者素质、消费层次结构有关,也与社会意识、体制机制等密不可分。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管机构不健全。除工商、农业等部门外,大多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没有在乡镇一级设立监管机构,没有固定监管人员,致使出现监管空挡;有的虽有机构,但工作人员偏少,面对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小、散、乱的现象,心有余而力不足,鞭长莫及,监管不到位。二是监管职能不到位。有些单位长期以来一直把监管工作的重心放在城区和乡镇政府驻地,没有及时转变职能,实现监管职能向农村延伸,以致许多部门无暇顾及广大农村。三是监管机制创新不够。面对食品安全新形势、新问题,存在无所事事、畏难发愁情绪,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奋发有为,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开创性地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四是监管手段相对薄弱。突出表现在信息传输渠道不畅,检验检测设备落后,检查巡查条件受限,工作运转经费短缺等。五是工作作风有待加强。有的监管人员工作作风浮漂,日常检查走马观花,治理整顿蜻蜓点水,没有扑下身子抓政策落实,没有脚踏实地抓规范管理,以致有些生产经营单位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台账都没有建立到位;有的监管人员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熟视无睹,甚至包庇纵容,执法犯法。六是食品安全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县区做的比较好,特别是在组织建设、责任体系建设方面。有些县区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将严重制约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严重影响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加强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是摆在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下决心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
加强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如果老百姓赖以生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饮食出了问题,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抓好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就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就是以实际行动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需要。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农业兴旺,则全市发展;农村稳定,则全市和谐;农民安康,则全民幸福。重视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就是保农村稳定、促农业发展,就是关注民生,就是为建设新农村添砖加瓦。加强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健全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就是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凝聚力,就会赢得民心。加强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是搞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机构、没有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工作靠谁去抓?又何谈重视食品安全!总之,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下决心把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力推进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
食品安全是全球性问题。食品安全工作是当前和今后加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市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监管、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基层组织为总抓手,落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网络,创新监管机制,规范市场行为,落实保障措施,确保群众饮食安全,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总的要求是,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到2012年年底,健全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组织,配齐专(兼)职监管人员,初步建立起协调有力、运转高效、查处及时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全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高;到“十二五”末,全市基本实现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工作人员专业化、工作运转规范化、日常管理网络化、城乡监管一体化,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科技化,农村食品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基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持证持照率达到95%以上,食品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民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六项:
(一)健全食品安全基层综合监管机构。重点解决有机构办事的问题。进一步抓好县级综合监管机构建设。目前,各县区食安办已批复设立,但受换届影响,有的工作人员至今没有到位。换届结束以后,各县区要尽快配备领导班子,按照政府办公室内部调剂、有关部门择优调入、公务员公开招考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配齐工作人员,解决好有人办事的问题。要克服困难,落实好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工作用车等,拨付运转经费,解决好工作手段问题,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加快乡镇级综合监管机构建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办事处是最基层政府。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都要靠他们来落实,各项工作部署都要靠他们来实施,食品安全工作也是如此。各县区要把建立健全乡镇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成立由乡镇长(办事处主任)任主任,管区书记、包村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吸纳县区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包乡镇或包片区责任人参与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同时设立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解决好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线断”、“网破”问题。各县区要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工作重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对乡镇七站八所进行整合,科学合理设置,可以合署办公,一个机构几块牌子。但对食品安全工作,每个乡镇都要有专人负责。定陶县把派出所、农业办公室、工商所以及中小学校负责人纳入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这个做法很好。各县区要学习、借鉴。组建村级食品安全协管组织。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干部生活在农村,根植于农民,对基层情况了如指掌。发挥好村民自治委员会的作用,对于做好基层食品安全工作尤为重要。各村(居)要成立食品安全协管小组,由村委会主任任组长,由村干部、退休返村人员、各级人大代表为成员,加强对区域范围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发挥好信息员、协管员、宣传员、服务员的作用。
(二)创新食品安全基层监管工作机制。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创新是事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我们必须把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作为当前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力争创造经验。建立工作议事制度。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学习政策,通报情况,研究部署工作,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围绕辖区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或上级交办、群众举报的案件,由政府牵头组织,一个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参与,携手执法、联合检查,搭建协作平台,形成监管合力,破解监管难题,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净化食品安全环境。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在健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档案信息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开展拉网式检查或专项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打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侥幸心理,引导他们规范经营、守法经营。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广泛动员群众,让群众积极参与、主动投诉、踊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就会丧失存在空间。各级各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渠道,建立奖励制度,方便群众投诉,鼓励群众举报。省政府食安办正在研究制订有奖举报办法,准备从食品违法罚没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重奖举报人。希望各级政府部门要鼓励市民、农民、企业员工及新闻媒体记者进行明查暗访和举报投诉,建立一支食品打黑、除恶、铲霸民间队伍,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探索职能延伸模式。目前尚未在乡镇设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努力把监管职能向基层延伸,主动实行工作重心、监管重心下移,切实加强与乡镇政府的配合,依托基层政府开展工作,依靠广大群众加强监管;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度,明确职责,搞好培训,加强管理,持证上岗,缓解基层监管力量不足问题。推行网格化监管。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思路,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明确监管范围,把所有监管对象按所在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格,格格相联成网,监管人员到格,领导成员到网,每个乡镇、行政村网格其中,实现定岗、定责、定人、定事,确保岗位明确、责任明晰、任务具体、全程覆盖、无缝隙监管。要加强考核考评,严格责任追究,增强监管人员的责任感、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规范企业设置,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是从源头上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要规范企业设置行为。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核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资质、生产经营范围和安全管理条件,提前介入,搞好服务,确保企业“胎正苗红”。要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管理、出厂检验、不合格食品处置等制度。食品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食品原料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销售退市等自律机制。突出抓好集贸市场、小食品店的监管。餐饮服务单位,要落实索证索票、规范操作、人员培训、健康管理、设备维护、餐具洗刷消毒等制度。种养殖环节,要加强投入品管理,落实投入品采购查验台账、索证索票制度,建立种养殖日志或记录。要规范执法检查行为。深入排查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发现问题,严厉处罚。要建立健全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投入机制,推行强制培训,落实40小时培训目标。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抓好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责报告,提高负责人的责任心。
(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坚持日常监管与突击治理相结合,综合治理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治理。以农产品生产企业、食品批发市场、校园超市、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为重点单位,以食品添加剂、肉类、酒类、婴幼儿食品、老年食品、保健食品等为重点产品,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活动。对存在问题较多的领域和环节,强化工作措施,实施综合治理,确保取得实效。持之以恒抓好“地沟油”、餐厨废弃物、“瘦肉精”治理,加大办案力度,深挖细查,除恶务尽。同时要着力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主动举一反三,认真汲取教训,严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要切实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以农药、兽药、渔药等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行为,强化源头治理,杜绝源头污染。
(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搞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各县区政府要把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合理配置、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检测资源,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集中人力、集中物力、集中财力,提升装备水平,增强检测能力,推进县区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要研究、制定食品质量安全年检制度,下达年度抽检计划,解决抽检经费,落实政府投入。今后,继续把政府投入情况纳入食品安全年度考核内容,对经费不到位的,并因此导致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按不作为处理,依法依纪问责。要督促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添置快速检测设备,指导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强化验室建设,配备质检人员,严格开展自检。凡是不具备检验检测条件的县区、企业,要加强与市直有关检验检测机构的合作,签订代检协议,搞好委托检验。
(六)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确保食品安全,一靠监管,二靠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在加强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监管的同时,要把服务发展、促进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牵住“牛鼻子”,完善措施,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落实。我相信,坚持抓上几年,必见大的成效。要调整工作思路,由抓单体转变为抓群体,由抓单项措施转变为抓“一揽子工程”,树立典型,培育典型,以点带面,让“星星之火燎原”,带动全市食品安全上水平上台阶。要按照示范先行、整体推进的要求,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抓好农业“三品”认证,强化产前环境质量检测,加强产中技术指导,严格产品销售检验,健全生产经营档案资料,实行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从源头上提供质量安全保证。要整合政府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推广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销售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基地、扩规模,加强联合、搞好协助、组建食品企业“航母”,引导他们注册商标、树立品牌、开拓市场,靠质量、靠安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影响力和信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县乡两级政府要把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水平,作为推动农民致富、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积极开展示范乡镇、示范园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力争两年内,全市24个中心镇、所有省级工业园区、80%以上的规模食品相关工业企业,整建制建成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在全市城区、乡镇及广大农村建成一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通过开展示范创建,全面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整体保障能力。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各级各部门必须常抓不懈,确保抓出成效。
(一)完善组织协调机制。要把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精心研究,周密部署,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工作方案,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转变工作作风,加强督导检查,努力营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要把食品安全工作运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逐年递增。2012年市食安委办公室工作运转经费为100万,已经列入了财政预算。各县区食安委办公室的工作经费也要在2011年基础上有所增加。认真落实乡镇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做到食品安全工作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四个到位”,解决好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不断增强基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要不断加强监管队伍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卫士”评选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优良、行为规范、纪律严明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
(二)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市政府确定,把各县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纳入2012年度食品安全综合考核内容,并建立定期调度通报制度。对进展迟缓和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县区、乡镇通报批评,取消其食品安全工作年度评先资格。希望各县区要按照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求真务实、以考促管的原则,加强对各乡镇(办事处)食品安全组织建设的考核力度,研究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奖励约束机制,对每个责任单位和具体人员进行量化考核,逐步实现食品安全基层组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三)建立教育培训机制。要深入贯彻《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年)》,利用好电视、广播、宣传车、宣传栏、明白纸,组织好食品安全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广泛开展科普下乡和违法案件警示教育,引导群众安全消费、理性消费,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辨识能力,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要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培训,传授农业投入品使用知识,推进科学种植养殖,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四)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大家知道,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将直接危及群众生命健康,危及地区形象,影响社会稳定。我们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救援体系。要增强防范意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能够及时、有序处置,努力把危害和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围。要强化信息收集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健全信息报告网络,完善部门系统内部纵向信息报告系统,健全部门间横向信息通报机制。加强乡、村二级的信息网建设,调动信息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各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衔接、对接,建立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平台,明确责任,确保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检测、诊断、评估和调查处理。
同志们,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搞好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意义重大!希望大家要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群众厚望,负重奋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务必打好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这一仗,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生命健康,推动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做出积极贡献!
- 上一篇:小议长江大撤退中管理技巧
- 下一篇:调频广播的天线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