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税金融工作大会讲话稿
时间:2022-06-07 05:02:00
导语:市财税金融工作大会讲话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市财税金融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财税金融工作。刚才,会议表彰奖励了"三保一挂"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市区和财税工作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受到表彰奖励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两抓整推"工作思路,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扶47条意见等政策机遇,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振兴工业"6+2"行动计划,促进了新能源及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期516万千瓦风电装机任务超额完成,新增风电装机330万千瓦,累计达到550万千瓦,二期80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面启动,建成和在建光电装机170兆瓦,750千伏电网联网工程建成投运,风电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23亿元,是2009年的3.5倍。在新能源产业的强劲带动下,实现了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三大突破",即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05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达到438亿元,增长46%;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达到50.5亿元,增长12.2%。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增速名列全省第一,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与此同时,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新增社会保障投入5.7亿元,集中力量解决就业、社保、住房、物价、信访、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寄宿生伙食补贴、交通补助制度,制定物价调控措施,建立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专项拨款发放临时物价补贴,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生活负担。加大政策性住房保障力度,新建廉租住房1250套、经济适用房1194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62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4万户,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认真实施移民乡发展五年规划,完善包挂帮扶责任制,落实扶贫资金3.37亿元,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与各级财税金融部门干部职工的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一年来,各级财税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自身建设,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去年全市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玉门炼化总厂检修,矿山企业效益下滑,自然灾害频发,刚性支出较快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财税部门积极培植财源,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加快支出进度,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预算收支任务,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去年,全市争取财政转移支付和各类补助资金47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近3倍,有力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税务部门一手抓服务、一手抓管理,落实国家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克服传统支柱税源减收压力,挖掘新型税源增收潜力,确保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国税部门征收各项税收26.9亿元,下降4.9%,地税部门组织各项税收收入13.1亿元,增长25%,财政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0.5亿元,增长68.2%。金融部门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及时调整信贷总量,努力优化信贷结构,存贷款余额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4亿元,增长19.3%,各项贷款余额242亿元,增长62.7%。存贷差较大的现象明显缓解。特别是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在风电企业税收抵扣数额较大、影响时间较长的情况下,风电装备制造业对财政的贡献显著提升,当年上缴税金1.9亿元,是2009年的31倍,增强了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市委、市政府对全市财税、金融工作是满意的,也是充分肯定的。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财税、金融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完成既定的预算收支和信贷调控目标,对于实现"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前,财税金融部门就今年的工作向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刚才各自又作了表态发言,下午还要在分口会议上进行安排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把握大局,进一步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责任意识
财政、金融是宏观调控的两大工具,落实好财税、金融政策对于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市各级财税、金融部门准确把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主动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贯彻市委提出的"两抓整推"工作思路,把支持经济发展和优化发展环境作为财政、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政、信贷资金投入,全力支持"6+2"产业群建设、"一特四化"现代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形成了一批后续财源项目,有效化解了金融危机、增值税转型、税费减免、重点企业停产等诸多不利因素对财政增收的影响。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石化、电力、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9%,高于GDP名义增长速度8.8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8.6%上升到年的12.5%,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后三年连续跨越了20亿元、40亿元和50亿元大关。"十一五"时期,全市共争取中央、省级对我市的各类补助资金129亿元,年均增长38.9%,供养人员人均财力水平由2005年3万元提高到年7万元,有效扩充了地方可用财力。可以说,离开中央、省上的支持,我们很多项目建设根本无从谈起。在扩大财力的同时,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下岗再就业、先征后返等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仅去年就为企业和个体户减免税费6.2亿元。金融部门适时调整货币投放方向,增加对风电开发、风机制造、矿产品采选、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节能减排、扩大就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信贷投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增速高于全省40个百分点,贷款增量和增速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特别是举办的第八届银企合作项目推介会,签约合作项目95个,签约资金63亿元,资金到位率达到98%。证券投资趋于理性,保险市场规模扩大,保险机构达到17家,实现保费收入12.9亿元,增长25.3%,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达到3.2%和1667元/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财税金融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财税方面,外部市场对我市石化工业和矿产品选炼业的影响较大,增值税改革后新建风电项目在10年内还不能形成有效财源,地方税收增长主要依靠重点项目投资拉动,财政增收的稳定性较差,财源基础不牢,实现财政均衡增长的难度较大;市本级税源单一的问题突出,玉门油田税收占到市本级财政收入的90%;财政收入总量较小,地方可用财力有限,历史债务负担较重,地方财政保发展、保吃饭、保运转、保民生的刚性支出压力较大。在金融方面,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和网点较少,县域金融服务基础薄弱,农村大部分金融资源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新增贷款的80%投向了中央、省属大企业和国家重点支持的大项目,地方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度不高,银行贷款占GDP的比重只有59.8%,分别低于全国68.6个百分点和全省50.8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仅占经济总量的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保险业务品种单一,保险覆盖面窄,风险抵御能力较低。总体来看,我市财税、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还不强,财政保障、金融支持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新思路、新举措、新对策,进一步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有利。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步缓解,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从国内看,经济逐步向稳定增长、良性循环转变,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但通胀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从全省和我市来看,近两年来全省各地竞相发展的势头强劲,向上争取资金、争取项目的力度很大,省委、省政府又寄予"西翼"起飞的重托,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财政刚性支出较大的压力,我们既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又要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住房等民生问题,这给我市财税、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尽管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但也要看到经济发展和财政工作的有利条件。一是政策走向有利。中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国家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这有利于我市争取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开发和社会事业发展。二是发展机遇难得。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了国扶47条意见,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我市又被列入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这一系列扶持政策,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提供广阔的空间。三是内生动力强劲。近年来,我们按照打基础、增后劲的思路,着力构建"6+2+3"现代产业体系,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已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新的税源项目逐渐发挥作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加之正在建设的铁路、公路、民航、油气、电力、通讯、物流、城市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重大项目,将极大地改善我市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全市财税、金融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突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财税金融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财税和金融部门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综合部门,肩负着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障民生的重要职责,要准确把握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重大项目、"6+2"产业、"一特四化"农业、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民生工程的资金投入和信贷支持,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立足培植税源,加大项目支持力度。邓小平同志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项目建设与财税金融发展密不可分,没有项目就没有税收,项目越多,财政越强,金融越发达。今年人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是:GDP增长16%,投资增长30%,财政收入增长16%。财税、金融部门要把积极培植地方财源、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作为工作出发点,按照国家、省上的投资重点,认真做好项目的论证、筛选、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投资、信贷计划。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项目前期费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特色优势产业。金融机构要时刻关注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动向,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重点加大对优势产业、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信贷投入,对符合信贷支持条件的项目要及时报批,争取得到上级金融部门的立项和支持,既要盯住大企业、大项目、老客户,也要支持小企业、小项目、新客户,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把握好信贷投放的力度、结构和节奏,优化贷款结构,努力缩小存贷差距较大的状况。去年,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四个部门出台了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金融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项目的信贷投入,为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拓宽信贷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吸纳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就业的60%以上,中小企业和服务业上缴的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5%左右。目前,金融部门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大多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今年,我们将全面启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金融部门要办法再多一点,力度再大一点,机制再活一点,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确保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投放的增量高于上年。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要主动给予信贷支持;对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只要还款有保障,要优先安排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出口创汇企业,要及时发放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对市场潜力较大、信用记录较好、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资源型企业要适当放宽条件,给予信贷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今年,政府在人代会上承诺的10件惠民实事中,第一件实事就是全面实施"223"创业促就业行动,实现年内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2000万元、发放贷款2亿元、带动就业3万人的目标。财税、金融、就业部门要加强协作,确保完成这一任务。税务部门要落实中小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
3、加大财政投入,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重中之重,也是财税金融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财政部门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民生项目支出,切实做到"四个倾斜",即向农村倾斜、向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倾斜,确保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量、固定资产投资用于社会事业发展的增量、财政转移支付用于重点民生工程的增量高于财政收入增幅。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农业补贴制度,完善惠农资金"一册明、一折统"支付管理办法,确保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要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廉租住房等方面的投入,使民生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住房贷款、助学贷款、农村扶贫贷款的运作机制,改善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
4、加强财税管理,确保完成收支目标。根据预算安排,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要力争达到58.6亿元,增长16%,其中市级32.6亿元,增长14.9%;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9.1亿元,增长14.7%。各级财税部门要认真研究财源建设现状,找准优势产业开发和税源培育的结合点,提出财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要进一步健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税收征管体系,强化非税收入管理,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偷骗逃税等违法行为,确保完成年度预算任务。要按照建设公共服务型财政的要求,大力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前提下,尽量把财力向"三农"、民生、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治理等方面倾斜,切实压减财政一般性公用经费支出,严格控制"人、车、会"和楼堂馆所等支出,为重点项目和民生支出腾出财力空间。
5、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服务体系。近年来,财税金融部门不断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财税金融服务水平。今后,随着公共财政支出力度加大,支出范围拓宽,财税改革的任务将更加繁重。要积极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调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使理财机制由保障为主转向保障与激励并重,努力形成谁发展、谁受益,快发展、多收益,不发展、不受益的新格局。继续推行和完善"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改革,不断提高乡镇财力保障水平。要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和监督,深化部门预算、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配置和挖掘新型财源,多方面争取风电、光电税收优惠政策,尽量使我们更多地分享到新能源建设的成果。今后,我们将本着产业互补、税收共享、集聚发展的原则,探索建立"飞地"园区,吸引外地企业在建园,本地企业入园,联合外来企业扩园,税务部门要认真研究分享税收的具体办法。
三、强化措施,努力提高财税金融工作水平
今年的财税金融目标已非常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各级财税、金融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在保增长上下功夫,在增效益上求突破,在抓民生上求实效,在促和谐上尽全力,努力提高财税金融工作水平。
一要准确把握政策导向。财税金融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财税、金融部门要全面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产业政策导向,多找一些支持发展的理由,多规避一些限制发展的依据,努力在信贷扶持、综合治税、聚财理财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财税、金融系统的干部要加强对现代财税金融知识的学习,注重用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切实将中央的政策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要切实提高服务效率。财税金融工作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财税、金融部门一定要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和为民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快捷高效办理转移支付、税费减免和贷款发放手续,切实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财税金融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增强领导班子驾驭全局、谋划发展的能力,使之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集体。要加强财税金融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大力弘扬勤勉敬业、乐于奉献、心系群众、服务基层的优良作风,培养一批政治可靠、业务精良的财税金融干部队伍。
四要严格监管重点资金。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大量项目建设资金将逐级投放。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项目监管,严把资金投向,切实履行管理监督职责。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要及时跟进,全程参与,加强监管,坚决防止挤占、挪用、截留项目建设资金。财政、发改等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申报项目,防止项目资金用于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同时,要做好资金拨付、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有关工作,确保国家投资和民生资金不流失。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认真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坚决杜绝各种违纪违规行为。
同志们,财税金融工作事关国计民生,职责光荣神圣。希望大家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服务,努力开拓财税金融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财政局菜市场建设指导工作方案
- 下一篇:知识产权战略规范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