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讲话

时间:2022-03-26 05:18:00

导语: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讲话

一、充分认识推进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又是财政保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探索创新,必将有利于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一)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是保证政法机关依法履职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我省各级不断加大政法经费投入,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条件明显改善。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时期,政法机关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承担的任务更为艰巨,现行“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经费保障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比如,总体投入不足与一些领域重复投入并存的问题;“收支两条线”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部分政法机关经费管理水平不高、装备重复购置、使用效率偏低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法机关依法履职,制约了司法能力提高,也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亟待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提高对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推进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管理更加科学、保障更加有力的政法经费保障体制。

(二)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是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目标要求,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从投入方向看,公共财政要求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增强基层政府的公共保障能力。政法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是政府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政法机关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应当由公共财政予以充分保障。从事权划分看,这次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明确各级政府的保障范围和保障责任,对于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各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看,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要求通过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统筹安排,提高县级政法机关经费保障的总体水平,缩小上下之间和区域之间经费保障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因经济发展水平和经费保障体制不同而导致的差异化问题,这与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各级财政不仅要认真做好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而且要以改革为契机,善于运用改革经验,加快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步伐。

(三)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为更好地适应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保障范围继续拓展、服务对象显著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努力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财政部党组作出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部署,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通过健全完善财政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保障财政职能充分发挥。此次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强调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政法经费的使用管理,着力构建科学精细的管理机制。这是非常必要的,符合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也是改革方案的一大亮点。目前政法机关经费困难的问题,有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有管理不善的因素。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利用这次改革的有利时机,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与政法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健全管理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努力提升政法经费管理水平。

二、准确把握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政策要求

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中央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政法经费保障新体制,实施分项目、分区域、分部门的政法经费分类保障政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设立政法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县级政法机关办案(业务)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对市级政法机关办案(业务)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予以补助。各级财政部门要准确把握改革的政策要求,全面推进建立“四个机制”。

(一)建立分类保障机制。

建立分类保障机制是此次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核心,包括分项目、分区域、分部门保障三个层面。

所谓分项目保障,就是将政法经费划分为不同支出项目,明确各类项目的保障主体,落实保障责任。具体来讲,就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中的日常运行公用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县级政法机关公用经费中的办案(业务)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由中央、省级和同级财政共同负担,对民族县、经济困难县及维稳任务重的县中央和省级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考虑我省市级财力普遍较弱的实际,对市级政法部门实行补助方式,即根据地方政法机关业务工作量、财力水平、经费投入状况等综合情况给予补助。实行分项目保障能够有效解决由于保障责任不明晰产生的政法经费投入不足或重复投入等问题,是对传统体制下事权划分的突破,也是对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补充和完善。

所谓分区域保障,就是充分考虑地区之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实行有区别的经费分担政策。在分配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资金时,重点向少数民族县、经济困难县及维稳任务重的县倾斜,逐步缩小区域间政法经费保障能力差异。

所谓分部门保障,就是在财政资金分配上,充分体现不同政法机关在工作职责、业务特点、工作量等方面的差异,切实保证政法机关履行职责的实际需要。

(二)建立规范的按标准保障机制。

经费标准是实现政法经费保障规范化的基础。20*年以来,我省组织实施了政法装备三个三年规划,出台了县级公检法司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政策,有效地改善了基层政法机关工作条件和装备配备。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现行保障体制中存在的公用经费缺乏正常增长机制、业务装备规划与需求脱节、装备标准制定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政法经费保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有必要建立规范的按标准保障机制,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予以保障。重点是将公用经费中的日常运行公用经费和办案(业务)经费划分各自支出范围,进一步明确公用经费中办案(业务)经费支出标准,落实各级财政保障责任。这既是今后政法经费保障的基础,也是考核财政部门保障责任的重要依据。二是按照政法机关业务装备配备标准统一规划、分年实施。针对装备配备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央将研究制定规范的分部门、分类别的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体系。省财政将会同政法部门,制定全省政法机关业务装备配备实施标准。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装备规划,分年逐步实施。同时,要全面实行政法机关业务装备动态管理,依托“全省政法部门装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促进装备管理科学、有序、高效。

(三)建立“收支脱钩”管理机制。

中央明确要求,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必须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这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中央领导强调,政法部门能否做到“收支脱钩”是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长期以来,政法部门依法取得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与经费支出一直存在“明脱暗挂”的现象。这既有财政部门预算安排不足的原因,也有实施部门认识不到位、征收管理弱化的原因,还有相关法律法规不尽完善的原因。建立政法经费“收支脱钩”管理机制,是政法机关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此,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研究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管理新机制。与此同时,要防止因加强“收支脱钩”管理,出现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非正常减少的问题。

(四)建立藏区常态维稳经费保障机制。

从历史和现实看,我省藏区一直处于反分裂斗争前沿,长期存在诸多不安定因素,藏区稳定事关全省乃至全国稳定大局。根据中央精神,我省把建立藏区常态维稳经费保障机制作为我省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四川省藏区常态维稳经费保障办法(试行)》。通过建立藏区常态维稳经费保障机制,不仅使藏区政法经费保障水平及保障能力都得到大幅提高,也是我省实施富民安康工程的又一新的成果,藏区州、县财政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经费保障工作,确保我省藏区长治久安。

三、全力确保我省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顺利实施

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财政部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也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要把保障责任落到实处。本次改革是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中力度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深远的一次重大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基层政法机关十分期盼。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要按照改革方案要求,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将中央和省级资金及时拨付到基层,确保本级应承担的保障资金落实到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改革实施后,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的经常性政法支出不仅不得比改革前减少,而且要根据政法机关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予以增加;要严格按照要求安排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项目补助资金,不得抵顶本级政府应安排支出;市级财政按现行体制负担的县级政法经费要继续保留。省财政厅将会同省级政法部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制定政法经费绩效考评及奖惩办法,考评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度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二是要把管理要求落到实处。为确保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今年中央财政拿出14.83亿元、省级财政安排配套9亿元资金,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各级财政不仅要履行筹资责任,还要切实担负起资金管理的职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一是落实管理责任。要严格执行中央和省上制定出台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资金分配、下达和管理的程序,督促政法机关完善内部财务制度,提高政法经费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基础管理。各级政法机关要严格按批复预算、开支范围和经费标准,合理使用资金,加强人员编制、车辆配置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内控机制,厉行节约,控制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优化装备配置管理。合理配置业务装备,强化装备动态管理,提高装备使用效益。四是加强人员培训。财政部门认真组织开展财政内部和政法部门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政法经费体制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要把监管措施落到实处。按照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法经费分配管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主动接受人大、审计、监察和社会的广泛监督。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法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分析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挤占、挪用、截留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予以处理;对因保障责任不落实而影响改革实施的地方,省财政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督促。

同志们,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使命光荣。全省财政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全力确保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