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副局长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2-21 11:05:00

导语:县副局长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副局长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十五”期间我县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财政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体人员团结一致,开拓创新,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五”时期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向全县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十五”期间,我县经济迅猛发展,财税部门加强征管,从而使财政收入蛋糕越做越大。“十五”末的2005年我县财政收入共完成了6.58亿元,比“九五”末2000年的1.38亿元增收5.2亿元,增长3.8倍,年均递增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05年为10.1%,比2000年的8.1%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可用财力实现了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由2000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4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尤其是2002年上级调整财政体制后,我们克服了体制和能源、电力、运输价格上涨等财政增收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加大地方固定收入的征收力度,2005年仅城市维护建设税就完成783万元,比2000年的140万元增长4.6倍;另外,通过人大代表呼吁和我们的积极争取,促使了城市公用附加收入政策向县级财政的倾斜,2005年完成城市公用附加收入560万元,比2000年的45万元增长了12.5倍,年均增加103万元。财政收入和可用财力的连年攀升,为我县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二)构建公共财政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十五”期间,我们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拓展我县“公共财政”支出保障领域,大幅度增加了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农业、卫生医疗等社会公共领域的财政支出,较好地保障了国有企业、粮食流通等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2005年全县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资金2597万元,科技教育资金6722万元,农业资金2898万元、卫生医疗资金1005万元,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8倍、1.9倍、3.2倍、1.3倍。我们每一个人最为关心、影响也最为切身的工资收入,五年来也翻了一番,每人月均工资由2000年的547元,提高到2005年的1154元。五年来,我们累计投入8060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21.6万米2,建成36所标准化学校;累计投入186万元“两免一补”资金,使1.4万名农村家庭困难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累计投入165万元,用于农村卫生院(所)人员工资,促进了“农民健康工程”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累计投入79万元,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使2161人(户)享受到了奖励补助;累计投入3315.1万元,完成移民搬迁49个自然村、2691人,建成农村饮水解困工程149处,解决了1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转移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48万人;累计投入1.2亿元,落实“三个确保”政策,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8826名城市贫困人口纳入了低保范围,9190名农村低保对象享受到财政补助,1006名“五保”对象进入了财政供养,880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589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得到按时足额发放,财政支出领域不断扩大,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和谐文明环境

“十五”期间,我们财政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着力于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满足城乡人民群众行路、医疗、上学、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先后投入660万元,支持了全县的村通公路和巷道硬化工程建设;投入1600万元,支持了县医院住院楼、五四一医院门诊楼、疾控中心办公楼和10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投入3200万元,支持了闻喜二中职教大楼建设;投入4170万元,支持了兴闻路、城西大街、城南大街建设;投入680万元,支持城市排洪设施建设;投入860万元,支持了道北路拆迁工程和牌楼街拆迁及东扩工程建设;投入4000万元,支持了人民广场、西湖公园、西湖广场及城中街道巷道硬化等工程建设;投入490万元,支持了县城路灯、绿化等工程建设。五年来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3亿元,其中财政直接投入1.2亿元,通过其他渠道引资1.1亿元,随着各项工程的陆续竣工,我们闻喜变得路更宽、楼更高、灯更亮、景更美,全县人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更加宜人,社会更加和谐文明。

(四)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提升依法理财水平

“十五”期间,根据上级要求和我县实际情况,我们对财政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先后成立了县直和13个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施了会计集中核算,规范了账务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改进了工资统发办法,解决了2000余名偏远乡镇的公教人员在县城领取工资不便的问题;实行了专款报账制度,五年来共对6788.8万元的扶贫资金、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危房改造资金进行报账,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落实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从2003年开始,逐步减少农民负担,到2005年全部免征农业税,乡村经费改农民直接负担为财政转移支付承担,每年减少农民负担1530万元;推进了政府采购工作,从2002年开始到2005年的“管采分离”,我们逐步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和采购规模,2005年采购总额达909万元,节约率为10%;实行了投资评审办法,截至2005年年底共评审项目39项,送审金额6336.9万元,审定金额5724.4万元,审减金额612.5万元,平均审减率10%;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中心,采用直接担保和联合担保方式为企业解决发展资金4300万元;成立了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两年来从开发银行引回资金1.13亿元,支持了企业和城建的发展。同时我们加快了离休干部医疗费的报销进度,对非税收入票据的领取实行微机管理,对粮食直补资金试行银行等。随着各项改革范围不断拓展,措施不断完善,内容不断丰富,使财政管理日趋规范,依法理财水平不断提高。

(五)加强财政机关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财政部门是政府工作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十五”期间,我们从抓机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两方面入手,使我们的窗口更亮,服务更优。一是强化机关硬件建设。我们对机关办公楼进行了加层改造,扩大了办公面积,完善了安全设施,改造了机关绿化,更新了采暖锅炉,全面改善了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二是落实机构改革工作。按照县上安排,通过考试、考核和演讲等形式,顺利完成了机关机构改革,一批老同志光荣内退,一批年轻干部竞争上岗,为财政机关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建立健全系统组织。根据县委要求,成立了财税系统党委和财税系统工会,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受到市县有关部门的表彰。四是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按照县委要求,我们扎实有序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做到政治学习不放松、业务钻研不懈怠、帮扶结队不马虎、整改提高不流于形式,提高了干部职工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五是狠抓干部学习培训。从2003年起,每年我们都在年初制订全年干部培训学习工作计划,坚持周五学习雷打不动,通过股长授课、请人讲课、学习文件等多种形式,致力提高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六是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着力在政风建设中提高为民理财水平,在行风建设中增强公仆意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局在取得2003年31个涉及部门行风评议第二名的基础上,又于2004年和2005年,在全县政风行风评议中连续两年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树立起了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七是不断加强廉政建设。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我们通过学习《财苑警示录》读本,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组织机关人员上党课和廉政教育课,积极建立健全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内部监督为手段的全县财政系统防腐治腐工作体系。八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每年的“三八”、“五一”、“十一”等节日,局机关都要组织人员,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活跃了机关的文化生活,还进一步陶冶了职工情操,凝聚了人心,促进了机关各项工作的全面争先,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据统计,五年来,财政局先后16次受到省、市表彰,局机关共有68人次荣获省、市、县模范个人和单位标兵称号。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理财观念不断创新、理财思路不断丰富的五年;是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实力稳步提高的五年;是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是财政改革不断深化、依法理财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是财政干部素质不断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增强的五年。回顾过去五年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和启示,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财政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讲全局、算大账、谋长远是财政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则;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关心、县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和支持是财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是财政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财政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理财是财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是财政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这些经验和启示是我们做好财政工作的宝贵财富,必将对我县财政改革与发展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2006年财政工作安排意见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对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全县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及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闻喜、致力求真务实的总体要求,把握战略机遇,以支持我县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提升依法理财水平,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以及《国务院关于编制2006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精神,综合考虑今年财政收支的各方面因素,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7.2亿元。其中:国税部门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地税部门9100万元,比上年增长7.6%;财政部门1800万元。为确保2006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我们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立足创新,狠抓落实,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支持企业发展,培育壮大县级财源。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要求,积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落实好我县新型工业化的“四大战略”。我们要重点发展钢铁、金属镁、装备制造等我县优势企业,全力打造以“海鑫公司”和“银光集团”为首的“四大方阵”,组成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力舰队。同时要大力扶持商贸流通、餐饮、文化、娱乐、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等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收入占我县财政总收入的比重。

二是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财政支出要加大向“三农”的倾斜力度。一要利用财政职能优势,积极争取支农发展资金,努力筹集县级配套资金,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要切实落实好对种粮农民各项补贴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粮食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要列出专项资金,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大对农民技术培训和下岗工人再就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四要按照县委、政府要求,筹措资金,为“村通工程”提供财力支撑。

三是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今年,我们要千方百计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社会问题,全力以赴发展好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我县“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一要落实社保政策,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职工医疗和工伤保险金、农村参保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二要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建设,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及时拨付财政补贴资金。三要积极支持政法机关建设,提高政法经费保障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四要全面贯彻执行省政府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政策规定,积极将“两免一补”资金拨付到位。

四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监管水平。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大财政改革,擦亮财政服务窗口,提升财政服务质量,构建我县公共财政体制新框架。一要加大部门预算力度,将纳入部门预算的单位由去年的30家增至40家。部门预算工作不仅在数量上有所突破,在质量上也要有所提高,要着力完善预算编制体系,编实、编细预算,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二要不断创新财政支付方式,对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财政支出,全部实行直接发放,要巩固和完善“一卡通”发放办法,为全县每个农户建立一个账户,做到凡是惠及农户的资金,都必须通过“一卡通”来发放。三要加大投资评审力度,全年要完成3000万元评审任务,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财政部门决定相结合的财政决策机制,将财政资金支出过程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四要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财政法律法规,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率要达到60%以上。五要严格“收支两条线”规定,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和专户资金管理,加强非税收入的票据管理,规范票据的使用。

五是加强财政法制教育,全力打造两支队伍。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政法律法规,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强化财政支出责任意识,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努力将财政收支活动纳入法制范围,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继续学习和岗位培训,努力打造两支队伍:一是在局机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机关干部队伍;二是在全县范围内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纪律严明、业务熟练、服务优良的会计干部队伍,为全面做好我县财政经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同志们:“十五”辉煌已经铸就,“十一五”蓝图正在铺开。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团结一心谋发展,奋勇争先创佳绩,为开创我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