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税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的发言
时间:2022-12-22 10:53:00
导语:市财税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的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将全市1-9月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二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财抓发展、聚财抓征管、用财抓节俭”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月全市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1-9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3304万元,为预算的80.15%,增长21.44%。其中:税收收入实现23772万元,为预算的81.47%,增长24.72%(其中:国税收入实现4219万元,为预算的94.7%,增长41.29%;地税收入实现19553万元,为预算的78.77%,增长21.64%);一般预算非税收入实现9532万元,为预算的77.65%,增长13.96%。一般预算总收入实现75763万元,增长31.42%。基金预算收入实现16543万元,为预算的36.72%,下降0.25%;预算外收入实现11253万元,为预算的82.05%,下降7.22%;上划中央两税实现15650万元,为计划的90.04%,增长46.44%。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8205万元,为预算的80.33%,增长33.76%。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6190万元,为预算的33.66%,下降3.97%;预算外支出完成9733万元,为预算的70.97%,增长10.46%。
二、财政收支预算执行的特点
(一)收入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回落。今年以来,我市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1-9月,全市GDP实现158.45亿元,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2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11亿元,增长4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6.36亿元,增长21.8%。与此相适应,1-9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44%,超时间进度5.15个百分点。但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发展减缓、“5.12”汶川特大地震和跨期收入入库的影响,1-3月、1-6月、1-9月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为51.97%、30.76%、21.44%,增长速度逐渐回落。
2、税收收入平稳增长,但税种之间不平衡。1-9月,税收
收入增长24.72%。从税种来看: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全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主要增长因素。四税累计完成17750万元,对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额和税收收入总额的贡献率分别为53.3%和74.67%;四税累计增收3481万元,对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收和税收收入增收的贡献率分别为59.2%和73.88%。但营业税由于新增税源有限,1-9月增长速度仅为15.63%,增幅比年初回落3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对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额和税收收入总额的贡献率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和3个百分点。从产业来看:房地产相关产业(包括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等)对全市税收收入的贡献较大,实现税收收入16426万元(全口径),占税收收入总额的24.09%,增长为24.22%;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房地产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减少,特别是地震灾害过后,市场观望气氛更加浓厚,商品房销售继续回落,1-9月,房屋销售面积、房屋销售额同比分别减少46.5%、37.1%,房地产相关产业对税收收入总额的贡献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增幅下降73个百分点。
3、基金收入入库严重欠进度。全市基金收入实现16543万元,仅占预算36.72%。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受房地产业疲软的影响,全市土地交易量大幅减少,与土地交易相关的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分别仅实现12074万元、343万元、49万元,分别差进度15015万元、827万元、196万元,合计影响全市基金收入实现进度35.6个百分点。
4、县(区)财政收入均衡增长。巴州区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95万元,为预算的76.70%,增长16.18%;南江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27万元,为预算的85.41%,增长30.05%;通江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17万元,为预算的85.23%,增长21.65%;平昌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22万元,为预算的81.53%,增长29.95%。南江县受矿产资源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增值税增幅高达76.91%,收入完成情况较好。
(二)支出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支出规模继续扩张。1至9月,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82亿元,为预算的80.33%,增长33.76%。其中民生支出完成21.95亿元,增长33.52%,发展支出完成1.39亿元,增长172.55%。
2、重点支出保障有力。(1)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及时下拨生产性补贴资金,加快农村扶贫开发,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态建设。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32979万元,增长23.21%。(2)支持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专项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发展硬环境,全市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989万元,增长30.86%;加大科技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全市科技支出1404万元,增长84.98%,全市环境保护支出4458万元,增长67.41%;积极研究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支持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确保石油价格改革顺利实施,做好财政补贴落实工作,全市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完成12460万元,增长185.52%。(3)教育投入持续增长。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加大校舍扩建和改建投入,确保全市学生秋季正常入学。全市教育支出71782万元,增长35.81%。
3、民生工程有序实施。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扎实做好民生工程项目资金需求测算,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执行监督,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1-9月全市民生工程已筹集到位资金15.3亿元,完成预算83.42%。
4、全力支持抗震救灾。截止9月底,各级财政安排和社会捐赠我市的抗震救灾资金共计6.66亿元,其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全市按5%-10%的比例压缩公用经费筹集抗震救灾资金1676万元。目前,已按照规定安排使用6.5亿元,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财政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收支平衡压力大
减收因素:一是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停征、5.12汶川大地震出台的减免税收政策等导致政策性减收;二是自然灾害减收,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导致财政收入直接减收3818万元(税收收入2600万元、一般预算非税收入1218万元);三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预计将大幅下滑。增支因素: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兑现公务员津补贴、化解“普九”债务、实施重点工程等。财政支出缺口约5.5亿元,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全市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很大。
(二)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一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我市含税经济成份低,1-9月,我市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78%,远低于全省8.33%的平均水平;二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虚增可用财力,预计全年全市一般预算非税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将达到35%左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2个百分点;三是骨干税源企业集中于矿产、政策性垄断行业,缺乏支柱生产型企业。
(三)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低
我市财政收入总量处于全省末位,增速低于全省24.85%的平均水平,在市州中除“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外排名倒数第二位,与相邻地区南充、达川、广安相比分别低13、12、2个百分点,全年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四、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支目标任务的建议
面对严峻的收支形势,今后三个月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重大发展战略和省财政厅今后五年财政发展规划,按照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坚持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重大部署和奋斗目标不改变,坚持实现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决心不动摇”的总体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完成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开源节流,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1、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坚持把收入征管工作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克服减收因素带来的困难,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财政收入超年初预算6%的目标任务。一是加强财政、税务和其他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征管、科学征管,抓好清欠堵漏,挖掘增收潜力,千方百计弥补短收缺口,确保收入目标任务的完成并力争超收;二是积极探索建立非税收入征管激励机制和“收支脱钩”管理改革,严格执行有关减免政策,确保应收尽收并及时入库;三是加快基金收入收缴进度,确保年初既定目标任务的落实;四是加大对县区收入预算执行的督促检查力度,通过按旬检查督促,按月考核通报等方式,以引起各县区的高度重视,确保全市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强化预算约束,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会议费、接待费、小车购置费支出零增长,努力节约行政成本;优先保障基层政权运转、改善民生、抗震救灾、重点建设、维护稳定等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近期内根据财力及支出实际,认真做好今年财政的预算调整工作,确保实现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积极培植财源,增强财政发展后劲
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前期准备、储备和立项的财政投入,支持全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二是整合财政贴息、税收减免、国债投资、转移支付等多种财政政策,创新财政投资管理和资金运作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和培育支柱产业;三是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四是积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营造诚信氛围,用好用活用足金融资源,搭建好融资平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强化监管,确保抗震救灾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按照市委“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严肃纪律”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明确监管重点,落实监管措施,做到四个“必须”:对象范围必须准确,资金管理拨付必须规范,资金发放必须及时,工作必须深入一线。确保抗震救灾资金使用管理更加规范、安全有效。
- 上一篇:散曲学研究论文
- 下一篇:水利局加强水利经济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