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财税工作会议的讲话

时间:2022-11-12 02:58:00

导语:全市财税工作会议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市财税工作会议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面临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动员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财税工作,充分发挥财税杠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调控作用。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09年,全市财税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去年,在国家宏观形势趋紧、困难加大的情况下,全市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视困难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目标,坚持“四个坚定不移”,继续突出“三大重点”,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促进了城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持续协调和谐发展。初步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全市财税工作实现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和保障。

(一)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得以充分体现。

据快报统计,2009年全市境内财政收入完成5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完成31.2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收6.5亿元,增长26.3%,是历年来增收最多的一年。这说明全市各级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成果在财政收入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是在收入组织工作中,各县(市、区)自觉服从大局,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深刻领会并认真把握市委、市政府实施分类指导的决策,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计一己之失,特别是新泰、肥城两市和泰山区、开发区自我加压,财政收入增幅均达到30%以上,为全市收入增长、结构改善,最大限度地维护地方和群众利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财政收入质量呈现积极向好趋势。

去年,在国家政策调整造成我市地方税收减少2.9亿元的情况下,各级坚持一手抓收入总量扩张,一手抓收入结构改善,特别是各级税务部门自觉服从党委、政府的全局安排,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持依法治税,大力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取得显著效果。全市国税部门共完成税收收入25.98亿元,增长22.95%,其中地方税收4.75亿元,同口径增长32.48%;地税部门共完成税收收入15亿元,增长28.69%,其中地方税收11.35亿元,同口径增长26.61%;财政部门共完成契税和耕地占用税2.79亿元,增收1.86亿元。通过各级共同努力,全市地方税收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同口径增长40.88%,列全省第4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2.1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4.36%,同口径比上年提高6.67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几年税收收入比重持续下滑的局面。特别是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大幅增长,同口径分别增长28.48%、30.26%和31.5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63个、8.33个和3.88个百分点。

(三)财源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以市级工业财源和乡镇财源为突破口,综合运用财税杠杆,进一步加大了财源建设力度。市级拨付资金3500万元,采取财政贴息、奖励、补助等形式,集中支持了重点企业、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了泰山玻纤、鲁能高开、生力源集团等一批骨干税源企业。筹集资金2.33亿元,用于市直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全市共办理减、免、退税6.9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通过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为全市个体私营业户减轻税负30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此外,市财政拨付资金2100多万元,支持了招商引资和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特别是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运转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市县两级财政投入3500万元,重点支持了乡镇财源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四)支持统筹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优先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不断提高职工个人收入水平。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均月收入增加了200元,各县(市、区)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个人收入水平。二是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市级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达1.33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万元,增长29%。三是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市级用于农业方面的财政总投入达2.26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新型合作医疗以及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等方面的资金700万元,用于扶贫开发、少数民族帮扶以及解决人畜吃水困难等方面的资金1000万元。认真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全市农民减负增收3.33亿元,人均减负增收78.43元。四是高度重视基层财政困难问题。省、市两级财政共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4亿元,平均每个乡镇510万元,有效弥补了乡镇财力缺口,确保了基层政权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五)参谋助手作用发挥的更加充分。

各级财税部门立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认真研究财税政策,积极主动地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有的放矢地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去年,我市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23亿元、争取上级专项资金9.13亿元,对缓解我市财政困难,保障重点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农业税收政策调整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由于我市政策把握得准、账算得透,多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基数近3000万元,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的矛盾。

(六)规范管理取得新成效。

各级财税部门积极创新财税体制和机制,财税管理整体水平有新的提高。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都取得了新进展,财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资金分配更加科学、民主、透明。国税部门积极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纳税服务、协税护税、征管质量考核、信息化办税等管理机制,优化了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地税部门在实现规范化管理和信息技术强力支撑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大幅提升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税收征收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去年全市财税工作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财税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去年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运用辩证的观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增收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强势骨干税源少且主要为能源、原材料等传统产

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企业或产品较少,新上企业或项目尚未形成规模优势。二是收入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全市非税收入比重虽然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38个百分点,改善收入结构、提高“两个比重”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三是县(市、区)间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部分县乡财源不丰、人多债重、运转困难,特别是乡镇间发展更不平衡,个别乡镇陷入了无钱办事、无力管事的困境。四是财政收支矛盾尖锐,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城乡协调发展的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收入分配中的一些矛盾和风险不断向财政集聚,整个财政仍处于紧张运行状态。五是一些单位财务管理不严,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花钱大手大脚,损失浪费严重。对此,各级各部门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认真研究生财、聚财、用财的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壮大财政实力,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力基础。

二、充分发挥财税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要注重发挥财税杠杆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财税杠杆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财税部门要跳出收收支支的“小圈子”,充分发挥财税的职能作用,统筹兼顾地调节好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要全力支持大项目建设,努力培植骨干税源。抓好大项目建设就是抓住了税源经济的“牛鼻子”。各级必须把大项目建设作为培植大财源的重中之重,整合力量,全力支持,争取尽快形成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税收贡献多的骨干税源企业。在项目的选择上,必须自觉服从国家财税政策的导向,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限制发展的耗能高、污染重的产业,一律不再给予任何形式的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好、提供税收能力强的行业和产业,要认真落实财政、税收、财务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二是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广借外力促发展。在完善落实好招商引资优惠和奖励政策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认真研究吃透国家的财税政策,弄清楚引进的项目中是否包含那些能够提供高附加值和对增加地方税收最为有利的关键环节,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绝不能“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能力。服务业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性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大部分属于地方收入,是增强地方财力的有效财源,也是广泛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加快培植旅游支柱产业步伐,大力支持银行、保险、证券和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中介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发展,带动和促进全市第三产业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四是大力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培植壮大乡村财源。针对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逐步取消的实际,将乡村财源建设的着力点尽快转移到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上来,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扩大招商引资、加强载体建设等综合措施,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

(二)要注重发挥财税杠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财税杠杆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主要手段。初次分配重效率,主要靠市场来实现;再次分配重公平,主要靠财政来调节。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经济社会进入转型阶段,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和深层次矛盾随之增多。搞得好就能跨过这个坎,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的轨道;搞得不好就会陷入经济衰退、社会混乱的境地。因此,各级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观念,充分发挥财税杠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着力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继续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要按照“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继续加大支农财政投入,确保已实行的财政支农政策不能变,支农投入不能减,已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少,而且要随着财力的增加而增加,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二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牢固树立加快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重的发展理念,将工作重点由生活保障转移到就业保障上来,认真落实关于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积极实施就业援助,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获得就业机会。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困难救助、扶贫开发机制,切实帮助解决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城镇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失地失业农民、失学儿童、困难学生和因病因灾致贫户等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今年,市直最低生活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月人均200元,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适当提高标准。要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经济和教育等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三是继续加大公共事业投入,确保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健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落实好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继续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教科文财政投入政策,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对纯公益的基础教育、基础科研、公共文化设施要确保优先投入。同时,对学校建设项目,要严格把关论证,严格控制教育举债。积极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对公共卫生医疗救助和疾病控制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增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扶持资金,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源头上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生态市建设和“平安泰安”建设,努力营造“蓝天、碧水、青山”和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要注重发挥财政对政权建设的保障作用,促进基层财政实力的增强。

财政是“庶政之母”,保障政权组织建设和正常运转,是财政的首要职责。经过积极争取,我市东平、宁阳两县已基本确定进入了国家扶持范围,岱岳区也有望进入省扶持范围。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省有关部门对我市的关心和厚爱。但是,应当看到,中央与省制定政策的原则是帮扶与激励并重,将帮扶力度的大小与自主解困的努力程度挂钩,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各级一定要抓住这次难得机遇,采取综合措施,上下共同努力,积极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一是要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各级各部门要把控编减人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方面要严把入口、放开出口,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经济利益手段调动单位减人、节支的积极性,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过快增长。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要严格控编控人,防止将来转嫁为财政负担。人事和财政部门要对各县(市、区)财政供养人员进行仔细核查,对财政供养人员特别是事业单位人员增长过快,又享受转移支付仍然反映困难的,要研究财政限制措施。二是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合理界定县、乡财政收入范围,将乡镇实现的工商税收与乡镇财政挂钩,以调动乡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进一步改革现行的财政管理体系,积极推行“乡财县管”,监督、规范乡镇的财政收支行为。三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证乡村运转的基本经费。在积极争取中央、省转移支付的同时,市、县两级也要安排一定数额的转移支付资金。在分配对下转移支付资金时,不仅要考虑其困难程度,还要考虑其主观努力程度,将转移支付额度与地方税收增长、收入结构改善程度、精简机构和人员挂钩,建立起奖勤罚懒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完成全年各项财税任务

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工作目标为增长20%。各级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抓重点,抓关键,求突破。

(一)要在提高“两个比重”上求突破。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标志。去年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我市“两个比重”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与先进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各级必须把提高“两个比重”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持之以恒,紧抓不放。一是依法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各级要把增加税收作为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关键来抓,依法治税、应收尽收。要继续突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抓增收,对一些税收秩序较为混乱的地方和行业,进行专项整治,着力解决漏征漏管和偷、逃、骗、欠税等问题,坚决查处随意减税、免税、缓税、先征后返等行为。要加快建立财经信息网,切实推进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的信息联网共享,建立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将大量隐蔽失控的税源变为可控可管的税源。对这项工作,省政府已经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抓好落实,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要大力推行社会综合治税,借助各方面力量,扩大税收覆盖面。二是要切实抓好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性资金,要按照规范管理、统筹安排的要求,积极创新非税收入管理模式,既要有效控制非税收入的不合理增长,又要将合理合法的收入收好用好,努力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三是要加强对收入工作的分类指导和考核。无论什么时候,增收都要立足于各地财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在工作指导和指标考核上不能搞一刀切。对经济基础好、发展速度快、税源相对充裕的县(市、区),要求要严一点、目标要高一点。经济基础差、财源薄弱、增收难度较大的县(市、区),虽然目前发展也很快,但提高“两个比重”还需要一个过程,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打好发展的基础。在考核指导上,既要督促其提高增收的努力程度,又要防止盲目攀比,片面求快求大,甚至弄虚作假。有关部门要按上述要求,尽快研究分类考核、激励约束的办法,以更好地指导促进各地的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在收入问题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绝不允许超越经济发展和税源实际,无税强收、收过头税或虚列收入,人为控制税收入库等,这要作为一个严肃的政治纪律来对待。要加强财政收入征管质量检查和审计,发现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等问题,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要在深化改革上求突破。

这是做好今年财税工作的重头戏。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本着规范管理、节约支出、提高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抓好四方面改革。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今年我市农业税税率将再降低2个百分点,明年全部免征;从今年起全面取消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自主决定今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各县(市、区)要精心组织,认真抓好政策落实。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和理顺税收征管体制。一方面,要按照依法、精简、效能、规范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和征收方式。另一方面,要围绕强化税收征管,加强财政、国税、地税、公安、工商、金融、建设、交通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综合协税、护税体系。最近,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就此出台了文件,希望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文件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形成上下左右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认真总结去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能推向市场的尽快推向市场,财政能退出的要坚决退出。要加快机关后勤管理改革,撤消机关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机构,把花钱养人、自我服务变为向社会和市场购买服务。积极推行经费定额包干管理,去年市直部分事业单位已实行了这一办法,在财政节支和调动单位自我发展积极性两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要进一步扩大实行范围。今后,财政资金只用来支持“干事”,不再负责“养人”。四是要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今年重点在东平县搞好试点,探索经验,逐步推开。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理顺机构,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扩大范围,提高实效。要改革由政府组织的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活动经费管理方式,对租赁活动场所、购买人员机票等探索实行政府采购的办法。加快推进干部职工职务消费和福利货币化分配改革,今年将对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宅取暖费实行补贴,改“暗补”为“明补”,县(市、区)可根据自身实际搞好这方面的改革。特别指出的是,市直已从2002年开始实行了职工住宅水电费补贴,但至今仍有个别部门和单位负担职工个人水电费,要立即改正。今后,凡是实行补贴的职工福利性和职务消费性项目,各单位一律不准再负担相关费用,这要作为一项严肃的纪律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