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纳税评估的效率与信息化

时间:2022-10-16 02:39:00

导语:浅谈纳税评估的效率与信息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纳税评估的效率与信息化

北京市地税局从2003年3月1日起对北京市所辖纳税人实行“税务检查准入制度”,确立了“未经评估、不得检查”的重要原则。作为稽查准入制度的重要基础,纳税评估已经成为被关注的焦点。纳税评估是国际通行的先进税收管理方法,是在信息化手段支持下税收征管工作的方向性选择。

一、信息化是开展纳税评估的主要手段

由于纳税评估所需要的涉税信息量非常巨大,依靠手工手段往往会事倍功半的客观实际决定的。从北京市看,在地税局登记的企业有60多万户,纳税评估需要100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对不同行业还需要扩充采用指标,经济测算需要各月、历年的指标数据,而这些经济指标又分散在不同的委、办、局、协会等部门,这样庞杂的指标体系的采集、汇总和海量的数据分析,只有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也只有信息化条件下的纳税评估,才能真正体现税务机关的效率与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纳税户的增加,对税务机关的征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庞杂的征管工作,怎样完善税务机关的征管手段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2006年是北京地税的“科技发展年”,北京地税纳税评估的信息化进程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速。对新兴的纳税评估工作可以说是充满了困难与挑战,也蕴涵着希望与收获。

二、困难与挑战

1.税务机关内部信息共享不完善。主要包括纳税评估与征收管理部门、与税政管理部门、与税务稽查部门等几个方面的信息共享和交换,一是在核心征管系统中解决秘密权限与实际审批操作不冲突下的综合查询;二是上述部门独立形成的税务信息的交换。

2.与其他部门沟通渠道不顺畅。纳税评估依据的信息还包括通过信息交换从其他部门获得的各类涉税信息,包括工商局、国税局、财政局、交管局、房管局、建委、教委等政府机关的信息以及银行等经济部门,甚至是协会、媒体的信息等。在北京地税目前正在开展的房地产业专项纳税评估工作中,通过与建委的信息共享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因此,必须加强与政府其他部门的业务衔接。但是由于部门间信息化发展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市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

3.尽快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优质高效的纳税评估工作需要评估人员掌握税政、通晓财务、熟悉征管、了解相关法律、精通评估流程、熟练计算机操作,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较高的约谈技巧。而且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貌及纳税人的详细情况和特点,掌握审核、评析、测算、取证、质询的全部技能,这要求税务人员尽快提高综合素质。

三、措施和建议

1.完善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加快实现与相关管理部门如工商、技术监督、经贸委乃至交通管理等各个部门的联网和信息流交换,借助庞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存储以便于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掌握纳税人的各种经济信息,充分利用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的比对功能,进行相关信息的比对,从中寻找差异,进一步拓宽纳税评估的监控范围,提高纳税评估的工作效率。

税务机关内部建立有效的工作衔接制度。一方面赋予评估机构合法而完整的获取数据信息权限,另一方面,制定防控程序以规范评估机构的查询行为,从而保证权力行使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维护系统数据的安全和稳定。

2.完善信息资料获取手段和制度

信息资料的采集需要有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手段予以保障。首先,完善纳税申报表的设计,设定逻辑关系更加严密、具有更高相关性的数据申报项目,保证申报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在基础环节最大限度地避免申报信息遗漏或者虚假申报等情况的发生。其次,完善财务报表的申报制度,使评估机构最大、最快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动情况,为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奠定基础,实现对税源的动态监控。

3.尽快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

纳税评估工作的特点,要求评估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因此,一方面要在加强干部的理论培训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组织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工作交流和业务培训,提高评估人员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稽查等部门的反馈信息,不断总结评估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综上,通过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纳税评估的效率,实现纳税评估掌控税源基础、树立诚信企业、建立新型征纳服务关系、打击各种偷逃抗税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