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县政协闭幕式上的讲话
时间:2022-01-30 09:21:00
导语:县委书记在县政协闭幕式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位委员,同志们:
2005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过去的五年,县政协在县委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部门、各单位及各界人士的积极配合下,拓宽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有效地履行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推动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县初步形成了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县政协五年来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县委对政协工作也是满意的。在此,我谨代表中共X县委,对各位委员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过去的“十五”时期,是新世纪开端的五年。从国家宏观层面看,我国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党中央和国务院相继部署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从我县发展层面看,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决策,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十五”时期,是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一是面向市场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五年来,经济发展逐渐摆脱了行政手段的干预,转入了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格局。县属企业基本实现了改制,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发展活力大大增强。农民逐步成为市场主体,以市场定生产,调结构、奔小康的积极性高涨。三产业完全市场化,由市场配置资源,实行优胜劣汰。二是人们需求多元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已由对物质利益的需要逐步过渡到物质利益、精神文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人们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体制改革中社会矛盾显性化。历史遗留的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县乡事业单位改革、移民安置补偿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矛盾逐步显现,成为影响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十五”时期,是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探索期。我们紧密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地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五年来,共有90余户国有、集体企业实行整体改制,1.4万余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特别是按照“低进低出”办法,创新解决了原集体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遗留问题,使3000多名职工老有所养。县级事业单位改革深入开展,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2000余名事业人员公平竞争上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全县共精简事业站所222个,分流安置343人。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和公推直选、社会评价、“三联三评”、开放基层党务、扩大县委全委会权力等“五项工作”,党内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试点,每年争取中、省、市对农民大病救助投入约1600万元,累计有2.2万人次从中受益,报销住院费1219万元。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纵贯中华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全面取消,种粮农民开始享受补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推进,“部门预算”、“乡财县管”和“村帐乡管”做法收到实效,经验在全省推广。积极探索化解县、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供销社股金、合作基金会、国企改革职工安置补偿形成的债务和城市建设负债、交通建设负债、乡镇负债及村级负债大大降低,历年拖欠的2500万元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基本兑现完毕。
“十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期。“十五”期间,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据初步测算,“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其中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6.5%、17.7%、11.9%,三次产业结构从46∶26∶28调整为36∶33∶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0年的18个增至2005年的30个,总产值、增加值从5.2亿元、2.1亿元分别增至19.2亿元、7.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9.9%、28.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7004万元增至1.14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17.5%,剔除农业税停征因素,五年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全口径收入由1.1亿元增至2.5亿元,年均增长18%。全县国税收入由5640万元增至1.4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4%,广遂路X段、桐子壕航电枢纽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建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7亿元增至39.4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41元增至2890元。县城建成区面积由3.8平方公里扩大至7平方公里,主要街道和人行道全部改造,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房价由每平方米250元左右上涨至近700元。全县通乡公路油硬化132.7公里,新建村级公路489公里,县内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县城招生容量新增4000人,初中升高中比率由38.1%升至70.5%,省级示范高中从无到有,达到2所,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由226人增至1247人。吸纳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358人,专业技术人员万人拥有量由85人增至90人。卫生医疗机构由608个增至663个,标准床位由848张增至1100张。有线电视用户由3.5万户增至9.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由2.5万部增至14.6万部,移动电话由1.1万部增至13.4万部,互联网从无到有,接入户达2500余户。城镇低保由4350人增至13814人,农村低保达到3000多人,养老保险覆盖面由2.3万人增至3.5万人。
“十五”时期,是产业经济竞争优势的形成期。五年来,始终坚持狠抓产业经济发展不放松,工业、农业已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电力、食品、机械、轻纺工业快速成长,华能东西关电厂、华润蓝剑啤酒有限公司、桐子壕航电公司、安泰集团、万千饲料公司、川粮米业公司6个亿元产值企业已培育成功,工业经济发展在全市处于领跑地位。将生猪产业作为全县的立县产业来抓,大力推进PIC、DLY等优质猪产业化,初步建立了防疫、良繁、饲料生产、规模养殖、加工、环保、合作社、信息交易八大体系,生猪产业综合指标名列全省前茅,生猪产值由2000年的3.1亿元增至2005年的9.1亿元,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由2167户增至4138户,其中1000头以上的由3户增至58户,良种母猪存栏由86头增至6.5万头。改革茧丝绸体制,整合蚕茧资源,拓展蚕茧基地,桑茧丝绸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安泰丝业成为全省最大的自动缫丝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一江四河丰富的水资源优势,通过网箱养鱼、流水养鱼、工程养鱼、稻田养鱼等多种方式,水产产业稳步发展,水产总量由1.05万吨增至2.05万吨,水产品牌在川东北片区享有盛誉。甜橙产业规模发展,推广枳橙砧容器育苗,全县栽植甜橙逾5万亩。粮油产业从小到大,川粮米业、大新食品、瑞丰植物油等一批粮油骨干企业蓬勃兴起。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种植面积达6万亩。
已经到来的“十一五”时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是有利的,蕴藏着良好的机遇。从国内看,我国已处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发展机遇期,即将面临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并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和优势特色产业等领域不断拓展,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大支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大城市产业结构实施调整,生产要素将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十一五”期间,全省投资总额将超过2万亿元,全市投资总额将超过700亿元,兰渝铁路和南合高速公路X段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有利于我们借势发展。同时,我们拥有嘉陵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和工农业发展形成的产业优势,为我们承接发达地区要素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兰渝铁路、南合高速公路的建成,我县作为成渝经济圈和渝广南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与成都、重庆等特大城市的时空距离正在缩短,初步具备了成德绵经济走廊10年前的发展基础,区位优势有望转化成配置资源的竞争优势。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内各地区之间为争取自身有利的发展条件和优势地位,提升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在要素资源、产业项目、产品贸易、政策环境、区域形象等诸多领域,不断展开竞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两难选择越来越多,如劳动力输出,实际上是发达地区享受了人口红利,但对不发达地区来讲,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是总量不足,竞争力弱。按人均GDP计算,我县2005年是5300元左右,仅为全省人均GDP的55.8%、全国的44%,被发达地方进一步拉大了差距。且工业缺乏企业(集团)支撑,农业产业化推进缓慢,三产业档次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过大。二是财政仍然拮据。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刚过亿元,财供人口人均收入不足万元,且还面临着建立公共财政的压力,预算支出缺口较大,且政府债务负担仍然较沉重,保稳定、保运转的压力大,相当一部分乡镇运转困难,已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三是困难群体比重较大。农民因灾、因病致贫现象还比较严重,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四是干部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少数干部思想保守僵化,墨守陈规,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精神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我县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形象。五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社会治安状况仍需进一步改善,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面对激烈的竞争,正视现实的差距,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步伐,按照县九届四次党代会确立的重点,加快推进重庆产业升级的转移基地、川渝重要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嘉陵江流域风光优美的休闲度假基地建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努力从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X。
“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以宽广的眼界审视瞬息万变的形势,以敏锐的思维把握时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创新战略、企业战略、招商战略,才能适应激烈的区域竞争,缔造发展的比较优势,做到先人一拍、快人一步、胜人一筹。
实施人才战略,集聚发展合力。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拥有人才才能拥有未来。决胜“十一五”,关键在人才。当今世界,国际国内竞争加剧,对资源的争夺白热化。人才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特殊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极其重要和无可比拟的作用,是否拥有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乡土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五支人才队伍已成为一个地方能否快速发展的决定因素。近年来,我县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人才流失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最近,县上准备开展重化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但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竟然还没找到一个化工专业的本科生,这样的人才储备现状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围绕人才总量的增长、人才结构的优化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三大目标,抓住培育、引进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营造政策体制、社会舆论、工作生活三大环境,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来。一是多管齐下育人才。进一步加大选送各级干部尤其是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力度,引导他们更新思想观念,增强各级党政人才管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高等院校深造,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遗余力地推进县内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提升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水平,围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养一批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二是灵活机制引人才。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引进的人才多,哪个地方发展得就快;哪个行业引进的人才多,哪个行业发展得就好。县上决定成立县人才储备中心,从今年开始,除教育和卫生系统外,由县人才储备中心具体负责全县的人才选聘、管理工作,探索构建开放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坚持每年选聘一定数量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充实高中教育,打造高中教育品牌;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兼职、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县外智力,借脑发展。三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的培养、引进是手段,使用才是目的、是关键。要坚持高效益用人才的原则,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真正的人才政治上快进步、经济上得实惠、事业上有成就。深入实施“名医”、“名师”、“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创业积极性,以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人才战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全县的人力资本总量和水平,真正把全县人口数量优势化为人力资本质量上的优势。
实施创新战略,增添发展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一些旧的体制将会被打破,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避免的接踵而来,如果始终以老眼光、老框框、老办法来看待和处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展就将停滞不前,甚至会使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丧失。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在全县掀起建设创新型机关、创新型干部、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公民的热潮。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不懈推进观念、制度和方法创新。推进观念创新,就是要进一步破除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意识,树立敢闯敢试、勇于突破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意识,树立大胆开放、勇于改革的观念;破除畏首畏尾、无所作为的意识,树立知难而进、勇于碰硬的观念;破除拖拖拉拉、按部就班的意识,树立只争朝夕、勇于跨越的观念,对发展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争论。推进制度创新,就是要努力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城市经营与建设、民主政治等方面建立科学的机制和体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进方法创新,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以市场的手段配置资源,使自己的工作方法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要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把主要精力用在调查研究上,用在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社会情绪、弘扬社会正气上,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二是必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谁掌握了科技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没有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科技链与产业链相衔接的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用新技术、新装备把传统产业改造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产业,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三是要积极鼓励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是竞争力的核心。目前,我县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产业竞争优势还处在一种低水平状态。要围绕主导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企业战略,夯实发展基础。企业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增加就业的主要载体、集聚财富的有效手段,企业是创造财富的组织。沿海发达地区之所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就在于培育了一大批实力强劲的企业。去年11月份,省委组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县负责人赴山东、湖北、江西学习考察。山东邹平县的魏桥创业集团是世界上纺织能力最大的棉纺织企业,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32亿元、利税25亿元、自营出口创汇近6亿美元,仅此一家企业便使邹平县一跃成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并确保了经济总量逐年翻番。山东寿光是知名的农业大县,但寿光的华泰集团现在已是全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销售收入达150亿元。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企业强县”意识,切实尊重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贸服务企业,引导企业增强发展意识、扩张欲望,使之不断做大做强。未来两三年,要重点打造华润蓝剑啤酒、肉食品加工、茧丝绸、饲料加工、电力、粮油加工储运等6个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集团(集群),以大企业带动大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工业集中区的投入,力争今年建成1000亩规模,并积极引进企业集中区发展。以后每年再扩大500—1000亩,经过五年的努力,规模就可以达到2—3平方公里以上。搞工业也必须要有新的观念,不要仅仅立足于本地农副产品加工,凡是工业都是外向的,今后的工业项目更多的是要立足于引进。同时,注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要有计划地选派企业负责人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健全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荣誉感。
实施招商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招商引资的力度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越舍得在招商引资中给优惠政策。政策越优惠,企业落户发展也越多,地方经济发展就越快,从而形成了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即赢家通吃。X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比发达地区出台更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甚至在一定时候可能要比发达地区牺牲更多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否则,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绝不可能实现。我们要牢固树立“扩大开放才有出路”的观念,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紧紧抓住成都、重庆等周边大城市及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优良服务,改善投资环境,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民风纯正、热情友善人文环境的打造,要真正树立人人都是招商环境的观念,让外地投资者在X发展得舒心安心。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推进重点行业、优势企业、各类闲置资产对外招商,精心规划编制一批对外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工作的力度,提升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大力引进总部经济或分部企业来X投资发展,以宽广的胸怀迎接来自各地的客商,以大招商推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四大战略”的核心是加快X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落脚点在于推动全民创业。X的幸福,只有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推动全民创业,要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发展的氛围,在全社会弘扬创业光荣、懒惰可耻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家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对等、靠、要甚至期望通过上访获利的风气要予以纠正,对诈骗、偷盗、抢劫等不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让沉醉于麻将赌博者解脱出来,让抱怨指责者转变过来,让观望犹豫者坚定起来,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心一意抓发展,一心一意促发展。推动全民创业,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倡全民学知识、转理念,学技能、谋事业。引导人们树立这样一种理念:资金在流动中增值,资本在投资中获利。鼓励居民转变理财观念,增强投资意识,在基本储蓄的条件下,投资国债、基金、股票和县域经济的各个产业。推动全民创业,要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即企业和消费者。要降低工商注册门槛,构建公司注册绿色通道,加快发展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跃第三产业。要进一步转变消费观念,尤其要鼓励民间消费,扩大民间消费,发掘消费热点,创造消费市场。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十五”的辉煌征程,已经划上圆满句号,“十一五”的美好前景,等待我们奋力开拓,我们已经跨入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的一年。新的形势令人鼓舞,新的任务催人奋进,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光荣而神圣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我们一定要在县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人才库”、“智囊团”的作用,紧紧围绕“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政协的人才智力优势切实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X发展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做一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政协委员。
新年来临,春节将至。祝各位委员和同志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谢谢大家!
- 上一篇:副县长在政协提案办理视察评议会议讲话
- 下一篇: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汇报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