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履行职责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时间:2022-08-03 03:48:00

导语:积极履行职责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积极履行职责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党的****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基于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规律而提出的重要观点,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同志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见,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就是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为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处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第一线,肩负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责任。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认识党的执政方式和治理理念的转变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主动适应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进步的新要求,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监督工作,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强化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执政为民

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公共权力在宪法、法律的规范和控制下,正当、合法、有序地产生、分配、行使。对权力监督与制约,是现代宪法与民主政治建设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体系中,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最具民主性和广泛性的依法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在监督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监督“一府两院”的方式和方法,保障和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监督工作。要进一步改进监督形式、完善监督程序、增强监督的刚性和公开性,切实提高监督实效。对视察、执法检查、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加强跟踪及监督,督促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整改,促进国家机关严格依法行使职权,维护人民的利益。

2、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

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将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对人大决策能力的检验。人大常委会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过程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定,使重大事项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时做出决定和决议,使党的主张依照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

党委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推荐提名重要人事任免事项是党的执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对“一府两院”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是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人事任免工作。一方面,在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的同时,认真落实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依法选举和任命人员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做到知人而善任,为人民把好关;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增强人事任免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切实提高人事任免工作质量。要加强对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的“一府两院”工作人员的任后监督,认真开展对依法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述职评议,积极探索深化评议的途径,促进“一府两院”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明、执政为民。

3、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巨大的民心工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其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能否切实依法行使,直接影响到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因此,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与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的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代表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创新代表工作,通过代表的作用把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和作用切实有效地发挥出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要通过加强和改进组织、引导和服务工作,拓宽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形式等手段,切实发挥代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人民所求的知情参政作用;要通过加强代表议案以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督办工作,发挥代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桥梁纽带作用;要通过改进和完善代表工作,加强代表培训,建立有效的保障履职机制和激励机制,帮助代表提高使命感、责任感和依法履行职责的水平,激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整合民意、凝聚民心、增强社会活力的积极作用,为保障社会协调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二、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履职能力

增强地方人大的创新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多年以来,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它还是一个年轻的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宪法和法律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了规定,但在许多方面还较为原则。这就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在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下,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应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不断增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就是要按照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9号文件提出的把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的要求,切实加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政治思想建设、工作作风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地方人大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好地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第一、要加强理论学习。要认真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论,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要创新人大工作的具体方法和工作制度,完善适合国家权力机关的、充满活力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不断推进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保证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行职权,促进构建和谐社会顺利进行。

第三,要加强队伍建设。要优化人大常委会和各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优化代表结构,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要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作风过硬、团结合作、勤政廉政”的要求,加强人大机关干部建设,提高人大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要畅通人大机关干部的交流渠道,提高人大工作人员的综合办事能力,为履行职责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为政治文明和法制建设开辟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为实现人大监督工作的新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抓住机遇,积极探索依法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和方法,切实发挥在促进、实现和保障社会和谐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