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立法听证的和谐价值

时间:2022-08-03 03:46:00

导语:浅析立法听证的和谐价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析立法听证的和谐价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提出的重大任务。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要有一定的实现形式和制度。本文认为,立法听证正是这样一种形式和制度,它的出现和发展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又必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体现其应有的和谐价值

一、立法听证坚持走群众路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群众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民主法治。民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和谐社会必然是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应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有一定的实现形式和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同样如此。现实政治生活中,由于缺乏一定的实现形式和制度,造成民意表达渠道极不顺畅,社会主义民主往往无从体现。而立法听证的核心价值正是在于坚持立法的群众路线,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推进立法的民主化。

社会主义社会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体现人民的利益,立法机关,即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设置目的是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但如果民意没有表达的渠道,上述目的能否实现就很值得怀疑。现实立法中没有很好代表人民利益,甚至出现损害人民利益的立法腐败等现象并不罕见。立法听证不仅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立法过程,表达自己的意志,而且有助于他们了解和监督立法过程和立法决策,从而使立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公众的利益、意志和智慧。而且,立法听证扩大了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弥补了民主选举制度的不足,拓展了现有民主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因此,立法听证是地方人大在立法领域积极探索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新方式,是我国民主政治实践新的发展,体现了人民代议机关的人民性,保障了人民意志在立法中的体现。作为民主的具体实现形式,立法听证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保证了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人民群众真正树立起主人翁的意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立法听证遵循公平正义程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

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准。同志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协调矛盾,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关键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一些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凸显,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如果各方面利益调整的好,就能进入黄金发展期,反之则会落入“拉美陷阱”,更谈不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利益的调整主要是依靠法律。立法工作的实质就是对各种利益关系的分配、界定和协调。而立法能否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关键是能否体现、促进、实现和保障公平和正义。作为“开门立法”的重要形式之一,立法听证源于自然公正原则,其本身追求和体现的是一种程序的公平和正义。公平和正义的程序是立法听证的核心内容及法理基础。

笔者认为,程序上的公平和正义,将有效地促进实体公平和正义,为实体正义提供最可靠的保证。以公平和正义促进公平和正义,这是法律的重要内涵之一,立法听证的价值目标是符合这一内涵的。在目前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在立法决策之前以及立法过程的其他有关阶段,立法听证使各方利益都能得到公正平等的反映,使各方的要求得以直接表达,也有助于他们监督立法过程尤其是立法决策,从而使立法更好地或尽可能地体现他们的意志。因此,这种公平和正义的立法程序特别有利于均衡各方面的利益,把不同利益诉求引发的争执和冲突引导到可调控的范围内,在既定的原则下解决问题,从而保持社会的和谐。立法听证不仅仅是一个民意的征集和表达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利益各方在公开、透明的民主程序中进行碰撞和协调,以求其利益最后在法律中得到均衡体现的过程,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了一条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正义和公平就是在这种老百姓看得见的形式中实现的。事实上,对于立法机关这个特定的利益主体而言,立法听证也是对立法机关的监督,是对立法机关利益与其他有关方面的利益的协调,有利于增强群众对立法机关的信任感和认同感,从而不仅仅是在形式上的变革,而且体现和促进了立法机关运作公开、公正的程序要义,契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立法听证促进科学立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治保障。

笔者认为,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的和谐有赖于法治的实现。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还远不是法治社会。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明确提出:“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1)。

目前,我国不少的法律法规执行效果不佳,首先就是因为制定的法律还不够科学,还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良法。立法听证首先开辟了提高立法质量的新途径,有助于良法的产生。立法听证,提高了立法透明度,有助于立法主体接受监督,突破立法中原有的一些体制内封闭运行的弊端,遏制立法腐败,减少立法中部门利益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等;立法听证体现了立法技艺、方法、途径的不断完善,有助于立法主体充分了解实际情况,从而作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立法决策。

法治社会的另一方面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目前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漠,依法办事的理念还没有很好树立。立法听证,贯彻民主立法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吸引了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并引起各有关方面较大关注,促进社会公众真正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培养和增强了他们以当家作主的心态对待法律。同时,立法听证遵循了公正和正义的程序,极大地延展法律的可信与权威,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法律、法规、规章,便能获得社会公众的自觉认同和拥护,减少法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社会抵触心理。另外,对公众而言,他们不仅实现了自己意愿的真实表达,而且还进一步了解法律的内容、立法精神等,提高了法律意识,从而有助于法律得到更好地遵守。

四、立法听证推动民主实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人文精神。

笔者认为,社会是否和谐,从深层次看,决定于这个社会是否具有和谐的人文精神。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赖于和谐的人文精神,有赖于具有和谐精神的社会公民。反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和谐的人文精神,培养具有和谐精神的社会公众。民主需要一定的实现形式和制度,和谐的人文精神也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制度,长期不懈地予以培养。在我国,普通的公众直接参与民主的实践,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情况,数量少、程度浅、范围窄,另一方面他们的民主参与精神和素质修养也不够成熟。这与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传统政治文化是分不开的,也是与我国走向现代民主、现代法治的大国的政治理想相去甚远的。立法听证,是广泛的社会主体直接参与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的政治实践,尤其是社会公众直接参与民主、享受民主的有效途径。实行立法听证,可以为相当广泛的社会主体提供具有制度保障的经常化的民主实践机会。通过这样的民主实践,社会公众可以学会对社会政治的有序参与,学会在争取、维护自己的权益时,进行合法的诉求;学会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里,具体、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通过这种可以看到的民主,社会公众感受到实在的而直接关系自身利益的民主,从而逐渐形成民主意识,成为成熟的民主社会的公民。同样,公平和正义、法治也通过这种形式得以实现,公平和正义、法治的精神也得到相应的培养,这些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有可少的人文精神。

五、立法听证借助新闻宣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舆论氛围。

立法听证是在地方人大的立法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立法听证采取的主要是听证会形式全国首次立法听证会是1999年9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就《广东省建设工程招标管理条例》举行的听证会。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正式将听证制度引进立法领域。可以说,立法听证在我国还是个新事物。据统计,自1999年至2004年底,全国各省级人大常委会只对39件地方性法规草案举行了38次立法听证会。可以说,目前我国的立法听证举办时间较短、范围不宽、形式单一、频率较低,规模一般也不可能很大。但它的示范意义是巨大的,它带动的各种媒体所汇集、传播的舆论,也成为事实存在的无形的听证会,吸引广泛的社会关注。各地人大举行的立法听证会一般都公开举行,并且注意借助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媒体的宣传报道,不仅是对法律本身的宣传,而且是对民主精神的宣传,是对人大地位和作用的宣传,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立法听证本身需要制度规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的立法听证制度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立法听证实践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听证成本过大、听证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实质意义、听证操作不规范、听证内容缺乏针对性、听证后的意见没有得到较好处理和反馈等问题。笔者认为,立法听证本身也需要制度和规范,才能长期、有效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有的贡献。因此,立法听证不仅是要成为一种常态的立法方式,而且更要成立一种立法制度,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听证法》。这样上述问题才能得到较好解决,立法听证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和谐价值,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长效机制。

总之,一方面,立法听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体现和部分实现了上述价值,但另一方面立法听证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制约着其价值的更好实现。笔者认为,这需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加以重视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