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
时间:2022-08-03 03:45:00
导语: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会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履行职责,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大力推进民主法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障
民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机制,法治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有赖于完备的法律来引导、规范、约束和保障,而且必须增强全社会的守法意识与法律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督促和监督“一府两院”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加强立法工作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国家立法活动,使法律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大立法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可采取座谈会、论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集中群众智慧。人民群众通过参与立法活动,有利于加强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同时,在立法过程中吸收人民群众参与,也是在人民群众中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的需要,任何法律法规只有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成为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2、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善于发现和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法律法规实施中涉及构建和谐社会全局的、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尤其是对执法检查、视察、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加强跟踪监督,督促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整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要督促和监督“一府两院”维护社会公平,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等活动提供公平的机制、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的发展机会。要督促和监督“一府两院”高度重视和处理社会矛盾,努力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融洽的社会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坚决打击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假冒伪劣、“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禁有令不行、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使每个公民都能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安全与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石,选举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几经改革,其科学性、民主性及可操作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反映出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必须改革和完善。首先,要继续坚持差额选举的制度。实行差额选举,既为选民或选举人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机会,也使选举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保障选举人的民主权利。其次,是改革候选人的提名方式。目前实行的人大代表候选人提名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应当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较大竞争性的选举,让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讲,回答选民询问等,使选举不但能体现人大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而且可以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民主选举的政治热情。再次,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在进行直接选举试点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使选举更符合民主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高政治民主化程度。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人大代表选举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像人大代表参选热,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有个别人不按正规途径和程序参与选举,甚至出现贿选行为。因此,要加大对贿选案件的查处和制裁力度,维护人大选举的纯洁性,确保选举公正。
二、加强人大工作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机制保障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行之有效的国家根本制度的监督。目前,监督工作存在形式化监督偏多,实质性监督偏少;一般性监督偏多,刚性监督偏少。在监督工作中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工作报告、述职评议、个案监督等形式比较多,而法律赋予的质询、发法律监督书、设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等手段、形式则很少。要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就要不断提高对监督工作的认识,既要注重监督的程序和形式,更要注意监督的实质内容,并要运用法律赋予的多种手段,建立相关制度,提高监督的实效。当前人大监督的重点,一是加强对宪法、法律实施的监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二是加强对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工作的监督。要督促和支持政府依法行政,督促政府有部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执法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近年来,我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党的中心工作,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工作汇报,组织代表视察和民主评议等,加大监督力度,支持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
三、密切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职能作用
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千方百计化解人民群众内部的矛盾,缓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人大作为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代表素质,发挥代表作用。但由于目前人大代表选举缺乏竞争机制,对代表履行职权缺少有效的监督,代表素质参差不齐。有少数代表没有很好地行使法定的职权和履行法定的义务,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因此人大常委会要通过创新代表工作思路,完善代表的履职机制和监督机制。
1.加强学习培训,为人大代表行使职权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人大代表必须具有一定的参政履职能力,既要懂法律、知政策,掌握一定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城建等方面专业知识,又要熟悉人大的工作情况,能够写好代表议案或建议,并能在审议“一府两院”工作中大胆进言献策,因此,抓好代表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组织代表参加立法、执法检查、评议、专题调查等活动,有利于增强代表的民主和法制意识。
2.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为代表履行职务创造条件。人大代表是选举产生的,代表的权利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代表应积极参加各项检查、视察、专题调研,走访选民等,拓宽代表知情议政的渠道,密切保持与选民、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我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市、区人大代表“接访日”活动,滨江街设立选民联络点等形式,使代表及时地倾听群众呼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欢迎。同时,人大代表要树立为民意识和责任意识,敢于反映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己任,以履行代表职责为使命,当好人民意志的代表者、人民权力的行使者。
3.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工作,完善代表监督机制。区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因此,可实行“代表接待日”和在选举区设立意见箱,人大代表定期回选区听取意见,回答选民提出的问题,还应推行代表向选民述职的制度。公开代表履行职务的情况,由选民给代表打分,直接接受选民监督。代表接受选民评议,及时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给人大和政府部门,同时也将政府的决策、工作情况传递给人民群众,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社会稳定,增强选民对代表的信任和支持。
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地方人大常委会作为担负法律赋予职权的工作机关,要积极探索人大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 上一篇:地方人大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 下一篇:进一步推进和创新地方人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