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间:2022-08-03 03:34:00

导语:谈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谈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社会形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年初,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在新的形势下,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如何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是我们人大工作面临新的课题。下面就此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

纵观古今中外有许多人曾研究、探寻过“民主”这个问题。其中,列宁曾说过,“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本国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并且都是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国各族人民享有的最广大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什么是“法治”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同志1996年《在中共中央举办的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他还指出:“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完备的法制,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因此,民主与法制不应孤立存在,而应该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民主是法治原则确立的前提,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我们也应该看到历史的经验同时表明,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与该国或地区政治制度的民主化程度成正比的,政治制度民主程度越高,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高。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只有在以民主制度为基础的社会里,法治才能得到真正意义的实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主要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既体现了民主与法制的统一,又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部署,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中居于首位,比其它五个基本特征要高一个层次。没有良好的民主和法治,社会将失去公平、正义、诚信和良好的社会秩序等,更谈不上社会和谐发展,民主和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两大支柱,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

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民主法治环境,是时代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历史使命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封建统治时间相对较长的国家,封建专制传统思想比较多,民主法制思想传统比较少,而且中国又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为政在人”的积习对现代社会仍有较深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民主法制体制虽然建立了,但是在“”和“”期间片面强调“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列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思想。既违反自然规律又不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而且用斗争手段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反而加深了社会矛盾和社会结构的撕裂,由于这一思想的主导,我国的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到了崩溃的边缘,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解放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虽然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社会是稳定的,但社会的公开程度与和谐程度还不够理想,人才、资源、资金、产品分配还存在不公,“权大于法,权重于法”和“以权谋私”、“以权压法”等现象仍存在,“人治”和“人治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它的市场。比如:最近发生在我国多个省市的一系列煤矿矿难事件,特别是广东省兴宁市大兴煤矿“8.7”特大透水事故就是反映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的现象。还有今年报道的“佘祥林事件”就是一个司法腐败的典型例子,是对民主法治精神的扭曲,这此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越来越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明确地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作为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并将政治文明写入党章,也写入了宪法。但是要真正做到“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今后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任重而道远。

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国的主导作用,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有机统一起来,畅通民意渠道,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形成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心情舒畅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时代赋予人大的历史使命,也是时代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应抓住历史机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起重大的历史使命,扮演起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三、人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积极发挥“四大作用”

(一)积极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四大职权。和谐社会的构造既有赖于完备的法律来引导、规范、约束和保障,又必须增强全社会的守法意识与法制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近年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发展很快,但与改革相配套的立法工作仍然滞后,有些立法还不同程度存在片面反映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现象,有些法律还存在立法的“盲区”,这些都应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通过人大的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不断统筹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很多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虽然没有立法权(区县级以下),但是都有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的主要职权。比如,花都区人大为了确保法律、法规在本区的正确实施,不断加大对“一府两院”的执法检查力度。仅2004年就重点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广东省城镇房地产登记条例、广州市建筑条例、广州市社会性保险条例、广州生态公益林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以及新施行的行政许可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2005年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检查。另外,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还承担着法制宣传教育的重任,区依法治区办在法制宣传教育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每年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每年组织一至两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知识考试等。

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人大要坚持和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积极发挥监督作用。

行使监督职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经常的大量的工作,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监督职权的时候,又与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两方面职权的行使,关联密切,相互渗透。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主要是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还有对被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通过监督及时化解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各种矛盾。

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抓住有关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实施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执法检查,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又如围绕本地区的工作中心,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监督的重点;又如加强对政府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还有坚持把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结合起来,把任前监督和任后监督结合起来等。通过监督,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目前,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应加强。人大应通过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工作的实效,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与此同时我们在监督工作中还要学会掌握一定的监督艺术和“度”,认真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达到“监督和被监督”的和谐统一,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由人民群众选举出来的各个方面、各个阶层的精英,在群众中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人大代表既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联系各选区、选民的纽带和桥梁,也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民意机关,人大代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平台为民代言,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我们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特殊优势和作用。

人大及其常委会应把代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高代表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不断增强为代表服务的意识,积极开展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等。花都区人大常委会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开展代表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有所创新。比如:组织代表学习;组织代表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情况汇报;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活动;组织部分代表参加常委会的执法检查;组织代表参与评议活动;组织代表联组开展专题调查活动等。还根据常委会审议的内容,联系实际,请一般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干部旁听法院庭审;为方便人大代表提意见、建议,区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印制了专用的信纸、信封发给人大代表,开设绿色邮道,畅通与代表联系的渠道;鼓励和指导代表自选专题,自行组织,自愿参与视察和调研活动,提高活动的多样性;加强督促检查,提高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质量等。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矛盾的重要民主渠道”的作用,使他们成为一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主力军,使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四)积极发挥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加速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已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地出现,解决问题的新经验也会不断地产生,我们的法制建设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地深化、加强、健全和完善的过程。所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权的时候,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发挥依法治国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正确认识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对于今后我们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