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监督作用

时间:2022-08-03 03:24:00

导语:浅议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监督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议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监督作用

总书记在谈到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时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建设法治政府,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体系中,全国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最具民主性和广泛性的依法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

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发挥其监督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呢。下面,笔者试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的依法监督

(一)地方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权力,是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

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地方人大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在推进和完善地方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都肩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标志是公共权力在宪法、法律的规范和控制下,正当、合法、有序地产生、分配和行使。如何保证公共权力严格按照宪法、法律的规范和控制下行使,就必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即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要实现公平正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社会基础,就要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职能,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构建营造公平规范的权力运行环境。因此,地方人大常委会必须肩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职权,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监督作用。

(二)地方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监督,是保证公共权力的依法行使的重要机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证公共权力的依法行使,就是保证行政、司法权力合法、合理地调整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职责行使职权,努力建设透明、诚信、负责、理性的法治政府;保证司法机关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及时矫正社会上存在的不合法行为,使失衡的社会关系迅速得以恢复,使失和的人际关系重新达到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性保障。

在实践中,地方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督促政府维护社会公平,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等活动提供公平的机制,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的发展机会。

二是要督促政府高度重视和处理社会矛盾,努力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融洽的社会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严禁有令不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要使每个人都能依法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使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

三是要督促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服务功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社会安定有序的运行机制,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使社会运行呈现出持续、连贯、平稳的运行态势,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

四是要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坚决制止司法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公民的权力和社会公正和谐,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法制社会氛围。同时也要监督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公正司法,维护国家、集体、法人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执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

一是要强化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督促政府和有关部门从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是要督促政府部门推进行政决策机制创新,依法核准、合理界定政府及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决策跟踪反馈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三是要监督政府部门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开、听证、听取意见等制度,建立健全权责明晰、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反应快速的行政执法协调机制,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全面建设法治政府。

四是要深化普法教育,大力推动以宪法为核心,以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为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和改进面向全社会的普法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自觉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五是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善于发现和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法律法规实施中涉及构建和谐社会全局的、带普遍性、倾向性的矛盾和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二)加强对重大事项的监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将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变为人民群众的愿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行使好地方人大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依法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是有效管理国家事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要对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依照法定程序,适时作出决议决定,使各项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更好地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

(三)加强对人事任免的监督力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切实行使好人事任免权、监督权,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组织基础。地方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命干部的职权,是代表人民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选择和确认。因此,必须要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的关系。坚持干部德才标准和任职条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群众公认,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经过法定程序选举、任命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要通过执法检查、工作视察、工作评议、述职评议等有效的监督形式,加强对选举、任命干部的监督,使选举、任命干部按照人民意愿和社会需求依法运用公共权力,促使他们廉洁勤政,依法行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四)加强对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办理的监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反映人民的愿望,是我们党和国家机关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也是党和人民、政府与人民联系的重要途径。地方人大常委会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推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和谐。

人大代表所提出的议案、建议和意见,也充分反映了民意,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所盼。这些议案、建议和意见得到认真办理,人民群众的一些愿望也将随之得以实现,社会也将更加和谐。因此,地方人大常委会要经常组织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履行代表职务的活动,对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意见的办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确保得到认真办理。代表群众意愿的议案、建议和意见得到了落实,人民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就会更加畅通,就能形成政府关心人民,人民拥护政府的良性循环,就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健全信访机制,有效化解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因素的积累,也是发挥监督作用的重要途径。

总书记在谈到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同时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换、结构调理和社会变革过程中,是各种经济和社会矛盾的易发多发期,地方人大常委会应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调查研究等途径,畅通信访渠道,健全信访机制,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特殊作用。

一是要设立信访机构。地方人大常委会要设立专门的信访办公室,负责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常委会领导定时参加接访。要按信访法有关规定做好接访工作,做好接访登记和分类整理。在接访中发现的重大社会矛盾或重大群体性上访苗头,要及时疏导和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是要在与党委、政府和“两院”信访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共同研究处理好重大疑难案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说明、解释、引导、调查、教育、协商、调解、转办等方法,认真答复、办理和解决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化解矛盾,尤其是要及时处理好群体性上访事件,防止矛盾升级扩大。

三是要加大信访的监督力度,抓好重点上访案件的办理和监督,将信访监督与个案监督结合起来,把信访重要信息与人大的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监督形式结合起来,与人大对干部的任免监督工作结合起来。

四是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作用,对某些信访案件、对一些群体性上访事件,要及时介入。实践证明,在关于村民委员会的经济、承包、民事纠纷等上访事件中,如果该选区的人大代表能及时进行调解、引导和说服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进一步健全信访机构,才能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中不断积累构建社会和谐的因素,使构建和谐社会从量变到质变,从而得到实现。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为我们展现的蓝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兴旺发达的伟大工程。要促进这项工程的构建,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只有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作用,在各个领域都得到法治,公共权力得到规范与制约,社会才能达到和谐。地方人大常委会一定要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