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明确目标,落实活动(党课讲稿)
时间:2022-05-28 12:01:00
导语:以史为鉴,明确目标,落实活动(党课讲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今天在这里,按照**的要求,给大家上一堂党课,这也是***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党课。说道上课,其实也就是谈一些我在学习中的理解与体会,与大家来共同学习提高。今天我讲的党课的题目是《以史为鉴,明确目标,落实活动》。
一、我党历史中的四次历史性转变,看我党执政能力的转变
从革命胜利到现在,中国共产党在55年的执政历程中,党的执政能力经历了四次历史性的转变。党的执政能力的每一次历史性转变,都给党的执政事业带来了新局面,都使党的执政理念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1、由“革命能力”到“执政能力”的转变
由“革命”到“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大历史转变。因此,由“革命能力”到“执政能力”的转变,应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年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却已在沉沉黑夜中点燃起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注意在斗争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和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任务,使得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在这一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的领导能力集中表现为领导革命战争、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能力。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时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党面临着由“革命”到“执政”的重大转变和“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形势新任务,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全会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6月30日,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回顾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集中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由“革命”到“执政”的历史性转变。他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所要建立的新中国,只能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反动派实行专政;党的执政任务,是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在这一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由领导革命战争到执掌全国政权的历史性转变。
一个新的中国诞生后,党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需要适时进行转变,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与创造性。建国伊始,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严峻考验。军事上,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负隅顽抗。经济上,所继承的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际上,美国拒绝承认并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政策。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根据七届二中全会制定的各项基本方针,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闹翻”后别人卡我们脖子的条件下,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包括“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在种种困难和艰苦面前,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迅速转变自己的工作方式,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担负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想社会主义制度过度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繁重任务。在这种复杂的历史环境中执政,党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建设,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棉纱、原煤、发电量、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到1965年已经实现原油的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原子能、航天等一批新兴工业逐步建设起来,初步改善了工业布局,形成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电等事业都有较大发展。十年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宁夏、青海、湘等第一次通了火车。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并逐步收到成效。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十年的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高等院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为前七年的4.9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工作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果,国防科学技术的进展最为显著。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些成就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达到的新水平。中国共产党人硬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里,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党也在这艰苦创业的环境中,锻炼出了自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能力。在这十年里,党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党的八大前后,以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富于创造精神的方针政策,使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有了良好的开端。
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前进方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动员群众、宣传群众,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新中国建立后,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大量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分析和处理,显然已经成了我们党的基本的执政活动。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党的一个最基本的执政能力锻炼。1956年和1957年,党的八大和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文献,围绕正确处理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等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执政理论。尽管1957年以后党和国家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运动,其中包括长达10年的“”,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矛盾及日常的吃穿住行问题,必须一天也不能停地给予认真解决。因此,在1957年以后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历尽千辛万苦,运用各种方法化解矛盾,确保国家整体平安,培养起了党在政治运动中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2、由“抓革命、促生产”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转变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同志为领导的我党第一代领导气体为我们党确立的执政方针,在经历了30年的实践发展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党执政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同时,结合改革开放后党执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执政能力生了新的历史性飞跃。党的执政能力新的历史性飞跃,突出地表现为由“抓革命、促生产”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飞跃。1957年以后,我们党逐步在理论上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道路。面对7亿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党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执政理论。实际的执政实践中,用抓阶级斗争促进经济建设,以抓阶级斗争为主、抓经济建设为辅。这一“左”的理论的贯彻实施,使党和国家遭受了惨痛的损失。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会议脱出要正确对待的历史地位和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晚年的错误和发展思想指明了方向。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执政理论的这一历史性飞跃,迅速带来了党的执政事业的新局面,也促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始了新的历史性转变。首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培养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全身心发展国民经济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能力。其次,实行对外开放,国门打开,国家先启动东部沿海地区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继之,启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对外开放、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经验。西方方方面面地向中国涌入,中国层层叠叠地向西方涌进。在这对外开放“无硝烟的战场”上,锻炼了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世界、勇闯世界的能力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如何执政的能力。第三,改革开放后,党在执政事业中,吸取“”中“大运动”、“大民主”、不讲法制的沉痛教训,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党的执政能力也在“大民主”的层面,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向转变。
由于这一系列的根本性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后两年来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党在思想、政治、组织领域的拨乱反正从这次全会开始全面展开。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历史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的新的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三、由“依政策治国”到“依法治国”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定地遵守“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治国理政理念,实际执政中,主要是“依政策治国”,一切都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在1949-1997年长达48年的时间里,培养起了中国共产党人制定政策、掌握政策和执行政策的治国理政能力。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迅猛发展,单一的“依政策治国”显然已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党适时调整了治国方略,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治国理政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这些论断,是党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从“依政策治国”到“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能力的一个新的飞跃。紧接着,全党也迅速迈开了依法治国的坚定步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迅速开始由“依政策治国”向“依法治国”的转变。
党的十六大总结十五大以来全党“依法治国”的历史经验,进而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提出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新理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加强依法治国能力建设问题上,进一步提出了“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新课题。从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七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人认真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积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七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人整体上基本实现了由“依政策治国”到“依法治国”的转变,依法治国的治国理政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在国家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当具体法规建设还不成熟的时候,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策建设、法制建设,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于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正因为此,中国共产党人的依法治国能力极富中国特色。
四、由“实际能力”到“理论能力”的历史性飞跃
根据党的十五大确定的任务,全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党中央对这次“三讲”教育高度重视,做出全面部署,进行精心指导。全党共有70万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了“三讲”教育,其中省部领导班子成员达2100多人。党内外干部和群众对“三讲”教育十分关注,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仅直接听动员报告、参加民主测评和帮助整改的就有50万人以上。广大干部在“三讲”教育中切实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查找领导工作中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在坚持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等方面有明显提高,经受了一次党内政治生活的严格锻炼。“三讲”教育中思想上、作风上的收获,不断转化成广大干部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廉洁自律、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的实际行动。许多党外人士反映,共产党花这么大力量,在领导干部中进行这样认真的自我教育,显示了共产党人敢于揭露并解决自身问题的勇气和气魄。
实践证明,进行“三讲”教育,是促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正确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次创造性探索和成功实践,是精神和党的“三大作风”在历史新时期的丰富和发扬。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党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在2000年春进一步提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三个代表”的思想和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它是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深刻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历史经验,特别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成功经验做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做出了必要的准备。
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始了新的历史性转变,即由“实际能力”到“理论能力”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共产党人在55年的执政事业中,客观上存在着丰富的执政经验和执政能力,但缺乏理论上的总结和理论上的升华,用以能动性地指导执政实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党执政55年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总结;对十六大以来的新实践与新经验,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对党的执政理论,进行了理论框架和研究方向的定位。这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由过去的“实际能力”开始向新时期的“理论能力”转变。这种由“实际能力”向“理论能力”的转变,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党执政55年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理论上的升华。十六届四中全会集中全党的智慧,从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的高度,论述了六条基本的执政经验,即:(1)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2)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3)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4)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6)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二,十六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理论上的新概括。这一新概括的基本理论内涵为:(1)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2)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4)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5)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增强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第三,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党的执政理论,提出了新的体系构架和确定了新的研究方向。十六大以来,全党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研究的同时,对党的执政理论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从2004年7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到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党的执政理论的研究日渐明了,提出要从“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资源”、“执政基础”、“执政方式”和“执政体制”、“执政环境”等七个方面,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研究,并用以能动性地指导执政实践,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总之,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的发展历程,此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由“实际能力”向“理论能力”的历史性转变,是一次能动性的历史转变。这一历史性的转变,预示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即将进入一个伟大的发展阶段
二、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式谈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性
1、苏东巨变的影响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美国一位学者甚至著书断定共产主义大失败。低潮中容易出现三种情绪:第一种是悲观失望情绪,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丧失了信心;第二种是消极颓废情绪,厌倦政治而崇拜金钱、权力、色情和享乐,腐败滋长泛滥;第三种是背叛情绪,轻者背叛了自己入党时的誓言,不愿再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不愿再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重者叛党叛国,公开投向资产阶级怀抱,为资产阶级出谋划策,分化瓦解共产党的队伍。所以,社会主义低潮中每个共产党人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开展这次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使世界上具有六千八百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在低潮中能够经受住这种严峻考验。
2、美国单极霸权的影响
苏联解体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两极争霸的冷战局面结束了,接踵迩来的是美国一级霸权格局。在俄罗斯经过“休克疗法”经济一蹶不振的时候,日益强大的中国就成为美国谋求世界霸主地位的最大潜在敌人。美国决不愿意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春秋大梦依然没有终结,各种文化、思想上的渗透依然在试图冲击我们的思想信念;通过台湾、人权等各种途径遏止中国的政策,依然在试探着我党应变处事的能力。究竟能否将这个从没在中国共产党面前讨到过便宜纸老虎的美梦彻底打碎,就要看我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抵制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
3、日本谋求亚洲霸权的冲击
日本的军国主义梦想从来就停息,日本右翼势力的活动越发猖獗,日本政府对华的政策也越发强硬。日本在钓鱼岛、东海海域划界、台独问题、远东石油问题无休止的给中国制造事端,小泉每年毫无顾忌的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二战罪行等等,已经倒行逆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一切无非就是把我们视线从经济建设上引开,影响我们发展前进的步伐,因为一个强大的中国,永远是日本心中的噩梦。现在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强劲的发展势头使日本感到不安,因为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这头睡狮已经醒来,日本有又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他站起来呢。
4、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其实就是国际资本的全球化,同时带来强势资本所附加的文化,而国际资本的绝大部分是掌握在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中的,游戏的规则是由强者来定的,你投入其中,其实就是允许他的资本侵略,他会带动你民族工业的发展,但同时他的资本远比你的民族资本雄厚,在与其竞争的行业中他也会扼杀你的民族工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是不行的,我们现在并不强大,要发展就必须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之中,合理的运用他所带来的好处,使我们自己的经济强大起来,强大到由我们来制定规则,同时又要防止他所带来的副面影响,尤其是文化都我们固有思想的侵袭。这就需要我们的党员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拒腐防变的能力。邓小平又指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当前的国内形式
1、的影响
“”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一些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和打砸抢分子乘机混到党内并窃取一部分权力,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崇拜以及各种愚昧落后的思想行为泛滥开来,致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受到严重削弱。在粉碎“”后,社会上极少数人利用党纠正“左”倾错误的机会,打着“民主自由”、“解放思想”的旗号,散布怀疑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思想的言论,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这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也造成了党内极少数人思想发生动摇。
2、数千年封建集权统治造成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一直实行中央集权统治,两千年来封建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官为民之父母,是统治者,百姓应臣服膝下;做官就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发财。着以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背道而驰的遗毒,在某些领导干部中间还依然存在,割裂着我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
3、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圆大关,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一阶段是高风险的阶段,是最容易发生国家动荡的时期,国内矛盾大量出现,如果处理不好国内矛盾,就有可能和南美国家一样发生动荡甚至颠覆。所以,一定要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服务人民群众的目标要求。
4、腐败问题是对执政根基的冲击
腐败是祸国殃民,严重的降低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老百姓无不痛恨。一小撮腐败分子就象我党肌体上的毒瘤,对我党来说是极大的伤害,甚至会危机我党的生死存亡。造成腐败问题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共产主义信念动摇,贪图享受,党性原则丧失。所以是该好好进行一下教育了。
5、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们的国家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的变化,单纯追求效益造成部分基层组织涣散,党员教育匮乏。对我党的执政基础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是会危及我党的执政地位的大事。
6、台湾问题所造成的影响
台湾历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陈水扁、李登辉等一小撮台独分子,如跳梁小丑一般,大搞分裂行径,甘当美国和日本的走狗,而台独必然会引发疆独和藏独,使我们疲于应付平叛,扰乱我们经济建设的大局。
综上所述,我们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好的,但是国际国内局势也并不容乐观,由此引发的党员思想变化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1999年在组织系统一次会议上,重庆市委组织部一位官员依据来自重庆市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一些共产党员信念发生了动摇,甚至对党的前景不乐观,问题严重。此事震动中央,引起了领导层的高度关注。2000年,中央组织部按照同志,和同志的重要批示,组织了全国30万名党员思想状况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部分党员存在的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在党内开展一次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建议。2000年底,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在听取汇报后,表示原则同意。十六大之后不久,即2003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了"保先教育"试点工作方案,进行试点工作。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04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这种形势下,进行先进性教育,统一全党思想,凝聚人心,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迫切的。是我党在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式的基础上,做出的正确决定,是非常及时的,也是我们党向自己“开战”的宣言,表象出我党的胸襟和勇气。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到教育党员,纯洁队伍,健全组织,统一思想,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三、从模范典型的事迹看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1、从宋鱼水讲做实践“三个代表”的先锋
宋鱼水是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1989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先后从事经济和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她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热爱审判事业、恪尽法官职责,公正执法、倾心为民,用自己的行动把司法的公正、司法的温暖传达给了百姓。她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曾获“十大杰出青年法官”、“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全国模范法官”、“中国法官十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标兵”等荣誉称号,被人民群众誉为“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
宋鱼水同志在人民法官的岗位牢记宗旨,公正执法,始终体现和保持了党员的先进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她牢记宗旨、掌权为民的公仆精神,学习她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学习她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学习她刻苦学习、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本职岗位和具体工作实践中,始终体现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宋鱼水同志在审判工作岗位上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审判职能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业绩和审判成果。宋鱼水的追求和努力,表现当代青年法官具有的抱负:争当实践“三个代表”的先锋。
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保证我们党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光辉指针。青年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担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责任。青年兴,国家兴;青年强,国家强。青年一代的茁壮成长,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贯彻于学习和工作中,争当实践“三个代表”的先锋,这是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
实践“三个代表”的先锋,应该是信念坚定、胸怀大局的模范。审判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规范和维护作用,对于社会稳定和改革开放有着保证和促进作用。而且,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实施,审判工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只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胸怀治国强国的大局,用“三个代表”指导审判工作、检验办案效果,才能实现“公正与效率”,做到办案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实践“三个代表”的先锋,应该是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模范。审判工作在调整社会利益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法官难免遇到利诱和威逼两方面的干扰。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耐得清贫,心无旁鹜,刚正不阿,无私奉献,正确地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让社会主义法制显示出神圣的尊严,让人民法官成为社会正义的化身和全社会景仰的形象。
实践“三个代表”的先锋,还应该是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模范。审判工作是一种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审判制度,不但要针对审判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要求和新形势,提出解决办法,而且要在理论上进行升华和创新,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法制宝库。这就要求青年法官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让审判工作放射出体现时代进步的光辉,让“公正与效率”的旗帜反映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希望。
2、从牛玉儒的事迹看什么才是党的好干部
牛玉儒同志1952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一个革命干部家庭。1970年5月在通辽县农村插队锻炼。1971年12月在哲里木盟盟委办公室工作。197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3月担任通辽县莫力庙公社党委书记。1978年2月在中央民族学院干部培训班政治专业学习。1979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委员会组织部工作。1980年5月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工作。1983年3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先后任秘书、秘书长、常委,其间于1987年9月至1989年11月在内蒙古管理干部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习。1989年11月开始,先后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兼办公厅党组书记。1996年11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2001年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政府党组成员。2003年4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是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牛玉儒同志在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忠实地为内蒙古各族人民谋利益。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后,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以饱满的革命激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在分管和负责的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
在包头市工作期间,牛玉儒同志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城市建设、深化企业改革、关心群众生活等方面,提出并实践了具有创新性的思路和措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针对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突出抓了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组建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成功地推进了稀土高科、明天科技、华资实业、钢联股份、北方重汽等企业实现股票上市。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树立了包头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他紧紧抓住震后重建的机遇,用经营城市的理念进行城市改造和建设,实施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住房制度改革、安居工程先进城市和“联合国人居中心2000年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良好范例”等光荣称号。
在自治区政府工作期间,牛玉儒同志分管西部大开发、对外开放、商贸流通和政法等方面的工作。他坚持从抓项目建设和规划编制入手,在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库的同时,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到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认真组织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纲要》,有效地促进了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开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招商方式,拓宽对外开放思路,扩大招商引资领域,落实目标责任制,并多次率团到沿海发达地区和国外进行招商与经贸洽谈,2002年超额完成了“引进国内资金200亿元,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2亿美元”的工作目标,实现了我区对外开放的新突破。在所分管的商贸流通和政法工作方面,也颇有建树。
在呼和浩特市工作期间,牛玉儒同志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充分调动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自我加压,奋力赶超,再创发展新优势,实现发展新跨越,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夺取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生产总值增速跃居全区和全国27个省会(首府)前列,提前实现了“十五”规划奋斗目标。城市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容市貌明显改观。成功承办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继续快速协调发展,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正在朝着实现“到2007年全市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在2003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综合经济实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位居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第一”的目标迈进。呼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的明显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不凝聚着牛玉儒同志的心血和汗水。特别是在住院治疗期间,牛玉儒同志仍心系事业,忘我工作,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全身心地关注和牵挂着呼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住院治疗期间,他几乎每天都通过电话询问、指导和督促重点工程的进展情况,还带病两次考察城市建设和开发区的工作。去世前不到一个月,仍以顽强的毅力,主持召开市委九届六次全委会议,作了激情澎湃、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工作报告,进一步描绘了呼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事业,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人民,奉献给了他深深眷恋的草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牛玉儒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具有较高的领导艺术、较强的亲和力、创造力和工作推动力。他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贯彻党的干部工作路线,坚持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他坚持原则,光明磊落,顾全大局,作风民主,团结同志,清正廉洁。在班子内部,是团结合作的模范;在干群眼里,是良师益友。不论是青城还是钢城,不论是干部还是群众,无不被他的革命激情和奉献精神所感染。
牛玉儒同志是党的优秀民族干部,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水平,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观察、处理民族问题,旗帜鲜明地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党的团结和各民族的团结。
牛玉儒同志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风深入,注重实效,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他经常深入到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等基层一线,深入到下岗职工、困难居民、贫困农牧民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直接解决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实际问题,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对家属子女从严要求,为各族干部树立了良好的公仆形象。
3、***党员先进性教育要树立“四意识、四观”要求
下面说说我们***机关怎么来做好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问题。党员先进性应该是一个什么标准,根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讨论,下一步每一名党员要牢固树立“四意识、四观”要求,即树立坚定的理想意识,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推动者;树立刻苦的学习意识,做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的模范;树立牢固的为民意识,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楷模;树立创新的工作意识,做国资监管工作创新的探索者;树立严明的纪律观,做遵守党纪条规的表率;树立勤廉的政绩观,做国资监管的忠诚卫士;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做国资监管一流业绩的排头兵;树立国资的大局观,做国资监管工作的先锋。并要求党员按照领导小组提出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自身的具体标准。
四、如何实现“四意识、四观”目标
1、加强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决定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又为解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化了对领导伟大事业的党自身的认识,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也使我们对执政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和检验尺度的把握有了根本标准。因此,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首要就需要在吃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2、结合实际,确定明确的目标
每一名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在结合自身岗位特点和自身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四意识、四观”的标准,列举出自己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达到的目标。明确目标要建立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要建立在认真查摆自身问题的基础上,要建立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自身目标的建立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和党员先进性的标准,看哪些方面不符合党员标准,哪些方面没有体现先进性的要求,个人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人民群众方面有哪些差距和问题,把这些作为下步整改的要求和动力。
3、认真整改,务求实效
整改不能走过场,要务求实效,每名党员要根据自身制定的目标,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制定整改措施,认真加以解决。通过学习整改,增强自身的党员意识,包括执政意识、理想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纪律意识和斗争意识,通过整改,增强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到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通过整改,让其他人切身感受到教育活动带来的变化和进步。
4、做到“两促进”、“两不误”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工作、促进发展。要处理好开展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做好国资委各项工作的关系,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兼顾,注重实效。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清产核资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通过机关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为清产核资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开展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与下步开展企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工作相结合。为下一步在国资系统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好头,铺好路,总结出好的经验。三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相结合。国资委诞生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清产核资工作结束后,接踵而至的就是国有资产的优化与重组,这也是保证国有资产良性循环的保障。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目的就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国资管理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每名党员要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搞好此项活动,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及**精神,为实现“新跨越、新**”战略构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