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全市旅游专题会发言
时间:2022-03-18 08:25:00
导语:市长在全市旅游专题会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增强全市旅游产业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来培育,全市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总理强调:“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姜大明省长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抓好旅游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好客''''文化旅游品牌,巩固和强化旅游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我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加以培育扶持。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社会关注、全民参与、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日趋稳固。“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共接待旅游者107亿人次,年均增长18%。去年,全市重点旅游项目达到86个,总投资达3767亿元。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兖州兴隆文化园、微山南阳古镇旅游综合开发、泗水万紫千红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和金乡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等一批休闲度假项目全面推进,兖州圣德国际酒店、曲阜香格里拉酒店、开天国际大酒店、择邻山庄五星级酒店(扩建)、南阳水苑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尼山文化旅游度假区2010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我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旅游产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及居民收入的增加,使旅游需求更为旺盛。国际旅游市场正实现恢复性增长。国家、省、市就旅游产业发展相继出台政策意见。我市提出“加速现代产业新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水城建设”的目标,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活力。京沪高铁全线贯通将有力促进我市旅游目的地建设。2014年在举办的省运会,将促进旅游硬件设施的完善。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微山湖生态环境的优化,为微山湖度假旅游、运河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四)旅游产业发展有着巨大潜力。目前,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丰富程度还不相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对旅游思想认识不到位,旅游管理体制不理顺等问题;旅行社规模小、实力弱,缺乏有影响有实力的大集团;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完备;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还有不小差距,城市吸引人、留住人、服务人的旅游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旅游文化产业的关联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产品开发缺乏高端策划,特色不够鲜明,品牌不够响亮;旅游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尤其是缺少高端旅游策划、营销和管理人才。差距就是压力,差距就是潜力,只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破难攻坚,化差距为压力,变压力为动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我市的旅游业就会不断跨上新台阶。
二、转变发展方式,突出工作重点,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扎实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树立全城全域理念,增强旅游发展活力。围绕“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目标,加强政府主导,把培育旅游产业融入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之中。大力发展乡村度假、俱乐部、康体、养生及休闲农庄、企业庄园、产业庄园等多元化度假休闲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村落。以工业品牌的影响力带动旅游开发,打造特色工业旅游产品。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以建设商业旅游综合体为突破口,扩大城市旅游影响力。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引导空间布局、产业体系、功能配套等规划和建设,整合、提升和创新一切能为旅游所用的资源和要素,交通围绕旅游上档次,城建围绕旅游树形象,商贸围绕旅游活市场,文化围绕旅游出特色,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公安围绕旅游保平安,力争把建设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旅游项目是实现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平台,是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全市要进一步强化“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没项目不发展”和“不抓项目就是失职、抓不好项目就是不称职”的意识,突出项目储备、争取、建设、管理等重点环节,明确任务,狠抓落实。每个县市区至少要有一个旅游重点项目,以项目建设助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度假区具有极强的开放性、集聚性、创新性、引领性和成长性,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结合“十二五”规划,打造一批旅游度假区,要以园区建设引领重点项目,重点建设曲阜尼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微山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万紫千红养生旅游度假区等园区建设。顺应旅游消费趋势,重点发展旅游新业态,从单一的传统观光游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健康娱乐、参与体验相结合的复合型旅游转变,解决好“淡季不热、夜晚不火、休闲不亮、购物不多”的问题。注重创新发展,推进旅游业态多元化,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在城镇建设中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形成各具特色、功能齐全的城镇风貌,使城镇成为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规划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旅游特色村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好客人家”、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发展。
(三)强化旅游设施配套,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配套设施是旅游发展之基。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基础设施、专用设施、信息化等诸多方面突出“宜游”功能,强化承载能力,真正让游客“引得来、留得住”。一是优化旅游交通环境。交通设施建设必须超前发展,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建成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城市之间、城乡之间、旅游景区之间通畅便利的交通网络。充分考虑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自驾游、自助游的需要。二是提升旅游服务功能。重点加强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休闲购物场所、旅游餐饮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完善旅游购物、卫生设施、医疗设施、安全设施和环保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短信、城市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等旅游信息,推广、扩大应用旅游数字化服务系统。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为导向,推进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投诉处理、应急处置、紧急救援、旅游保险等服务体系。四是加快高铁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搞好与高铁经济的对接,调整完善旅游规划,重新定位交通体系建设与旅游产业布局的关系,实现高铁与城市公交零换乘。同时,加大针对高铁游客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购物设施、娱乐设施、游客中心建设,把我市打造成京沪高铁沿线旅游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产品丰富、环境优良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四)创新营销方式,不断拓展旅游市场。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客源市场,认真研究重点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细分、细化市场,加大对国内外重点节点城市的宣传力度,培育重要旅游客源地。要将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动态营销、新闻营销、创意营销、逆向营销、联动营销等有机结合,建立多层次的旅游营销网络,积极争取在重要旅游客源地设办事处。以推广“儒济天下、和宁四方、文化”主题口号为契机,加大城市旅游形象宣传力度。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把旅游宣传作为全市对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建立外部联手、内部联合、上下联动、规范有序的整体宣传促销机制,在宣传推广和对外交流中着力推广旅游主题形象。市外宣办、市旅游局要召开专题旅游品牌新闻会,市文广新局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多途径、大范围、广领域地宣传。要把新闻宣传、广告投放、节会活动、展览推介等宣传资源整合起来,把旅游部门、景区景点、宾馆旅馆联合起来,强化集约营销的力度,引导旅行社整合优化旅游线路,转变旅行社经营方式,变组团社为地接社,变等客上门为主动开拓市场。策划形成国家层面的修学旅游产品、佛教产品、休闲产品和儒学、水浒文化产品,实施组合销售,打造一批“二日游”、“三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区域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
(五)培育市场主体,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旅游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提升旅游企业的主体地位。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营销,都离不开大集团的投资,要引导大企业从事旅游业的投资开发。加大旅行社的建设力度,培育一批重点旅行社。酒店、餐饮、交通、民航等涉旅企业的建设要加入旅游元素,以有效增强旅游业的渗透力、带动力。引导通过行政划拨、联合重组、相互参股、破产兼并等多种形式,组建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集团,搭建旅游融资平台。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特许、转让、承包等方式,广泛吸纳外资、民资,鼓励我市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发展旅游产业,引进国际国内大型旅游企业、知名旅游品牌等战略合作伙伴,依法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经营景区和兴办旅游企业。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旅游企业,促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旅游服务是旅游发展之魂。要以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着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搞好A级景区、旅游饭店、旅游目的地、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评定复核等工作。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深入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严厉打击“黑社”、“黑导”、“黑车”等不法行为。建立游客评价体系,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完善行风监督员制度,扎实推进旅游行风建设。搞好旅游信息“三网一库”建设,为海内外游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旅游资讯服务。实施旅游品质保障系统,建立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数据库,搭建旅游部门管理、旅游企业自律、旅游消费者监督的信息平台。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培训,加快培养旅游企业经营人才、旅游专业技术和服务技能人才,推动职业化导游团队建设。落实旅游人才各项待遇,营造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形成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的作用,完善议事协调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督办问责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推进旅游部门和其他部门建立协作议事机制,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旅游项目立项上提升旅游部门参与决策的权限,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方方面面融入旅游元素,形成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
(二)落实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要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安排旅游项目,保障必要的旅游发展资金和宣传经费。要落实对旅游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旅游业。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制定旅游市场监管、资源保护、从业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完善旅游工作督查考核体系,保证政策效应得到最大发挥。
(三)创新体制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破解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创新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经营体制,重点旅游景区要按照“因地制宜、统一管理、责权一致、精简高效”的原则,综合设置管理机构,推进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以旅游企业为依托,以产权为纽带,通过资产划拨、合资合作、兼并等方式,对酒店、旅行社、汽车公司等优良资产进行重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建设一批以文化生态旅游为主导功能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注重旅游与教育的有机结合,重视旅游管理人才、中介队伍的建设,形成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的培育、吸引、使用人才机制。
同志们,旅游产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博,通力协作,为把我市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名城做出新的贡献。
- 上一篇:国土局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总结
- 下一篇:镇廉政文化建设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