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局失业保险工作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11-17 03:13:00

导语:劳保局失业保险工作会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劳保局失业保险工作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研究在扩大就业的同时,做好失业调控工作的政策措施;二是研究部署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一、充分认识失业调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目标,从五个方面加强失业调控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20*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出台了一整套积极促进就业的政策。党的十六大更把促进就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任务。去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进行新的部署,提出更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贯彻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政策,克服“非典”的影响,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年底,新增就业人员8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0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3%,全面完成了预定目标。在此过程中,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层层落实,就业政策的逐步兑现,就业服务和援助活动的做细做实,以及街道社区平台普遍建成运转,既是最具突破的进展,也将对今后就业再就业工作产生长效作用。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和再就业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从今年情况看,下岗失业人员仍保持在1400万人左右,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也将达到1000万人左右,两者相加就是2400万人,就业压力不比去年小。同时,随着并轨工作的推进,下岗转失业人员增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就业转失业人员也会增多,控制失业率的任务很重。今年,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是,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要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贯彻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今年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将就业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更紧密衔接,形成良性互动。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集中力量解决政策落实中的操作难点,全面发挥政策促进就业效应。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增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就业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运转管理。以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落实帮扶措施,推进就业援助制度化。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相互促进。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控制失业率过快增长。

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看,解决就业问题,既要在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上下功夫,又要努力减少失业,控制失业人数的过快增长和失业率的攀升。劳动力是经济资源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部分。要妥善处理好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实现相对平衡,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一资源的最大效益,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劳动力供求在结构上的矛盾,以及劳动者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扩大就业,首先要依靠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需求。我们制定并实施的积极促进就业政策的主攻方向,就是千方百计在经济发展总量、经济结构、企业布局、就业形式中扩大就业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但实践表明,在既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就业需求不是无限的,在经济低谷期,就业需求还会减少。因此,对劳动力资源的供给进行有效的调控,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我们在积极扩大就业的同时,能够采取切实措施,调控失业增加的速度和规模,不仅能减轻失业对改革进程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冲击,而且有利于创造更宽松的就业环境,从这一点讲,失业调控与扩大就业是相辅相成的,是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

在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把扩大就业和调控失业列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时予以优先考虑。我国也高度重视调控失业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小康的目标,其中“社会就业比较充分”本身就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方面是使劳动者尽可能多地实现就业,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将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减少失业对社会的冲击。总理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强调,“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刚刚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7%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既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精神,又是对我们做好扩大就业和失业调控工作的总体要求。

今年,失业调控的主要目标是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我们了解和掌握失业总体状况的主要指标,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今年将这一指标定在4.7%,比去年增加了0.4个百分点,既考虑到劳动力资源的总体供求情况,也考虑了并轨工作要进一步推进,企业关闭破产和改制改组力度加大,还有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数量进一步增加等因素。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指标不是对劳动力资源供求总量的简单预测,而是既考虑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也考虑了扩大就业和失业调控的因素,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结果。这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闭破产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等措施,对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平稳,维护经济改革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确实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一些地方对失业没有进行调控,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较大矛盾和严重问题,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可以说,如果我们扩大就业工作不到位,在失业调控上无所为,最终失业率肯定会攀高。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如果我们能认真吸取以上经验和教训,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出发,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企业改革与促进就业的关系,在扩大就业的前提下重视失业调控,把工作做在前面,我们就能实现改革与稳定的同步发展,就能把失业造成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就能实现就业局势的相对平稳。

目前,我们在扩大就业方面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但对为什么要调控失业,如何有效调控失业,在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中,都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今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并运用到实践中。以后争取再用2到3年的时间,初步形成失业调控的政策措施体系,在就业整体发展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基本思路是:从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出发,以控制失业率为目标,紧密结合扩大就业政策措施,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城镇失业的源头进行调控,把失业造成的影响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程度。

按照上述思路,做好失业调控工作要实现四个具体目标:一是有效调控失业过量。使失业人数不超过经济活动人口的一定比例。二是努力缩短失业周期。重点是监控长期失业者在失业人员中所占比例不超过一定限度。因为长时间的失业会对失业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伤害,这一群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也是政府帮助的主要对象。三是防止失业过于集中。失业群体在同一时期不能过于集中,在同一地区也不能过于集中。因为这涉及到社会承受能力,事关稳定的大局。四是保证生活和求职有着落。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要按规定提供失业保险金和最低生活保障;同时,要将他们尽可能组织到再就业的准备活动中去,为重新就业创造条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兼并和改制改组。企业改革不仅要考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还要考虑对就业局势、社会稳定的影响。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资金、政策和宣传上做好充分准备,成熟一户操作一户,控制好工作节奏和力度。目前,全国有2500多户资源枯竭的矿山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符合关闭破产的条件,涉及职工510多万人,今后4年将陆续解决,分流安置任务十分繁重。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要加强对职工安置方案和社会保障办法的审核,指导企业规范操作;帮助职工接续好社会保险关系,对符合条件的要通过失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开展创业培训、职业指导和再就业援助等就业服务;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对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要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事态扩大蔓延。

第二,要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实现从岗位到岗位的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不仅有利于精干和加强主业,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辅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现从岗位到岗位的平稳转移,减少转到社会的失业人员。这是国家为稳定就业、减少失业的一项重大举措。今年,国资委、劳动保障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加大了对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推动实施的力度。目前,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已经平稳启动,分流安置富余人员60多万人。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做好企业和职工的政策宣传工作;指导企业完善分流安置方案,妥善处理和规范劳动关系;帮助企业全面落实有关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开展转岗培训及采取其他稳定就业措施。

第三,要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用人的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不是任意的、没有约束的权力。企业有权利选择合适的员工,增加经济效益,但也有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规范企业裁员,首先是政府的职责,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来。要加强企业裁员有关法规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要指导企业依法做好裁员工作,严禁随意裁员。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要引导其与职工协商,通过适当缩短工时、降低工资等措施,稳定就业,避免规模裁员。对确需裁员的,要指导企业规范操作,裁员方案要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并向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去年“非典”期间,政府和企业在稳定就业、减少裁员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要认真总结,加以推广。

第四,要加强分类指导,稳妥推进并轨。并轨的大方向已经明确,多数地区也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困难和问题还很突出。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区别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并轨尚未完成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2至3年的实施方案,分步骤、有计划地操作,既要防止一刀切,想一下子就到位,也要避免止步不前,使并轨工作久拖不决。要认真总结辽宁试点的经验,衔接好各项政策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解除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补偿金、清理债权债务等重点问题,并使这几方面与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和失业保险的接口有机衔接。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提供再就业援助,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大龄人员再就业。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要通过失业保险继续保障其基本生活。对再就业确有困难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问题。

第五,要把失业人员更多更好地组织到就业准备中去。调控失业,一方面要调控失业人员增加的速度和规模,另一方面是对已经失业的人员,通过就业服务和社会化管理,使其中大部分人被组织到积极准备就业的各项活动中。此前,我们已召开全国性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就业服务新“三化”和街道社区平台发挥作用的工作。我们要把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规范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工作,与对失业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结合起来,把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的权利和参加就业准备活动的积极性挂起钩来,做好相关工作。把帮扶长期失业人员作为重点,以有效缩短失业周期。

在做好上述五个方面工作的过程中,会涉及一些范围更大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一是关于调控劳动力资源供给的广度和深度。调控劳动力资源供给的措施,首先是针对城镇中面临失业风险的人员,或者是从就业转为失业状态的人员。同时,也要与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总体素质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推行普及高中教育,扩大高等院校招生规模,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加强职业教育等,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适当延缓当期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要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要求,考虑那些失地且没有工作,以及长期在城市流动且没有工作的农村劳动者,逐步把他们纳入调控的眼界。我们还要逐步引入不充分就业的概念。不充分就业已经是国际上通行的概念。主要是指劳动时间低于规定的正常就业时间,就业收入也达不到一定水准。据国际劳工组织20*年报告,全球失业1.8亿人,不充分就业9亿人。我们要注意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二是关于建立失业预警。调控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办法之外,还要加强对失业形势的分析与监测工作,跟踪劳动力市场中就业、失业人员变化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失业预警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和政治各方面的情况,事先确定失业总体状况的预警线,一旦接近或达到预警线,就要发出预警,启动预案,积极应对,缓解矛盾,防范风险。这是一项新的工作,没有更多经验。今年,要选择一些大城市进行试点,逐步加以推广。

三是关于遵循市场规律。在失业调控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的关系,不能回到计划经济时期行政干预的老路上去。要注重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并以调控弥补市场不足,纠正市场失灵之处。调控要把握企业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平衡点,把握企业发展和保障职工权益的平衡点。主要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并及时把实践中的有效做法上升到法律和政策的高度,规范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要注重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引导、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和增加用工,为社会就业做出贡献。

二、巩固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确定方向,从四个方面推进失业保险发挥更大作用

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在促进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99年,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为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5年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贯彻《条例》为主线,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克服困难,扎实工作,推动失业保险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第一,形成了较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为依法行政奠定了基础。两个《条例》颁布后,部里制定了社会保险登记管理、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和征缴监督检查,以及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等一系列部颁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7个省级单位制定了地方性法规、规章。

第二,扩大了覆盖范围,为劳动者提供保障。《条例》颁布后,各地将扩大覆盖范围作为主要工作之一,经过努力,取得明显效果。去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1*73万人,比1998年底增加2400多万人。

第三,加强基金征缴,提高了保障能力。几年来,各地通过规范缴费基数、加大征缴力度、与财政部门和税务机关合作等措施,克服困难,保证了基金收入的稳定增加。失业保险基金连续几年保持增势,20*年全国基金收入250亿元,比1998年增加了近3倍。

第四,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按照部党组关于要夯实基础的要求,同志们做了大量工作。严格按照基金支出项目规范基金使用,没有发生大的挤占挪用和其他违纪违规动用基金问题,并对以前发生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清理和纠正。实行月度统计制度,加强统计分析,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推行个人缴费记录,增强待遇发放的可靠性。结合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和“金保工程”,推行计算机管理和信息传送网络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几年,失业保险工作的加强,在保障生活和促进再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为失业人员提供了牢靠的基本生活保障,也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提供了资金支持。5年来,先后为1400多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险待遇,并向再就业服务中心调剂资金206亿元,为实现“两个确保”做出重要贡献。目前,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近450万人,比1998年底的58万人增长7倍,同期,进中心领生活费的下岗职工人数大幅下降,就全国来讲,失业保险已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的主要形式。与此同时,失业保险基金用于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占基金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资金投入也逐步加大,在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可以讲,失业保险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而完善,伴随着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建立发展而发展,为构筑“三条保障线”的社会安全网,为推动就业再就业,为促进企业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劳动保障部,向全国从事失业保险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应当清醒地看到,按照中央关于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的要求,我们所取得的进展还只是初步的。一方面,在现行制度和政策的框架内,一些工作还有差距。在覆盖范围上,对非公经济纳入失业保险还重视不够,私营企业及其他类型企业参保不到位;在基金征缴上,缴费基数不够规范,欠费现象比较严重;在基金统筹层次上,多数地区没有实行设区的市全市统筹,抗风险能力弱;在基层经办机构建设上,不少地方人员少、经费不足、办公手段落后等现象较为突出。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我们立足于完善制度,进一步做好工作。另一方面,面临市场就业的新形势,如何做好失业保险服务与就业服务的紧密结合,如何使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在保障生活、调控失业和促进再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又要求我们站在全局和长远发展高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这是中央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高度,对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总方针。我们考虑问题、制定政策、部署工作和考查成效都要从这样一个基本点出发,看我们的工作是不是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不是有利于扩大就业和调控失业,是不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失业保险具有保障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的双重功能。一方面,我们进行失业调控的根本目的是减少失业,并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以减轻失业对个人、对社会的冲击。从这点讲,失业保险是失业调控工作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失业保险从制度的安排和资金的使用上,还具有与其他就业措施联动,促进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功能。从这点上讲,失业保险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要从这一高度认识、定位和摆布失业保险工作,根据扩大就业和调控失业的总体要求,按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部署,从解除劳动者后顾之忧出发,扩大保障范围;从增强保障能力入手,规范基金征缴和使用管理;立足于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完善管理服务;在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同时,探索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有效办法。当前,要集中力量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从解除劳动者后顾之忧出发,扩大保障范围。要使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跟上城镇就业面的扩大,使失业保险成为更多劳动者的就业保障。目前,城镇就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多种就业形式发展迅速。失业保险要根据这一发展,主动扩大保障范围,按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多种就业形式和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这些领域和行业上来,把更多的劳动者纳入失业保障的体系中。要采取多种措施,巩固原有参保单位和职工,同时,通过对新的经济成份和就业单位加强政策宣传工作,树立典型,带动更多单位和职工参保。要妥善解决职工在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转换过程中的关系接续问题,适应他们流动性大、就业形式灵活的特点,采取更便利有效的办法,保证失业保险的及时接续,也防止参保资源流失。通过努力,逐步实现将城镇绝大多数工薪从业者纳入失业保障的范围,促进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二是从增强保障能力入手,规范基金征缴和使用管理。要在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调剂上下功夫,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不出问题。要进一步规范缴费基数,加强稽核,做到应收尽收,同时加大欠费回收力度。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在基金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采取更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基金的安全。要增强基金的调度调剂能力,认真研究设区的市实行全市失业保险基金统筹的有效实现形式,明确区(县)级和市级的责任,并加大省级调剂金的筹集力度,增强基金调剂余缺的能力。要密切关注并轨、企业关闭破产等情况下出现的基金支付问题,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基金一旦出现缺口要及时采取调剂金调剂、地方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等有效措施,确保基金支付的需要。要通过努力,实现基金征缴和管理使用的规范化,确保基金有足够能力应对任何情况,为失业保险制度的有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立足于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完善管理服务。要围绕帮助失业人员解决困难加强管理服务,保证其基本生活有着落,准备就业有帮助。要结合街道社区平台建设,将失业保险经办业务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在扩面征缴、申领登记、待遇支付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及时准确了解失业人员求职就业的状况。要深入关闭破产、改组改制企业开展工作,采取提前介入、及时宣传政策、主动提供劳动保障服务等措施,帮助企业和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失业保险金发放的管理工作,认真总结地方性政策,及时纠正不规范做法,切实做到应发尽发。同时,还要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与其参加就业活动的要求结合起来,把他们组织到就业活动准备中,帮助他们在技能、心理方面提高竞争就业的能力,尽快实现再就业。要把失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纳入“金保”工程和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的总体安排中,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和信息传送网络化,为失业人员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通过努力,实现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服务的全程化、个性化,为企业和失业人员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四是在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同时,探索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有效办法。要构建失业保险服务和就业服务一体化的工作平台,根据各自特点,既保持相对独立性,更要有机衔接,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实现扩大就业和失业调控的目标。要增加失业保险基金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投入,并运用政府购买成果的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研究探索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减少裁员、平稳转岗和扩大就业的有效形式,在扩大就业和调控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总之,要把失业保险工作纳入就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有效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加强领导,推动失业调控和失业保险工作全面发展

第一,要把失业调控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程,尽快启动相关工作。扩大就业和调控失业是政府职责,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作为职能部门,要理清思路,制定计划,主动向党委和政府汇报,纳入政府的工作议程。同时,要发挥再就业工作领导或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失业调控工作不仅对建立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意义重大,而且对完成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具有现实作用。早一点做起来,工作就更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纳入今年的目标,摆在重要位置,抓紧研究并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在工作中,要加强对具体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要鼓励和引导地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总结有效做法,运用典型引路,推动政策的完善和工作的进展。

第二,要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把失业调控的各项措施组成一个系统,是一个新任务,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从贯彻我国就业发展战略总体需要出发,适应扩大就业和调控失业的繁重任务以及加强工作指导的要求,在构建扩大就业的政策和工作体系的同时,构建失业调控的政策框架,并使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各地在安排工作时,要明确职能和责任,理顺系统内部关系,做到工作的双加强。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失业保险工作的领导。今后一个时期,失业保险工作既要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要在促进就业和调控失业中承担重要责任,任务很重。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领导要多了解、关心失业保险工作,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帮助、支持和监督,加强对工作中问题的深入研究,搞好失业保险工作机构的建设,配备得力人员,提供必要经费,改善工作装备,为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创造条件。

我们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部党组的部署和要求,同心协力,开拓进取,推动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为保证完成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