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7-03 06:13:00
导语:局长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面临形势,研究部署全年工作,并对20*年度全市劳动保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一会儿,树森副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这里,我先讲三个问题。
一、开拓创新,攻坚克难,20*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提速、增效、进位”的总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7125人,完成市下达任务30000人的123.8%,完成省下达任务11000人的337.5%。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837人,完成市任务15000人的105.6%,完成省任务10000人的158.4%。
——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3418人,完成市任务2500人的136.7%,完成省任务1600人的213.6%。
——全市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4908人,当年新增28276人,安置就业22069人,期末实有失业人员228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4%,控制在了省市要求目标的4.5%以内。
——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3320人,完成省任务2000人的166%;再就业培训14199人,完成省任务8000人的177.5%;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5257人,完成省任务14000人任务的108%;农村科技培训10534人,完成市任务10000的105%;职业技能鉴定10528人,完成省任务10000人的105.3%。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32000人次,完成市任务85000人次的155.3%;劳务输出新增72000人次,完成市任务53000人次的135.8%;其中对京劳务输出新增35000人次,完成市任务32000人次的109.4%。
——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2387人,完成省下达扩面任务12000人的103.2%;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员73417人,完成省任务70000人的1*.9%;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0735人,完成省任务10000人的107.4%。
1、积极实施再就业“155工程”,开发就业岗位力度加大。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就业岗位,是就业的关键。去年初,我们在全市筛选确定了10个劳动密集型重点项目、5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和50家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即“155”工程,实施重点联系、重点扶持,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岗位开发情况,帮助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调动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积极性。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在安排好企业原有职工的同时,吸纳相关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256人;万全县万全神水公司、粤华公司、万鑫钢铁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吸纳下岗失业人员400名;怀来县五名下岗职工组织成立新长城制衣有限公司,吸纳下岗失业人员105名;宣化县新开发的矿业项目,新增就业人员1419人,吸纳下岗失业人员132人;市早餐工程“豆宝宝”项目,一名下岗职工创业,带动65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5”工程全年共安置就业9056人。占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的58%。这一做法,受到省政府、省劳动保障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2、重视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劳动保障事务站的作用得到发挥。2003年,争取财政投资95万元在全市街道社区和重点乡镇建立了112个劳动保障事务站,20*年又新增设了129个,并争取154万元资金用于社区平台建设。通过社区平台建设的加强,使就业服务工作延伸拓展到全市各街道、乡镇和社区。全市依托社区“三托”(托老、托幼、托护)、“三项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和“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经济实体,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925名。桥东区各社区开展送报、送奶、送餐、陪护、家教、代买、代送和扶持小餐桌、小修理、小编织等灵活就业形式,安排了820名下岗失业人员上岗,增添了社区就业的新亮点。桥西区建立了3个社区劳务市场,投入52万元建立了8个社区小型再就业基地,安置下岗失业职工210人。农村各乡镇的劳动保障事务站也结合本地特点,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沽源县扶持236名、张北县扶持210名、康保县扶持52名下岗失业人员,分别从事奶牛、小尾寒羊养殖和植树种草等实现了再就业。尚义县的劳动保障事务站在错季蔬菜收购季节积极介绍下岗失业人员和外地劳务人员3600人次从事错季蔬菜加工、销售,劳务费收入达40多万元。
3、举办多种形式的就业再就业招聘洽谈活动,促进了全社会对就业再就业的关注和支持。20*年,我们举办了两次大规模的就业再就业招聘洽谈会。“五一”前,市局在市中心文化广场召开了春季招聘洽谈会,500多个企事业单位进场招工。各县区也都分别在本县区举办了招聘就业洽谈会。“十一”前后,市局又在市和桥东区劳动力市场召开了3场专项招聘洽谈会(“4050”人员再就业、女工就业、家政服务),两次招聘洽谈活动共开发就业岗位23759个,7000多人次到现场报名应聘,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和社会效果。
4、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4050”人员再就业得到援助。通过劳动保障部门的积极努力,全市加大了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工作力度,托底安置了一批再就业比较困难的“4050”人员。市县两级筹集资金361.1万元作为岗位补贴,购买公益性岗位2596个,安置“4050”人员2312名。一是由政府出资在批发零售市场购买经营摊位,免费提供给有自谋职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经营。市本级在市副食品公司批发市场购买摊位200个,200名“4050”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张北县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大市场,安置了160名“4050”人员进场经营;桥东区和涿鹿县也分别购买了上百个经营摊位,用于安置“4050”人员。二是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的目标,依托凯威制药有限公司建立了凯威植树队,购买公益岗位200个,160名“4050”人员上岗。桥东区和桥西区各组织了100人的植树护绿队,重点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三是通过开发城市居民低保协助员、治安综合治理协助员、市容协管员、卫生监督员、保洁保绿员等公益性岗位安置了1092名“4050”人员再就业。尚义县设置了70多名治安协管员,受到社会的好评。
5、实施“再就业政策落实年”,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贯彻落实。200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和完善了再就业优惠政策体系。为充分发挥政策效应,我们把20*年确定为“再就业政策落实年”,重点督促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市再就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8个督导检查组,对各县区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市局三次召开再就业工作调度会,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度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度指导。通过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积极努力,使再就业各项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全年共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309.5万元、减免各税344万元,为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服务型企业减免税130.8万元,帮助5家劳服企业减免税额达6293.48万元;为从事公益岗位的下岗职工支出岗位补贴361.1万元,社会保险补贴96万元。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我市比较好地得到实施。全年共为506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866.5万元,累计发放贷款899万元,名列全省首位。同时,为74名申请贷款的城镇下岗职工中的创业人员发放国际劳工组织小额担保贷款343.5万元。名列全国三个试点城市首位,受到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和国家劳动保障部的充分肯定。市总工会建立的“*市总工会希望国际基金会”也已累计为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1063万元。小额贷款扶持了500多个“小老板”,带动了4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充分体现了小额担保贷款拉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6、扩大劳务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加快。20*年,我们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来抓。组织召开了农村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市农村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市农村劳动力就业3年规划》,明确了到2006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目标任务。启动了“阳光工程”和“双万人培训工程”,全面推开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发挥了牵头组织、提供信息、协调服务的作用,提高了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同时还重点抓了张北县、蔚县两个省级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试点县。为拓展对京劳务市场,巩固北京劳务输出基地,去年8月还由财政支持开办经费、市劳动保障局经办,在北京建立了我市驻京劳务管理服务中心。张北、崇礼、沽源县也建立了驻京劳务输出联络处。
7、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再就业资金的制度性安排得以实施。更多地争取再就业资金,是全市20*年再就业工作中的一个可喜成绩。去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促进再就业资金705万元,县区安排65万元,省转移支付我市再就业资金1113万元,全市共用于促进再就业的资金1883万元,比2003年实际支出增长46%。我们积极争取市政府确定了市本级扶持再就业的资金筹集形成制度性安排,即每年财政用于促进就业再就业的资金不少于财政收入的1%列入财政预算,对就业再就业给予长期性的支持。去年市本级财政安排的705万元,达到了全年一般性预算安排的1.1%。20*年市和各县区还加大了对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投入。市局投资两个30万元改造装修了市劳动力市场,建成了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及互联网站。桥东区投资60万元,宣化区投资51万元,也都新建了200平米以上的劳动力市场。
8、加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质量和规模得到提升。国土资源部*高级技校加挂技师学院校牌,成为我市第一所具有培养技师资格的技校;市技校、煤机技校由省级重点技校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技校;各技工学校招生总人数达到3100人,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技工学校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办学层次提升、办学规模扩大、办学质量提高的目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也正在形成。我市7所技校和民办培训学校,参加了全省5.18经贸洽谈技能展示会,4所学校获得优秀展位奖,市局获得优秀组织奖。开展了“优秀岗位技能能手”、和“河北省技术能手”评选工作;技师社会化考评人数达到400人。继续贯彻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的影响不断扩大,参加职业资格鉴定人数突破10000人。
9、巩固“两个确保”,维护了社会稳定。20*年共为31977名下岗职工发放生活困难补助并代缴了养老和失业保险费,对43户集体企业10293名下岗职工仍实行按月补助,对新出现的30000多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16000名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仍给予阶段性救助,全年共支出1.4亿元。为企业116443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7.8亿元。为16200名失业职工按时发放了失业金。在巩固“两个确保”的基础上,去年积极争取到省政府和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的支持,为38537名退休人员补发企业历史拖欠的养老金1.92亿元。这在全省是第一家。市委、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也受到广大离退休职工的热烈赞誉,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
10、强化社会保险工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步。通过目标分解、落实责任、加强宣传、深入督导等举措,继续扩大了七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通过增加投入,整合数据库,开通县区劳动保障邮箱,建立视频会议系统,实施了“金保工程”,加强了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为完成省下达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0%以上、其中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40%的目标任务,出台了《*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实施方案》和6个相关配套文件,并狠抓工作落实。到年底,全市建立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室701.6平米,接收退休人员档案46334份,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达到53.3%,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5%。
11、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企业改制、破产工作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严把改制、破产企业职工安置方案的审核关,确保职工权益不受侵害,保证了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工作也取得明显进步。全市共检查各类用工单位3109户次,对发现的522起劳动违法案件,及时进行了纠正处理,结案率为95.4%;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23件,共为劳动者追讨工资243.7万元;接待来访职工群众7488人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57件,涉及职工1528人,按期结案率为98%。
12、高度重视行风建设,树立了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市局20*年共收到基层和群众赠送的锦旗21面、感谢信4封,行风评议被评为全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系统17个县区局有16个在本县区被评为优秀单位,一个局被评为先进单位,其中八个县区局被评为第一名,实现了20*年市县区局整体跨入先进行列的目标。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第一,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保证。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劳动保障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劳动保障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各级党委、政府把劳动保障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成员单位,特别是财税、金融、工商部门,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做到了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为推动劳动保障工作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回顾我们的工作,都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展开的,围绕开展“十个方面为民实事”,积极推进再就业工作;围绕深化国企改革,加强职工安置方案的审核,做好劳动关系协调和社保关系接续工作等,既促进了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开展,又提升了劳动保障部门的社会地位,加快了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第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必不可少的政治环境和基础。20*年,我们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高度重视行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健全制度,采取措施,规范劳动保障工作,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为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创造了好的环境,奠定了好的基础。第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先决条件。年初,局党组提出了“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建设一流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号令。要求各科室、各单位、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要确定创新目标,制定创新措施,抓住创新之处,总结创新成果,从而使20*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比预料要好的成绩。
20*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各企业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脚踏实地、团结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各县区委、政府,向各有关部门、各企业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劳动保障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全市的劳动保障事业矛盾还很多,压力还很大,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同劳动保障先进市县的工作差距还很明显。一是劳动力供求矛盾以及结构性就业矛盾仍很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全市有9.3万名下岗职工、2.8万名新增劳动力和2.28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需要就业再就业;国企改制约7万人需要重新安置,4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输出。同时,我市就业岗位的增加还缺乏大的经济项目的拉动,劳动者就业观念陈旧,技能单一,有些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对不能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意见较大。随着企业破产改制工作的加快,失业人员还将增加,登记失业率可能突破控制指标。二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职能发挥不够。社区将是今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基础,但社区平台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适应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形势的需要,所建立的劳动保障事务站存在着办公条件较简陋,办公经费缺乏,专职人员较少,业务水平偏低,管理不规范,职能不到位的问题,需要下决心改善和加强。三是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困难。下岗职工出中心后,由于无力清偿职工债务和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仍享受生活费补助和社会保险补助,不仅难以实现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而且影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享受优惠政策的落实,是再就业工作的瓶颈。四是劳动力市场功能还不能有效发挥。全市各级劳动力市场建设虽然有所改善,但都还不适应社会化、制度化、专业化的要求,场地、设施、信息网络等方面都不适应就业服务工作的需要,就业“主阵地”的功能还不能有效发挥。五是劳动保障的信息化建设滞后。涉及到人员、设备、技术、资金等许多问题,特别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六是就业再就业环境需要进一步规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任务更加繁重。处理改制企业的劳动关系十分复杂,不少企业经济性裁员行为不规范,企业用人程序不规范,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不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劳动争议案件、群体性突发事件和信访案件进一步增多,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全省从20*年7月1日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350元,增加到450—520元。从这段情况看,由于我市经济欠发达,执行新标准困难和阻力还很大。七是就业再就业培训仍需加强。目前,我市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受师资、场地、设备、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同市场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相比差距很大。据统计,全市在岗职工中,高级技工以上的仅占15%,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再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存在脱节,再就业技能培训收费标准、补助标准偏低,影响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八是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主要是基础工作差,保障能力弱,继续扩面难,收缴率低,支出量大,而且随着参保缴费职工的减少和退休人员的增加,收支“剪刀差”越来越大,失业保险形势尤为严峻。县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省还有最后6个县未启动医疗保险,这6个县都在*,这一问题已引起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对上述问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团结奋进,抢抓机遇,全面推进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实现新跨越
今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虽然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难,但是,也更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度重视,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再就业、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这就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证;随着“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的实施,我市和各县区经济将进一步加快发展,财政拮据的状况将逐渐得到扭转,这就为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随着各项优惠政策效应的释放,将对就业再就业工作产生更大的推动力;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经验作法,对今后工作也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完全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形势,冷静迎对困难,抢抓劳动保障工作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就一定能够使我们的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
按照全国、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2005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巩固“两个确保”,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加快实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推进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市劳动保障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和谐*”做出新贡献。
2005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建设“和谐*”);实施两大工程(就业再就业“民心工程”和劳动保障信息化“金保工程”);抓好三项建设(劳动保障社区平台基础建设、劳动力市场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突出六个重点(巩固“两个确保”,加快实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启动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加强劳动保障维权工作,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确保八大指标(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00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000人,安置“4050”人员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养老保险扩面10000人,城镇医疗保险扩面50000人,失业保险扩面8000人;劳务输出新增53000人次)。
围绕总的要求和思路、目标,2005年突出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确保“212245”目标任务的完成。今年,我们要继续把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抓出成效,再创新成绩。一是继续实施再就业“155”工程。坚持抓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带动就业,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所有制类型上,注重非公有制经济;在企业规模上,注重中小企业。按此思路,继续实施再就业“155”工程,即选择10大项目、5大行业、50大企业重点联系、重点支持。同时,把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和发展社区经济实体,作为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确保实现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0000人的目标,并力争不低于去年。二是进一步抓好再就业政策的落实,用足用好再就业优惠政策。要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以及合伙经营、组织起来创业人员的扶持力度,确保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000人以上,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2000人以上,并力争不低于去年。适度扩大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范围,认真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因身份不同难以享受同等政策待遇的问题。研究解决公益性岗位再就业和服务型企业吸纳的下岗职工社会保险补贴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社保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三是要按照国家要求,用2—3年时间解决转轨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省厅确定,今年要基本完成并轨任务。对有9万多名下岗职工的*来说,这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劳动保障部门、企业的劳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制订方案,下决心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问题。四是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要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信息化。建立失业登记与就业服务、失业保险相衔接的工作流程,广泛开展人本服务,切实搞好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搞好职业学校就业前训练、非国有企业劳动就业培训。五是按照“巩固京津、开发沿海、拓展境外”的原则,继续搞好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要进一步完善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发挥我市驻京劳务管理服务中心的作用,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密切劳务协作,扩大对京输出规模。同时,以信息网络和驻京机构为中心,加强同各大中城市的联系,并逐步向国外拓展。全年新增劳务输出53000人次以上,其中对北京劳务输出要达到新增32000人次以上。六是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继续下大力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年前已与有关部门和金融单位进行了协调,今年将密切配合,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年内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达到800万元以上。七是加强对城乡劳动力的培训。以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双万人培训工程”为重点,努力增加培训投入,完善培训机制,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我市城乡劳动者的素质。年内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00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0000人、科技培训10000人、引导性培训80000人。八是统筹做好全社会就业工作。要开展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和妇女就业调查研究,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提高上述人群的就业率。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今年的社会保障工作任务繁重,既要立足当前,高度重视解决和缓解各种现实矛盾,又要着眼长远,加强前瞻性研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一是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坚持现有的工作制度、工作要求和筹资渠道,加强重点监控,严格发放责任,巩固两个确保成果,防止出现新的拖欠。二是将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纳入社区管理的达到70%。重点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向社区的移交工作。强化社区平台管理退休人员的建章立制和日常管理,积极探索适合我市情况的管理模式。三是启动做实个人账户,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完成上年度职工缴费工资核定和对帐单打印、核对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养老保险政策,严格审核退休条件,准确计算确定养老待遇。要认真核准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做好养老保险申报缴费的审核和稽核工作,并及时给地税部门提供应缴费信息。积极配合企业改制破产,做好补缴费的计算审核和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要加大基金征缴和清欠力度,加快离退休人员社发步伐,年末全市争取实现社发率85%以上。协助政府做好事业单位清理整顿工作,认真做好清欠及个人帐户划转工作。2005年调整个人缴费比例,增调一个百分点,个人缴费比例由目前的6%调整到7%。五是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省、市政府政策,理顺经办机构的管理体制,健全机构,规范业务流程,确保工伤保险新旧政策的平稳过渡和规范运行。继续抓好城镇企业扩面工作。年内逐步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探索乡镇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先行试点,以点带面,积累经验,稳步推开。加大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力度,采取抓好缴费大户,促进中、小企业缴费的方法,不断提高征缴率,同时抓好破产、改制企业工伤保险续保和衔接工作。六是高质量地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继续抓紧县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没有启动医保的6个县,一季度末要全部启动。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力争把驻张中央、省直九户企业全部纳入医疗保险,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5万人,总数达到30万人以上。要抓紧研究并出台困难企业参保办法,解决弱势群体医疗保险难的问题,并尽快完善破产、改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办法。要积极研究符合我市实际的现行医保政策,进一步完善机制,推进医疗保险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加大稽查力度,遏制违规行为,防止基金流失,并不断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医保监察水平。七是健全失业保险机制。要加大基金征缴力度,管好用好失业保障基金,优化失业保险支出结构。在确保失业职工全部、足额、及时得到救济的同时,更大范围用于促进再就业,配合国有企业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安置富余人员以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保援助,确保失业保险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年内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员8000人。八是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以城市郊区和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为重点,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积极开展小城镇农转非人员、农民工、计划生育对象、农村中有稳定收入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适度扩大覆盖面,加强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和基金管理。
(三)积极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多渠道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2005年,要切实把技能人才培养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机遇,创新机制,营造崇尚技能、岗位成才的社会氛围,为经济建设和扩大就业服务。一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制定实施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配套措施,从培养、选拔、评价、交流、激励、使用、保障等环节入手,积极做好培训、引导、支持、管理和服务工作。继续大力推进省厅实施的“三年两万五”新技师培养计划,全市年内确保培养技师300人,争取400人。二是加快技工学校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市场化、社会化方向,不断扩充教育资源,扩大技工学校招生规模,全年招生3000人以上。制定实施技师学院教学计划,研究对技师进行学制培养的有效途径。三是抓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一步宣传《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社会的认可程度。加强与高等院校联系,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在企业内部在职职工中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落实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全年完成初、中、高级工鉴定10000人。四是促进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健康发展。不断完善我市民办培训学校管理办法。年内完成所有民办学校的评估、换证工作。
(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提高劳动保障依法行政能力。面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变化,我们要更加注重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减少群体性劳动纠纷和争议。要按照省厅的总体部署,开展好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一是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做好法规、规章草案及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工作,认真办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制度,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二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完善和加强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制度建设和主办监察员制度,提高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执法办案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在继续开展日常巡视检查、年度书面审查的基础上,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欺诈行为,依法查处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延长试用期、压低克扣拖欠工资、偷逃社会保险费以及非法使用童工等违法行为,净化劳动力市场。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做好劳动违法案件的审结处理工作,全年结案律达到90%以上。三是完善三方协商机制,努力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作用,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经常深入企业、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企业、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做到依据法律准确、运用政策适当、落实处理意见到位、解决问题彻底,促进我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四是不断推进劳动合同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河北省劳动合同管理办法》,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着力研究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宣传有关政策,强力推进民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使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进一步提高,并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五是抓好企业改革,严把职工安置方案审核关。2005年是我市企业改制的重点年、关键年。企业改制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涉及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我们要严把职工安置方案的审核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两道关。深入企业,服务企业,把问题解决在企业,为企业顺利改制尽职尽责,保证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六是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积极建立企业内部调解、区域性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工作体系,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加强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提高仲裁质量和效率。七是要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妥善处置集体访。对劳资矛盾比较突出、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单位和企业,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工作,并主动地深入研究,提高正确处理矛盾和棘手问题的能力。
(五)夯实劳动保障工作基础,提升劳动保障工作整体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群体的不断扩大,劳动保障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在抓好繁重的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抓好各项基础建设和前瞻性调研,以促进劳动保障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是建设好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解决平台运行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劳动保障协助员的政策水平、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使劳动保障社区平台尽快承担起各项劳动保障工作任务。今年要力争有几个条件好的社区,率先实现“零待业”。五月底前,要组织开好全市社区平台建设现场会。二是加快推进劳动保障“金保工程”。省劳动保障厅已经把我市列为全省“金保工程”核心平台建设的三个试点市之一。今年要通过政府投入、上级支持,建成核心平台,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传递,促进劳动保障事业的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着手新建规模适当、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市级劳动力市场。各县、区也要结合当地实际,谋划建设和完善同级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市场逐步成为我市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四是加强劳动保障宣传和统计工作。要加大宣传工作的投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为劳动保障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信息和督查,做好上情下达、信息反馈、决策调研工作,督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统计工作,定期开展监测预警和计划执行情况评估考核,提高统计分析水平,更好地为决策服务。同时要抓紧做好编制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三、加强学习,转变作风,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面对新的一年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按照“提速、增效、进位”的总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实施“三个百”活动,强化服务理念。
为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局党组研究决定,2005年市局开展“三个百”活动。即:重点联系100户工商企业(国有50户、民营50户),提供政策,定期走访,帮助解决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实际问题;重点扶持100个社区平台,切实达到“六个一”标准,确保社区平台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点结交100名下岗失业人员,与下岗失业人员结对子、交朋友,结穷亲戚,帮助就业再就业,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三个百”活动,真正体现劳动保障工作服务基层、贴近群众的特点,扎扎实实地为基层、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二)把握转型期特点,改进工作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既要注重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又要注重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既要注重完成目标任务,又要注重把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上升为政策性的规定;既要善于拿出“应急”办法,处理“棘手”问题,又要注重把“急风暴雨式”的工作方法,转变为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和提升管理能力;既要注重考核工作数量(如就业总量、社保扩面、劳动合同签订率等),又要注重对工作内在质量(如就业的稳定性、保障的有效性、劳动关系和谐程度等)的考核。从而使我们的劳动保障工作能够不断地探索新规律,掌握新方法,减少盲目性,提高科学性。
(三)加强党建工作,提高全系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要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科学人才观,自觉用“三观”指导新时期的劳动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加强劳动保障系统执政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劳动保障系统的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宗旨意识,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和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持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四)加强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机关。面对劳动保障工作转型期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劳动保障部门、劳动保障工作者,面临着艰巨的学习任务。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科学学习的理念;必须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学习活动,增强学习的吸引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又要加强现代科学和管理知识学习,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管理水平;既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创新能力,又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这样我们的部门才能出干部,才能胜任劳动保障事业的需要;我们的干部才能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合格的劳动保障工作者。
(五)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劳动保障工作者,都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要按照行风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管理服务行为,完善政务公开,抓好窗口建设,树立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要加强督查督办工作,各项工作做到年初有目标、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防止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
(六)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要抓好教育、健全制度、加强监督,提高干部职工抵御腐蚀和诱惑的自律能力。完善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制度,做到公开、公正、便民。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保基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促进再就业资金、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和金保工程资金的监管,严厉查处挤占挪用等违法违纪案件。通过加强廉政建设,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同志们,2005年的劳动保障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劳动保障厅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锐意改革进取的精神,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团结拼搏,奋发有为,努力实现劳动保障工作新的跨越,为建设“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