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在三清两绿动员会讲话
时间:2022-04-26 02:56:00
导语:区长在三清两绿动员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环境保护暨“三清两绿”工作动员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有关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全市环保工作,明确“十二五”环保工作目标,研究部署2011年环保工作重点,凝聚各方力量,积极推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努力开创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事业新局面。市委、市政府对环保工作高度重视,会前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作了专题研究,制订出台了《市环境保护八大行动计划》、《市实施“三清两绿”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意见。等会儿,5个单位将作表态发言,市政府还要与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希望大家按照责任书的要求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十一五”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
五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污染减排、“811”行动、水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等各项任务,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整体水环境呈现趋好态势,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和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基本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一)共同参与格局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我们把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效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强力推进,相关部门联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为环境保护工作推向新阶段构筑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环保工作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污染减排任务圆满完成。污染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是“十一五”以来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五年来,我们从组织领导、任务落实、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生活污水入网、热电项目脱硫等项目建设为核心,综合运用管理减排、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等措施,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实施了31个重点减排项目,总投资11.17亿元;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削减993.69吨和672.99吨,减排率分别达到21.76%和15.01%,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化学需氧量减排率15.3%、二氧化硫减排率15%)。
(三)环境污染整治实现突破。“十一五”时期,我们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基本策略,每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相继实施了水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两轮“811”行动,采取“点、线、面”同步推进方式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有效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了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成功“摘帽”;古横桥和广陈水厂两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顺利通过规范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验收;到2007年,困扰我市西部区域的大面积黑水现象已基本消除;2010年,我市行政交界断面水质考核达到合格,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呈现稳中趋好态势;全市空气优良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四)监管能力水平明显提高。一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通过设立基层环保派出机构,成立镇(街道)环保科,实现了环保监管向基层的延伸。建立了公众环保监督员、企业环保监督员、环保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环境监管的机制。二是监管能力日益提升。初步形成了人工监管、环境信息监控中心、企业在线监控、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四位一体”的环境监管网络。已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3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个;24家重点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73家企业建成了环保设施实时监控系统。三是监测达标保持前列。飞行监测达标率逐年攀升,从2007年的不到70%,到2010年的97.67%,并始终处在地区前列。四是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对环保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敢于碰硬、严格执法。“十一五”期间,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78起,罚款1292.95万元,对25家企业限期治理,取缔、关停(闭)企业(项目)81家。
(五)生态建设工作取得进展。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扎实推进生态镇、村创建,形成了结构合理的“金字塔”形创建梯队。6个镇全部建成省级生态镇,当湖街道创建成省级生态街道,全市已有43个村建成市级生态村,15个村建成市级生态村。同时,以倡导生态文明为导向,全面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建成国家级绿色学校1个、省级14个、市级24个、市级45个;绿色社区45个,其中省级7个、市级18个、市级20个;省级绿色家庭16个、绿色企业2个、绿色饭店3个,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2个。
(六)环保基础建设日益完善。“十一五”期间,我们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累计达18.6亿元,为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太浦河引水工程进展顺利,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建成了日处置能力达5万吨的东片污水处理厂,东片污水管网延伸到各镇建成区;全市累计建成污水管网465公里,其中一级管网303公里、二级管网162公里,建成泵站28座,总投资达6.58亿元;2010年,全市累计污水入网2710万吨,其中生活污水1140万吨、工业污水157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82.6%,全市工业污水入网率达到87.6%;德力西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率100%;建成5个畜粪收集处置中心,启动建设全市洁具边废料处置中心;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2平方米。
(七)服务经济发展更加有力。“十一五”期间,我们以“环境倒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在实现环保和发展双赢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研究,出台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了《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积极推行排污权交易,创造性地将“投资排污强度”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纳入招商引资工作考核中,严格环境准入,充分发挥环境容量对项目布局的调控作用,以环境影响评价引导结构调整,以环境污染整治倒逼结构调整,以环保服务助推结构调整。据初步统计,五年共否决“两高一资”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164个,涉及投资总额3.1亿元,腾出了环境发展空间。
二、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就环境保护而言,我们要准确判断、全面把握当前形势和今后趋势,既要看到我市环境保护面临的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也要充分认清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我市环境保护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
从国家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环境保护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事关全局,是重大的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将进一步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3月14日,总理在答中外记者提问时也再一次强调: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我们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明确了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着眼、从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切入,统筹解决环境问题、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省委也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这对我们做好“十二五”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从我市看,去年8月31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目标是,生态文明四大体系初步建立,打造“洁净秀美、富裕和谐”的生态。市委、市政府在谋划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过程中,遵循规律、审时度势,确定了实施与沪同城、产业提升、城乡一体、以港兴市、创新引领、生态立市六大战略。这既提升了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也为我们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方向和任务,同时也是环保事业新的发展机遇。在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具体实践中,环境保护工作大有可为,我们要牢牢把握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定位,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有效发挥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先导功能和倒逼作用,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推进环境与经济融合发展创新思路和举措,积极探索与实践环保优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我市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市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入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也进入了包括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等深层次矛盾爆发的凸显期。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压力巨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有限的环境容量矛盾凸显。第一,总体来讲,经济增长了,污染产生量随之增加,这是客观的。“十二五”时期,我们的GDP增速肯定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但污染减排的指标要求在“十一五”基础上再逐年减少,这“一增一减”的矛盾异常尖锐。第二,我市的减排受到“瓶颈”制约,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减排项目少,减排空间不大。“十一五”期间,我市超额完成了减排任务,但一路走来,取得这个成绩实属不易。“十二五”时期,既要削减存量,又要控制增量,如果以完成减排指标10%来计算,相当于要减掉至少30%的排放量,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就拿二氧化硫减排来说,我市的脱硫潜力不大,该淘汰的、该上设施的项目已基本完成,脱硫空间有限,后续减排潜力明显不足。第三,我市的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由于多年来环境污染问题的积累,环境承载力已经趋于极限。“有水皆污、逢雨必酸”并非危言耸听,我们的水体长期处于劣五类,大气优良率虽然保持在90%以上,但部分相应评价因子浓度已临界“良好”以下污染程度,环境保护的压力相当沉重。
二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2010年,我市人均GDP达到703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10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93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2.5%和12.3%。经济条件好了,人民群众对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全市总体生态环境现状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差距甚远,水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饮用水水质安全存在隐患、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灰霾天气较多、厂居混杂引起的环境纠纷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环境信访问题总是长期居高难下。调查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不到80%。正是基于群众的愿望与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委、市政府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将城市发展定位为“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让人们在生活中真实地感受环境质量的改善,从而达到安居乐业的目的。
三是我市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不断加大。一方面,受经济利益驱动,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不高,违法排污现象仍时有发生,尤其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另一方面,跨省域、市域的环境污染事件呈上升趋势,仅2009年,我市就发生了黄姑塘、盐平塘和乍浦塘三起水污染事件。另外,所处的区位从环境的角度讲十分不利,处在上海金山石化、港区等化工企业集聚区的下风口,又是整个河网的最下游,85%以上是过境水,同时大量化工原料和产品通过陆路、水路经过境内,安全生产、交通事故等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也时有发生,去年的“12·18”丙烯罐起火事件,以及今年“2·24”上海金山区某化工企业废气污染事件,都给我市造成很大影响。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诱因复杂,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危害的严重性、处理处置的艰巨性等特点,全市环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市的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对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估能力、控制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方面还很薄弱,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狠抓落实,全力做好“三清两绿”等各项环境保护工作
今天会上印发了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关于“三清两绿”三年行动计划的,一个是关于“环境保护八大行动”计划的,这两个行动计划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市“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成败。
“三清两绿”三年行动计划是一个“规定动作”。市委、市政府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出发,专门制订了《市实施“三清两绿”三年行动计划》,并要求在地区全面落实。提出的“三清两绿”是指清洁河网、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绿化建设、绿道建设,我们结合实际,用“清洁空气”替换了“清洁能源”,并把“清洁能源”的工作内容分别纳入到“清洁生产”和“清洁空气”中。具体内容和要求文件里都有,主要是五个方面工作,十五大工程,40个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
“环境保护八大行动”计划是我们的“自选动作”。它是我市“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体系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该行动计划围绕全市“十二五”规划环境保护目标,从水和大气环境保护、工业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城镇环境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化解、环境资源配置、全民参与等八个方面提出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水环境、大气环境质量和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五个确保”: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污染减排任务,确保地表水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确保公众环境保护满意率达到85%以上,确保建成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力争成为省级生态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
两个行动计划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虽然工作侧重点略有不同,但都是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具体该做什么,怎么做,文件里都十分明确,请大家回去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领会。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是把我市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向新阶段的重要一年,抓好今年的工作尤为关键。2011年全市环保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统领,积极推进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实施“三清两绿”三年行动计划和“环境保护八大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污染减排为主线,以环境监管为重点,加强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为“十二五”生态环保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全市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合格、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和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努力建成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具体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紧盯目标,齐心协力,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尽管上级还没有明确下达年度及“十二五”具体减排任务,但我们不能坐等,有些工作要做在前头。要找准工作着力点,严格落实污染减排责任制,强化考核,打好“十二五”污染减排第一仗,确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等具体任务下来后,我们还将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一是科学规划,提高减排目标可达性。根据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科学编制“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方案。认真制定年度减排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增强减排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二是齐心协力,找准减排工作着力点。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减排必须做好污水入网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启动新一轮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和入网工作,加快建设市区东线污水主管工程和大道污水输送第二通道工程,市区、城镇建成区、工业园区、农村新社区等重点区域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减排主要是控制好用煤量,提高脱硫效率,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三是转型升级,做好结构减排新文章。除了做好上级规定的落后产能淘汰之外,还要对群众投诉多、污染隐患大、与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不相符的落后产能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淘汰,以腾出发展空间。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以改善全市环境质量为重点,统筹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污染整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实现环境污染的全面防控和综合治理。一是深化水环境整治。启动新三年水环境整治工作,围绕“一湖(东湖)、二塘(盐平塘、广陈塘)、三断面(上海塘、广陈塘、黄姑塘)”开展重点区域环境整治,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有计划开展城区主要河道清淤及沿河两岸的排污管道整治改造,构建东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盐平塘和广陈塘区域为重点做好两个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整合和保护工作,在建成太浦河引水工程基础上,加快太浦河引水工程和两个水厂管网的联通,启动生态湿地建设。在上海塘,广陈塘,黄姑塘三个出境水质监测断面区域开展生态工程和污染综合整治。二是开展大气污染整治。实施清洁空气行动,启动独山港区集中供热工程,推行热电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全面淘汰改造市区燃煤小锅炉和炉灶,拆除烟囱。完成油气综合治理,实施造纸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厂臭气治理,启动印染行业定型废气整治、加强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和餐饮行业油烟治理。三是实施区域污染整治。分片推进市镇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按照“整治一批超标企业、规范一批达标企业、提升一批骨干企业,关闭一批落后企业”的要求,完成50%以上园区整治任务。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特别是要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区域控制和总量控制“双控”要求,实现畜禽养殖总量、排污总量和散养户总量“三下降”。提升污染防治水平,突出农村沿路沿河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三)全面参与,共建共享,有效开展生态创建活动。按照生态立市战略的要求,必须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吸引公众参与,构筑共建共享、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具体要做到三个“抓”。一是抓提升,深化创模、生态、绿色三大系列创建。坚持重过程、重实效、重特色、重民生,提升生态镇(街道)、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等绿色细胞的创建水平。加强生态创建的动态管理,确保生态创建单位的先进性和示范性。对照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要求,切实加大投入,推进城乡一体的安全饮水保障工程、城乡一体的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工程、城乡一体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集中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工程、集中供热工程和天然气供给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和资源化利用工程,以及绿化和绿道生态防护工程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成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二是抓深化,全面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积极构建宣传环保工作、普及环境知识、弘扬生态文化的立体式大宣教格局。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专版、专栏、专题报道,全方位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完善新闻制度和舆情反应机制,及时公开环境信息,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强化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创建和依托各类环境教育基地和载体,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素养。三是抓考核,市政府已将生态创建、生态文明宣传等任务纳入各镇(街道)和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书,并要严格考核,通过制度的力量,强化体制机制支撑,形成良好的导向和氛围。
(四)规范秩序,铁腕治污,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加强环境监管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严格规范环境行为,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有效遏制各类环境违法现象,建立公平、正义的环境秩序,维护可持续发展大局和群众根本利益。一是严格执法,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整合力量和手段,开展各类执法检查活动,全力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增强环保执法的威慑性。综合运用项目审批、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挂牌督办、媒体曝光等手段,全面遏制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突出重点,实施企业分级监管机制,加密加强对重污染行业以及中小型污染企业的执法监管,今年排放50吨以上生产废水及重金属排放的企业必须全部入网,按照“七个一律”的要求对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整改到位。对私设暗管偷排等恶劣环境违法行为实施限期整改并进行从重从严处罚,未按期完成的一律关停。二是切实加强环境安全监管,维护社会稳定。把执法监管、应急管理、信访调处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整体提升环境维稳工作水平。加大企业环境安全监控力度,及时梳理全市环境安全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持续深化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快环境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强化环境应急资金、装备、通信、人力和技术保障,健全完善环境应急预防预警体系和指挥信息调度平台。加强环保、公安、消防、交通、安监等部门的联系,开展应急演练,共同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处置。进一步处理好环境信访,建立突出环境信访问题预警平台,加大研判处置力度,完善环境信访工作领导督办机制,部门协作机制,非执法类环境信访属地管理机制,加大对重点敏感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三是加强机制创新,提高执法监管水平。完善部门联动执法机制,环保部门要深化与法院、检察、公安、监察、金融等单位的合作,内外协同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综合惩处力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环评公示、环保监督员、环保志愿者和环保热线等的作用,不断拓宽执法监管渠道;完善企业(单位)自我监督机制,推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延伸,加快建立符合我市企业特点的自我监管、自我规约格局;完善边界联动监管机制,构建跨省界、市界环境管理联防联控网络,积极开展边界联合执法和应急协调;完善信息公开机制,推行环保执法告知、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公开、媒体曝光等制度,全方位强化社会监督;完善网格化执法机制,以市域为整体,镇(街道)为单位,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重心下移,点面覆盖,建立纵向到点、横向网格化的环境监管格局。
(五)严格准入,总量倒逼,有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综合运用标准引导、准入把关、总量控制等手段,充分发挥环境准入的效力,推动以环保优化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明确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从镇(街道)预审、项目立项备案、工商发证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二是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研究建立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专家评价与公众评价“两结合”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全面实施《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将有限的环境资源优先配置于重点准入区、重点发展产业和重点发展项目,坚决淘汰落后,扶强扶大;对生物医药、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和临沪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的规划开展规划环评。三是严格执行“五个不批、三个不予受理、三个总量平衡”。在具体项目环评审批中,要严格控制污染增量,做到“五个不批、三个不予受理、三个总量平衡”:即国家产业政策中明确禁止建设的项目不批,在生态功能区禁止建设区域建设的项目不批,有废水排放但无污水管网的不批,新增燃煤锅炉不批,在非工业用地上建设生产性项目的不批;原审批项目未验收的,其改扩建项目不予受理,区域内总量不能平衡的不予受理,信访问题未解决的企业其一切项目不予受理;排污总量平衡,锅炉蒸发量平衡,畜禽养殖总量平衡。
- 上一篇:县长在全市农村部署会讲话
- 下一篇: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实行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