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发言

时间:2022-03-30 11:12:00

导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发言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今天这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和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会议精神要求,总结全县林改试点工作经验,全面部署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对于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深入开展试点探索的基础上,还召开了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对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县人大常委会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前不久组织人大常委对全县林改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项视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刚才,龙坪、后坪、歇马三个乡镇分别交流了试点工作经验,与各乡镇签定了林改工作责任状。一会儿,王县长还将做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县政府常务会议精神,结合人大常委视察的意见建议,先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县于年初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歇马韩家坪村先行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县委、县政府于8月17日在歇马镇召开了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现场会,对全县林改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随后全县11个乡镇共选择了28个村开展试点工作。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全县乡镇试点工作已全部完成了宣传发动、调查摸底、临山踏界、林权勘测、三榜公示、打证发证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健全了组织领导体系。县里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林改办公室,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保证了林改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科学制定了林改方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保康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组织编写了《保康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百问》。各地通过召开村组会议,走访农户,宣传林权改革政策,征求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意见,对集体经营管理的林地拿出林改意见,召开全体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村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后坪镇车峰坪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集体在使用权本属村民的林地上栽植杉木,目前已长大成材,就如何将这部分森林资源改革到位,他们组织专班对所植的24000株杉木逐棵测量登记,经多次开会讨论,最后一致同意确定胸径15公分以上作价10元、15公分以下作价4元,由享有林地使用权的村民一次性买断,较好地完成了林改任务。他们的工作很扎实、很到位,值得大家学习。三是认真调处矛盾纠纷。各乡镇成立了山林纠纷调解委员会,组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林土地纠纷调解专班,进驻村组采取逐级调解的办法现场解决山林纠纷问题,为各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扫清了障碍。龙坪镇在研究调处山林纠纷的措施和方法上肯动脑筋,善下功夫,总结了“三个原则、六种方法”,值得全县借鉴。四是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因工程建设移民搬迁、集体退耕还林地林改和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县林改办对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解决办法,积极化解矛盾。对林改工作中出现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以把握的问题,林改办以书面形式,请示省、市林改办,得到肯定答复后予以实施。通过四个多月的努力,经省、市组织的检查,我县林改工作走在全省、全市的前列,省、市林改办通报表扬,市、县新闻媒体多次宣传报道了我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受到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肯定,也为全县全面铺开林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宣传发动上还存在死角。少数村在宣传发动工作上没有召开村民大会,只是发放宣传材料,没有及时与外出务工人员打电话联系或发函告,致使宣传不到位,少数群众没有真正了解林改的政策和要求。二是档案整理不完整。少数村林改工作档案零乱,有缺项、漏项现象,不能全面反映本村林改工作的真实情况。三是少数乡镇对林改重视不够。目前在林改工作中少数乡镇还存在认识上的不到位,组织领导不力、没有认真履行职能等问题,认为林改工作是林业部门的事情,没有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加林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事关农村工作大局,事关广大农民的切实利益,必须对此有充分认识,并给予高度重视。

(一)林权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林业不仅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它还是一项最具生态功能的公益事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关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我们的实践看,要保护好森林生态,光靠堵和禁是不行的,应当用更积极的办法,在加强必要管理和调控的前提下,在开发中保护,在发展中保护,实现永续利用。只有产权清晰、责任明确,培育才能有效,管护才能到位。过去,由于林权没有真正落实,造林护林对林农来说是“要我干”的事,林农积极性不高,同时,林业发展普遍存在引资难、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经营管理难、科技兴林难等一系列问题。林权明确了,把管护森林资源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变少数人护林为多数人护林,有利于鼓励农民多栽树、栽好树,从根本上调动农民植绿、爱绿、护绿的积极性;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配置林业生产要素,盘活林业资源;有利于吸引工商企业资金进入林业,拓宽发展林业的资金渠道,促进现代林业、科技林业的发展,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使林业发挥出持续、优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二)林权改革是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重要基础。我县是一个林业大县,现有林地面积356.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3.8%,森林覆盖率64.7%,山林面积很大。林地与耕地一样,是国家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林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保障。这次改革,就是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通过“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使广大农民有实实在在的拥有感,从而调动林农和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流动,促进森林面积的持续增长、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林业产业效益的不断增加,扎牢生态经济强县建设的重要基础。

(三)林权改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林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好、利用好、保护好,有利于多方位、多层次地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空间。一是通过扩大利用林业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合理流转,广大农民及各种社会主体采取承包、租赁、合作等形式改造低产林,发展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可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二是通过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就可以放心把林业当作骨干产业来发展,一大批农户就可以从育苗、造林、抚育、采伐、运输及第三产业中受益。另外,通过放活经营、合理流转,还将吸引外资来我县投资建大企业,林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可间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民可直接获得收益。三是通过林改减负,促进农民增收。这次林改将切实减轻造林经营者的负担,除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外,对林产品征收的“两金”将逐步取消。这既降低了林产品经营的费用,还让林农享受到政策性的让利,可促使全县林农直接增收。

(四)林权改革是发展林业经济的根本保障。林业经济发展不够是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县人均1.2亩耕地,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但人均占有13.3亩林地,却没有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全县林业产值较低,我县林业经济发展空间很大,潜力也很大,我们只有抓住这次改革机遇,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全社会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推进林业发展方式从“投资推动”为主向“投资推动”与“改革推动”并重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才能有效增强林业发展后劲,转变林业增长方式,实现林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林权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继续、深化和完善。山地和农田都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村最敏感、最重要、与农民利益最密切的生产资料。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把农田落实到户,而面积比农田多几倍的山林还没真正落实到户,就难以充分释放农村劳动力的潜能,难以发挥山林的潜力,林农也难以过上富裕生活。因此,只有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改革才是彻底的、全面的、完善的,才能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六)林权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规范”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它是全面、深入、生动的民主法制教育过程,不仅使村干部懂得依法行政,还让群众懂得依法维权,使他们主动参与集体事务管理,有效地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另外通过林改,还将化解农村因山林纠纷引起的各种矛盾,使农村社会邻里之间、干群之间和睦相处,真正使乡村社会逐步走向和谐。

二、明确目标,把握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要求很高,一定要准确把握,正确引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一)要明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大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基本目标是: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完善以集体经济内部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集体林地经营管理体制,发挥市场在林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努力实现森林增量、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林业增效。主要对象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重点是集体尚未下放的集体林地、林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集体所有的宜林地,“四荒”地、“四旁”地及其它宜林地。改革核心是:明晰产权,即把林木的所有权、林地的使用权和收益分配权落实到户,确立农民及承包者的经营主体地位。明晰产权主要采取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已划定的家庭经营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不得强行收回,对目前仍未绿化的,由集体与农户协商绿化时限,并以合同形式载明,到期仍不能绿化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另行处置。二是目前尚未确权到户的集体山林,可以按人口折算人均山林面积,确权到户,实行家庭承包经营;集体统一经营状况好且群众满意的山林,经2/3以上村民同意,可以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但必须转换经营机制,明确管护责任,现有林地、林木折股分配给集体内部成员均等持有,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对不适宜分山到户,且集体无力经营管理的山林,可以采取招标、拍卖等形式转让经营权,落实经营主体。三是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滩荒地,可以直接分包到户;对不适宜分户经营的边山远山,经过2/3以上村民同意,可以有偿或无偿转让给有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开发经营,其收益由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共享。四是对已经依法流转的集体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应得到维护。凡程序合法、合同规范、没有明显不合理的,要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有利于生产生活和稳定的原则,予以维护;对群众意见较大的、严重不公的要本着依法办事的原则,妥善处理。对依法取得的林权要保持长期稳定,签定承包合同,一定50年不变,承包期内可以继承,承包期满可以续包。

(二)要明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因镇、因村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就全县而言,要明晰产权、确权到户,重点搞好规范流转。各地要通过民主决策,自主选择改革方式,自主确定集体林地经营管理形式,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要便于经营,分要适于发展。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二是以人为本,权益平等。要依法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平等的承包经营权,把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及林地经营者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做到还山、还权、还利于民。三是依靠群众,阳光操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改革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四公开”,依法确保农民群众对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四是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对过去改革的成果,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对历史遗留的问题和改革中出现的矛盾,要依法依规妥善处理。五是管住公益林,放活商品林。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加强公益林管理,放活商品林经营,促进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协调发展。

(三)要明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方法步骤

按照林改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切实把握好八个关键环节的工作。一是宣传动员。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和广泛宣传《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保康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精神,使林改政策家喻户晓。二是调查摸底。要以村为单位,对林地的权属情况、林地的流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掌握林改现状,进行一榜公示。三是制定方案。按照省委文件要求,结合实际,以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林改方案。经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同意后报乡镇,乡镇审查汇总后报县林改办批准实施。四是确权到户。根据批准实施的方案将山林、林地权属确认到户,并以村为单位进行二榜公示。五是签订合同。对分包到户的责任山和集体流转的林木、林地要依法签订承包合同,明确责任和权利。六是发证到户。产权明晰后,要及时进行林权勘验,并对林权勘测登记情况进行三榜公示,公示结束后,核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以法律的形式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固定下来。对原有山林权属证明要依法予以变更或注销。七是规范流转。主要是以县为单位,成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建立森林资源产权交易中心。凡是集体林地、林木流转,必须经县级以上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后,进入交易中心实行挂牌交易。八是检查验收。林改工作结束后,乡镇、村要规范建立林改工作档案,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归档,县林改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档案要上交县档案局长期保管。要层层组织检查验收,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检查,县林改办进行重点抽查。主要检查政策是否宣传到户,方案是否通过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并公示,权属是否明晰,合同是否签订,林权证是否发放到户,档案管理是否规范。

三、深入领会,掌握政策,正确把握林改工作中的几个重点问题

通过去年的试点工作,各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新情况新问题多,操作难度大。各地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集体退耕还林的处置问题。根据《退耕还林条例》第三十六条及有关林业政策规定,集体退耕还林不能享受国家钱粮补助,只享受苗木费补助。当前我县退耕还林面积一万二千多亩。为保证既有效化解村级债务负担,又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在此次林改工作中要按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要求,对集体退耕还林林木价值进行评估,评估价值加上剩余年限享受退耕还林钱粮补助金额,确定退耕还林林木、林地拍卖出售的基础价格,优先在集体经济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公开竞价拍卖,若本村范围内无人竞买,向社会公示、公告拍卖出售。拍卖资金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按一定比例均利到人、到户。

二是工程建设搬迁农户山林的林改问题。工程建设已经征用部分的山林,由工程建设业主单位进行补偿。农户举家迁移的,如户籍尚未变更,仍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原承包责任山维持不变。举家迁移且户籍已经变更的,在迁移地已取得耕地和山林,其在迁出地的承包山林应归还集体,在迁入地未取得承包山林的,其承包山林可继续承包。举家迁移到县城城区落户的,其责任山林应归还集体经济组织。不论何种形式将承包山林归还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经济组织或新的承包经营户应当在相互协商或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对其现有林木资产给予合理的补偿。对补偿协议达不成一致的,将承包的山林确权给农户,由农户经营管理,也可以按照相关法律、政策规定由农户进行流转。

三是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林改问题。对划入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集体山林,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与村组签定了有关合同的,按合同规定执行。通过移民安置方式将集体山林转让给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的,应维持现状。通过行政手段将集体山林划入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且未对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给予任何补偿的,应当协商处理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与村组及农户的利益关系,将国家对农民的各项扶持、补偿政策落实到位。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有旅游等经营性收入的,应当给村组或农户一定的利益分成或补偿。对目前已划入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集体山林,原则上采取集体统一经营的方式进行管护。如果大多数群众要求分户经营,也可以分包到户进行经营管理,但承包者必须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管理规定。对已规划纳入自然保护区的农民承包山林,可先确权到户,待自然保护区批复后按有关规定办理。

四是集体山林的处置流转问题。对集体山林的处置,无论采取均山、均股、均利,还是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都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由三分之二以上村民讨论通过。按照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精神,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的,可以留部分集体山林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对集体山林采取拍卖、买断经营权进行流转的,必须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500亩以下的由乡镇政府、村干部、村民代表和林站技术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估,评估必须有详实的面积、山林状况和会议记录等资料。集体山林面积达到500亩以上的,由财政部门颁发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也可以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提供评估咨询服务,出具评估咨询报告,评估价格要报县林改办批准备案。对村级经济组织以外公开竞标拍卖买断经营权的,由县级以上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所有拍卖价格不得低于评估价格,防止出现贱卖集体山林现象发生。在集体山林确权到户时,林木资源状况、立地条件和区位情况差别较大的,可以在分类定级,确定不同山头地块和林木底价的基础上,通过公开、公平的方式,确定经营主体。对于以林地为主要生产资料和生活来源的地方,必须保证每个农户都有承包经营的林地。对已经流转的集体山林,凡程序合法、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对流转前未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但集体经济组织已与受让方签定了流转合同,且受让方履行了合同义务,受让方实际做了大量投入的,应按公平协商原则对合同进行完善。对集体经济组织违背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越权流转,大多数群众要求终止或解除流转合同的,应依法予以解除,但受让方在经营期间有投资经营行为且产生效益的,转让方应当给予合理的补偿。对于受让方采取不正当手段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事后经法纪机关查处属实的,其流转无效,应依法予以解除。林改中要确立农民经营主体地位,依法保护农民承包经营林地的权利。对目前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和宜林荒山荒地,在确权到户前,原则上不得流转给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单位和个人;确需流转的,须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农户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五是农户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它方式流转。采取转让方式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经原发包的集体经济组织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它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原发包的集体经济组织备案。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后,流转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及时到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林权变更登记手续。对欠费欠税户的山林确权,要严格将追缴税费与山林确权分开,不得以原来欠缴税费为由收回农户承包山林,已收回的要予以退还,对尚未确权到户的集体山林进行确权时,应赋予欠税费农户同样的分配权利。对农户所欠税费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稳妥化解村级债务的通知》(鄂政发[2003]21号)的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六是档案合同管理问题。在林改中,村级经济组织要规范建立林改档案,凡宣传发动、召开会议、人员签到、讨论通过林改方案及林改方案的修改过程、公示公告等都要不辞劳苦,详细记录,做到填写规范、工整、完整,不缺项,不漏项,内容真实。记录时不得使用圆珠笔和铅笔。三榜公示和拍卖山林等重大事项的单独公示都要拍照留底。档案记录要能够反映林改工作的详实过程,林改工作整个过程要体现公正、公开、透明。林改合同要充分体现承包经营者的责、权、利关系。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山林合同要载明管理者责任、权利、义务、奖励、处罚措施等,要将管理人员的利益与管理者义务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管理者兴林护林的积极性。农户经营承包合同要载明农户在承包期间所拥有的权限,承包经营管理年限不低于50年,充分调动农户兴林致富的积极性。合同范本由林改办与相关法律机构提供,各地可以在范本基础上根据情况进一步细化。

七是关于林改经费的使用问题。林改经费由县政府按照户数人口、承包到户面积、集体山林面积等权重测算划拨到乡镇政府林改专户,必须专款专用,厉行节约、严格支出,不能因为林改工作产生新的村级债务。林改经费的20%留乡镇林改办,主要作为乡镇林站弥补林改工作经费不足和解决工作人员相关工作费用。80%按规定核算,划拨到村,确保林改工作顺利进行。

八是农户少量自留地面积核实问题。我县尽管进行了两山合一山的家庭经营山改革,但仍有少数地方存在自留山面积不实、林地经营权与林木所有权不一致的问题,在这次林改中,对所有山林都必须进行现场勘测,确定四至边界。原自留山上只有树木株数没有面积的,这次林改中要依据原四至边界重新确定面积。原山林证面积与实际面积出入确实较大、农户要求更正的,可以在此次林改中予以更正。在临山踏界、现场勘测工作中,严禁闭门造车、凭想象勾绘草图、村干部代为签字认可等对林改工作极不负责任的现象,凡出现此类问题的,从严追究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九是层级调解和毗邻村签字问题。在林权申请登记中,村与村边界,相邻农户的申请登记表,必须由毗邻村委会签字确认,防止出现边界交叉、相同地块重复登记的现象发生。组与组边界纠纷或村内个人与个人边界纠纷,由村级经济组织进行调解,村与村之间的纠纷由乡镇山林纠纷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十是对林改方案落实监督的问题。为了保证林改中集体山林处置收益均利到户,林改方案得到彻底落实,防止出现贱卖山林、损害群众利益现象,对林改方案中确定的集体山林处置和均利到人问题要实行有效监督,由乡镇人民政府、纪委、经管站和林站组织专门机构负责监督落实。

四、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切实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领导

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23号文件规定要求“实行县市直接领导,乡镇负责组织,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集体生产资料的再分配,是农民利益格局的一次再调整,是造福农民、发展林业的治本之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实践。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县直相关部门要搞好配合,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事关广大林农的切身利益、农村社会稳定和林业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已成立了以叶县长任组长,我和陈永高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同时要健全工作责任制,要按照保办文[2008]37号文件要求,认真落实领导和部门包保责任,乡镇一定要把力量摆布好,确保每个村有一名脱产干部,县林改办要把挂村干部掌握在册,对出现问题的要实行责任倒查制。

二要化解矛盾,调处纠纷。集体山林历经多次改革,由于多种原因和历史的局限,遗留了一些合同不完善、流转不合理、权属纠纷不清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情况复杂、解决难度大。我们要把化解矛盾、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各乡镇要成立以政府为主导,林业、国土、司法、民政等相关单位组成的“山林、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及时解决在林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山林、土地经营权纠纷。解决和处理这些矛盾、问题,要依法依规,因势利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在解决问题时,要本着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原则,既引导群众面对现实,又引导群众尊重历史。二是在解决问题时,要按照有关政策和《土地承包法》、《合同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既执行政策,又符合民意。三是在解决问题时,要实行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上下结合、民主协商的方式进行,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引导群众,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四是在解决问题时,要按照“先易后难、先内后外”的原则进行,对一时难以解决、多次调解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暂不参加林改。

三要大员上阵,整合力量。各地对林改的意义不能低估,对林改的难度不能低估,对社会的稳定不能低估,要象抓农村税费改革一样抓林改,象抓土地二轮延包一样抓林改,主要领导要切实将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日常工作上。分管领导要静下来、沉下去、钻进去,认真研究解决林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及时研究对策,努力加以解决;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要及时发现、妥善处置,确保防患于未然。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齐心协力,共同抓好此项工作。林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当好参谋,搞好综合协调,提供优质服务,积极筹建林业要素市场;编办要积极落实林业要素市场机构和人员编制;财政部门要及时落实工作经费;宣传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加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发改部门积极争取项目、政策、资金,扶持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物价部门要积极参与支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民政、国土、经管部门要积极参与林权纠纷调处工作;农业部门要积极为林农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公安部门要积极参与解决林改工作中发生的突发事件,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司法部门要搞好合同公证、法律服务与咨询工作;监察部门要搞好监督,及时查处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税务部门要负责改革中各项税费政策的落实、监督和检查;金融部门要积极推行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盘活森林资源资产;档案部门要及时收集整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做好整理归档工作。各挂钩扶贫单位要把所挂村林改工作作为重要的包保内容,积极深入村组帮助解决林改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保障改革顺利实施。

四要规范操作,保证质量。虽然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已经结束,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但总体来看改革还处在初始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将逐渐反映和暴露出来。认真搞好培训,确保每个村有一名熟悉林改政策的干部,始终按照“产权是否明晰、管理是否规范、政策是否到户、机制是否创新、矛盾是否化解、资料是否健全”这六条标准,严格按照方案要求,严格按程序操作,把质量放在首位,坚持进度服从质量,使改革经得起群众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各乡镇领导在具体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改革程序,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达到“程序无漏项、数据无差错、边界无纠纷、群众无上访”的目标,确保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健康推进。

五要强化督办,严格奖惩。省、市要求年各县要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时间很紧,任务很重。要确保完成林改任务,必须加强督办检查。县委督查室、政府督办室要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今年重点督办内容,实行一月一督办,一月一通报,保证改革的质量和改革的进度。要创新督办方式,成立保南、保北两个督办专班,大力开展专项督办、专班督办、舆论督办、现场督办、典型督办,做到事前有安排部署,事中有督办检查,事后有考核结帐。通过督办检查,发掘典型、发现问题,化解难点、解决矛盾。林业局要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党组领导要包乡镇,林业干部要包村,及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及时掌握林改工作动态,及时检查督办工作进度,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同时,集体茶园改制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县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茶园改制不到位,已成为制约我县茶叶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和体制机制性障碍,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就必须从创新体制机制上着手,必须在茶园改制上取得重大突破。要以这次林改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集体茶园、茶厂改制力度。茶办要把茶园改制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重点是对集体茶园管理不好、经济效益低下,被抛荒、撂荒的茶园和经营体制不顺、承包期短的茶叶企业进行改制。过去县直部门租赁和买断的茶园、茶叶企业也要纳入改制范围。对于茶园管理较好、经济效益较好的茶园和茶叶企业,可以采取延长合同承包期限,一并予以确权。以乡镇为单位成立评估专班,对茶园逐块评估,对厂房机械设备一一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数据,确定拍卖底价,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茶园、茶厂进行拍卖,产权一定50年不变,颁发林权证书,让茶农依法享有对茶园的所有权、处理权、收益权。要通过这次改革,最大限度地扭转茶园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从而实现茶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落实党在农村政策的一件大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努力实现我县森林资源增长、农民增收、林业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