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农村经济发展会上讲话

时间:2022-12-09 09:26:00

导语:市委书记在农村经济发展会上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委书记在农村经济发展会上讲话

同志们:

同志总结了去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同志就今后的工作了明确要求,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四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各项部署,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我市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赢得良好开局。

一是农业在结构调整中取得长足进步。""期间,单位面积耕地农业产值年均递增11%,到年,农业企业和规模以上农业生产总值占总产值比例、规模化经营面积占农田总面积比例均约为3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二是农民在增收减负中获得明显实惠。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近10年来首次同比两位数增长,比年增长32%,农民收入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三是农村在城乡统筹中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农村环境面貌逐步改善,"五通"工程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对于近年来我市"三农"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市委、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看到,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化大都市。农业承担着保障农产品供给和支撑现代化大都市生态体系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才能实现城乡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协调发展。必须看到,没有农民的富裕安康,就没有全市人民整体的富裕安康。当前,我市虽然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农村人口仍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30.5%,在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的同时,仍有2.7万户农民家庭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低保线。只有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才能把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必须看到,没有农村的和谐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进步。我市现有36个农村建制镇,1146条行政村,农村地区的面积约占市域总面积的70%,只有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才能整体推进构建和谐建设。总之,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毫不动摇,把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精神和部署,结合实际,今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三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环节,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为根本保障,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着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进程中,全面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精神,继续做好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这篇大文章,用抓支柱产业的劲头抓现代农业建设,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一)切实增强现代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保证。要全面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切实做到当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和技术装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与市场手段相结合、激励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的好路子。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切实解决"三农"贷款难问题。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

(二)高标准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前提和基础。要加快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狠抓续建配套、改造升级和除险加固工程,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化水平。坚持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快农田和鱼塘的标准化改造,确保到年完成146万亩农田和15万亩鱼塘的标准化改造任务。推进"沃土工程"建设,重点防控土壤重金属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加强水源涵养林、生物防火林、沿海防护林及农田防风林带建设,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完善农业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快实现全面达标。

(三)大力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结构调整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主线。要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坚持跟市场走、跟城市消费需求走,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出附加值,推进农业功能深度开发,凸显都市型特色。进一步调整土地经营结构,解决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支持发展以特色主导产品为依托的专业村、专业镇,不断提高现代农业集约化程度。进一步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注重落实贴息补助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扶持发展农产品深度加工和精细加工,打造名优农业加工产品品牌。

(四)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是目前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一手抓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一手抓发展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结构。着力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认真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普及办社知识,落实优惠政策,依法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合法权益,推动其进一步扩充数量、壮大规模、完善机制、增强功能,成为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经营主体。

(五)着力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科技进步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按照农科教相结合的要求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农业高技术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农村技术指导队伍,注重培育科技示范户,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切实解决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问题。坚持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加快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库建设,面向广大农民创新和完善信息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动植物防疫体系科技含量,主要以科技手段增强疫病防控能力。加强都市型现代农业气象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气象服务。

(六)不断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达的物流产业是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依托。要以各级各类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支撑,进一步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改善农村流通条件,拉动农村消费需求。拓宽城乡一体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打开鲜活农产品进城绿色通道,推行优质安全农产品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菜市场和便利店配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服务,形成标准化、检验检测、安全认证、执法监管、市场服务一条龙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三、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着力解决好涉农民生问题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富民优先、民生为重"政策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

(一)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加快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和集中,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民经营农业的收益。完善土地征收、征用的程序和补偿机制,全面推进村级集体资产的股份合作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落实扶贫帮困机制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各项支农补助、补贴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引导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和支持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工最低工资、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统筹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倾斜,加快发展共享型、普惠型基本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书本费的政策,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规范化建设,切实解决农村困难家庭孩子读书难问题,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镇事业性、公益性卫生院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完善村卫生站服务,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逐步提高全市平均筹资水平,促进重大疾病救助体系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和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协调的社会保障体制,努力发展养老、医疗、失业等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严格执行土地征用"三个一律"的规定,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养老保险和包括转移就业在内的再发展问题。推进农村危破房改造,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三)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要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适用技术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完善培训机制,积极推广用工企业"定向式"、"订单式"等培训方式。进一步健全统一规范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按照城乡统一、公平就业的要求,完善农民外出就业的制度保障和服务工作。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四、把实现农村繁荣稳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着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中心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推动农村的全面繁荣与稳定。

(一)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中心镇建设是以"三化"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加快构建小区域特色经济中心,着力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城乡管理体制创新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加快产业培育和人口聚集,不断增强中心镇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大对北部山区和经济薄弱镇村的整体扶持力度。

(二)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整治。搞好村庄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坚持规划先行,以统筹兼顾土地资源、基础设施、人居条件、村容村貌、生态保护、人文特色为原则,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抓起,切实加强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两规"、"三清"、"四有"、"五通"工程,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治理"脏、乱、差"现象,显著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以防治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为重点的农村小康环保工程,加快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步伐,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珍惜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切实保护村庄尤其是古村落人文历史资源,凸显村庄建设文化特色。

(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是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镇级政府机构改革,创新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全面推进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加快农村公益事业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四)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确保村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农村民主法治水平。切实抓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建立健全村民评议村干部制度,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农村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引导农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倡导农村和谐文化,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保障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大原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狠抓落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统筹城乡发展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工作,各级党委要有负责同志分管"三农"工作。充实和加强党委"三农"综合协调机构,充分发挥涉农部门的职能作用,各部门都要树立全局观念,积极主动服务"三农",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加查研究和分类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把"三农"工作落到实处。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要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内容和方式,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快建立基层干部激励保障制度,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合理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继续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三)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按照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握农民群众所思所想,解决农民群众所急所需,使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造福于民。把解决好农村民生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扎实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农村基层干部要认真落实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各项制度,听民意、解民忧、谋民利,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各级党委、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决策部署都要在农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考验,都要依靠农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要善于发现并推广来自群众实践的新创意和新经验,满腔热情地推动农村群众性创业、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真抓实干,讲求实效,决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同志们,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三农"问题,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迫切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