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林业专题会讲话

时间:2022-06-16 10:56:00

导语:副市长在林业专题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副市长在林业专题会讲话

同志们

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准确分析我市当前林业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改革发展工作,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俊安局长对林业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安排意见,市中区、沙湾区、沐川和马边县分别交流了林业发展工作经验,经验值得大家借鉴,最后晓亭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先讲四点意见。

一、效果显著,总结过去。

中央、省委首次召开了林业工作会议,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充分肯定了60年来全国、全省林业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系统谋划了未来林业改革发展大计,意义十分重大。同全国、全省一样,近年来,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市林业保持了森林资源明显增长,生态环境继续改善,产业发展态势迅猛”良好势头,建设生态文明、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助农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示在一是森林资源增长迅速。2010年底,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1122.9万亩,比1998年底增长23.7%有林地面积达898.4万亩,比1998年底增长34.3%活立木总蓄积量达5260万立方米,比1998年底增长17.7%森林覆盖率达到54.2%较1998年提高11个百分点。二是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市先后实施了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工程,天然林资源维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并形成了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四旁植树、义务植树、社会造林为补充的国土绿化新机制。尤其是1998年以来的十余年间,全市共争取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近20亿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95.3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92.22万亩,荒山造林97.6万亩,封山育林5.5万亩;完成天保工程建设421.4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24.32万亩,封山育林280.45万亩,飞播造林15.9万亩,人工促进更新0.76万亩。对全市863万亩森林资源实施了有效管护。完成了林业分类经营区划界定工作,将541.5万亩森林纳入了国家重点公益林,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48.22%三是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建成了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维护区,峨边黑竹沟省自然维护区、金口河八月林县级自然维护区,峨边黑竹沟、沙湾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碧山湖等4个省级森林公园,自然维护区面积达5.05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9%大熊猫、羚羊、四川山鹧鸪等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得到有效维护。四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全市集体、个人林地(林木)已确权682.3万亩,占应改面积的96.3%确权59.98万户,户率99.9%核发林权证58.17万份415万亩,占应改面积的58.6%全市林地流转80余万亩,占万亩可流转面积的11%为我市林业健康可继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五是森林维护效果显著。全面落实了领导干部维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严管林”方针,突出抓好以乱征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三乱”治理和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林木采伐、林地征占用管理已步入法制化轨道,森林火灾损失率、森林病虫害受灾率连年控制在国家和省定标准以内。防止松材线虫病传入、控制疫情扩散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全省重点防控区为数不多的无疫点、无疑似松树发生市。六是林业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工业原料林总规模已达418万亩(其中:木纤维林279万亩,竹林139万亩)商品林蓄积量达1894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全市现有木竹经营加工企业801户,其中木竹材加工企业519户。建成了以四川永丰、犍为凤生、沙湾福华为龙头的林纸工业,以吉象、沙湾太福、井研华象为龙头的林(竹)板工业,以三江生化为龙头的林化工业,形成了林纸、林板、林化工“三分天下”格局。年产中纤板12.5万立方米,强化地板510万平方米。2010年,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首次突破60亿大关,达到62.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取收入达399元。林业日益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以上成果的取得,市坚定不移地走“大生态、大林业、大产业”结果,市坚持生态维护与资源利用并举,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进的结果,也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真抓实干的结果。此,代表市政府向奋斗在林业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林业建设的全体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寻找差异,分析问题。

也必需清醒地看到市林业发展与建设生态大市、经济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充分肯定成果的同时。还有较大的差异,与我这样一个林业资源大市的地位相比,还很不相称。一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林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产权不明晰,森林、林木、林地流转不规范,资源评估、抵押、担保机制不健全,森林资源不能有效地向森林资本转变。林木采伐管理过死,影响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制约了林业发展。二是维护和发展矛盾突出。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单产偏低,不能有效满足林产工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市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林产品需求的不时增长,维护和发展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三是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平丘地区工业原料林树种还比较单一,全市还存在相当一局部低产低效林亟需改造;四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不平衡。目前,全市还没有一个县(区、市)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自查验收工作,个别地方林地勘验面积率和发证面积率还较低;五是林业产业实力不够强。大资源,小产业”状况依然没有改变,粗加工林产品仍占较大比例,林农来自林业的收入还比较低,林业的比较效益还没能充分发挥进去。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加快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必需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力做好各项林业工作。

三、明确目标,理清思路。

市林业正处于加快由激进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当前。面临又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央、省、市对林业的重视前所未有,对林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社会民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因此,一定要看清这些有利形势,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奋斗目标,坚定发展信心,强力推进林业三大体系建设。

(一)理清工作思路。今后一个时期。始终坚持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造林绿化,一手抓资源保护,一手抓依法治林,一手抓科教兴林。为此,市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维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中心;坚持走“生态兴产业、产业促生态”林业发展道路;切实抓好天然林资源维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维护和自然维护区建设三项林业重点工程;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林板、林纸、林化工、生物质能源四大林业支柱产业发展;切实做好统筹区域发展,深化林业改革,实施科教兴林,维护森林资源,促进林农增收等重点工作。

(二)明确奋斗目标。新的历史时期。努力构建功能完备的生态维护体系,发达高效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先进的森林文化体系。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林农增收。2012年,全市按新标准计算的森林覆盖率要由目前的48.94%提高并稳定在50%左右;有林地面积要由目前的898万亩增加到950万亩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要由目前的5260万立方米上升到5600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要由目前的62.5亿提高到100亿元以上,力争实现翻番,达到120亿元;全市工业原料林基地规模要由目前的418万亩扩大到440万亩以上,林板生产能力、造纸(制浆)能力要由目前的16万立方米、22万吨分别提高到50万立方米、50万吨;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取收入由目前的399元提高到600元以上。

四、狠抓落实,增添措施。

经历着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产业并举的历史性转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当前我市林业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期。必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速实现由激进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我市林业跨越式发展。

(一)扎实抓好生态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才干确保退耕还林不反弹,才干巩固建设效果,也才干维护农村的稳定。要深入研究和积极争取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工作健康顺利推进。要强化对野生动植物的维护,重点抓好自然维护区能力建设,有效维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要加快2010年雨雪冰冻受灾林木清理,并采取植苗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尽快恢复森林植被,改善受灾地区生态环境。要坚持抓荒山造林、四旁植树和封山育林,深入耐久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要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掀起城乡绿化新热潮,要积极开展森林乡村、绿化模范创建活动,实施“身边增绿”工程,重点抓好部门绿化、单位绿化、道路绿化和小城镇绿化,不时改善人居环境。

(二)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坚持“生态兴产业、产业促生态”发展道路。毫不放松林业产业发展。建设和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用新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生态经济双赢的新型林产业。要围绕我市中心工作,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加强对生态经济产业的领导,思想上更加重视,措施上更加有力,工作上更加落实。要用抓工业的思想和方法抓好林产业建设,尤其要在抓好龙头企业带动、规范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服务体系支撑四个方面下功夫,促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共生共荣。要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在工业原料林培育、种苗产业、林产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四大产业的发展上有新的更大的发展。各有关部门要搞好分类指导,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协助广大群众发展林业后续产业。加快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增强林产品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要积极延伸产业链条,面向市场开发新产品和终端产品,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要大力实施林业品牌战略,着力推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林产品,做大做强我市林板、林纸、森林旅游等优势林业产业。

(三)深化林业改革。要消除我市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一是实施分类经营改革。去年,根据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安排安排,市全面开展并按期完成了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全市共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541.5万亩,占48.22%区划商品林面积581.4万亩,占51.78%各地要依照区划效果对两类林种实行不同的经营管理机制。对生态公益林,要依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突出严格维护,落实管护责任,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提高生态和社会效益。对商品林,要依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放活经营,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扩大经营者的自主权,逐步实现经营者按市场需求自主经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按时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要认真依照中央、省、市的要求,进一步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力度。市总的要求是2011年11月底前各县(区、市)务必完成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和自查任务。已经完成主体改革的县区,要抓紧做好收尾和自查工作,省、市将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抽查。三是积极探索国有林场改革。国有林场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仍然处于生存难、发展难、稳定难的状况。必需靠改革找出路,向机制要活力,大胆开拓,深化改革,大力创新企业管理体系,完善内部运行、竞争和分配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要注意解决一些地方存在流转面积过大、时间过长、费用过低的三过问题”防止农民过早失山失地。要在完全“自愿”前提下,需要强调的林权流转工作中。严格“依法”充沛“有偿”保证农民成为林地物权的临时受益者和国家增收对林业投入后的收益分享者,让农民在林权流转中得到更长远的不时增长的回报。要从政策导向、制度设计、工作引导上突出和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带动和促进农民继续稳定增收、产业继续稳定发展。林权流转不跟风、不攀比、不评比、不表彰。

(四)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要加强林地维护管理和资源利用的监督检查。适时组织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专项斗争。

(五)坚持实施科教兴林战略。要加大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重点是推广应用优质树种选育、种苗快速扩繁、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无公害丰产栽培等一批成熟技术,提高我市林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含量,改变我市平丘地区工业原料林树种比较单一的格局。大力开展林业新技术研究,大力增强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兴办林业科技产业和产业开发试验示范基地,实现科技绿山、科技富民。要加强对林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广泛传达林业科技知识,大力提高林业科技的应用水平,重点培养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林业实用人才队伍,发挥他科技示范和带头作用,努力推动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培养新型农民。

(六)加强森林防火。坚持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严防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伤亡事故发生。林业部门要担负起森林防火的主要职责,全面加强森林管护,时刻坚持高度警惕,积极做好应急准备,切实提高森林火灾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大力配合,切实履职尽责,共同打好森林防火整体战。各县市区要及时调整和完善防火应急预案,做好人员、物资、经费等各项准备,进一步健全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级各类防火责任制度,抓好重点林区村森林防火专职巡山员制度和村民轮流值班制度的落实,加强火源管理。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各级政府和护林防火指挥部主要领导同志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靠前指挥,果断决策,组织精干力量迅速扑灭。

(七)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全市森林资源生态平安。松材线虫病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和毁灭性的森林病害,一旦侵入并蔓延成灾,将给我市松林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引发生态灾害,对景区风貌和投资环境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依照省政府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文件要求,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级人民政府是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为进一步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市政府决定与各区县政府签订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区、县要建立健全由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防治领导机构,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制订防治实施方案,把监测、预防工作任务落实到乡镇,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确保防治目标的实现。

(八)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林业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把林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通盘考虑,进一步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特别要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领导,建立政府统筹、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有效推进的工作格局,不时增强林业建设保证能力,努力开创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