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在农村工作专题会发言
时间:2022-06-15 05:23:00
导语:区长在农村工作专题会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区委农村工作会,是在“十一五”胜利收官、确保“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召开的重要会议,前面国勇同志总结了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会议对去年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受陈凯书记委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区“三农”工作在克服“5.12”地震、洪涝等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全区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产业由过去的一家一户单一粗放生产,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大园区”生产模式转变。到2010年,全区已初步建成三个现代农业园区,园区面积达到3.8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蔬菜、林果基地分别达到11.6万亩、20万亩,发展生猪养殖小区74个、大户1390户,网箱养鱼年产量达到1.41万吨。二是农民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甚至高级技工和管理型转变。政府通过开展劳务培训、岗前培训等多类生产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从事专业生产的技能,经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区组织开展各类农民培训达30万人次,农民外出务工、就近就业从事专业技术生产及生产管理的就达6.5万余人,占到全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三是农村由单一的农业场所向安居之所转变。结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等措施,共完成新农村建设86个,建成集中聚居点160个,农村民居风貌改造3.6万户,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2010年我区生态小康新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城乡风貌塑造以及环境治理等方面工作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在全市目标考核第一。这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执行有力的结果,是各有关方面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合力推进的结果,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已进入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正经历从城乡二元分割向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变革,正处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关键时期,正站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起跑线上,呈现出积极而可喜的发展趋势。一是发展环境更加有利。随着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国家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更加明确,农村发展的政策特别是中央稳定粮食生产、大兴水利以及实施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环境更加有利。二是区位条件优越。我区位于川陕甘三省结合部,聚集辐射能力较强,加之背靠近40万人口的城市,这为发展城郊型农业提供了良好条件。辖区内有多家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批发市场,既能够带动区内农业产业发展,又能够吸收聚集区外农业资源。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均在区内交汇,加之近几年全区农村交通快速发展,为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三是区域经济总量较大。辖区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市经济总量三分之一,城市化率已达73﹪,我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对全市经济高位求进、加快分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四是信息和技术资源丰富。省林业厅、科技厅、林科院、畜科院、川农大等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在我区设有4个科研和新产品推广基地,市级各部门各类科技人才聚集,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覆盖全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较快,这为我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信息、科技支撑。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不断增强。随着农村改革的纵深推进,区域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三化”步伐继续加快,农业和农村运行机制的不断创新,农民生产生活呈多元化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的渠道和空间不断拓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同志们,在准确把握我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积极趋势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我区“三农”工作发展面临着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耕地资源有限。全区耕地总面积10万亩,农民人均耕地仅0.5亩,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不高,粮食、水果、蔬菜生产都不能自给。二是农业产业规模有限。一产业仅占全区GDP比重6.6%,重点培育的绿色蔬菜、特色林果、优质水产、生态畜牧等特色产业规模都比较小。三是农业投入有限。区本级财政投入能力较弱,每年争取上级农业项目资金也很有限。同时,这几年我区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趋势,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加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成本高位运行,致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农民收益增幅减少,随着农产品价格起伏波动,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严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
针对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发展现状,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推进农业持续快速高效发展,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中央“大兴水利强基础、争取投入添后劲,狠抓生产保供给、助农增收惠民生,深化改革增活力、着眼统筹促发展”的总体要求,以都市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为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为抓手,加快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新家园,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二、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理念,突出“三农”工作核心和重点抓手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立足我区实际,一是要依托城市和集镇狠抓结合部统筹城乡发展;二是要依托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推进园区及周边统筹;三要是依托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统筹城乡发展;四是要依托新农村示范带和生态小康新村成片成带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五是要依托整体扶贫开发抓好周边贫困山村统筹城乡发展。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进一步优化农民增收环境,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在特色产业发展中促增收。继续加快推进“绿色蔬菜、生态生猪、特色林果、优质水产、乡村旅游”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大一批城市蔬菜调节基地、生猪养殖小区、白龙湖优质水产养殖以及金洞林下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规模种养大户,形成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局面,全面提升特色产业综合效益,稳固壮大其在农民增收中的主导地位。二是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促增收。通过大石、龙潭、工农三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完善,积极吸引农民通过土地资金入股、进入园区务工、或园区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管理帮扶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民发展,帮助其增收。同时积极加快大石万亩橄榄园搬迁建设。三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促增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以做大做强农业名牌产品、规范发展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为重点,加快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社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把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结合起来。推广新品种,使用新技术,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带动信息化进村入户,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户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四是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促增收。重点要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技能培训,通过专项行动援助就业、劳务基地稳定就业、恢复生产促进就业、项目建设扩大就业等方式,有组织的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鼓励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继续巩固提升南山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着力抓好全区既定的10条新农村示范片(带)建设工作,大力实施“4+1”的新农村成片推进工作,即连片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分类推进村庄村落、配套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同时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二是积极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按照刘奇葆书记提出的“要研究‘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统筹考虑居住与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综合配套,打造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区要紧紧围绕实现“产业发展集约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集成化、农民居住社区化、生产生活信息化、环境建设生态化、社会管理规范化”的建设目标,优选靠近城郊或中心城镇,工农业产业园区,新农村建设效果好、发展潜力大、集中居住度高、党政重视、班子有力、群众支持的乡镇片区、农村作为2011年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试验片区、村,提升农村综合配套能力。三是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突出大石、荣山、宝轮、三堆、赤化等重点集镇,将城镇化和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农民进城居住,进入二、三产业就业,实现安居乐业,真正的让“农民”转变为“市民”。四是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引导农民自己动手,立足生态原貌、自然条件,切实将新农村建设的元素、时代气息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互融合;建筑风格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与当地人文特色相适应,继续推进农房风貌塑造和民居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配套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三)不断提升农村民生水平。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让农民得更多实惠,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交通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日常管理,大力发展装备农业,探索“建、管、养”的有效模式,加快新建基础设施项目进度。确保2012年全区农村全部吃上自来水。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实施。继续加大对农村学校特别是幼儿园、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的改造、新建力度,配套完善提升服务功能。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农村“五保户”供养、失地农民和移民等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救助体系建设。争取将全区农村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进一步加强扶贫解困。牢牢把握国家支持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新村、劳务、产业、社会及其他扶贫项目,继续抓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继续做好领导干部、区级部门、乡镇“挂、包、帮”活动,坚持不脱贫不脱钩,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四)切实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事关农村社会稳定、事关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一是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继续实施计划生育“三项制度”。要切实做好农村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目前,我区农村能收看市区电视节目的还不到40﹪,要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建成的村广播室要充分发挥作用。坚持以建设文明村镇、评选“三户”、“十星户”等活动为抓手,依托乡镇文化站、村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文化室等载体,在广大农民中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倡导文明新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连片创建活动。二是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农业、劳动、扶贫、团委、妇联等部门,要深入农村为农民开展农业产业生产技术、就业技能培训,培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新型农民,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创业咨询和帮助。三是切实加强和谐农村构建。要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制度和信访网络建设,强化农村信访隐患大排查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确保各类矛盾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加强对农村各种灾害、安全生产工作的预防监控、应急管理、综合治理,确保农村和谐社会安全稳定。四是切实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要加大农村干部培训力度,使基层干部成为抓产业、抓发展的行家里手。要切实加强村组干部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农民群众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强化基层干部党风廉政教育,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年活动,当前重点是要整治村组干部是否努力抓村(居)民违法建房的问题。要结合《四川省村务公开条例》的宣传贯彻,加大乡镇(村)务公开力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和“三公开”制度,建立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小组,推进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三、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切实保障“三农”工作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优化服务。“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门务必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区级农口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乡镇(街道)要发挥一线指挥的作用,带领村组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抓落实、抓出成效。各类农业协会、专合组织等农业中介组织要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二)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农”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将责任落实到乡镇、部门,量化到个人,以责任促进落实,继续把“三农”工作实行单项考核,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巡视督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完善工作作业绩考核评比制度,继续对“三农”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实行表彰奖励。
(三)创新机制,破解难题。要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区乡(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林地流转服务体系,进一步创新土地林地流转机制,大力推进土地林地规模经营。进一步创新农业投入机制。加大区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刚性增长,坚持社会资金的多元筹措,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鼓励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和保障机制。在“平等合作、互助共赢”的基础上创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业主(大户)与农民的合作发展机制、利益联接机制。建立健全农户“四个保底”的利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创新农技服务机制。落实农技人员的工作责任,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使用先进农业机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依托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搞好科技合作。
(四)转变作风,提升水平。坚持落实领导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推开、作用在一线发挥、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干部在一线考核的“一线”工作法;坚持落实一项重点工作、一套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方案、一套奖惩办法的“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努力提高各级干部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水平。
同志们,今年的“三农”工作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我们务必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准确分析判断形势,牢牢把握工作大局,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抓好落实,促进全区“三农”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 上一篇:新建工业试行办法
- 下一篇:建筑容积率调整面积方法